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维鸿  王洪江  陈辉  杨柳华  张磊 《金属矿山》2016,45(11):102-105
深锥浓密机是尾矿高效浓密脱水的关键设备,其生产过程中的泥层高度对压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底流浓度,而目前缺少基于动态连续浓密过程的泥层高度对底流浓度的影响研究。笔者借助自制的小型深锥浓密机模拟系统进行了全尾砂连续动态浓密试验,探究了泥层高度和固体通量分别对动态浓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动态浓密过程中,底流浓度与泥层高度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泥层高度一定时,底流浓度最终趋于平稳;泥层高度稳定在60 cm时,由非连续浓密转变为连续浓密,底流浓度由60.3%降至56.4%;动态浓密过程中,泥层高度一定时,底流浓度与固体通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泥层高度和固体通量对深锥浓密机的底流浓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压浓密机膏体制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矿冶工程》2003,23(2):36-39
对玉石洼铁矿尾矿膏体制备的工艺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极高的浓密机底流浓度。结合高效浓密机和深锥浓密机的工作原理发展了大型高压浓密机, 同时设计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压浓密机膏体制备系统, 该系统在工业上达到了极高的底流浓度, 底流膏体浓度大于57%。  相似文献   

3.
全尾砂深锥浓密系统是膏体制备的重要环节。由于深锥浓密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较为复杂,运行工况不稳定,生产故障导致的系统停机频繁发生。从系统可靠性的角度对深锥浓密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深锥浓密系统的事故树模型,对各子系统结构重要度进行了排序,得到了首要因素为:浓度过高造成的管路堵塞,并计算了其发生概率为0.025。通过试验研究,对深锥浓密底流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砂浆流动性研究,对流动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全尾砂浆的临界浓度为69%。为现场故障预测与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全尾砂沉降特性决定其在深锥浓密机中的浓密效率,进而影响充填料浆制备及采场充填效率。为保证沙溪铜矿大规模开采的采场充填效率、提升充填料浆连续稳定制备能力,拟对矿山极细全尾砂深锥浓密控制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为此开展了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山全尾砂自然沉降速率无法满足充填生产需要,需添加絮凝剂加速尾砂沉降;考虑絮凝沉降效果及絮凝剂成本,优选天润P-6型絮凝剂更适合本矿山全尾砂;增加絮凝剂的添加量,能有效提高深锥浓密机中全尾砂沉降速率,但同时会显著降低浓密机底流浓度;综合深锥浓密机中的全尾砂浓密效率及底流浓度,优化确定在15%入料浓度下的絮凝剂添加量为30g/t。可为同类矿山新建深锥浓密机沉降参数管控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某铀水冶厂采用高效深锥浓密机代替厢式压滤机进行中性矿浆过滤的情况,并对高效深锥浓密机的运行状况以及底流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溢流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等主要工艺参数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深锥浓密机过滤中性矿浆后,底流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可达到50%,溢流矿浆中固体质量分数0.01%,单位生产能力(以干矿石计)达到7.5t/(m2·d),满足生产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深锥浓密机是国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浓缩设备,适用于处理细粒和微细粒物料。其极高的底流浓度(似膏状)可以使底流采用皮带输送。参照国外设备,通过对浓密机中两相流的运动状态的分析,提出深锥浓密机的新的设计思路。按这一思路设计的直径6m的大型设备(国外直径小于5m)工业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以深锥浓密机在福建某金矿高浓度充填系统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造成深锥浓密机溢流水跑浑严重、底流浓度低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解决措施。工业运行结果表明,增设稀释系统有利于溢流尾砂与药剂混合,加快沉降速度; 以石灰作凝聚剂、阴离子型絮凝剂655V作絮凝剂,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实现了溢流尾砂的快速絮凝沉降,获得了满足要求的底流浓度。  相似文献   

8.
梅山尾矿絮凝深锥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安平  倪文  张祖刚 《金属矿山》2005,(10):30-32,74
介绍了梅山尾矿浓缩小型试验和扩大连续试验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絮凝剂和深锥浓密机,可有效提高梅山尾矿浓缩的底流浓度和处理能力。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应用深锥浓密机结合絮凝沉降处理梅山尾矿的可行性,并对应用25 m深锥浓密机改造梅山尾矿浓缩系统进行了方案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膏体充填的广泛应用,超细全尾砂在膏体充填中的使用已越来越普遍,针对铅硐山矿的全尾砂,开展了实验室深锥浓密试验。试验尾砂密度为2.879g/cm^3、渗透系数为0.167cm/h,尾砂中-20μm颗粒含量为46.76%且最大粒径不到1000μm,属于脱水性较差的超细全尾砂。通过对3种不同进料浓度的砂浆进行深锥絮凝沉降试验,得知在完成进料后1h的沉降时间基本可达到最大底流浓度,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加,底流浓度无显著提升;结果分析得知,铅硐山全尾砂砂浆可实现的底流质量浓度约为67%。试验结果为超细全尾砂充填工艺设计及深锥浓密机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哈尔滨某铜锌矿膏体充填系统调试为背景,指出调试过程中出现深锥浓密机澄清溢流水受给矿污染、底流浓度偏低以及压耙等问题的原因,并介绍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给料井、絮凝剂投加点及底流循环管道等的改造情况。实践证明:①合理选择尾矿浆的稀释方式,科学、恰当消减尾矿浆进入给料井的动能,有利于为矿浆与絮凝剂平稳、充分混合营造理想的环境;②适当增加并合理布置絮凝剂投加点有利于改善絮凝效果,提高深锥浓密机的底流浓度;③科学、合理的浓密机底流循环管路设计有利于底流料浆的平稳流动,减少耙架的运行阻力和压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为考察全尾砂动态浓密沉降特性规律,采用自制小型连续浓密机模拟动态沉降过程,以底流浓度为评价指标,控制单因素变量获得泥层高度、搅拌速度和料浆停留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以膏体定义体系确定最佳底流浓度范围为70.90%~72.55%。结果表明,底流浓度与泥层高度和料浆停留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快先升高再下降且存在最大底流浓度。另外发现在尾矿颗粒压密过程中存在反应加速区、反应缓冲区和反应完成区,现场提供料浆浓度为30%、设置搅拌速度为0.3rpm且料浆停留时间不得少于8h时可以得到最佳底流浓度。  相似文献   

13.
铁尾矿膏体充填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张毅  仝克闻  全源  张刚 《矿冶工程》2016,36(2):54-56
为实现铁尾矿膏体充填塌陷区的目的, 对该铁尾矿进行了絮凝沉降试验和自制浓缩模型试验, 研究了给矿浓度、絮凝剂用量以及机械搅拌对底流浓度和溢流水固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给矿浓度20%、絮凝剂用量40 g/t条件下, 底流浓度可达到70%以上。试验结果对矿山采用膏体浓密机进行尾矿高浓度浓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勇  邓常烈 《中国矿业》1995,4(3):77-80
本文在重力沉降-沉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计算连续浓缩机底流浓度和比浓缩面积的公式,提出了一种设计浓缩机计算底流浓度和浓缩面积的新方法-静态沉降-沉积曲线法。此法与T-F法和Oltmann法进行比较,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HRC高压浓缩机的原理、结构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压浓缩是一种新型,高效浓缩技术,可以在高处理能力情况下,产生较高底流浓度,对高压浓缩的原理、生产所采用的主要设备类型以及高压浓缩技术进行了概述;阐述了长沙矿冶研究院制造的高压浓密机的特点;对设备在采矿井下,采矿塌陷区充填,湿法冶金以及微细物料浓缩脱水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某金矿对分级细尾砂进行旋流分级,得到+37 μm 含量 25%以下、-19 μm 含量 60%以上的超细尾砂。 基于该两段分级超细尾砂开展了室内静态絮凝沉降试验和半工业浓密试验。 静态沉降试验分析了砂浆浓度、絮凝剂 单耗对絮团沉降行为的影响,试验发现絮团沉降速度随着砂浆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絮凝剂单耗存在最优值,高于或 低于该值,絮团沉降速度反而变慢。 半工业浓密试验探究了泥层高度对浓密的影响,研究了固体通量对溢流水含固 量和底流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泥层高度与浓密的底流浓度呈非线性,底流浓度随着泥层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 后最终趋于平稳;随着固体通量的增加,溢流水含固量逐渐增大,而底流浓度与固体通量呈线性负相关。 试验数据成 功应用到 1 000 m3 无动力高效浓密机,实现了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7.
康勇  罗茜  邓常烈 《矿冶》1999,8(1):29-3
研究了重力浓缩过程中特征浓度线与沉积曲线之间的关系,利用两相流波理论分析了特征浓度线的初始性质.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计算连续浓缩机底流浓度和比浓缩面积的公式,并验证了这种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全尾矿分级浓缩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细粒铁矿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全尾矿高浓度浓缩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水力旋流器能够使低浓度尾矿浆得到有效浓缩,在给矿浓度为10%~28%时,φ100~150 mm水力旋流器底流浓度可以达到70%左右,底流产率可达到6500%左右。水力旋流器溢流中的微细颗粒经过高效浓密机进一步浓缩后,浓度可达到45%~50%。采用水力旋流器-浓密机二段分级浓缩流程能够实现全尾矿的高浓度浓缩,在给矿浓度为10%~28%时,尾矿综合浓度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