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肺平均灌注碘基值(vMeanIP)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APE)危险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能谱CT检查确诊的64例APE病人,男36例,女28例,平均年龄(59.8±14.9)岁。根据2019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右心室功能及心脏生物标志物将APE病人分为高危组(20例)、中高危组(23例)及中低危组(21例)。在能谱CT影像中测量vMeanIP、兴趣区灌注缺损碘基值(ROI vPD)、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直径比值(rRL)、栓子累及的动脉等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3组间各参数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vMeanIP、ROI vPD对高危APE病人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并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3组间病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危组病人年龄高于中低危组(P<0.05)。3组间CT参数和栓子累及动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中低危组的ROI vPD和vMeanIP均高于中高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中高危组的vMeanIP高于高危组(P<0.05)。中低危组的rRL和栓子累动脉比例均低于中高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3组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vMeanIP预测高危APE病人危险分层的AUC(0.835)和特异度(75.0%)均高于ROI vPD(分别为0.785和52.3%),而敏感度(80.0%)低于ROI vPD(100.0%)。 结论 vMeanIP可用于评估APE病人危险分层的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测得的R2*值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的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探讨定量测量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所有病人均行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病情进展状态将病人分为3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21例,乙肝肝硬化(LC)组44例,LC合并肝细胞癌(HCC)组32例。另外纳入正常对照(NC)组2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进行了MRI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测量其肝实质R2*值和PDFF;测量HCC病人病灶处的R2*值和PDFF,获取所有LC病人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组间R2*值和PDFF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HCC组病灶与邻近正常肝组织的R2*和PDF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所有受试者R2*值与PDFF,及LC病人Child-Pugh评分与其R2*值、PD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LC组、HCC组R2*均高于NC组(均P<0.05),HCC组R2*高于CHB组(P<0.05);HCC组PDFF高于NC组(P<0.05)。其余2组间R2*和PDF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HCC病人病灶处的R2*低于邻近正常肝组织(P<0.05),而两者PDF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所有受试者R2*与PDFF呈正相关(r=0.558,P<0.05),LC病人肝脏R2*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336,P<0.05),PDFF与Child-Pugh评分无相关性(r=0.102,P>0.05)。结论 HBV所致慢性肝病病人可出现肝脏铁沉积和脂肪变性;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铁含量和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癌变病灶表现为肝脏富铁背景下的乏铁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DKI各峰度参数与扩散参数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能力,评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后DKI峰度参数的变化特点,探究早期诊断不同部位脑梗死的优势参数图。 方法 回顾性收集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2例(共84个病灶),男37例,女25例,年龄43~71岁,平均(57.26±6.27)岁。行DKI扫描并获得轴向扩散率(AD)、平均扩散率(MD)、径向扩散率(RD)、轴向扩散峰度(AK)、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扩散峰度(RK)图。按梗死部位将所有病灶分为3组,包括皮质(28个)、皮质下白质(25个)和基底节区(31个)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参数值患侧与健侧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峰度参数变化率(Δ参数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各峰度参数健侧绝对值的差异。 结果 与健侧对照区相比,所有梗死灶的扩散参数(AD、MD、RD)值均减低,而峰度参数(AK、MK、RK)值均增高(均P<0.05)。其中,扩散参数的变化率均小于其对应峰度参数的(均P<0.05)。健侧对照区中,皮质下白质区和基底节区的MK、RK值均高于皮质区,而基底节区的RK值也高于皮质下白质区(均P<0.05)。皮质、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病灶的ΔAK%依次增大(P<0.05)。皮质组的ΔAK%、ΔMK%、ΔRK%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下白质组的ΔAK%与ΔMK%均大于ΔRK%(均P<0.05);基底节区组的ΔAK%、ΔMK%、ΔRK%数值呈降序分布(均P<0.05)。 结论 DKI峰度参数较扩散参数更易检出梗死病灶。缺血状态下,皮质下白质及基底节区的组织微结构改变较皮质更为复杂,且AK、MK较RK更有评估不同部位缺血损伤的潜力。对位于皮质、皮质下白质的脑梗死评估,MK图具有优势,而对基底节区的脑梗死早期评估,AK图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膜病变的18F-FDG PET/CT的代谢和形态特点,探讨18F-FDG PET/CT在腹膜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18F-FDG PET/CT检查腹膜有病变的病人70例,男2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8.20±13.18)岁。根据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恶性组(61例)和良性组(9例)。记录腹膜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代谢分布特征、大网膜挛缩、病灶大小及边界,测量腹水CT值、SUVmax及腹腔积液SUVmax/肝脏SUVmax的比值(即T/NT值)。2组间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大网膜更易出现挛缩,呈不规则状及条状改变(P<0.05),且大网膜及肠系膜FDG代谢摄取多呈局限性改变(均P<0.05);肿块样病变(>3 cm)只在恶性组中出现,大网膜、小网膜、肠系膜、盆腔腹膜的病灶中大结节(>5 mm)病变占比更高(均P<0.05)。良性组大网膜病灶边界不清晰占比更高(P<0.05)。2组间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如腹水CT值、SUVmax、T/NT值)(均P>0.05)。结论 病变大小、大网膜及肠系膜FDG代谢分布特征、大网膜挛缩及大网膜病变CT边界等影像特征有助于良恶性腹膜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半自动定量磁敏感图(QSM)探讨终末期肾病脑微出血(CMB)的总铁负荷、总体积与数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具有≥1个CMB的4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26例、女20例, 年龄42~7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磁敏感加权成像, 并通过后处理获得QSM。采用半自动的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勾画CMB边界获得体积与平均磁敏感值, 并计算CMB总铁负荷及总体积。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探索CMB数量、总体积与总铁负荷的影响因素。采用偏相关分析探索CMB与认知损害的关系, 并以其他脑小血管病为协变量除外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终末肾病患者CMB位于额叶19例、顶叶9例、颞叶19例、枕叶14例、基底节27例、背侧丘脑15例、半卵圆中心14例、小脑14例、脑干13例。C反应蛋白水平(95%CI 101.81~157.85, r=0.96, P=0.001)、肌酐水平(95%CI 5.32~29.61, r=0.71, P=0.010)是CMB总铁负荷的影响因素;C反应蛋白水平(95%CI 0.7...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技术分析富脂坏死核心(LRNC)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LRNC的相关临床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病人323例,男235例,女88例,平均年龄(61.75±10.64)岁。所有病人在出现症状2周内完成颈动脉HR-MRI检查,并记录病人临床资料。基于HR-MRI影像测量并计算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包括平均管腔面积(LA)、平均管壁面积(WA)、管壁体积(WV)、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NWI)、平均及最大管壁厚度(WT)、管腔狭窄程度,识别LRNC、钙化、斑块内出血(IPH),鉴定高危斑块。根据症状侧颈动脉有无LRNC将全部病人分为LRNC(+)组(178例)和LRNC(-)组(145例)。对2组病人颈动脉斑块特征及临床因素进行比较,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2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影响LRNC的颈动脉斑块负荷指标及相关临床因素。 结果 相比LRNC(-)组,LRNC(+)组男性更多,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者更多,年龄更大、总胆固醇水平更高(均P<0.05);LRNC(+)组平均LA更小,平均WA、WV、平均NWI更大,最大WT、平均 WT更厚,管腔更狭窄(均P<0.05);IPH、钙化、高危斑块发生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WT是LRNC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总胆固醇是LRNC的危险因素(β=0.408,P=0.02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LRNC的保护因素(β= -3.145,P=0.045)。 结论 最大WT与LRNC密切关联,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LRNC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辅助诊断系统分析磨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nodule, GGN)的CT定量参数对肺腺癌亚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2017-01至2021-12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磨玻璃结节患者97例,根据病灶的浸润程度分为非浸润组(44例)和浸润组(53例)。提取GGN的AI定量参数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统计学差异;预测GGN病灶侵袭程度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评估AI定量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非浸润组和浸润组比较,GGN最大径、体积、平均CT值和实性成分所占比均有差异(P<0.05),CT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实性成分占比、平均CT值、最大径、体积。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实性成分占比(OR=1.262,P<0.05)及平均CT值(OR=1.010,P<0.05)在预测GGN侵袭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诊断阈值为1.085%和-557.00 HU。结论 AI可通过分析GGN的实性成分占比和平均CT值对肺腺癌亚型做出有效预判。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制备32只DAI的SD大鼠模型,并于模型制作前、DAI后6h和24h分别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SWI成像(GE 3.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比较各序列图像上DAI病灶检出数,在各时间点SWI图像上测量双侧皮髓质交界处感兴趣区(ROI)的相位弧度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SWI对DAI病灶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的MRI序列(P<0.05)。伤后6h,骨窗侧出血灶相位弧度值较致伤前变为负值;对侧相位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DAI鼠出血灶部位的相位弧度值较伤后6h相位弧度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出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灶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相位弧度值的变化反映了DAI的宏观变化过程,其变化规律与顺磁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长期动态CT随访了解肺磨玻璃结节(GGN)的生长及演变规律,明确影响其生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通过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出现持续GGN且后续随访至少5年的病人120例(共计174个GGN),其中男3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9.85±12.45)岁。随访中位时间为1 947 d。根据随访期间结节是否有增长将病人分为增长组(42例,58个GGN)及稳定组(78例,116个GGN)。收集记录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GGN的CT影像特征,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及2种GGN的CT影像特征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作为输入变量进行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数据(GGN平均直径及CT值)的一致性。结果 2组间一般资料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4个GGN中有58个(33.33%)出现增长,随访中位时间为1 303 d,有13个GGN(7.5%)在稳定5年后仍出现增长。2组GGN间初始直径、初始CT值、实性成分、胸膜凹陷征、主血管穿行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分叶征、结节形态及结节-肺界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GN初始直径≥7 mm、有主血管穿行或空泡征是影响其增长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3.251、5.085、2.053,均P<0.05]。2名医师测量GGN平均直径及平均CT值的一致性均较好(均ICC>0.9)。结论 大多数肺GGN呈缓慢惰性生长,当GGN具备增长风险因素时需合理安排定期CT随访的周期,建议视增长情况采取必要的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T2WI纹理参数分析在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EC)Ki-67表达水平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C的女性病人,年龄27~79岁,平均(55.0±9.0)岁。根据Ki-67表达水平将病人分为高表达组(74例)和低表达组(63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为0 、1 000 s/mm2)扫描,并测量ADC值。采用ITK-SNAP软件在横断面T2WI影像逐层勾画兴趣区并获得EC全病灶的兴趣区体积(VOI),通过GE Analysis Kit(A.K.)软件提取1 316个的三维纹理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ADC值和纹理参数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模。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各单一参数及联合参数(联合ADC和纹理参数)的预测模型对Ki-67表达水平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对多个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 结果 2组相比,Ki-67高表达组病理分期更晚,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比例更高(均P<0.05)。最终筛出5个对EC病人Ki-67表达有较高诊断价值的纹理参数,分别为firstorder_90Percentile、firstorder_Minimum、glcm_InverseVariance、firstorder_Skewness和gldm_DependenceVariance。2组间ADC值及纹理参数比较,Ki-67低表达组的ADC值及firstorder_Skewness高于Ki-67高表达组,而其余4个纹理参数值均低于高表达组(均P<0.05)。将ADC值、单一纹理参数及联合参数分别建立预测模型,预测Ki-67表达的AUC分别为0.799、0.624、0.599、0.604、0.615、0.614、0.854。联合参数模型预测Ki-67表达水平的效能最高,AUC为0.854,均高于其他6种模型(均P<0.05)。 结论 ADC值联合T2WI纹理分析有助于术前评估EC病人Ki-67表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伴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脑内铁含量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不伴MCI的T2DM病人27例(T2DM组)及健康对照30例(HC组),2组性别、年龄相匹配,均进行认知功能和情绪状态评估并完成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在QSM图上手动勾画兴趣区(ROI),包括双侧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红核、黑质、小脑齿状核,测定每个ROI内磁化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和ROI内磁化率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内同一脑区双侧ROI的磁化率值。以年龄、性别、教育年限作为协变量,在T2DM组中对2组间存在差异的量表评分和磁化率值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 与HC组相比,T2DM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中的命名能力评分及右侧丘脑磁化率值较低,MoCA量表抽象能力评分较高(均P<0.05)。双侧脑区磁化率比较显示,T2DM组的左侧齿状核磁化率值高于右侧,HC组的右侧黑质磁化率值高于左侧(均P<0.05)。T2DM组的右侧丘脑磁化率值与MoCA量表内抽象能力评分呈负相关(r=-0.548,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急性脑梗死(combinedintra-arterial,ACI)超早期行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68例行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治疗的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术后NIHSS评分、并发症等。结果联合组、静脉组患者术后7d与术前相比,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术后7d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闭塞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对于ACI的治疗,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邢庆昌  王卫卫  胡文慧 《武警医学》2022,33(11):938-940
 目的 观察针刺与中医药物结合辨证治疗特发性主观性耳鸣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01至2021-09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中医科就诊的特发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06例,依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针药结合组和单纯针刺组两组。单纯针刺组予针刺治疗,针药结合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两组治疗周期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后3个月填写耳鸣严重程度评估量表(TEQ)进行评分,判定疗效和复发,比较2组疗效和复发率差异。结果 (1)针药结合组纳入可分析病例55例,单纯针刺组纳入4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3个方面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后,两组各有38例达到了所设置的匹配容差,保证了两组基线的可比性。(2)治疗4周后,针药结合组TEQ评分较单纯针刺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89.47%,优于于单纯针刺组71.05%(P<0.05)。(3)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针药结合组复发率(5.88%)低于单纯针刺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与中医药物辨证治疗特发性主观性耳鸣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trozole)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50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B、C 3组各50例,A组采用来曲唑片治疗,B组采用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E2、T、FSH、LSH、PRL、T/E2、INHB)、精液常规参数、睾丸体积和BMI。结果 治疗后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B组的84.0%、C组的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血清FSH、LH、T、INH-B水平、T/E2比值明显高于B组、C组,血清E2水平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精子正常形态比例明显提高(P<0.05);A组有效精子数显著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来曲唑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能显著提高T、FSH水平、T/E2比值及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的特点及其与血尿酸水平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268例,年龄69~88(78.5±10.2)岁,分为非脂肪肝组和脂肪肝组。分析其脂肪肝的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患者以非酒精性轻中度脂肪肝为主要特点,脂肪肝组的血尿酸、谷丙转氨酶、血糖、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血红蛋白低于非脂肪肝组;脂肪肝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吸烟、GPT高、尿酸高、血红蛋白低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他指标未进入方程。结论 老年患者以非酒精性轻中度脂肪肝为主要特点,脂肪肝患者的尿酸、血脂、体质量指数高,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率高,血红蛋白低。对老年患者除控制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外,还应重视脂肪肝、高尿酸血症、低血红蛋白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单婧  耿燕秋  刘东  高卓 《武警医学》2021,32(11):925-92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对其心脏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至2019-10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ALP水平差异将其分为,ALP升高组(>120 U/L)和正常ALP组(≤120 U/L),每组49例。同时化验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等指标,完善心脏彩超及颈动脉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上述化验结果对心脏病变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ALB、Hb、HDL、LDL、TG、TC等指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CRP、Ca、P、iPTH、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充盈最大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充盈最大峰值速度(E/A)、左房增大、左室扩大、颈动脉斑块发生、心脏瓣膜钙化及颈动脉IMT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LP、CRP、P、Ca、颈动脉IMT与心脏病变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P水平是心脏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的ALP水平对评估其心脏病变的情况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血脑屏障通透性、缺血性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120例老年缺血性WMH患者为观察组,1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行MRI检查,比较两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根据Fazekas评分法将老年缺血性WMH患者分为三组:轻度(Fazekas评分为0~2分)、中度(Fazekas评分为3~4分)、重度(Fazekas评分为5~6分),比较不同WMH严重程度患者的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和认知功能水平,分析老年缺血性WMH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WMH严重程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脑白质正常区的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WMH组的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至低依次为重度WMH组、中度WMH组、轻度WMH组。轻、中、重度WMH组的MMSE评分、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高至低依次为轻度WMH组、中度WMH组、重度WMH组。老年缺血性WMH患者渗透转运速率、渗透曲线下面积与其WMH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与其MMSE评分、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缺血性WMH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随着WMH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强,而血脑屏障通透性越强,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骨膜蛋白(Periostin)及溶血磷脂酸(LPA)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重构(LVR)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纳入100例MI病人并收集其临床及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2个月的影像资料。通过病人出院后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所得到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病人分为LVR组(46例)和非LVR组(54例),其中LVR组男3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31±9.43)岁;非LVR组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93±10.15)岁。收集接受3.0 T DTI扫描MI病人的影像特征,包括梗死区(CIZ)、边缘区(PIZ)及非梗死区(NIZ)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系数(MD),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Periostin、LPA水平。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2组临床指标和MRI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临床指标对MI后心室重构的危险程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临床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非LVR组相比,LVR组的CIZ 区FA值及MD值存在差异(P<0.05),而PIZ 区与NIZ区的FA值及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R组的Periostin、LPA显著高于非LVR组(P<0.05)。高血压、Periostin高水平、LPA高水平、FA降低及MD升高是影响MI病人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LPA、Periostin、FA及MD预测LVR的AUC分别是0.801、0.864、0.611、0.664,4种指标联合检测对LVR预测的AUC最大为0.904,敏感度为89.6%,特异度为82.4%。 结论 Periostin、LPA水平、DTI检查FA值及MD值均与MI后心室重构有关,可用于早期预测MI病人LV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