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扑动与颤动是一种较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快的主动性异位心律,有人认为扑动是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颤动向的一种中间形式,因为常常不能在阵发性心动过速与扑动或扑动与颤动之间画一条清楚的界线。扑动及颤动没有电的静止期,在心房或心室总是有一部分心肌处于正在除极或正在复极的过程,其心电图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电复律(电击转复心律)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应用于快速型异位心律,如心室纤颤及扑动,心房纤颤及扑动,阵发性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些异位心律严重地影响正常血液循环,降低心脏排血功能,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缺氧。特别是心室纤颤时,心脏排血功能等于消失,血液循环等于仃止,如不及时纠正,势必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地高辛与美托洛尔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对永久性心房纤维颤动控制心室率的效果。方法:心房纤维颤动患者108例,随机分成三组,地高辛组36例,美托洛尔组34例,地高辛与美托洛尔两药联用38例。结果:对静息时心室率的控制,地高辛优于美托洛尔;对运动时心室率的控制,美托洛尔优于地高辛;而两药联用控制心房纤维颤动静息时心室率与运动时心室率均优于两药单独使用效果。结论:对老人永久性房颤患者联合使用地高辛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地高辛或美托洛尔,且安全,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类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生时,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尤序的颤动波,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琴  刘焕金 《临床荟萃》1999,14(7):331-332
心房颤动(Auriculer fibrillation,Af)是一种与心房扑动在发病基础上密切相关的快速的房性异位心律,是临床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正常人中发病率25~35岁为0.05%,69岁以上为5%,男性多于女性,少数可有家族性,与10号染色体异常有关。 1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1909年有人在常规心电图上发现房颤波,经过20年的探讨,至1929年发现房颤是内在多发性子波的折返。研究发现,心房扑动的主导激动环作为“母环”,而在其激动向心房其他部位扩散传导时,又因心房肌的多处传导性不匀齐,即形成很多大小不等、速度不同的折返性“子环”,当子环少时仍近似扑动,临床上称为“租糙性心房颤动”或“扑动-颤动”性心房律,但当子环多而子环又极为零乱不齐时,便在心电图上表现为纤细或典型的心房颤动。心房越大,子环折返环越多。越易发生房颤,折返环越小,越不易终止。折返环周长为组织传导速度乘以不应期,即组织波长。而组织波长减小与组织纤维化、炎症、缺血、老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较多 ,临床上一般分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率、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按速率分类则有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之分 ,这对治疗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快速型心律失常有 :(1)过早搏动 (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 ) ;(2 )心动过速 (窦性、室上性 :有阵发性和非阵发性、室性 :有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和加速性心室自主心律 ) ;(3)扑动和颤动 (有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 ;(4)预激综合征。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本身是一组症状 ,因之抗心律失常药实际上只是对症治疗 ,临床上是否…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维颤动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维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人群中的发病率0.15~1.7%,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有三个:①心律不齐引起患者心悸、胸闷不适。②血流动力学损害:由于心房肌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心室充盈时间减少;心室率不规则可仪心输出量减少15~40%。③血栓栓塞:伴有AF的风湿性心脏病其血栓栓塞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7倍,传统的药物治疗只能控制心室率,射频消融术同时安置起搏器的方法也仅能缓解自觉症状,不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及血栓栓塞发生的危险性,鉴于此,近年来,人们对AF的外科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分析正常儿童左、右心房和房间隔的机械功能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正常儿童30例,取心尖四腔心切面,清楚显示左、右心房和房间隔,测量并计算心房及房间隔运动参数。结果正常儿童心房及房间隔的运动参数随心动周期呈动态变化:心房壁在心室收缩期末最薄,于心室舒张期增厚,至心室舒张末期最厚;房间隔于心室收缩期末期突向右房,于心室舒张末期突向左房。左、右心房壁及房间隔厚度、增厚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右心房最大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房最大横径缩短幅度大于右心房(P<0.05)。结论解剖M型超声心动图可以动态分析正常儿童心房运动特点,为心房功能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3 2 5 双灶按需型起搏器 (DDI) DDI系双腔起搏和感知、不跟踪型起搏器 ,它属于房室顺序起搏及房室顺序感知的抑制型起搏器。其分解式为A/VA/VI/O/I,相当于AAI+VVI。这种起搏器有两个相关的脉冲输出电路 ,可按先后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脉冲 ,使房室顺序起搏。还有两个感知电路 ,能分别感知心房和心室的电信号。感知心房波后将抑制心房脉冲的发放 ,但不触发心室脉冲的发放。由于心房感知不能使心室发生跟随 ,故不影响心室脉冲的频率及节律 ,这点与VAT、VDD及DDD不同。心室感知后可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实际上DDI是DVI的增强型 …  相似文献   

11.
崔俊玉 《临床误诊误治》2003,16(5):333-335,F003
3 2 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活动涉及心房与心室两个心腔 ,需在心房和心室内各放一电极导线。心房电极导线常用J型电极置于右心耳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心房的任何部位 ,还可用冠状窦电极置于冠状窦内。心室电极常经静脉置于右室尖部 ,也可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右室流出道或其他部位 ,还可经冠状窦将电极置于左室后侧壁的静脉内 ,需开胸置于心室外膜者已极少。常用的双腔起搏器包括VAT、VDD、DOO、DVI、DDI、DDD等几种 ,它们都属于生理性起搏器。3 2 1 心房同步型心室起搏器 (VAT) VAT相当于VAT +VOO的功…  相似文献   

12.
<正>1名词解释(1)脑钠肽:脑钠肽是在心房和心室舒张期张力增加时由心房和心室肌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抑制心肌纤维增生等多项生化效应。(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新的炎症因子,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CHF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6.25~75.00 mg/d),治疗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心功能、心室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心室率控制及LVEF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可有效地控制其心室率,改善其LVEF,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种严重类型,其特征是正常窦房结的激动,不能自心房传导到心室,心房与心室独立做舒缩活动,互不相关,通常心室率30/min~60/min,病人常感乏力、闷气、晕厥、心绞痛,重者可出现暂时的意识丧失,甚至抽搐,严重者可发生猝死[1]。目前治疗Ⅲ度房室  相似文献   

15.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为0.5%~1.0%。如不及时复律超过48h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增加复律困难。大多数非紧急情况下药物复律仍作首选。但何种药物较为理想的不太清楚。本实验是随机对照,研究静脉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及扑动复律疗效是否优于西地兰,并评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钠尿肽类激素主要分3种:①心房钠(ANP):由心房细胞分泌,应激反应为心房膨胀;②脑钠肽或称B型钠尿肽(BNP):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应激反应为心室膨胀;③血管钠尿肽(CNP):由内皮细胞分泌,应激反应为内皮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7.
第一节概论心脏传导阻滞是心脏传导组织的不应期有病理性延长,对冲动的传导能力降低引起。在普通心电图上能认识的心脏传导阻滞有:(1)窦房传导阻滞。(2)心房内传导阻滞。(3)房室传导阻滞。(4)心室内传导阻滞。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内传导阻滞最常见,一例患者可同时有两种以上的传导阻滞存在。  相似文献   

18.
房室传导阻滞即指当房室结未处于不应期时心房激动向心室传导延迟或完全不能传至心室。依其严重性可分为Ⅰ度,Ⅱ度和Ⅲ度。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最严重的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活动不能传至心室,心房与心室被不同的起搏点控制,造成完全性房室分离,心室率慢于心房率。临床表现不一,最严重的表现为阿-斯综合征发作即急性心脑缺氧综合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收缩减慢,心输出量明显减少,造成心脏及其他组织发生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突然晕厥,肢体抽搐,患者意识丧失甚至死亡,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Ⅲ度AVB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是小儿急症。完全性AVB时 ,所有心脏冲动都不能从心房通过房室结区到达心室 ,心房与心室各自独立活动 ,彼此无关 ,心室率慢于心房率。临床表现不一 ,最严重的表现为阿 -斯综合征发作 ,即急性心脑缺氧综合征。因Ⅲ度AVB时心室收缩减慢 ,心输出量明显减少 ,造成心、脑及其他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 ,导致突然晕厥 ,患儿知觉丧失 ,甚至死亡 ,故应高度重视。1 典型病例患儿男 ,9岁。因查体发现Ⅲ度AVB 8个月 ,伴晕厥发作 2次 ,门诊以心律失常 (Ⅲ度AVB)收住院。查体示 :T 37 3…  相似文献   

20.
脑钠肽(BNP)是一个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首先在猪脑中发现,心房心室肌细胞均可分泌,心室肌是主要产生部位,这提示BNP与其他利钠尿肽相比心室疾病更敏感,更特异的指标。近来研究表明循环血浆BNP水平在许多疾病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时浓度会升高,临床上可用于辨别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和识别心脏移植排斥等,特别是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