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房颤动(AF)使房室搏动不协调,射血分数降低,易并发外周血管栓塞,且AF伴发快速心室率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轻影响生活质量,重危及生命。因此,快速有效地控制AF的快速心室率,是减少AF急性并发症,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心房纤颤的当代认识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u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三者约占AF总数的%%以上。孤立性AF约占10%。心力衰竭患者中40%合并AF。近十年来,有关AF电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AF治疗的三大关键在于控制AF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和血栓栓塞的防治。其中最具挑战意义的是如何使AF彻底根除并永久保持窦性心律。AF的治疗大体上分为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大类。本文在回顾AF机制研究的同时,尝试从AF根治、转复和控制AF心室率三个方面,对AF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房颤,即心房纤颤,指心脏异位起搏点发放无序冲动,引起心房无节律的收缩做功,心房血流缓慢,血液黏滞度增加,心排出量减少,以心室律紊乱、心功能受损,心房附壁血栓为其病理特点。若不及时干预,可形成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目前西医针对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等,药物治疗则以复律、控制心室率、抗凝为主,但不良反应多(射频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全科护理》2010,8(31):2874-2875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房颤动发生率逐年增加。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是复律还是控制心室率与抗凝治疗,目前学术界倾向是复律嘲。心房颤动如不及早复律可形成左房血栓,导致动脉栓塞、血流动力学异常、心房电生理重构,增加复律的困难。因此主张尽早、  相似文献   

5.
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年来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新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1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1.1 心房纤维颤动(AF) 超过6 5岁的老年人其AF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发病率约2 %~5 %。1.1.1 有关心脏复律治疗 AF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复律,应结合血流动力学状况和临床症状作个体化分析。约70 %~85 %的患者可以成功电复律。不过即使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AF的复发率还是高达5 0 %~75 %。若AF发作超过2 4 h,与复律相关的栓塞机率可达5 .5 %。但是正规应用抗凝治疗后,其危险性可降至1%。设对照组的研究证明,依波利特(i…  相似文献   

6.
预激综合征(WPW)是由于房室之间存在着异常的房室传导组织(下称旁道),使来自心房的冲动提早到达心室的某一部份并使之提早激动所致。心室预激本身并不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和临床症状。但是,由于旁道的存在,常引起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据报导WPW患者中有80%并发房室反复性心动过速,11.5~39%并发心房颤动(AF),4%并发房扑。当并发AF时,大多数房性冲动经旁道传到心室,引起极为快速的心室率,而极快的心室率有引起心脏的电机械分离和突然转变成心室颤动的危险。因此,及时正确地作出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发生于原有心脏血管疾病者,房颤时心房每分钟跳动350~600次,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机械收缩;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严重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和血栓栓塞。房颤治疗的目标为减慢快速的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预防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AF)是具有潜在危害的常见心律失常,往往因心室率加快致血流动力学紊乱,或因左房血栓形成致脑卒中及体动脉栓塞。绝大多数房颤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有关左房血栓形成的机制,抗凝治疗在栓塞防治...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房颤)所致的快速且不规则的心室率可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房颤还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性,因此房颤是导致病死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房颤患者的治疗有3个主要目标: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形成.本文对房颤治疗的上述3个主要目标的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在人群中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60岁以后可达2~5%,平均每10年的发病率增加1倍,房颤时心房的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减少达25%或以上,因血流淤滞,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很容易在左心房或左心耳形成附壁栓子,有很高的体循环栓塞的风险。房颤的治疗原则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体循环栓塞。中国的心血管医生不习惯使用华法林抗凝,原因是华法林出血的副作用以及其剂量的调整、需经常监测凝血时,同时需征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近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牵头完成的全国多中心非瓣膜病防颤血栓栓塞前瞻性研究近日结题,结果显示: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比较能更有效降低死亡和缺血性脑卒中终点事件,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华法林更加安全、有效。以下是我院应用华法林的一些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心肺脑复苏中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根据异常心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大致可分为:(1) 立即致命者,如心室纤颤、心室停搏和心脏电——机械分离。(2) 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者,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伴室率过速,某些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3)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者,如偶发的各种异位搏动等。  相似文献   

12.
用多普勒超声测算二尖瓣狭窄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最优心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二尖瓣狭窄(MS)并心房颤动(AF)患者使心室率与左室充盈量直辖市从而改善心脏泵功能的方法。方法 在二尖瓣水平以多普勒超声体积血流方法建立以心室率为变量的心输出量方程。结果 通过数学方法导出最优心率和最大心输出量公式。结论 该系列公式为深化MS并AF血流动力学的认识并估算心脏泵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临床定量化,个体化地控制心室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治疗上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一种是节律控制 ,即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 ;另一种是室率控制 ,即仅控制心室率 ,不转复AF。既往一直认为 ,由于窦性心律是生理性心律 ,保持窦性心律能够更好地减轻症状 ,改善心脏功能 ,减少血栓栓塞危险 ,且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对AF患者的治疗应首选节律控制策略 ;只有在复律失败或不能复律时才退而求其次 ,施行室率控制治疗。然而 ,历时长达 6a ,先后入选了 4 0 6 0例AF患者 ,被美国心脏学会(AHA)列为 2 0 0 2年 10项主要科研成果之一的房颤节律控制随访研究 (atrialfib…  相似文献   

14.
慢性房颤心室率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目前国内尚无大系列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在Framingham研究中,房颤的发生率在60~90岁的人群中占2%,在70~79岁的人群中占5%,在80~89岁的人群中占9%。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心室率较快时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恶化,产生明显症状,有发生脑血管栓塞的危险,明显增加病死率。初发房颤的24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24h平均心室率。心室率的增加会导致很多不良反应包括心悸、气短、头晕、疲乏等,在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则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衰。已有证据表明,恢复并维持窦律或控制室率同时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这些不良反应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内脏动脉栓塞是一种少见的外科急腹症,它是由血栓或其它异物阻塞动脉,造成血流的突然中断,引起相应器官的急性缺血,90%以上发生于原发性心脏病并发心房纤颤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大多以急腹症就诊。内脏动脉栓塞起病急骤,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88%~98%。  相似文献   

16.
殷运收 《临床荟萃》2003,18(14):813-814
心房颤动 (AF)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6 0岁以上老年人房颤的发病率为 2 %~ 4 % ,而血栓栓塞并发症 ,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是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老年AF患者预防脑卒中的治疗有很大进展 ,但慢性AF栓塞的并发症每年发生率仍为 0 .5 5 %~ 2 0 % ,因而如何评估其预后并早期治疗值得探讨。已经证明在有血栓栓塞事件的AF患者纤维蛋白原 (FIB)升高的程度比无血栓栓塞事件者更明显。笔者回顾性分析了 10 2例老年AF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研究老年AF患者LP(a)升高对其预后的影响 ,并比较LP(a)与FIB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大约4%的60岁以上老年人曾发生过心房颤动。房颤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由于房颤会造成有效的心房收缩丧失,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可引起血流动力障碍和血栓栓塞事件,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持续性心房颤动(>48h)常不能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可发展为永久性房颤。本文观察了胺碘酮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发快速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时常易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而增加病死率,迅速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对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及控制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应用地高辛联合阿替洛尔治疗CHF伴快速房颤,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耿现仓  司海芹 《新医学》2002,33(6):378-379
1引言 心房颤动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是所有其他心律失常总和的2倍.心房颤动的危害一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二是心房、心室发生重构,三是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心房颤动合并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重点阐述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且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课题,AF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其主要危害是增加血栓栓塞的危险,AF使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6~3.5倍,死亡危险增加50%~90%,然而AF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来发现炎症与AF的发生和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