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FOLFOX联合化疗方案对男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性激素影响及补肾益气中药的解毒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对照和自身对照实验设计,回顾性调查接受FOLFOX联合化疗的男性结直肠癌、胃癌术后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变化。61例分为单纯中药组、FOLFOX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治疗)4组,治疗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6个月时)和治疗12个月时监测各组的LH、E2、PRL、P、T和FSH。 结果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比较,FOLFOX组治疗后的LH、PRL和T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结束时分别达(4.6±0.4) IU/L、(8.6±0.7)μg/L和(13.1±1.4) IU/L,之后有所回升,但治疗结束后6个月(即治疗开始12个月时)分别为(5.0±0.4) IU/L、(9.9±1.1)μg/L和(14.1±1.5) IU/L,仍低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对照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P<0.05或P<0.01);FOLFOX加中药组治疗后LH亦明显下降(P<0.05),低达(5.1 ±0.4)IU/L,但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达(6.1±0.5) IU/L;而该组PRL和T下降不明显(均P>0.05),治疗开始12个月时回升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E2和FSH则相反,FOLFOX组E2和FSH治疗后血液浓度明显升高(均P<0.01),达(135±14)pmol/L和(9.1±1.1) IU/L,治疗开始12个月时分别为(140±15) pmol/L和(9.1±1.0) IU/L,未降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亦明显高于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均P<0.01);而FOLFOX加中药组治疗后E2和FSH分别为(116±12)pmol/L和(7.1±0.9) IU/L,升高不明显(均P>0.05)。单纯中药组及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各组观察期内P无明显变化(均P>0.05)。 结论 FOLFOX联合化疗方案均可导致男性胃肠癌术后患者多种性激素水平失常,补肾益气类中药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司玉红  朱景华  冀淑英  王慧霞 《新中医》2019,51(10):179-182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性激素、孕激素受体(ER)、雌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观察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与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加服桂枝茯苓胶囊,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瘤体体积及子宫体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的变化、血性激素[雌二醇(E_2)、孕酮(P)、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血清ER、PR、VEGF水平变化,评价其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瘤体体积及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E2、P、FSH、LH、ER、PR、VEGF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T指标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4.0%,对照组7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有助于缩小瘤体及子宫体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性激素及ER、PR、VEGF水平,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抑制效果及其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50例,分别在手术前3月采用自拟方联合米非司酮、单用米非司酮、不给予任何药物治疗,并于药物治疗3月前后比较子宫与肌瘤体积、外周血清性激素水平,手术后取标本检测肌瘤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B组药物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显著减少(P<0.05),雌二醇(E2)显著降低(P<0.05),ER表达显著下降(P<0.05),P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A组孕酮(P)、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B组相比,A组药物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显著减少(P<0.05),E2、P、LH、FSH均显著降低(P<0.05),ER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中药自拟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抑制肌瘤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于降低机体雌孕激素水平、减少雌激素受体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肌瘤内消制剂对实验性子宫肌瘤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予雌性SD大鼠雌、孕激素负荷,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放免法检测大鼠血中雌、孕激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模型大鼠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肌瘤内消制剂可降低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抑制平滑肌细胞EP、PR的表达。结论:调节血中雌、孕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可能是肌瘤内消制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病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肌瘤内消制剂对实验性子宫肌瘤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予雌性SD大鼠雌、孕激素负荷 ,建立子宫肌瘤动物模型 ,放免法检测大鼠血中雌、孕激素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的表达。结果 :模型大鼠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 ,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鼠。肌瘤内消制剂可降低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 ,抑制平滑肌细胞EP、PR的表达。结论 :调节血中雌、孕激素水平 ,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 ,可能是肌瘤内消制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慈莲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及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的影响。方法 70只SPF级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60只大鼠雌孕激素联合造成乳腺增生模型,分为模型组、乳癖消组、他莫昔芬组及慈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干预30 d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血清中E2、P、PRL、LH、FSH含量。免疫组化SP法测乳腺组织中ER、PR、P53。结果 他莫昔芬组、乳癖消组、慈莲胶囊各组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血清E2、PRL、FSH含量(P <0.05),他莫昔芬组、乳癖消组能升高P的水平(P <0.05)。慈莲胶囊各组均能升高P含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莫昔芬组、乳癖消组、慈莲胶囊各组均可升高LH的水平(P <0.05)。与模型组相比,他莫昔芬组、乳癖消组、慈莲胶囊各组ER、PR、P53表达均降低(P <0.05)。结论 慈莲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可以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乳腺组织中ER、PR和P53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益气固冲、止血调经立法的安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临床研究将60例脾肾气虚型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安冲汤治疗;对照组30例,服益宫宁血口服液10mL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改善情况。结果:安冲汤治疗本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安冲汤止血调经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从而影响E2和P对子宫内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肝舒乐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肝舒乐片对乳腺增生病大鼠性激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方法:以雌、孕激素注射大鼠右下肢肌肉内建立乳腺增生病模型。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组、肝舒乐组、疏肝组和健脾组6组,每组12只,运用免疫组化测定法测定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ER、PR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肝舒乐片组、乳癖消组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明显降低,趋于正常(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肝组、健脾组ER、PR的表达均无明显改善。结论:肝舒乐片对模型动物的ER、PR含量紊乱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俞陈珠  朱思梦 《新中医》2022,54(15):113-117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化瘀汤辅助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 例拟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 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理气活血化瘀汤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孕酮(P)、雌激素(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血红蛋白(H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水平,记录2 组月经量,检测2 组子宫内膜厚度情况,并统计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2 组E2、LH、FSH、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2、LH、FSH、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E2、LH、FSH、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ER、PR、Hb、VEG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R、PR、VEGF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ER、PR、VEGF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 组Hb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Hb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及月经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6.67%,低于对照组1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活血化瘀汤用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可调节患者激素水平,促进子宫内膜ER、PR 表达平衡,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使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药加针刺诱发排卵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含量的关系。方法 :2 9例排卵功能失调患者采用补肾为主的中药加针刺治疗 1~ 3个月。并用免疫组化法测ER和PR ,按PR含量将其分为PR阳性、PR弱阳性两组。结果 :PR阳性组 1 5例 ,合并不孕 1 4例 ,完成治疗 45周期 ,排卵 40周期 ,排卵率 88 89% ,受孕 1 0例 (71 43 % ) ;PR弱阳性组 1 1例 ,合并不孕 9例 ,完成治疗 3 3周期 ,排卵 1 0周期 ,排卵率 3 0 3 0 % ,受孕 2例(2 2 2 2 % )。两组排卵率及受孕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均P<0 0 1 )。结论 :宫内膜受体缺陷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宫内膜ER、PR阳性患者用中药加针刺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纤维腺瘤(FA)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6例F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气滞型76例、痰瘀互结型80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患者术后的FA标本进行ER、PR表达的检测,对其间的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A中肝郁气滞型与痰凝血瘀型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再发率及月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分型在病程、肿瘤单发、多发、伴发乳腺增生病、月经初潮年龄、人流、哺乳情况及ER、PR表达的强度及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高表达在FA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激活作用,可作为对FA进行内分泌治疗的依据,但不能作为FA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由于痰凝血瘀型FA的发病年龄小、肿瘤大、再发率较高,药物干预性治疗的疗程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变化及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8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FSH、LH、E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FSH、LH、E2、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确切,可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化积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3例。2组均在月经周期的1~7天内注射醋酸戈舍瑞林3.6 mg,每28天注射1次,持续注射3~6个周期。观察组加服化积汤。水煎分服,1剂/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和凋亡基因bax阳性率及2组临床疗效。结果:PR、ER和凋亡基因bax阳性率观察组分别为58.5%、60.4%、56.6%,对照组分别为39.6%、45.3%、35.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积汤联合戈舍瑞林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ER和PR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不同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gonist)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有效方法.方法106例女性特发性性早熟患儿,其中51例采用滋阴泻火中药及甲地孕酮联合治疗(简称联合治疗),35例单纯使用甲地孕酮治疗,20例不用药物治疗作为对照.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子宫卵巢容积测定以及生长速率、X线骨龄的测算和最终身高的预测.结果经过平均2年8个月的治疗,联合治疗的患儿LHRH兴奋试验的LH峰值从(48.5±37.1)IU/L下降为(12.2±9.3)IU/L(P<0.001),子宫卵巢回缩,第二性征消退;骨龄差/年龄差(△BA/△CA)值从1.35±0.64下降为0.65±0.36(P<0.001),最终身高的预测值从(153.3±3.6)cm增加至(158.5±4.3)cm(P<0.001).结论联合治疗的方法不仅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及内生殖器官的发育,而且可明显减慢骨骼生长,延缓骨骼成熟,从而可防止骨骺过早融合并改善最终身高.  相似文献   

16.
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1)比较通络散结胶囊和桂枝茯苓胶囊各治疗3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疗效的不同,探讨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疗效;(2)比较3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前后体内血液流变学、血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变化,探讨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内在机制。结果: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优于桂枝茯苓胶囊(P<0·05);经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后的子宫肌瘤患者血液黏稠度明显降低(P<0·05);血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疗效,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血液黏稠度和降低血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补肾育宫冲剂治疗子宫发育不良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补肾育宫冲剂治疗子宫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作用机理。方法:(1)以子宫发育不良和发育正常的育龄妇女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于卵泡期测血清性激素和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并作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2)用大鼠作动物实验,设对照组及补肾育宫冲剂3个剂量组,于服药前后测血清雌二醇(E2),对服药后大鼠的垂体、卵巢、子宫作病理检验并测ER、PR含量。对切除卵巢的幼龄大鼠作本冲剂的雌激素活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肾助孕方对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5、β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阐明该方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WP)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A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TWP治疗为主;对照组50例,以乙双吗啉治疗为主,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2及TNF-α水平含量检测,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IL-2及TNF-α水平含量分别为(1.31±0.27)μg/L及(1.20±0.65)μg/L,治疗后为(1.19±0.27)μg/L及(0.96±0.5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22及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31±0.26)μg/L及(1.22±0.66)μg/L,治疗后为(1.20±0.27)μg/L及(0.98±0.51)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08及2.03,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IL-2、TNF-α治疗前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而治疗后均接近健康组(P均>0.05)。结论:(1)AAU患者存在IL-2及TNF-α异常改变;(2)TWP对AAU患者IL-2及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3)TWP治疗AAU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补骨脂素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雌激素受体(ER)α,β阳性T47D细胞和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观察补骨脂素的雌激素样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1×10-8mol.L-1雌二醇(E2)为阳性对照药,利用MTT细胞增殖试验观察1×10-5~1×10-9mol.L-1补骨脂素对T47D增殖的影响,同时观察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半定量RT-PCR法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效应基因PR mRNA表达情况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为工具药进行干预。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引起T47D细胞ER-α,ER-β含量的变化。结果:1×10-5~1×10-7mol.L-1补骨脂素能够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对Ishikawa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RT-PCR结果显示: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可使T47D细胞PR mRNA表达显著增加,表现出雌激素样作用,而且以上效应可被ICI 182,780拮抗。1×10-6mol.L-1和1×10-7mol.L-1补骨脂素还可诱导T47D细胞ER-α,ER-β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补骨脂素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并且其作用是通过ER途径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