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山莨菪碱对过度训练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吴广礼  温进坤  韩梅  黄旭东  张文玉 《中国微循环》2006,10(4):241-244,i0001
目的 研究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的特点及山莨菪碱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游泳至力竭建立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安静对照组、力竭即刻组、力竭6h组、力竭12h组、力竭24h组、山莨菪碱6h组、山莨菪碱24h组,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大鼠血Cr、Ur、CK及尿γ-GT的改变;光镜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的改变: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采用图像分析仪计算肾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 力竭后大鼠站立不稳,对声光刺激反应淡漠。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血Ur、CK明显升高(P〈0.05),力竭6h后血Ur、CK继续升高(P〈0.01),力竭12h后血ur、Cr、CK均有所下降,尿γ-GT明显升高(P〈0.01),力竭24h后血Ur、Cr、CK均恢复到正常,尿γ-GT继续升高(P〈0.01)。光镜下力竭后即刻组大鼠肾组织结构仅见部分肾小球囊及肾小管扩张.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小血管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堆积,力竭12h大鼠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不规整,部分脱落,肾小管管腔内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在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可见大量细胞核深染,有固缩现象;力竭后即刻、6、12、24h组大鼠肾组织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多位于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各组大鼠尿γ-GT与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应用山莨菪碱后,力竭大鼠精神状态较好,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力竭后6h及24h血Ur、Cr、CK及尿γ-GT均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结构改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 过度训练可引起急性肾损伤,肾组织细胞捌亡是其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山莨菪碱可提高运动能力,同时可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对肾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颗粒对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模型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制备CRS模型,根据实验需要分为6组:2周假手术(2w sham)组、2周模型(2w CRS)组、2周药物(2w CRS-Q)组、4周假手术(4w sham)组、4周模型(4w CRS)组和4周药物(4w CRS-Q)组,2周和4周药物组分别给予芪苈强心颗粒(4 g·kg~(-1)·d~(-1))灌胃治疗2周和4周。ELISA法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尿微量白蛋白(UMA)含量;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肌酐(Cre)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Ang Ⅱ、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比较,2w CRS和4w CRS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 Ⅱ、UMA和尿NGA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严重,肾组织细胞凋亡均明显;与CRS组比较,2w CRS-Q和4w CRS-Q组大鼠血清Cys-C、血清Cre、血浆Ang Ⅱ、尿NGAL和UM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中Bax和Ang 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肾组织损伤均有所改善,肾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芪苈强心颗粒可抑制CRS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ng 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及降压药物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对收缩压和ET、CGRP、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缬沙坦组(30mg/kg/天,n=8)、贝那普利组(10mg/kg/天,n=8)、肾性高血压模型组(n=8);假造模大鼠作为假手术组(n=10),前两组以缬沙坦和贝那普利溶液、后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每周末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变化,并在灌药治疗8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各组血浆ET、CGRP、AngⅡ含量变化。结果:两肾一夹术后4周可形成稳定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大鼠经灌胃治疗8周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肾性高血压模型组ET、CGRP、AngⅡ血浆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CGRP浓度高于肾性高血压模型组(P<0.05),贝那普利组AngⅡ浓度低于肾性高血压模型组和缬沙坦组(P<0.05);肾性高血压模型组血浆ET与AngⅡ浓度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ET、CGRP、AngⅡ浓度增高,缬沙坦、贝那普利可能通过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而降低收缩压。  相似文献   

4.
肾通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ET-1及Ang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家才  蔡道龙 《微循环学杂志》2005,15(4):38-39,F0004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肾通胶囊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模型组和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天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和肾组织中ET-1、AngⅡ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ET-1、AngⅡ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通胶囊可通过影响血浆和肾组织中ET-1和AngⅡ含量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方法采用切除大鼠右肾,左肾蒂夹闭45分钟,再灌注2、6、12、24 h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的水平,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肾小管凋亡细胞,确定大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结果 IRI组BUN、Scr在再灌注后2h开始上升,在24 h达到高峰;肾组织24 h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坏死脱落,小管可见细胞碎片及管型,小管排列稀疏、紊乱,管腔明显扩张,肾小球无明显改变;与Sham组相比,IRI各亚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及肾功能损伤的加重,肾小管凋亡细胞指数与损伤评分增加。结论切除大鼠右肾、夹闭左肾动脉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敲除(KO)小鼠止血带休克(TS)后肾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血管紧张素Ⅱ(ACE/AngⅡ)的表达及损伤程度的变化,探讨ACE2在休克后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小鼠双下肢用止血带结扎缺血2 h、松带后再灌注4 h复制TS模型。将雄性6月龄野生型(WT)C57BL/6小鼠和相同背景的ACE2 KO小鼠各12只分为4组,即WT组、WT+TS组、KO组和KO+TS组,每组6只。Western blotting测肾组织ACE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肾组织AngⅡ表达;利用化学比色方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Cr)含量。结果: 与WT小鼠相比,WT+TS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明显增加,出现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改变;与WT小鼠相比,KO小鼠肾组织ACE/AngⅡ表达增加,但未见明显的氧化应激损伤和功能变化;与WT+TS小鼠相比,KO+TS小鼠肾ACE/AngⅡ表达进一步增加,肾组织氧化应激和肾功能损伤明显加重。结论: ACE2基因缺失可能通过增加ACE/AngⅡ表达加重止血带休克肾的氧化应激损伤,针对ACE2靶f点的药物有可能成为防治止血带休克时急性肾损伤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对碘海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对临床治疗碘海醇导致的糖尿病肾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清洁级糖尿病大鼠45只,体重250~300 g,通过股静脉注射碘海醇法建立糖尿病对比剂肾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碘海醇组(NL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NAL组),假手术组(Sham组),分别于建模后24h、48h、72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的浓度;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醇(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含量浓度;TUNEL检测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NL组肾损伤严重,细胞凋亡明显,血浆总Scr、BUN、MDA、Bax、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T-SOD、GPX、Bcl-2明显降低。N-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轻碘海醇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抑制细胞凋亡,血浆总T-SOD、GPX、Bcl-2明显升高,Scr、BUN、MDA、Bax、caspase-3明显降低。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控肾脏组织中Bcl-2、Bax及caspase-3蛋白表达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Xq体外培养孕12 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培养、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及荧光标记技术,观察经不同浓度AngⅡ(0、1×10-9~1×10-5 mol/L)培养2、4和6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AngⅡ能促进小鼠肾小体细胞的凋亡,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高浓度、长时间时,凋亡更明显.结论;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AngⅡ在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活性变化情况。方法: 1 μmol/L的AngⅡ处理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12、24和48 h后,用TUNEL法来检测内皮细胞的凋亡,用[3H]掺入法来检测PARP的活性,硝酸还原法检测NO含量。结果: 1 μ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以时间依赖性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6 h后细胞内的NO含量开始增加(P<0.05),24 h达到高峰,48 h后下降到对照组水平;6 h后PARP的活性上升(P<0.05),12 h到达高峰,24 h接近正常,48 h后PARP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O含量增加导致的细胞毒性在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PARP活性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0.
力竭运动后大鼠海马NF-κB、BDNF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力竭运动后大鼠海马NF-κB、BDNF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及修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力竭组(n=60)。力竭组进行6周力竭游泳训练后,选择0、4、8、12、16、24 h等不同时间点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海马内NF-κB、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力竭组海马内NF-κB含量在4 h开始升高(P<0.05),8 h达峰值(P<0.05),12~16 h开始回落(P<0.05),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力竭组海马内BDNF含量12 h及16 h组与对照组比较,BDNF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训练后0 h组大鼠海马内NF-κB表达以胞浆表达为主,4 h组核内表达逐渐增多(P<0.05),8 h组达高峰(P<0.05),12~24 h组核内表达逐渐减少(P>0.05)。海马内BDNF免疫阳性神经元则在力竭后24 h内持续表达且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12 h达峰值(P<0.05),其余力竭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大鼠力竭游泳运动可以活化海马内NF-κB信号转导系统,后者可能与运动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神经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力竭运动可能通过诱导海马内BDNF的表达上调,对抗力竭运动性脑损伤,对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Ⅱ-1R)自身抗体能否通过影响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诱导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胰岛β细胞系INS-1,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10-6mol/L作为最适浓度,24 h作为最佳时间;在上述条件下,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的表达; 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ngⅡ-1R自身抗体对TXNIP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ngⅡ-1R自身抗体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降低INS-1细胞的活力(P0. 05);促进INS-1细胞凋亡(P0. 01);AngⅡ-1R自身抗体还可以促进TXNIP的mRNA和蛋白表达(P0. 01)。RNA干扰沉默TXNIP表达后,AngⅡ-1R自身抗体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P0. 05);使用AngⅡ1R拮抗剂替米沙坦(TM)后,AngⅡ-1R自身抗体诱导的TXNIP上调及细胞凋亡均被抑制(P0. 05)。结论 AngⅡ-1R自身抗体可以通过AT1R上调TXNIP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有望为AngⅡ-1R自身抗体阳性的糖尿病患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肾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变化与脂质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血脂、尿蛋白、尿及肾皮质中一氧化氮含量,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多聚酶链法检测肾组织中iNOS的表达强度及水平。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结果:8周时高脂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定量及尿一氧化氮量、肾皮质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肾皮质iNOSmRNA表达上调(P<0.01)。肾皮质一氧化氮量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P<0.05)。肾皮质iNOS积分光度与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0.05)。肾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24h尿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iNOS表达增强与脂质肾损害有关,可能通过引起细胞凋亡导致脂质肾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中的表达以及缬沙坦干预后对ACE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4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SHR组、缬沙坦组,12只同龄雄性血压正常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0周后处死,测定心脏重量指数(HWI)、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gⅡ的浓度;碱水解法测定心肌中羟脯氨酸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中ACE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HR组LVWI、血浆中AngⅡ的浓度以及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增高(P<0.05),心肌组织中ACE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SHR组比较,缬沙坦组LVWI、血浆中AngⅡ的浓度以及心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ACE2表达显著增高(P<0.05)。结论缬沙坦可逆转高血压左心室重构,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中ACE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郭敏  李晓明  薄双玲 《解剖学报》2009,40(5):811-81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体外培养E12d小鼠肾组织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孕12d的母鼠40只随机分为6组,体外培养对照组(0mol/L AngⅡ)和施加不同浓度AngⅡ(10-9~10-5mol/L)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荧光双标技术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体外培养2、4、6d后小鼠肾组织中各期肾小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阳性细胞的表达. 结果 随培养浓度增高和培养时间延长,各期肾小体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均有增加,且增殖指数在AngⅡ低浓度(10-9、10-8、10-7mol/L)、短时间(培养2、4d)时变化明显;凋亡指数在高浓度(10-6、10-5mol/L)、长时间(培养6d)时变化明显. 结论 AngⅡ对发育期小鼠肾小体细胞有促增殖和凋亡作用,且此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大强度急性力竭运动过程中,机体既要承受由于运动强度的增加内脏血流急骤下降的“运动性缺血”,同时随着运动进行,能源物质耗蝎、代谢产物堆积及氧化应激等因素致使机体出现病理损伤,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那么,其对肾滤过屏障有何影响?肾组织将如何适应其变化?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止血、祛痰止咳、镇痛等多种功能,是否对急性力竭运动引起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尚未见有文献报道。 目的:探索急性力竭运动对大鼠肾滤过屏障的影响及鱼腥草素的干预作用。 方法:SD大鼠静养与观察3 d,在速度为10 m/min坡度为0°的跑台上进行适应性跑15 min,筛选出24只能完成跑的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力竭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各8只。力竭运动组和运动给药组在坡度为10°的动物跑台上进行的一次性力竭运动;运动给药组在运动前30 min腹腔注射鱼腥草素10 mL/kg;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运动。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力竭运动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尿蛋白含量、丙二醛浓度、肾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显著增加,肾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下降(P < 0.05或0.01),肾小球滤过上皮细胞、基膜及足细胞的肾滤过屏障损害明显,见大量细胞凋亡,偶见坏死;与力竭运动组比,运动给药组大鼠尿蛋白含量、血清肌酐、丙二醛浓度、肾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显著下降,肾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增加(P < 0.05),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可见细胞凋亡。提示鱼腥草素可使力竭运动诱导的肾细胞损伤减少,考虑可能与凋亡显著减少;并可使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增加、丙二醛下降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增高有关,从而对力竭运动诱导大鼠肾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循环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平的影响。 方法: 24只SHR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SHR对照组、阿托伐他汀50 mg组、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缬沙坦组, 6只WKY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给药前和给药后每两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测定血清脂质及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 结果: SHR各组SBP于给药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WKY组(P<0.01);给药后第4、6周,阿托伐他汀50 mg组SBP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10 mg组则不明显;缬沙坦组自给药后第2周,SBP进行性下降(P<0.01)。SHR对照组与WKY组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50 mg组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P<0.01),10mg组仅LDL-C水平明显下低于SHR对照组(P<0.05)。SHR对照组血浆AngⅡ浓度无明显差异,但心肌AngⅡ浓度明显高于WKY组(P<0.05);给药6周后,阿托伐他汀各剂量组和缬沙坦组血浆AngⅡ浓度显著高于SHR对照组(均P<0.01),而心肌AngⅡ浓度在阿托伐他汀50 mg组和缬沙坦组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SHR的血压,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AngⅡ浓度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阮翘  阮耀  谢新立 《免疫学杂志》2007,23(3):302-305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对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防护机理.方法 选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给予低盐饮食.A组为CsA溶剂(橄榄油)对照组;B组为CsA组;C组为CsA加贝那普利.观察给药28 d后各组大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并对肾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贝那普利对上述改变的防护作用.结果 ①CsA可引起大鼠血浆PRA、AngⅡ水平明显升高,而贝那普利对大鼠PRA、AngⅡ水平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血浆醛固酮水平,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贝那普利组醛固酮水平明显下降.②CsA能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和小动脉病变,诱导大鼠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高表达,贝那普利能减轻上述改变.结论 CsA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使大鼠肾内TGF-β1高表达;贝那普利能阻断RAS系统,尤其是能降低AngⅡ水平,减轻CsA引起的肾间质纤维化,使大鼠肾内TGF-β1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重手术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DN组)及减重手术干预组(DJB组)。除Sham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建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模型成功后DJB组大鼠给予减重手术治疗;生化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大鼠肾组织中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与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TUNEL染色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Akt及pAkt的表达。结果经减重手术干预后,与DN组相比,DJB组大鼠Scr、BUN表达明显下降(P0.05),肾脏损伤明显减轻,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降低(P0.05);肾脏细胞凋亡数量降低且PPARα表达增加(P0.05);减重手术干预后,大鼠肾脏组织中PI3K及p-Akt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减重手术可以有效减轻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α、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氨基胍对糖尿病大鼠循环及肾脏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脏形态、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潜在AGEs与AngⅡ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诱导糖尿病模型后,立即给予糖尿病干预组氨基胍。第12周末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清除率(Ccr),半定量评分评估肾脏病理改变,放免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血浆及肾脏AngⅡ水平。结果: 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氨基胍干预组UAER及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显著减轻(P<0.01),肾脏AngⅡ水平明显减少(P<0.01),血浆Ang Ⅱ水平增加(P<0.01)。结论: 早期应用氨基胍可能通过阻断AGEs生成从而显著减少肾内AngⅡ水平,抑制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可能是氨基胍保护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氨基胍干预后糖尿病大鼠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可能与局部AngⅡ水平下降后机体的代偿反应有关,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0.
观察力竭游泳后即刻、24h和48h大鼠大脑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并测定大鼠大脑组织MDA含量、SOD和GSH—px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力竭游泳后即刻大鼠大脑微循环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24h后较力竭游泳后即刻有所好转,48h后大鼠大脑微循环形态结构恢复接近正常。力竭游泳后观察各时段MDA含量无显著性改变,而SOD的活性在力竭游泳后即刻显著升高,24h后显著下降,48h后又显著上升;GSH—px活性动态变化呈下降趋势,且24h下降具统计学意义,特别是在24h与SOD同步明显下降,表明此时SOD和GSH—px消耗量最大,以及时清除自由基,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有利于大脑微循环形态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