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蒿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滨蒿总黄酮提取物(滨蒿总黄酮)在体内外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样品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观察病毒致细胞病变(CPE)法测定样品在体外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选择指数(SI)。体内抗病毒实验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PR8)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以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和肺指数等为指标,评价样品的保护作用。结果:滨蒿总黄酮对甲、乙型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IC50分别为74.6μg/mL、98.5μg/mL,SI分别为16.8、12.7;滨蒿总黄酮以200、400mg/kg剂量灌胃给药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死亡保护率分别为36.4%、54.5%;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9.0%、38.2%;滨蒿总黄酮400mg/kg剂量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指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5.9%。结论:滨蒿总黄酮在体内外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滨蒿抗流感病毒的活性部位.方法 体外实验测定滨蒿不同活性部位对MDCK细胞的半数有毒浓度(TCw).观察样品对甲、乙型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和选择指数(SI).体内试验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PR8-M5)感染小鼠模型,以死亡率、生命延长率为指标,比较滨蒿不同活性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结果 滨蒿H4部位在体外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平均为35.3,84.0μg/ml,SI为9.9,4.1;其在体内给药剂量为0.4 g/kg时可明显延长感染小鼠存活天数,降低死亡率.结论 滨蒿H4部位在体内外均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桂枝挥发油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增殖的影响及对该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H1N1)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两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计算肺指数及HE染色观察药物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5.38×10-3mg/ml和5.49×10-3mg/ml,TC0均为2.5×10-3mg/ml。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能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内的增殖,其IC50分别为5.80×10-5mg/ml与5.31×10-5mg/ml,TI分别为92.82和103.35。桂枝挥发油0.174mg/kg和桂皮醛0.132mg/kg连续灌胃5d,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6.7%和27.4%,并对病理组织形态有改善作用。结论:桂枝挥发油与桂皮醛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并对流感病毒株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表明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桂皮醛是桂枝挥发油抗病毒效应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法(CPE)检测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最大无毒浓度(TC0);采用血凝试验测定甲型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采用血凝试验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①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对MDCK细胞的TC0均为5%,即在相应培养基中血清含量为5%.②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1)对MDCK细胞的TCID50(病毒半数组织感染量)为10-3.5/0.1 ml.③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5%、3.5%、2.5%浓度对10 TCID50的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5%、3.5%浓度的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具有直接杀灭作用.结论 荆芥、桂枝挥发油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直接杀灭作用,结果 与挥发油的体外、体内实验一致,进一步明确证实了两者的抗流感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5.
四倍体金银花药材体外抗菌抗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四倍体金银花的体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方法:以二倍体金银花为对照,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和杀菌作用。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观察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最大无毒浓度(TC0)和半数中毒浓度(TC50)。将100TCID50的甲型流感病毒FM1加入MDCK细胞培养板中,吸附1 h后弃病毒液于MDCK细胞培养板中加入四倍体金银花水提液的最大无毒浓度稀释液,通过CPE法观察提取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结果: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最为明显,四倍体对乙型链球菌抑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杀菌强度高于二倍体。四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030 5 mg·m L-1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而其对照药材二倍体金银花水提物在浓度为0.488 0、0.244 0 mg·m L-1对流感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显示抑制作用。结论:四倍体金银花具有体外抗菌及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广藿香油体外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Vero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了解不同浓度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及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实验中分别以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药。结果:广藿香油对MDCK、Hep-2、Vero和Hela细胞的TC50浓度均为0.101mg/ml,TC0浓度为0.092mg/ml。广藿香油能明显抑制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IC50分别为0.081mg/ml、0.084m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1.25、1.20;可抑制流感病毒,IC50为0.088mg/ml,TI为1.15;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很低,IC50为0.092mg/ml,TI为1.10;对单纯疱疹病毒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体外抗病毒实验广藿香油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抗腺病毒、抗甲型流感病毒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但不具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外作用,反应药效与提取工艺、剂型的关系。方法进行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体外抗病毒试验。利巴韦林、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病变实验,研究指标TC50、TC0、IC50、SI(即半数有毒浓度、最大无毒浓度、半数抑制浓度、治疗指数),以上研究指标均通过Reed-Muench法计算所得。结果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对流感病毒(甲型)均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表现为:提取工艺优化后制备的微丸、滴丸与提取工艺优化前制备的颗粒剂相比,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增强;相同提取工艺条件下,复方一枝蒿微丸的体外抗病毒作用优于复方一枝蒿滴丸。结论复方一枝蒿不同剂型(颗粒剂、微丸、滴丸)具有不同程度的抗H1N1(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复方一枝蒿微丸作用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剂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锦带花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锦带花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依据。方法:体外用MTT法检测锦带花有效部位对传代狗肾细胞MDCK的毒性浓度,观察锦带花有效部位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MTT检测锦带花有效部位对流感病毒的抑制率。结果:锦带花的各有效部位均有抗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其中锦带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流感病的作用与利巴韦林相似;而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弱。结论:锦带花具有确切的抗流感病毒作用,锦带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为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集中部位。  相似文献   

9.
荆芥挥发油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与薄荷酮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TLR/IFN信号通路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1)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三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Real-Time PCR法观察药物对H1N1感染MDCK细胞后8h细胞TLR7、IFN-β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荆芥挥发油、胡薄荷酮和薄荷酮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0.20mg/ml、0.36mg/ml与0.43mg/ml,TC0分别为0.10mg/ml、0.10mg/ml与0.25mg/ml。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3.1×10-3~0.1mg/ml浓度时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其IC50分别为1.7×10-3mg/ml与1.9×10-3mg/ml,TI分别为120.83、184.54,呈一定量效关系;薄荷酮对流感病毒染毒的MDCK细胞几乎无保护作用。荆芥挥发油3.1×10-3~0.10mg/ml浓度,胡薄荷酮1.3×10-2~0.10mg/ml及薄荷酮7.8×10-3~0.10mg/ml浓度时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直接杀灭作用,其IC50分别为3.1×10-3、7.2×10-3与1.9×10-3mg/ml,TI分别为63.99、50.00和82.88。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0.1mg/ml浓度时均显著提高TLR7、IFN-βmRNA表达水平,0.25mg/ml薄荷酮显著提高TLR7mRNA表达水平。结论: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薄荷酮作用不明显;三者均对流感病毒有显著直接杀灭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诱导IFN-β高表达,激活病毒模式识别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蓉  何婷  曾南  陈恬  苟玲  刘金伟 《中草药》2013,44(11):1460-1464
目的 考察桂枝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桂皮醛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 (H1N1)的直接杀灭作用,探讨其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中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以流感病毒感染的狗肾传代细胞(MDCK)为载体,测定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 ELISA法检测MDCK细胞干扰素-β (IFN-β)的分泌;RT-PCR法考察MDCK细胞中Toll样受体3(TLR3)、TLR7、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 (TRAF-3)、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IFN-β基因的表达.结果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直接杀灭作用,IC50分别为1.85×10-7、5.77×10-7 g/mL,TI分别为27.04、9.51.与病毒组比较,桂枝挥发油和桂皮醛0.25×10-5 g/mL显著升高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上清液中IFN-β的量(P<0.05),显著上调细胞中TLR7、IRAK-4、IFN-β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对流感病毒H1N1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信号通路、活化IRAK-4、诱导IFN-β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万福  张永萍  邱德文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F0003-F0004
目的对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胶囊进行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的中药新药。方法细胞培养实验方法。结果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胶囊在MDCK细胞中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248 mg.m l-1;预防组抗流感病毒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117 mg.m l-1;治疗指数(TI)为10.67;感染病毒0~7 h后均有明显的抑制FM1在MDCK细胞中增殖的作用。结论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胶囊对流感病毒FM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苍术中筛选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水提、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FE-CO2)提取,并利用硅胶柱层析法进行成分分离,得到苍术的各种提取物和有效成分单体,再用流感病毒甲型H3N2、H5N1(禽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进行狗肾传代细胞株(MDCK)组织培养筛选。结果含苍术酮的苍术SFE-CO2提取物及苍术酮,对流感病毒有杀灭作用;而苍术素、苍术的水提液对流感病毒无抑制作用。结论苍术酮是苍术中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儿宝泰康颗粒对流感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小儿宝泰康颗粒对Madin-Darby犬肾(MDCK)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MTT法并结合CPE法检测细胞成活率和病毒抑制率,计算药物的抗病毒指数TI,以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药物,评价该药物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小儿宝泰康颗粒对MDCK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0)为5.6 mg/mL,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1 mg/mL,而对乙型流感病毒的EC50为1.44 mg/mL,抗病毒指数分别为2.64和3.89。在阳性对照药物实验中,利巴韦林在200 μg/mL时,对甲、乙型流感病毒的抑制率均达到70%以上。结论:小儿宝泰康颗粒是一种对不同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有临床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广藿香醇体外抗呼吸道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广藿香醇体外抗流感病毒、腺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的效果,为抗病毒性感冒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腺病毒感染Hep-2细胞和柯萨奇病毒感染Hela细胞模型,以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法作为观察和检测指标,了解药物对细胞的毒性、药物体外抗病毒效果及作用机理。根据不同病毒的易感性,实验中分别以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作为对照药。结果:广藿香醇对MDCK、Hep-2和Hela细胞的TC50浓度均为125μg/ml,TC0浓度为31.25μg/ml。广藿香醇能抑制H1N1、CVB3和Ad-3所致的细胞病变,对H1N1的IC50为31.25μg/ml,治疗指数(TI)为4.00;对CVB3的IC50为62μg/ml,TI为2.00;对Ad-3的IC50为31.25μg/ml,TI为4.00。广藿香醇对3种病毒的直接作用效果都优于抗病毒吸附和抗病毒生物合成,同一浓度下广藿香醇对Ad-3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H1N1和CVB3的抑制。结论:在体外抗病毒实验中,广藿香醇显示出抗柯萨奇病毒、抗腺病毒和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金喉健配方超临界提取物的体外抗流感(H1N1)病毒活性。方法:通过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来测定病毒TCID_(50)/m L=10~(-6.25);将提取物加入细胞已成膜的96孔板中检测金喉健配方超临界提取工艺产物对细胞的毒性;将提取物和病毒混合后加入细胞中检测金喉健配方超临界提取工艺产物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结果: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性,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8.71μg/m L,在6.25~50μg/m L的有效剂量范围内,未见对细胞产生毒性,选择指数(SI)大于11.48。结论:金喉健配方超临界提取工艺产物具有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银花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效果和强度。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金银花在人宫颈癌传代细胞(Hela)中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3型的抑制作用,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结果:金银花对Hela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5 mg/mL,最大无毒浓度(TC0)为3.6 mg/mL。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0.16 mg/mL,TI为31.2;在吸附阶段也有作用,其IC50为0.48 mg/mL,TI为10.5;同时金银花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生物合成作用,其IC50为1.0 mg/mL,TI为5.0;金银花不能阻止呼吸道合胞病毒侵入细胞。结论:金银花在体外主要通过直接灭活、阻止病毒吸附和抑制生物合成三种方式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有效部位(TCM-ES)的体外抗流感病毒FMI株(IFV-FM1)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中性红染色法、空斑抑制法,从TCM-ES的最大无毒浓度开始,按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对FM1感染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有效浓度(MTC),治疗指数(TI).进行空斑计数(PFU),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表明,TCM-ES抗FMI的EC50为(300±18.3)mg/L,MTC为(75 ± 6.8)mg/L,TI为(7.1 ± 0.7);而利巴韦林的3项指标分别为(52.3 ± 10.1)mg/L、(25±4.1)mg/L和(20.8±5.1).中性红染色法显示,两药物的IC50分别为(285.0±19.2)ms/L和(45.3±4.9)mg/L,TI分别为(7.2 ±0.6)和(21.2 ± 3.1).两种方法测定的TCM-ES和利巴韦林的T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PFU计数,TCM-E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0 mg/L,利巴韦林的IC50为50 mg/L,与前述结果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M-ES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可作用于细胞内病毒,但其效果略差于利巴韦林,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麻黄汤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该研究以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狗肾(MDCK)细胞为载体,细胞病变(CPE)法测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对MDCK细胞的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剂量(TCID_(50));采用阻断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和抗流感病毒生物合成2种不同方式给药,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麻黄汤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率(ER)、半数抑制浓度(EC_(50))和治疗指数(TI);并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技术,分别在给药后24,48 h,考察麻黄汤对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中病毒载量以及TLR4,TLR7,My D88,TRAF6 mRNA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MDCK细胞的TCID50为1×10~(-4.32)/mL;2种给药方式抗流感病毒的EC50分别为4.92,1.59 g·L~(-1),TI分别为12.53,38.78,并且当质量浓度为5.00 g·L~(-1)时,麻黄汤抗流感病毒的ER分别为50.21%和98.41%,说明麻黄汤可以阻断流感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同时,相比于病毒组,给药后24,48 h麻黄汤各剂量组的病毒载量表达均显著降低,高、中剂量组显著下调了细胞中TLR4,TLR7,My D88,TRAF6 mRNA的表达水平,从而表明麻黄汤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流感病毒的复制以及TLR4和TLR7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以奥司他韦为阳性对照,采用CPE和MTT法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CPE法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最大无毒浓度(TC0)为16.2 mg/mL,半数中毒浓度为(TC50)为(24.5±8.1)mg/mL;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热毒宁注射液TC0为16.2 mg/mL,TC50为(21.7±9.4)mg/mL。热毒宁注射液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果显示,CPE法和MTT法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1次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900.0±173.2)、(933.3±57.7)μg/mL,治疗指数(TI)为27.2、23.2;热毒宁注射液作用感染细胞3次组IC50为(666.7±115.5)、(866.7±208.1)μg/mL,TI为36.7、25.0。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具有明显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天山堇菜提取物体内、外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以MDCK细胞为宿主,采用MTT法和病毒致细胞病变(CPE)法测定样品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济防90-15、A/PR/8/3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选择指数(SI).体内抗病毒实验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PR8)滴鼻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以死亡保护率、生命延长率和肺指数等为指标,评价样品的保护作用.结果 天山堇菜提取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济防90-15、A/PR/8/34致MDCK细胞病变的IC50分别为32.90,28.75μg.ml-1,SI分别为7.86、9.00;天山堇菜提取物500 mg·kg-1可明显延长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的平均存活天数,其生命延长率为38.5%、死亡保护率为54.5%;天山堇菜提取物500,250 mg·kg-1均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肺指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8.3%,14.5%.结论 天山堇菜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