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目的在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氧化损伤大鼠心肌细胞模型上,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氧化损伤后心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方法建立氧化损伤心肌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一定浓度的H2O2损伤心肌细胞)、丹参多酚酸盐组(予以丹参多酚酸盐处理损伤后心肌细胞)和抑制剂组(丹参多酚酸盐处理的同时加入TGF-β抑制剂);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内TGF-β受体(TGF-βR)及Smad2/3表达情况。结果 H2O2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活力差异不显著;丹参多酚酸盐0.05 g/L组和0.1g/L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丹参多酚酸盐0.5 g/L组和抑制剂组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H2O2损伤组细胞TGF-βR1和Smad2/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5 g/L和0.1 g/L丹参多酚酸盐组TGF-βR1和Smad2/3含量明显低于H2O2损伤组。抑制剂组TGF-βR1和Smad2/3含量明显低于0.05 g/L和0.1 g/L丹参多酚酸盐组。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抗氧化损伤的机制与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为进一步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抗氧化损伤防治心肌细胞重构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心力衰竭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分别对系膜细胞作用24 h.观察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培养上清液中的PAi-1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变化.结果:丹参明显抑制住了由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而产生的PAI-1 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升高,且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丹参注射液的剂量密切相关.丹参还明显下调了因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TGF-β1的表达增加以及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结论:丹参下调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增加,以及抑制TGF-β1的分泌增加与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从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H9C2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下游分信号Smad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细胞,用α-actin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心肌细胞;采用10-7mol/L 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通过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及心钠素(ANF)mRNA表达以验证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5%、10%、15%、2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肥大心肌细胞ANF 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最佳干预浓度;将心肌细胞分组为空白对照组、10-6mol/L AngⅡ模型组、10-7mol/L AngⅡ模型组和10%含药血清组,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GFβ1/Smad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Smad2表达与活化情况。结果:鉴定细胞符合心肌细胞特征;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7mol/L AngⅡ模型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与ANF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说明10-7mol/L AngⅡ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建立;10%、15%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浓度组较模型组ANF mRNA表达显著减少,1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ANF表达降低更为明显;形态学观察,AngⅡ模型组心肌细胞密度和形态增大,漂浮细胞增多;10-6mol/L、10-7mol/L AngⅡ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多,10%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组较10-6mol/L、10-7mol/L模型组TGF-β1、Smad2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具有抗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肌细胞TGF-β1/Smad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刺激肾脏系膜细胞后的影响。方法:浓度为(0~10-5mol/L)AngⅡ刺激系膜细胞,以及浓度为10-6mol/L的AngⅡ在不同时间(0 min~24 h)刺激系膜细胞,分别用氯沙坦和丹参注射液干预。用实时定量PCR与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细胞Wnt-1、β-catenin、PAI-1mRNA与蛋白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含量。结果:AngⅡ使系膜细胞Wnt-1、β-catenin、PAI-1表达增加,FN水平升高,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浓度为150 mg/mL的丹参注射液干预后,Wnt-1、β-catenin、PAI-1表达以及FN水平明显下降,与ARB作用相当。结论:AngⅡ通过刺激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化致肾小球硬化,而丹参能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化进而下调PAI-1表达与FN合成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及其单味药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信号通路Smad3,Smad7mRNA的基因表达影响,初步明确其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常规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RT-PCR法检测Smad3,Smad7mRNA表达。结果:小复方组抑制系膜细胞Smad3mRNA的表达最为明显,促进Smad7mRNA表达最为明显,与各单味药组、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1或P 0. 05)。结论:益气解毒化瘀小复方可有效地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Smad3mRNA的表达,有效地促进系膜细胞Smad7mRNA表达,并优于单味药,从而达到抗肾小球硬化,保护肾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丹参多酚酸盐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其他组别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丹参多酚酸盐组,丹参多酚酸盐组、贝那普利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共4周。给药结束后,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小鼠肾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采用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和Masson 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p-Smad2/3、Smad2/3、Smad7蛋白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中Smad7、Smad2/3、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FBG、UTP均显著增加(P <0.05),肾脏组织可见明显病理改变,肾脏组织中的MDA 含量显著升高,SOD、GSH-Px 活性下降,p-Smad2/3/Smad2/3比值,Smad2/3、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 < 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盐组、贝那普利组UTP降低(P < 0.05),受损的肾组织得到改善,肾组织中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p-Smad2/3/Smad2/3 比值,Smad2/3、TGF-β1 mRNA 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mad7 蛋白与 mRNA 表达水平升高(均 P <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对血管紧张素Ⅱ致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同时加入不同剂量的丹参注射液分别对系膜细胞作用24 h。观察系膜细胞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mRNA、培养上清液中的PAI-1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含量,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变化。结果:丹参明显抑制住了由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大鼠肾脏系膜细胞而产生的PAI-1 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升高,且其抑制作用的强弱与丹参注射液的剂量密切相关。丹参还明显下调了因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后TGF-β1的表达增加以及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结论:丹参下调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PAI-1表达的增加,以及抑制TGF-β1的分泌增加与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从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多酚酸盐1 mg/kg组、丹参多酚酸盐10 mg/kg组、丹参多酚酸盐20 mg/kg组、普萘洛尔组。心肌纤维化模型采用大鼠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连续30天。丹参多酚酸盐和普萘洛尔于造模前一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30天。观察药物对大鼠心重指数,心肌病理学变化,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和Smad7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异丙肾上腺素组心脏指数增加43.4%,心肌组织Hyp含量增高63.6%,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胶原容积明显升高,TGF-β1和Smad2/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mad7表达降低。20 mg/kg丹参多酚酸盐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心重指数,Hyp含量,减轻心肌组织胶原增生情况,降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同时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TGF-β1和Smad2/3蛋白表达增高,Smad7表达降低。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TGF-β1/Smad信号通路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纤灵方对阿霉素肾纤维化大鼠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抗纤灵方组、科素亚组;采用右肾摘除加重复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纤维化模型。治疗8周后处死,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Real Time-PCR检测肾组织TGF-β_1、Smad3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硬化指数及TGF-β_1、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抗纤灵方组及科素亚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组织TGF-β_1、Smad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抗纤灵方组各指标与科素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灵方可能通过抑制TGF-β_1/Smad3信号通路抑制阿霉素大鼠肾纤维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膜性肾病(MN)大鼠肾组织组织蛋白酶D(CtsD)、糜蛋白酶(Chymase)及其诱导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肾脏中的表达,并评估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复制MN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经肾脏病理检查以确保造模成功。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10mg/kg组和丹参多酚酸盐16.7、33.3、66.7 mg/kg组。各组按相应药物及剂量给药,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UT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来评估各组大鼠治疗情况;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CtsD、Chymase和AngⅡ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显示MN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经盐酸贝那普利和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干预后UTP、TC、T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ALB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进一步研究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AngⅡ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经盐酸贝那普利和丹参多酚酸盐33.3、66.7 mg/kg干预后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但丹参多酚酸盐33.3、66.7 mg/kg组下降程度不及盐酸贝那普利组。免疫组化及RT-PCR显示CtsD、Chymase及AngⅡ在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较正常组表达增强,三者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丹参多酚酸盐各剂量组肾组织中CtsD、Chymase及AngⅡ三种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减少。结论:在MN中可能存在CtsD和Chymase诱导的RAS激活,而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抑制CtsD和Chymase的表达从而抑制RAS激活来减轻MN大鼠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 配伍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t-丁酯(DAPT)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源性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纤维化标志物fibronectin(FN)、N-cadherin 及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分子Notch1、Jagged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纤维化的机制。方法?HK-2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无特殊处理)、模型组(TGF-β1 10 ng/mL)、丹参酮ⅡA组(TGF-β1 10 ng/mL+ 丹参酮 ⅡA 5μmol/L)、DAPT组(TGF-β110 ng/mL+DAPT 10μmol/L)、丹参酮ⅡA+DAPT组(TGF-β1 10 ng/mL+丹参酮 ⅡA 5μmol/L+DAPT 10μmol/L)。采用RT-qPCR、Western Bolt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细胞间质纤维化指标FN、N-cadherin 及Notch1、Jagged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组HK-2细胞FN、N-cadherin、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呈低表达,模型组HK-2细胞FN、N-cadherin、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5),各干预组HK-2细胞FN、N-cadherin、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丹参酮ⅡA+DAPT组HK-2细胞FN、N-cadherin、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丹参酮ⅡA组及DAPT组(P<0.05);丹参酮ⅡA+DAPT组HK-2细胞Notch1 mRNA及蛋白表达低于丹参酮ⅡA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 配伍DAPT用药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FN、N-cadherin的表达缓解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其协同干预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2)刺激下小鼠肺成纤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肺成纤维细胞(C57BL/6),采用细胞生长计数板检测空白组、姜黄素组(姜黄素5、25、50μmol/L)、TGF-β_2组(10 ng/mL)及TGF-β_2加姜黄素组(TGF-β_2 10 ng/mL及姜黄素5、25、50μmol/L)细胞数;逆转录PCR检测空白组、TGF-β_2组(10 ng/mL)及TGF-β_2加姜黄素组(TGF-β_2 10 ng/mL及姜黄素5、25、50μmol/L)PPAR-γ、PDGFR-β及FGFR1m 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及ELISA法检测空白组、TGF-β_2组(10 ng/m L)及TGF-β_2加姜黄素50μmol/L组(TGF-β_2 10 ng/mL及姜黄素50μmol/L)PPAR-γ蛋白表达及胶原蛋白-1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姜黄素组50μmol/L时在48、72 h时对细胞增殖抑制最明显;与TGF-β_2组比较,TGF-β_2加姜黄素组50μmol/L时同样在48 h、72 h时对细胞增殖抑制最明显。与空白组比较,TGF-β_2组PPAR-γ、PDGF-βmRNA表达及PPAR-γ蛋白表达升高,胶原蛋白-1表达增加(P0.05)。与TGF-β_2组比较,TGF-β_2加姜黄素组25、50μmol/L时PPAR-γ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TGF-β_2加姜黄素组5μmol/L时(P0.05),而TGF-β_2加姜黄素组50μmol/L时PPAR-γmRNA表达水平高于TGF-β_2加姜黄素组25μmol/L时(P0.05)。TGF-β_2加姜黄素组各浓度PDGF-βmRNA表达低于TGF-β_2组(P0.05),且TGF-β_2加姜黄素组50μmol/L时PDGF-βmRNA表达低于TGF-β_2加姜黄素组5、25μmol/L时(P0.05)。TGF-β_2组及TGF-β_2加姜黄素组各浓度FGFR1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_2组比较,TGF-β_2加姜黄素50μmol/L组PPAR-γ蛋白表达升高,胶原蛋白-1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姜黄素不仅抑制TGF-β_2诱导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增殖,而且还抑制胶原合成,其可能与使PPAR-γ表达上调及PDGF-β表达下调相关。因此,姜黄素可能是通过PPAR-γ/PDGF-β信号通路阻止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齐墩果酸(O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及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CFs,建立AngⅡ诱导的大鼠心肌间质纤维化体外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CFs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CFs上清液中TGF-β1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CFs增殖活性及分泌TGF-β1水平明显增加(P<0.05);60,100μmol/L OA组CFs增殖活性及分泌TGF-β1水平较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OA能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络益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每组7只。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6.20、3.10、1.55 g/ml的通络益肾方2 ml灌胃;西药组小鼠每日灌胃洛汀新(0.09 mg/ml)、糖适平(0.27 mg/ml)混合液2ml。每日1次,连续给药10天。于末次灌胃2 h后制备含药血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细胞分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同步化24 h后,正常组加5.6 mmol/L低糖+10%的胎牛血清100μl,模型组加30 mmol/L高糖+10%的空白血清100μl,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加30 mmol/L高糖及10%的中药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100μl,西药组加30 mmol/L高糖+10%的西药血清100μl。分别培养12 h、24 h、48 h和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系膜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各组系膜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系膜细胞在24 h、48 h和72 h凋亡率持续增加(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各给药组24 h、48 h和72 h时系膜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P0.01);中药大、中、小剂量组在各时间点系膜细胞凋亡率随着药物剂量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1)。与正常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GRP78 mRNA在24 h、48 h持续升高,而72 h明显下降,JNK mRNA表达在48、72 h时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各给药组系膜细胞GRP78 mRNA、JNK mRNA在48 h、72 h时明显减低,且以中药大剂量组最低(P0.05或P0.01)。结论通络益肾方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缓GRP78 mRNA增幅、下调JNK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宫颈癌SiHa细胞,用浓度分别为0,20,40,8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细胞24 h、48 h、72 h后,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率;取宫颈癌SiHa细胞,用浓度分别为0,20,40,8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TGF-β_1和Smad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槲皮素可明显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且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槲皮素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细胞凋亡率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宫颈癌SiHa细胞中TGF-β_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Smad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随槲皮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槲皮素可以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其可能是通过激发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下调宫颈癌SiHa细胞中TGF-β_1和上调Smad4表达而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槲皮素在高糖环境下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槲皮素对照组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槲皮素对照组及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6组,MTT法检测槲皮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P-Smad2、FN的表达。结果:槲皮素能够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TGF-β1、P-Smad2、FN表达。结论:槲皮素可通过降低TGF-β1水平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通过抑制Smad2磷酸化部分影响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FN的表达,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0、5、10、20、40、80、160μmol/L姜黄素作用小鼠滑膜成纤维细胞24 h,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最佳作用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μg/mL LPS)、姜黄素组(20μmol/L)、SB-431542组(100μmol/L)和姜黄素+SB-431542组(20μmol/L+100μmol/L)。ELISA法检测IL-1β、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OL1A1、TIMP1、TGF-β1、Smad2、p-Smad2、Smad3、p-Smad3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TNF-α、IL-6水平,以及COL1A1、TIM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SB-431542组滑膜成纤维细胞IL-1β、TNF-α、IL-6水平,以及COL1A1、TIM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芪蓟肾康汤对AngⅡ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FN及TGF-β_1表达,探讨不同剂量芪蓟肾康汤改善肾小球硬化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及低、中、高剂量组芪蓟肾康汤含药血清培养AngⅡ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FN、TGF-β_1的表达。结果 24 h和48 h的FN、TGF-β_1含量表达,模型组高于正常组(明显)(P0.01);低、中、高剂量组芪蓟肾康汤较模型组减少,作用时间越长抑制效果越好(P0.01);中、高剂量组芪蓟肾康汤低于西药组,中药组间剂量芪蓟肾康汤越高抑制效果越好(P0.05)。结论芪蓟肾康汤可有效抑制FN、TGF-β_1的表达,从而抑制AngⅡ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潜在改善肾小球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脏系膜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增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AngⅡ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同时加入浓度分别为37.5、75、150m g/m l的丹参注射液对系膜细胞作用24 h。观察系膜细胞内ROS水平的变化。同时设非干预组(对照组)及单纯丹参组。结果:AngⅡ与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孵育24 h后,细胞内ROS水平上升为对照组的4.61倍(P<0.01)。各浓度丹参注射液干预后细胞内ROS水平为对照组3.88倍(P<0.01)、2.55倍(P<0.05)、2.20倍(P<0.05);中、小剂量干预组与AngⅡ组比较:P<0.01);150m g/m l丹参注射液单独与系膜细胞孵育后对细胞内ROS水平没有影响。结论:丹参注射液下调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内ROS水平的增高,从而发挥抗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联合大黄素是否通过Smads通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小鼠足细胞株凋亡。方法:①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株。②应用不同浓度TGF-β1(10-1104ng/L)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③TGF-β1不同刺激时间(12、24、48 h)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④黄芪甲苷、大黄素联用抑制TGF-β1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实验分为正常组、TGF-β1组、黄芪甲苷+TGF-β1组(黄芪甲苷组)、大黄素+TGF-β1组(大黄素组)、黄芪甲苷+大黄素+TGF-β1组(黄芪甲苷+大黄素组)。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Caspase 3。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①随着TGF-β1浓度增加(10-1104ng/L)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③TGF-β1不同刺激时间(12、24、48 h)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④黄芪甲苷、大黄素联用抑制TGF-β1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实验分为正常组、TGF-β1组、黄芪甲苷+TGF-β1组(黄芪甲苷组)、大黄素+TGF-β1组(大黄素组)、黄芪甲苷+大黄素+TGF-β1组(黄芪甲苷+大黄素组)。⑤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Caspase 3。⑥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Smad2、Smad3 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①随着TGF-β1浓度增加(10-1104ng/L)、刺激时间增加,足细胞凋亡比率增多(P<0.05),足细胞Smad2、Smad3 mRNA表达增加。TGF-β1103ng/L为最佳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浓度,24 h为最佳诱导凋亡时间。②TGF-β1组与正常组相比Caspase 3阳性细胞比率增加(P<0.01);Smad2、Smad3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P<0.01)。③黄芪甲苷+大黄素组与TGF-β1组、黄芪甲苷组、大黄素组比较:足细胞凋亡比率明显减少(P<0.05);Caspase 3阳性细胞比率减少(P<0.05);Smad2、Smad3蛋白质表达减少(P<0.05)。④黄芪甲苷+大黄素组较TGF-β1组Smad2、Smad3 mRNA表达减少。结论:①TGF-β1能通过Smads通路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②黄芪甲苷联合大黄素能通过Smads通路阻断足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GF-β1的表达,阻止其激活Smads蛋白,从而阻止Caspase家族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