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以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为心室重构观察指标研究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应用对心室重构大鼠的影响。方法结扎Wistar雄性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模型。48只建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贝那普利10mg·kg-1.d-1,螺内酯15mg·kg-1.d-1),贝那普利组(贝那普利20mg·kg-1.d-1),螺内酯组(螺内酯30mg·kg-1.d-1),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10ml.kg-1.d-1);不结扎腹主动脉的12只作为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1.d-1);各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周。给药6周后用放免法测定心肌中ET和血浆中NO含量。结果建模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中ET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大鼠心室重构模型建立成功。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及贝那普利、螺内酯单独给药组均能降低心肌ET的含量及升高血浆中NO含量(P〈0.05或P〈0.01),但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组比贝那普利组、螺内酯组作用更明显(P〈0.05)。结论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螺内酯可更有效逆转大鼠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倒卯叶五加及其复方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睾丸组织中NO、iNOS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倒卵叶五加组、佳蓉片组和维生素E组,每组12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腹腔注射D-半乳糖(正常组动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的同时,正常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10mL/(kg·d)]、其他各组依次给予倒卵叶五加[1g/(kg·d)]、佳蓉片[6g/(kg·d)]、维生素E[20mg/(kg·d)1,用药50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MDA含量、GSH-Px活性、SOD活性及T-AOC。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SOD活性、T-AOC明显降低(P〈0.01或P〈0.05);睾丸组织NO和iNOS含量明显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倒卵叶五加、佳蓉片、维生素E三组大鼠血清MDA、睾丸组织NO和iNOS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GSH-P活性、SOD活性、T-AOC明显升高(P〈0.01)。结论倒卵叶五加和佳蓉片可升高衰老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降低衰老大鼠睾丸组织中NO和iNOS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L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4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GP1(100mg/kg)组、GP2(50mg/kg)组和丹参(100mg/kg)组。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结果:IR组MDA、CK及ET显著增高,而SOD及NO则显著降低(与假手术组比,P<0.01)。GP能显著降低心肌组织MDA,血清CK及血浆ET值,明显提高心肌SOD与血浆NO水平(与IR组比,P<0.01),促进NO/ET比值恢复平衡,。结论:GP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ET释放,提高SOD活性及促进NO生成,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培哚普利联合干预心肌梗死(MI)后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肌细胞凋亡和肌浆网(SR)Ca^2+泵活性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通过结扎大鼠左冠脉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术后1wk开始分别给予卡维地洛[6mg/(kg·d)]、培哚普利[4ms/(kg·d)]、特拉唑嗪[2mg/(kg·d)]、卡维地洛[6mg/(kg·d)]及培哚普利[4mg/(kg·d)]联合干预9wk,对照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室心肌细胞凋亡、SR Ca^2+泵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SH组)相比,心力衰竭组(HF组)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1),+dp/dtmax,-dp/dtmax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高,SR Ca^2+泵活性显著降低(P〈0.01).卡维地洛、培哚普利单独及联合干预均降低LVEDP(P〈0.01),升高+dp/dtmax,-dp/dtmax(P〈0,01),使左室心肌细胞凋亡比例降低,并使左室心肌SR Ca^2+泵活性增高(P〈0.01),联合干预变化更明显(P〈0.01).特拉唑嗪组(Ter组)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卡维地洛和培哚普利长期联合干预MI后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并改善心肌SR Ca^2+泵活性,优于任何单一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治疗组,58例)121服贝那普利[(10~20)mg/d]8周;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ET、CGRP、D-dimer的水平。并与对照组(38例)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血浆ET、D-dimer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口服贝那普利2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维持治疗8周,BP稳定,血浆ET、D-dimer水平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浆CG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贝那普利在降低BP的同时可使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D-dimer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6.
陈倩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33-33,73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科就诊并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20)mg/d,治疗6—8周;观察组再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治疗6—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心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各相关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及二者联用预处理大鼠后,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雄性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将上述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mL/d,8例)、I/R组(生理盐水,2mL/d,8例)、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mg/(kg·d),8例]、吡格列酮组【吡格列酮,3mg/(kg·d),8例】、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20mg/(kg·d)+吡格列酮3mg/(kg·d),8例]。灌胃1周后,第8天制作大鼠在体心肌I/R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1h后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Evansblue、TYC双重染色后,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梗死面积。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吡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组与I/R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减少,SOD升高、MDA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SOD升高,MDA降低(P〈0.01);较假手术组SOD降低,MDA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吡格列酮组各指标水平接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吡格列酮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药联合应用作用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与提高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贝那普利组(B组)、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C组)。B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kg灌胃,C组给予贝那普利5mg/ks、氯沙坦10mg/kg灌胃,8周后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RT-PCR测定TGF-β1、CTGF、FN的mRNA表达。结果B组、C组大鼠小管间质TGF—β1、CTGF、FN表达、mRNA表达较A组均明显下调(P〈0.01),同时C组TGF-β1、CTGF、FN表达较B组也显著下调(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合阻断RAS,比单用贝那普利能更有效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1、CTGF、FN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维生素C、E对五周龄生长期染铅SD大鼠血铅及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S活性及丙二醛(MDA)、NO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自由饮用0.615mmol/L的醋酸铅4周造成铅中毒模型。然后以维生素C100mg/kg、维生素E100mg/kg单独或联合灌胃1周。测量血铅水平,大鼠海马组织SOD、GSH—Px、NOS活性及MDA和NO含量。结果:与铅模型组比较,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后,大鼠血铅浓度显著性降低(P〈0.05);MDA含量下降,且其联合治疗组与单独维生素C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OD,GSH—Px、NO、NOS水平显著高于铅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铅含量,减轻铅中毒引起的海马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NOS、NO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动脉活性氧(ROS)相关物质的增龄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实验用18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三组,即18月龄组、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组[18月龄,12月龄时开始在喂养基础饲料中添加阿托伐他汀钙5mg/(kg·d)1和12月龄组,每组各6只。取大鼠胸主动脉,流式细胞法测定其ROS含量,Griess法测定其一氧化氮(NO)含量,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8月龄组与12月龄组比较,随月龄增长,大鼠主动脉ROS、MDA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SOD活性、NO含量则降低(P〈0.05)。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的18月龄组大鼠与18月龄组比较,其主动脉ROS(1.67±0.04)、MDA含量[ (5.32±0.34)nmol/mg)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205±17)U/mg]、NO含量[](4.41±0.46)nmol/mg]水平显著升高(P〈0.05)。以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改善大鼠动脉因增龄引起活性氧信号途径的变化,延缓血管老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贝那普利组)及PQDS低、高剂量组。PQDS按50、100 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6周,假手术组及重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1•d-1,阳性药物组灌胃贝那普利10 mg•kg-1•d-1。给药6周后测定心肌形态学参数,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血浆和心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与重构模型组比较,PQDS 100 mg•kg-1组大鼠的心室重量及心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血浆AngⅡ及TXA2含量下降,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血浆和心肌ET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浆NO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PQDS 50、100 mg•kg-1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DS对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肌的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厄贝沙坦单用及其联用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两肾一夹(2K1C)法在SD大鼠中建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性高血压组(RHR组)、螺内酯组(Spi组)、厄贝沙坦组(Irb组)及联合用药组(Com组),每两周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连续给药8周后检测心脏指数和心室总蛋白含量等心肌肥厚指标。放免法检测血浆及心肌中AngⅡ、醛固酮水平。结果:RHR血压显著升高,大鼠心脏指数及心室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药物治疗8周后Spi组收缩压稍降低(P〉0.05)、Irb组与Com组收缩压显著降低(P〈0.01);各治疗组均可降低心脏指数、心肌总蛋白含量和心肌细胞大小,其中Com组效果优于单用组(P〈0.01或P〈0.05)。结论:螺内酯和厄贝沙坦联合应用对改善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心室肥厚明显优于单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3(G-Rb 3)对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4周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将结扎成功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仅置缝线不结扎冠脉)、模型组、G-Rb3组及卡托普利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1·d-1,G-Rb3组腹腔注射G-Rb3 20 mg·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100 mg·kg-1·d-1。给药4 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脏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血浆内皮素(ET)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Rb3组大鼠的心率、心室脏器指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下降(P<0.01),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G-Rb3组大鼠血清MDA含量、血浆ET含量、血浆及心肌AngⅡ含量明显下降(P<0.01),血清SOD及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G-Rb3对大鼠实验性心室重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缩血管物质对心肌的损害以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外周静脉血清、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在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ICP组28例为研究组,测定其外周静脉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NO、ET、MDA和SOD,以年龄相近的24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结果:ICP患者的MDA和ET含量较正常晚期妊娠显著增高(P<0.01),ICP患者的NO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母血清中NO、ET、MDA含量均较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的含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妊娠期体内氧化和抗氧化失衡及ET水平的增高可能与ICP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5.
枸杞多糖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枸杞多糖(LBP)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腹腔注射LBP(3.0mg/kg);卡托普利组,普通饲料加质量分数为1.5%胆固醇喂养,同时按体重灌喂卡托普利(15.0 mg/kg)。10周后,测定各组空腹血清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并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TG、TCh、NO、MDA、ET-1、CRP明显升高(P<0.01),HDL-C/TCh、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而LBP组与模型组比较,TG、CRP、NO、ET-1、MDA明显下降(P<0.01),TCh无明显变化,HDL-C/TCh比值、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模型组与卡托普利组各项指标无差异。结论:枸杞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调节免疫、提高HDL-C/TCh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娟  吴相锋  高怀林  朱慧明  贾振华 《疑难病杂志》2009,8(5):262-264,F0003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过劳叠加高蛋氨酸饮食大鼠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通心络组4组,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饲料,模型组喂饲添加3%蛋氨酸的饲料并叠加力竭游泳,贝那普利组在模型组基础上饲以贝那普利(10mg.kg-1.d-1)灌胃,通心络组在模型组基础上饲以通心络超微粉(0.3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于6周末应用酶法检测血浆中ET、PRA及AngII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NO、MDA水平及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ACE、AT1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ET、MD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血浆PRA及AngI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组主动脉组织ACE、AT1R阳性表达均多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个药物干预组ET、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1),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AngII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1),通心络组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浆PR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主动脉内皮组织中ACE、AT1R的阳性表达亦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结论(1)过劳叠加高蛋氨酸饮食对内皮的损伤机制可能与RAS的过度激活及氧化应激有关。(2)通心络超微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述病理损伤,可能与其抑制RAS过度激活、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及其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分为两组,糖尿病组高糖高脂喂养,用小剂量(40mg/kg)链唑霉素腹腔注射诱导成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再将糖尿病组分为两组,一组灌胃生理盐水(0.5mL/(kg·d),一组灌胃雷米普利水溶液(1mg/(kg·d),灌胃8周后,检测心功能的各项参数指标,测定血浆与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测定心肌Caspase-3活性,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同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血浆与心肌组织中的AngⅡ含量明显升高,心功能LVSP、dp/dtmax明显下降、LVEDP明显升高,Caspase-3、CK—MB、cTnI、MDA均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与灌胃生理盐水组相比,灌胃雷米普利组血浆与组织中AngⅡ含量明显降低,心功能dp/dt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Caspase-3、CK—MB、cTnI、MDA均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升高参与了糖尿病时高糖高脂所介导的心脏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损伤,因此通过对AngⅡ的抑制,可以对2型糖尿病引起的心脏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过氧化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三个SSTF预处理组,每组8只大鼠I。R和SSTF组大鼠建立IR大鼠模型,SSTF组大鼠于造模前1周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SSTF(17.5、357、0mg/kg/d)。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大鼠比较,三个SSTF组大鼠心肌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三个SSFT组间比较,SSTFⅡ组、Ⅲ组的效果优于SSTFⅠ组(P<0.01P,<0.05);SSTFⅡ组与SSTF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TF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乐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稳心颗粒)组、乐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0.84、0.42、0.21?g/kg)。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复制大鼠ISO模型,连续灌胃乐脉颗粒7?d后,记录心电图Ⅱ导联ST段,并取血测定血清中CK、LDH、SOD活性及MAD、NO、ET、IL-1β、TNF-α、CRP含量,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乐脉颗粒各组ST段抬高值及CK、LDH活性均降低(P<0.01);乐脉颗粒高、中剂量组SOD的活性及N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ET、IL-1β、TNF-α、CRP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改善。结论?乐脉颗粒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损伤、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抗炎及改善血流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