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俞光荣  袁锋 《铁道医学》1999,27(5):291-294
研究大鼠断肢再植术后侧支血管形成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8只,按阻断股动脉的时间不同,随机分成4d,1、2、3、4、5、6、8周共8个组,股动切断后对再植肢进行大体,血管造影和组织学检查。结果4d及1周组未见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再植肢坏死;2、3、4、5、6、8周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再植肢新生则支血管逐渐增多增粗并向远侧生长,血循环和成活情况逐渐改善。结论大鼠断肢植2周后,即使主要动脉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再植肢不同时期主要动脉阻断后侧支循环重建的影象学表现.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48只制成再植肢动物模型,每组随机选3只鼠做血管造影,分析、比较各再植肢不同时期侧支循环的影象学变化.结果 4天、1周组再植肢再植平面远、近侧无明显新生侧支血管生长.2、3周组侧支血管在再植平面近侧开始出现,自4周组起可见丰富的侧支血管通过再植平面,逐渐增多增粗增长并长向远侧.结论大鼠断肢再植术二周后再植平面侧支循环开始重建.此时,再植肢可逐渐依靠重建的侧支循环而成活.  相似文献   

3.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动物模型,研究其病理变化。方法:结扎新生7天SD大鼠一侧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h,于缺氧缺血后3h、6h、1d、3d、7d。14d、21d取脑做HE.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发现缺氧缺血后3h缺血侧出现轻度脑损伤,1d病变最严重,3d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4d、21d出现脑萎缩。结论:本动物模型稳定性良好,其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腭裂修复时间对鼠上颌骨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只2周龄纯种雌性Wistar大鼠随机等量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及第2,4,6,8周两大瓣腭裂修复手术组,应用定位X线投影测量技术,每隔2周测量1次验动物上颌骨长,宽,高3个方向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作比较,结果表明:(1)Wistar大鼠第2~8周有上颌长度的发育高峰,以第2~4周的生长最为迅速;第6~10周有宽度的发育高峰;(2)第2,4,6周的手术严重影响长度发育,且随着手术时间的提前发育障碍加  相似文献   

5.
郑雯洁  钱燕  朱欢 《浙江医学》2002,24(3):167-168
成熟胎儿肾上腺皮质血管丰富 ,细胞索被内皮细胞形成的血窦分隔 ,易于出血。与其它年龄组比新生儿期易发生肾上腺出血 ,且临床症状又不典型 ,极易漏诊、误诊。笔者收集1999~2000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以黄疸为突出表现的新生儿肾上腺出血5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3例 ,女性2例;日龄分别为1、4、7、9、26d;出生体重分别为3.8、3.2、3.5、3.5、4.4kg;胎龄38、40周各1例 ,39周3例。5例均为阴道分娩 ,其中人工助产1例 ,窒息史2例 ,羊水Ⅰ度污染1例。1.2临床表现5例患儿均有…  相似文献   

6.
刘立  王智 《医学争鸣》1996,17(1):11-14
观察缺血样条件和血清对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将培养12d的新生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分主6组;(1)单纯缺血样条件组,神经细胞暴露于94%N2/6%CO2混合气和无糖平衡盐液的环境1h;(2)正常血清组;神经细胞暴露于正常大鼠血清1h;(3)去补体血清组;神经细胞暴露于用蛇毒因子去除补体(C3,C5)的大鼠血清1h;(4)缺血样条件加正常血清线,(5)缺血性条件加去补体血清组;(6)对照组,仅更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肢体动、静脉血栓栓塞临床上较为少见 ,我院儿科1995年以来收治4例 ,现分析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4例中男性1例 ,女性3例 ;早产儿3例 ,足月儿1例 ;股动脉栓塞2例 (左、右侧各1例 ) ,股静脉栓塞2例 (均为左侧 )。发病日龄分别为8、8、16、24d ,4例患儿分别以新生儿硬肿症 (轻度 )、高胆红素血症、吸入性肺炎合并中度新生儿硬肿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入院。1.2临床表现体温34℃1例 ,正常3例。下肢股动脉栓塞患儿表现为哭吵及触诊患肢哭吵加剧 ,患肢远端皮肤发紫、发白交替 ,肢温降低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相似文献   

8.
50只2周龄纯种雌性Wistar大鼠随机等量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及第2、4、6、8周两大瓣腭裂修复手术组。应用定位X线投影测量技术,每隔2周测量1次实验动物上颌骨长、宽、高3个方向的生长发育状况并作比较。结果表明:(1)Wistar大鼠第2~8周有上颌长度的发育高峰,以第2~4周的生长最为迅速;第6~10周有宽度的发育高峰;(2)第2、4、6周的手术严重影响长度发育,且随着手术时间的提前发育障碍加重;(3)各手术组的动物上颌宽度发育亦受到明显影响,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腭裂修复时间是影响上颌发育的重要因素,发育高峰期及在此前的手术会严重影响上颌骨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 7月~1996年11月,作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液倒流性病变重度患者247例(294条患肢)作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术后随访8~102个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例(5条下肢)。同期收治本类患者2例(2条下肢)。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患者7例(7条患肢),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34~64岁,平均54.3岁。患肢在左侧5例,右侧2例。2例在外院作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 2.手术距发病时间3例(其中1例于外院手术)术后1周发病,术后4个月、6个月、19个月各发病1例,术后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4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自发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探讨血压和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SHR42只雌性,周龄16周,随机分为6组,(1)高血压基础对照组,在16周时处死观察有关指标,(2)高血压对照组,(3)卡托普利组(100mg/kg.d^-1)(4)培哚普利组(5mg/kg.d^-1)(5)双氢克尿塞组(100mg/kg.d^-1)(6)普萘洛尔组(40mg/kg.d^-1)给药16周,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的表达趋势及意义。方法采用腹腔内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4天、1、2、4、6、8周分别检测血清ALT、AST、ALB的变化,同时取肝组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BMP-7 mRNA的表达。采用HE染色及Masson三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结果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BMP-7 mRNA在对照组大鼠和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模型组4天时BMP-7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5)。1~2周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均>0.05),1周与4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与4天比较显著升高(P<0.05)。4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达高峰(P<0.05)。6周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较4周下降(P<0.05)。8周较6周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MP-7 mRNA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呈动态改变,在炎症早期表达减少,随着肝纤维化进展,表达增加,在肝纤维化后期表达减少,提示BMP-7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长段骨缺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行骨缺损术后 3d和 1,2 ,4 ,6 ,8周处死白兔取材 ,标本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术后 3d时均见有炎症反应 ,未见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在 1周时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骨形态发生蛋白表达呈弱阳性 ,在 4周时实验组中的表达呈强阳性 ,2 ,6 ,8周时表达呈阳性 ,对照组中在 4周时表达呈阳性 ,1周时表达呈阴性 ,2 ,6 ,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 .[结论 ]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因子 ,骨松质颗粒加骨髓联合移植修复的方法能够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葛根素通过自噬信号通路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干预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对照组:单纯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只/次,共3次,间隔24h;模型组: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kg共3次,间隔24h。葛根素干预组:同模型组方法造模,在最后一次臀肌注射完甲基强的松龙后给予葛根素(100mg/kg?d)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干预组:同模型组方法造模,在最后一次臀肌注射完甲基强的松龙后同时给予雷帕霉素(1.2mg/kg?d,自噬特异性激动剂)腹腔注射。造模后二周、四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出双侧后肢的股骨头及主要供血血管。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方法检测Beclin1、LC3、P62、AMPK,mTOR和ULK1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6-keto-PGF1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细胞坏死加重,血管内皮细胞6-keto-PGF1a的表达增加(P<0.05),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AMPK、ULK1、Beclin1、LC3表达降低(P<0.05)、mTOR、P62表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干预组大鼠的骨坏死程度明显改善,6-keto-PGF1a的表达降低(P<0.05),自噬相关蛋白AMPK、ULK1、Beclin1、LC3表达增高(P<0.05)、mTOR、P62表达降低(P<0.05)。结论 葛根素可能通过AMPK-mTOR-Ulk1 信号通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从而减轻激素所造成的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14.
安福  王永刚  刘文忠  张先  王东敏  汪静  孙竹监 《医学综述》2014,(1):129-131,135,F0003
目的探讨大鼠在脊髓损伤伴骨折中骨折愈合速度增快的原因。方法来自甘肃省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的12周龄大鼠40只,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为脊髓损伤伴股骨干骨折20只,对照组为单纯股骨干骨折20只,制作股骨干骨折与脊髓损伤的模型。术后分别在1周、2周、3周、4周给予X线摄影,及每周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各5只,截取骨痂,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X线摄影显示,实验组骨痂形成较对照组骨痂的形成在同一时间点早且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14周骨痂中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对骨折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与脊髓损伤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X线照射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s for observing the effects of X-ray irradiation on limb allograft rejection. METHODS: Wistar rats were used as donators and SD rats as recipients, the latter divided into 2 groups, namely irradiation group and non-irradi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pretransplant treatment with or without X-ray radiation (5 Gy) on the part of the donators. The donor limbs were transplanted into SD rats who had their own limbs cut off, and the sciatic nerve, femoral nerve, and femoral artery and femoral vein were anastomosed in opera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all the recipients were given 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and their vital signs, together with changes of the allografts, observed. RESULTS: A total of 16 rats received transplantation that was successful in 6 rats of non-radiation group and 7 of irradiation group. The graft survival averaged 12.0+/-2.4 d in non-irradiation group and 24.7+/-8.1 d in irradiation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ngths of survival between the 2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graft survival time in rats can b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by pretransplant irradiation of the allograft, which also help control acute rejection of the allograf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D大鼠下肢缺血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组织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7只。第1组为对照组;第2~6组为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左侧股总动脉结扎离断造模,分别于造模后4h、3d、1周、2周及4周5个不同时间点分离大鼠左小腿腓肠肌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法检测缺血组织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2(Ti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缺血组织Tie-2表达量在组织缺血后迅速减少,至3d时Tie-2表达量持续于较低水平,然后缓慢增加,缺血后2周时表达有较大幅度增加,但仍低于正常组织,之后有小幅度减少。缺血组织VEGF表达在缺血后4h即开始增多,至3d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至缺血后2周时表达最少,然后又缓慢回升,到缺血后4周基本接近正常组织VEGF表达量。结论在缺血组织VEGF表达上调的过程中,缺血组织完成了修复,肌组织中Tie-2表达量增多,内皮细胞数量得到增加,从而改善缺血组织供血。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技术(VSD)在大鼠股骨骨髓炎动物模型上的治疗效果,为VSD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前期的基础性实验研究。方法  首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至大鼠股骨骨髓内复制大鼠股骨骨髓炎模型。然后待模型制备成功后,将大鼠均分为5组,分别为VSD治疗1、3、5和7 d组,以及模型组,VSD组采用VSD进行治疗,模型组进行普通的换药治疗。最后通过大体观察、体温、创面细菌计数,确定VSD负压治疗大鼠股骨骨髓炎的效果。结果  造模过程中大鼠体温上升,体重下降,精神萎靡、进食减少,双下肢活动不便,感染局部红肿,1周后伤口局部出现渗液、流脓。经过VSD治疗后小鼠体温回复正常,创面无分泌物,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创面细菌数显著减少,且变得干燥、颜色红润,新鲜肉芽生长良好。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制大鼠股骨骨髓炎模型成功,成功率为90%;VSD负压引流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补肾法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补肾法对大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激素含量及骨密度等作用,揭示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补肾组,各8只. 除正常组外对其他组大鼠进行摘卵巢手术制造绝经后大鼠模型(去势后大鼠). 术后1 wk,西药组灌服浓度为50 mg/L的尼尔雌醇,每只灌服5 mL/wk,其他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补肾组灌服浓度为200 g/L的补肾中药,每只灌服5 mL/d ;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 投药8 wk 后进行摘眼球取血,取左侧股骨.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大鼠股骨骨密度(BMD),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含量.结果:正常组、西药组、补肾组与模型组相比,BMD和E2: P值均<0.01. E2: 正常vs西药(P<0.01);正常vs中药(P<0.01).结论:补肾法能够增加去势大鼠BMD、血清E2,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