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其分为重症组(11例)及危重症组(7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其中2例行CT检查.结果 重症组11例,8例X线表现为双侧肺野中内带分布的、边缘模糊的小斑片和结节状阴影,3例X线表现为局灶性边缘模糊的片状阴影,其中1例胸部CT表现为右下肺大片实变影.危重症组7例,4例X线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阴影伴部分实变,其中1例出现胸颈部皮下气肿,1例胸部CT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沿支气管走行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双下肺结节状实变病灶和胸腔积液;其他3例表现为双侧肺野内大范围实变影.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影像表现包括重症患者肺内的结节样和斑片状阴影,危重患者肺内弥漫的支气管周围分布的磨玻璃密度灶和多灶性实变.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高对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病例的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32例,以右下肺或双下肺分布多见;磨玻璃影22例,双肺弥漫性分布多见;结节影10例,均为多发、双肺分布,直径均<3 cm(其中直径<1 cm者7例),包括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3例;网格样影或线样影4例,分布于两肺上叶2例,广泛分布于两肺各叶2例.不同感染类型表现,细菌感染以实变影最常见,其次为磨玻璃影;真菌感染实变影、磨玻璃影、结节影均较常见.结论 CT对于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重症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重症甲型H1N1病毒肺部感染的成人患者的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平片或CT表现为双侧磨玻璃样阴影2例,双侧实变2例,弥漫性磨玻璃样阴影及实变同时存在8例.病灶分布在肺外围6例,既分布在肺外围又分布在中央区域6例.结论 重症甲型H1N1病毒成人患者肺部影像最常见的表现是双肺外围的弥漫性的磨玻璃样阴影和实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CT表现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OP患者29例,其中21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并随诊,随访时间1~38个月。结果 23例(79.3%)为多发病灶,病灶位于双肺20例,单肺3例,其中14例为多发实变,3例为多发磨玻璃样变,6例为实变及磨玻璃样病灶并存;6例(20.7%)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为片状肺实变,1例为实性结节,1例为片状部分实性密度影;16例(55.2%)伴有条索样改变。9例(31.0%)COP患者可见"反晕征"表现。11例(37.9%)COP患者伴有轻度支气管扩张。糖皮质激素治疗21例,治疗后病灶大部分吸收14例,完全吸收2例;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游走性。结论 COP最常见的表现是肺实变影和磨玻璃样变影,肺实变多表现为沿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下分布,磨玻璃样变分布不具有特异性。CT上出现"反晕征"对诊断COP有一定提示作用。糖皮质激素对部分COP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胸部CT表现.资料与方法 3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行胸部螺旋CT扫描41(例/次),并对CT图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野28例(93.3%),单侧2例(6.7%).分布于肺野中央14例(46.7%,其中支气管周围分布11例),胸膜下11例(36.7%),弥漫分布5例(16.7%).累及中肺野24例(80%),下肺野30例(100%).病变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12例(40%),磨玻璃样密度影+实变影11例(36.7%),实变影2例(6.7%);实变影中9例(56.3%)有支气管气相.发生合并症(并发症)者6例,其中肺部继发感染4例,气胸2例.甲型H1N1流感较具特征性的肺部CT表现为:(1)病灶分布呈多发性、双侧性,以中、下肺野多见.(2)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部分伴有实变影,常伴有支气管气相,以胸膜下或支气管树周围分布为主.结论 CT对于甲型H1N1流感肺部病变的检出、病变范围及治疗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及时发现出现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胸部X线、CT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17例(男9例,女8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行胸部X线摄片和薄层CT扫描检查,由2名影像学专家对其影像表现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早期病变位于一侧肺下叶15例,位于上肺叶者2例。进展期病变累及双侧肺16例(16/17,94.1%),累及一侧肺叶1例(1/17,5.9%),病变累及4~6个肺叶共16例(94.1%)。②早期和进展期影像学表现见磨玻璃样影和/或肺实变影17例(17/17,100%);13例患者出现胸膜腔积液(13/17,76.5%)。③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多发小斑片影(14例)、片状磨玻璃影(9例)、条索状影(16例)及肺气囊(3例)。出院前胸部CT检查以网格状及胸膜下线影(6例)间隔旁肺气肿、瘢痕型肺气肿及纵隔旁胸膜下肺大疱等(4例)为主。2例合并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1例还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有15例符合最早出现的病灶晚吸收,较晚出现的病灶最早吸收的特点。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性重症肺炎患者具有明显磨玻璃样影及肺实变表现,病灶以两下叶及背部为著,变化快且广泛,病灶吸收缓慢,恢复期见肺纤维化等特点。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氯气中毒的分期肺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志远  卢光明  季学满  吴新生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4-1237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后各时期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方法:某次氯气泄漏事故中24例中毒患者,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29岁,其中轻度中毒8例,中重度中毒16例.回顾性分析其接受治疗期间(1个月内)的所有肺部影像资料,按急性期、消散期和恢复期分期观察和统计其肺部的各种影像改变.结果:急性期:24例患者接受X线胸片检查,示肺部大片云絮状影13例(13/24),散在点片状影3例(3/24),肺部透亮度弥漫性减低18例(18/24);18例患者行CT检查,CT示肺内出现大片渗出性改变10例(10/18),散在小片状渗出灶3例(3/18),肺部磨玻璃密度影17例(17/18),纵隔气肿3例(3/18),胸腔积液1例(4/18).消散期:X线平片显示肺内大片状影部分或绝大部分吸收,肺部透亮度增高;CT示肺部大片影部分或绝大部分吸收,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可见纤维条索影出现,纵隔气肿和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恢复期:X线平片示双肺透亮度基本恢复正常,肺内可残留少许条索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CT示肺内弥漫性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消失,但可残留散在腺泡结节样磨玻璃密度影或小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结论:临床上有明确的氯气吸入病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表现可作出急性氯气中毒的诊断并对肺损害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X线胸片和CT诊断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水平.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肾移植后CMV患者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 肾移植后CMV肺炎8例X线胸片表现为磨玻璃影和实变影,3例胸片正常;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与其它影像学表现合并存在,主要与实变影和多发性小结节样影合并存在;磨玻璃影在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两侧肺分布.10例患者有多发性小结节样影;8例患者有多发实变影;5例并发有少量胸腔积液和小叶间隔增厚.结论: 肾移植后CMV肺炎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64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学早期、进展期、吸收期影像学特点。结果: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54.55岁,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84.37%),常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98.44%) ,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下降(100%),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79.69%),血沉加快(75%)。COVID-19的 CT 表现多为双肺多叶磨玻璃影,磨玻璃影伴实变,实变及条索影,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肺部病变CT早期显示磨玻璃影(61.53%),磨玻璃影伴实变(19.23%),斑片状实变(8. 97%),大片实变影(10.25%);进展期磨玻璃影(4.58%),磨玻璃影伴实变(38.17%),斑片状实变(12.21%),大片实变影(20.61%),纤维条索影(23. 66%);吸收期CT表现磨玻璃影(3.22%),磨玻璃影伴实变(23.03%),斑片状实变(9.68%),大片实变影(23.39%),纤维条索影(34. 68%)。结论:COVID-19的CT影像学表现早期双肺胸膜下多发淡薄的局限性磨玻璃影,进展期双肺多发、弥漫磨玻璃影伴实变,进一步发生实变,病变严重者出现“白肺”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纤维条索影,吸收期病变由多发、弥漫转变为局限,见较多纤维条索影,部分可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甲型H1N1流感并发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照肺内病变程度分为轻度型(3例)、中度型(5例)、重度型(7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3例行CT检查.结果 轻度型患者3例,X线表现为肺内局限性小片状阴影;中度型5例,X线表现为肺内片状阴影超过2个肺野,单侧病变1例,双侧病变4例;重度型(7例),X线表现为双侧肺野中内带分布的、边缘模糊的小斑片和结节状阴影,1例CT表现为左下肺大片状实变影,2例CT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沿支气管走行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胸腔积液.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并发皮下气肿1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以片状影及磨玻璃密度阴影为主,可见间质病变,重型患者部分可进展为ARDS.  相似文献   

11.
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2例SARS患者行螺旋CT扫描112次,其中胸部106次,头颅5次,腹部1次。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摄片观察。结果82例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野66例(80.49%),单侧16例(19.51%)。病变累及4~6个肺野的54例(65.85%),下肺野63例(76.83%)。病变形态表现为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影26例(31.71%),斑片状实变影53例(64.63%),大片实变影9例(10.98%),磨玻璃样模糊影31例(37.80%),肺泡实质影14例(17.07%),间质改变16例(19.51%)。发生并发症6例(7.32%),其中1例同时并发肺、脑部结核及纵隔气肿;余5例分别为肺部继发感染2例,肺霉菌、气胸、脓胸各1例。根据上述所见,作者提出了SARS的相对特征性肺部表现:(1)病灶呈多发性、两侧性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斑片状、大片实变影,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模糊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肺泡内点状高密度影。(4)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动态观察中发现病灶大小、数量及分布部位有迅速变化和进展(即在24~48h内有动态变化)。上述征象提示为SARS病毒引起的肺部表现可能。结论 CT扫描检查是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和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和重视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60例小儿麻疹合并问质性肺炎的临床资料以及X线和CT表现。结果①X线胸片:泡性肺气肿33例,其中伴右上肺斑点状,颗粒状较高密度影6例。肺门影增大、增浓56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51例,其中密集的肺纹理使两肺透亮度减低17例,出现空气支气管征12例。间质性肺气肿i6例。网状肺纹理32例。星芒、结节状影27例。两肺磨玻璃影ll例。伴发小叶性肺炎13例,两肺单发或多发的片状实变影5例。其他表现:心影增大9例,气胸3例,纵隔皮下气肿4例,两侧少量胸腔积液8例;②10例CT检查结果:两肺大片磨玻璃影2例,实变影伴磨玻璃影3例,两肺纹理增多、模糊8例,两下肺纹理周围斑片状渗出5例。右下肺小叶间隔增厚2例,右下肺胸膜下弧线影1例,两下肺网格状、星芒状结节影2例。结论婴幼儿麻疹合并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其中4例在3-7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长期血透治疗患者和肾移植术后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患者87例,分析比较CT上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与病原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37例(42.5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4例(16.09%),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6.89%),肺结核19例(21.84%),真菌性肺炎11例(12.64%)。C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和磨玻璃样伴点状或网状阴影共20例;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41例;其他表现为散在小结节、斑片状或条状不规则阴影。结论:本组病例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多见,其次为肺结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同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表现为伴有肺间质增厚;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粟粒影。CT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齐战元  袁涛  全冠民  王颖杰   《放射学实践》2012,27(4):386-389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肺炎近中期CT演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发热后1个月内86次CT资料,分析其肺部病变出现、进展及吸收时间和影像特点。结果:肺部病变发生时CT表现主要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胸腔积液等。CT复查表现分为3组:完全吸收组4例,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在6~13d(平均11.25d)吸收;明显减轻组29例,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减轻或缩小,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进展组2例,1例发热后第10天进展为ARDS,另1例合并真菌感染,复查后表现为实变及空洞扩大。2例远期复查中1例第73天仍浅淡磨玻璃密度影,1例第90d遗留少许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结节及少许索条影。结论:甲型H1N1流感肺炎肺部病变多在发热后3天内出现,2周左右完全或部分吸收,部分病例中期复查可见间质性病变,危重症患者早中期CT即可见病变迅速进展。  相似文献   

16.
小儿支原体肺炎54例胸部CT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胸部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0年9月—2011年2月间明确诊断的54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胸部CT显示病变部位:单侧者39例(72.22%),双侧者15例(27.78%);单侧中右侧者20例(51.28%),左侧者19例(48.72%);多个叶段受累30例(55.56%)多于单个叶段受累24例(44.44%),各受累叶段分布情况为:右下叶18例(33.33%),左下叶15例(27.78%),左上叶11例(20.37%),右上叶7例(12.96%),右中叶7例(12.96%),左中叶2例(3.70%);病变性质显示为大片实变影31例(57.41%),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22例(40.74%),云絮状或磨玻璃样或网格样密度增高影各1例(1.85%),双肺散在斑片影7例(12.96%),其中非单个叶段受累者大片实变与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多同时存在。其他病变还有胸腔积液14例(25.93%),肺门淋巴结肿大7例(12.96%),肺不张7例(12.96%),心包积液1例(1.85%)。婴幼儿MMP胸部CT以散在斑片影为主,年幼儿以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为主,年长儿则多表现为大片实变影。结论小儿MPP单侧病变多于双侧,右肺病变多于左肺,大片实变影最多,其次为斑点及斑片状实变影,也可见双肺散在斑片影。其影像学特点与年龄有关。胸部CT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婴幼儿及年幼儿MPP的诊断及儿童MP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4例百草卡占中毒患者肺损坏的CT资料,根据时间分早期(1~2天),中期(3~14天),晚期(14〉天)3个阶段,对中毒患者的CT资料与临床表现进行对照。结果24例百草枯中毒中16例死亡,8例肺纤维化。早期CT表现:3例无异常,7例肺纹理增多、模糊,14例毛玻璃样改变;中期CT表现:3例肺纹理增多、模糊,4例肺纹理增多、模糊,双下肺斑点状密度增高影,2例胸模下线,10例毛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5例肺实变,5例出现伴行支气管扩张,21例胸膜腔积液。晚期CT表现:8例毛玻璃样改变,马赛克征,16例肺实变伴行支气管扩张,4例纵隔内积气,8例肺纤维化。结论百草枯中毒肺的CT表现及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具有相对分期特征,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及时评估,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SARS的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的X线特征。方法 对29例已确诊为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和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地区有SARS爆发流行。本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15例(51.7%)病人有咳嗽,多为干咳。10例(34.5%)患者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血白细胞计数正常18例(62.1%)、降低11例(37.9%);血小板计数轻度降低7例(24,1%);肝功能异常16例(55.2%),主要表现为血清酶学的改变。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的表现不相符。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伴网状阴影7例(24,1%),磨玻璃状阴影3例(10.4%),斑片状阴影12例(41.4%),片状阴影7例(24.1%)。X线改变出现晚、吸收慢。结论 SARS患者的X线表现各异。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严重肺感染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 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大剂量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术后3个月左右发生了严重的肺感染。6例均进行了胸部X线和螺旋CT检查,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5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1例。首次CT扫描在X线检查后的第2d进行。结果 6例中,4例首次X线检查阴性。全部病例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最常见的CT表现是:(1)两肺多发片状影;(2)弥漫分布边界不清的小结节影;(3)磨玻璃样高密度影;(4)片状实变;(5)肺间质增厚和胸腔积液。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患者中,CT能较早地发现肺部异常,尤其是在X线检查阴性时,应尽早进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