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失败病例也相应增加。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行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194例(208髋)的失败原因。结结果:失败原因中,无菌性松动135髋(64.9%),感染46髋(22.1%),不稳定13髋(6.3%)、假体周围骨折6髋(2.9%)、内衬磨损和假体相关原因各4髋(各1.9%)。结论:无菌性松动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翻修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以便规范手术操作,提高远期疗效。方法总结自1999~2010年,对78例80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分析翻修原因。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关节置换40例,单极股骨头置换12例,双极股骨头置换26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内11髋,1~2年6髋,5~10年42髋,10~17年21髋。结果根据本组统计,翻修常见原因依次为假体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假体位置不良、术后感染、假肢周围骨折、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断裂,而且其中某些病例失败原因往往存在合并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有赖于适当的假体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出现并发症后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3例34髋。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21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3例24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5例5髋,感染4例4髋。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1年以内5髋,1~2年1髋,5~10年18髋,10~13年10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20髋,混合型假体7髋,骨水泥型假体7髋。结果平均随访3.5年。1例术后半年发生股骨柄松动进行再翻修,其余病例假体保留,优良率为82.4%。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时髋臼磨损也是翻修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1997年3月~2002年6月,采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41例(47髋),进行至少5年的随访、中期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临床评估以Harris评分为标准.影像学根据骨盆正位和髋关节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以及周围骨质的改变.假体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分别以股骨、髋臼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得到至少5年随访的41例(47髋),术前Harris评分为42.4±6.4(24~49)分,最后1次随访评分为91.8±4.4(74~100)分.至最后1次随访时无1例翻修或表现为影像学无菌性松动,2髋出现骨盆局灶性骨溶解,6髋出现股骨局灶性骨溶解.Kaplan-Meier分析假体的生存率1.0(95%可信区间,0.98~1.0).[结论]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为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良好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溶解等潜在因素,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的经验,探讨手术室整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术后因髋臼磨损、股骨柄位置不良、感染、脱位、无菌性松动或各种技术因素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需要再次手术翻修.对此手术进行手术室整体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嚣械的使用方法及用途,严格的无菌技术.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成功.经整体护理,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熟练的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为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保障.推行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于成功实施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其术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失败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月本组收治的342例初次髋关节置换(THA)失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失败的患者分为早期失败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内失败组)和晚期失败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5年失败组),再对早期失败组患者的翻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以髋关节翻修作为终止点,42.1%(144/342)的患者在初次THA术后5年内进行翻修,在早期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中,31.2%是因为无菌性松动,24.3%是因为髋关节脱位。结论THA术后早期的失败原因是无菌性松动和髋关节脱位。外科医师要提高手术技术,以避免THA术后的早期失败。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 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 ,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 5 5例 ,全髋关节置换 79例。结果  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 2年因髋臼磨损、髋关节疼痛明显行髋臼翻修 ,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半年因髋臼松动行髋臼翻修 ,其余病例均无明显髋部不适 ,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术前的生活状态和活动量、骨的质量和年龄等因素。通过严格的术前评估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假体选择. 方法 1995年1月~2002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33例(33髋),其中男7髋,女26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22例,感染后松动8例(其中2例合并窦道形成);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3例,不伴有假体中心性脱位.对无菌性松动和股骨头磨损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13例,生物固定型假体12例,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8例感染患者均行一期骨水泥固定型全髋置换. 结果随访6个月~7年6个月,平均3年11个月.2例出现X线透亮带,但无临床不稳;4例遗留持续性疼痛,无假体脱位、断裂.本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24~47分(平均38.6分),上升为术后的68~88分(平均82.4分),满意率87.9%. 结论无菌性松动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髋臼侧翻修假体可选择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选择生物型假体,股骨侧翻修假体均选择骨水泥固定型广泛涂层假体,感染后的翻修选择骨水泥假体较好.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1974年~1991年对2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髋人工关节置换,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50例,全髋关节置换114例。术后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髋臼磨损等原因,引起患者疼痛,功能障碍而行翻修术15例,翻修率为5.7%,翻修时间为术后5年~16年,平均7.4年。翻修手术为人工股骨头再置换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翻修术后随访2年~6年,平均4.7年。按Jacobs法评价,优11例,占73%;良3例,占20%;可1例,占7%。翻修原因主要与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髋臼软骨切取不彻底,臼窝太浅,植入假体时存有血迹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