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SBS(热塑性弹性体)与ABS共混后的性能。得出接枝SBS的配方为SBS:MAH=100:20;耐应力开裂ABS配方为ABS:SBS(接枝后)=100:10。共混ABS的性能基本上达到QB/T1294-91标准,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ABS和SMA对聚碳酸酯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平 《弹性体》1997,7(4):24-27
研究了聚碳酸酯和ABS及少量SMA的机械共混改性。聚碳酸酯和ABS共混,可改善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和提高其冲击强度。共混体系中添加少量SMA,使聚碳酸酯与ABS在微观相界面上有较好的结合力,提高了聚碳酸酯与ABS的相容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共混体系的加工性能和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其中低温缺口冲击强度的提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PVC/SBR热塑性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革  赵树高 《弹性体》1999,9(1):28-32
以ABS、氯丁橡胶(CR)、马来酸酐(MA)接枝SBR(SBR-MA)作增容剂对PVC/SBR的共混比、增容剂、增塑剂用量做了优化选择。同时对动态硫化PVC/SBR的硫化体系、硫化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并比较了动态硫化对共混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SBR为80/20,增容剂ABS/SBR-MA为5/5时,选用半有效硫化体系,165℃下动态硫化6min,共混物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4.
每期文摘的题目均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英文按其字母顺序排列在汉字之前,数字开头的题目排在最前面。ABS/SBS共混型改性体系的研究"/刘新民(青岛化工学院)/塑料加工应用。1998,(1):22~26。研究了SBS(热塑性弹性体)与ABS共混后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尼龙6/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以自制的马来酸酐直接枝改性ABS代替了或作为增容剂使用形成的尼龙6/ABS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接枝改性可以提高ABS在基体树脂中的分散性,改善共混组分间的相容性,引起体系结晶熔融行为的改变;随ABS接板率的上升,尼龙6/ABS合金的冲击强度提高,当接枝ABS作为增容剂使用时,随增容剂用量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呈提高趋势;保持增容剂与ABS的比例,增加尼龙6含量时,尼龙6/ABS合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HIPS/SBS/增强剂S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BS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及硬度下降,缺口冲击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提高;适量的增强剂S的加入可弥补因SBS的引入使HIPS的某些性能的下降。当HIPS/SBS/增强剂S=100/20/4时,在合理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共混物综合性能优异,可替代ABS工程塑料在某些领域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PA6/SBS—g—MAH共混物的形态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对尼龙6/马来酸酐接枝SBS共混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其力学性能,吸水率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用马来酸酐接枝的SBS与尼龙6有较好的相容性,其室温和低温下的缺口冲击强度比纯尼龙6有大幅度提高,吸水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弹性体SBS为主对HIPS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一定含量的SBS可提高HIPS的缺口冲击强度,使其接近ABS水平。而对HIPS的其它力学性能、流动性能,热性能影响不大,可替代ABS应用于TV前壳的注塑成型。  相似文献   

9.
抗静电PC/ABS合金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聚碳酸酯(PC)与ABS共混体系的抗静电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二价的烷基苯磺酰盐是PC/ABS合金材料较好的抗静电剂,可降低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抗静电剂用量越多,抗静电效果越好;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作增容剂能提高PC/ABS合金的抗静电性能;学能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合金材料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用热塑性弹性体SBS作为增韧改性剂对PS回料进行改性的实验,并讨论了SBS含量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加工性能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当SBS含量达到2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接近某些ABS的水平,其流动性也有所上升。然而,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热性能却有所下降。实际生产表明,改性后的共混物能够用于同机芯等内部零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PP/BDS共混物的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DS树脂在PP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二者有一定的相容性。随着BDS含量的增加。PP/BDS共混物的光泽度,流动性冲击强度升高,拉伸性能下降,弯曲性能变化较小,与其他增韧剂相比,BDS对PP的增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熔融状态下,苯乙烯(St)与聚丙烯(PP)的接枝共聚反应。此反应在密炼机中进行。由红外光谱确认聚丙烯接枝苯乙烯(PP-g-PS)的生成。以二甲苯作溶剂,甲乙酮作沉淀剂,用溶解-沉淀法测定接校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结晶温度(Tc)和结晶度。将所制备的PP-g-PS接枝共聚物掺混进PP/SBS合金中,在PP/SBS/PP-g-PS(80:10:10)的配比下进行共混,结果表明其在室温和-25℃之下的冲击强度均比PP/SBS有明显的提高。通过动态力学测试表明接枝共聚物提高了PP与SBS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PVC/ABS/弹性体三元共混合金组成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PVC/ANS/弹性体三元共混合金的组成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弹性体与PVC/ABS合金共混,能显著改变PVC/ABS合金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4.
PVC/ABS合金体系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中着重从微观角度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粘弹谱仪为手段研究PVC/ABS合金的相容性和相结构,从宏观角度研究PV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VC/ABS共混材料具有亚微观多相宏观均相的结构,共混体系在ABS低组发和高组分时均有较好的相容性。本项研究所制备的PVC/ABS合金材料,在ABS含量10%左右时,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拉伸和抗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15.
黄德本 《贵州化工》2000,25(B10):17-18,25
介绍了高热阻燃热塑性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在阻燃方面使用CPVC(氯化聚氯乙烯)和Sb2O3阻燃剂改性的新途径,从相容性角度出发,改善热塑性塑料聚合物共混体系的耐热及加工性能,使该共混物具备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外动态     
新的增容剂SBM嵌段共聚物和PPS/PS共混物相反,PPE/SAN和PPE/ABS共混物中各组份是不相容的,从而需要增容剂和抗冲改性剂提高共混物性能,SBM三嵌段共聚物对PPE/SAN既有相容剂的作用,又有抗冲改性剂的作用,该嵌段共聚物是苯乙烯、丁二...  相似文献   

17.
高聚合度PVC/PP/相容剂共混改性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窦强  郑昌仁 《中国塑料》1996,10(6):37-42
采用CPE、ABS和PP溶体接枝物等作相容剂恶性状聚合物PVC/PP共混物的相容性,并考察共混比、相容剂用量、增塑剂用量、EPDM用量、相容剂种类对高聚合度PVC/PP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A/PP/SEBS三元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作者采用氢化SBS(SEBS)三嵌段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A/PP共混体系,应用挤出反应技术在双螺杆挤出机内就地产生相容剂,可改善体系的相容性,从而获得了超高韧性的尼龙合金,还采用SEM和TEM技术研究了此类体系的形态结构特征,这些形态结构为进一步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聚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Ⅰ共混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乳液的共混改性可以得到一些独特的性能,改性的效果取决于共混聚合物的相容性及其形态结构,也取决于共混乳液的稳定性。本文研究了聚硅氧烷改性苯丙乳液的稳定性,聚硅氧烷改性橡胶膜的形态结构、两相间相容性,及其对改性橡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ESCA和SEM结果表明改性橡胶膜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聚硅氧烷在膜的表面富集;通过接枝共聚使苯丙乳液粒子中含有部分聚硅氧烷,或聚硅氧烷乳液粒子中含有部分苯丙共聚物,两者都能降低两相间的界面张力,改善两相间的相容性,从而明显提高改性橡胶膜的力学强度,但只有当聚硅氧烷分子链与苯丙分子链通过接枝和机械缠结,才能明显抑制有机硅分子链向膜的表面迁移。  相似文献   

20.
接枝PP/PET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P接枝马来酰亚胺(PP-g-MI)与PET熔融共混,用DSC,PLM,SEM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P-g-MI接枝率的增加,共混物中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PP-g-MI与PET的相容性较PP与PET的相容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PP-g-MI改善了PET的结晶性能,接枝PP在PET连续相中分散均匀,粒子尺寸小,分散相互连续相之间有较好的粘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