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的调控效应.方法:应用自然沉降法和手挑法分离、纯化大鼠胰岛,分别在葡萄糖浓度为5.6 mmol/L(NG组)和25 mmol/L(HG组)的条件下培养1、3、5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 mRNA表达.结果:(1)NG组中培养5 d组胰岛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量较培养1 d和3 d组明显增高,但远比HG组低;(2)HG组中培养5 d组胰岛细胞Caspase-3和Bax mRNA水平明显增高,且呈时间-依赖关系.结论:Caspase-3、Bax表达在mRNA水平的上调可能是高糖促使胰岛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糖对INS-1细胞损伤存在记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胰岛细胞对高糖损伤是否存在记忆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INS-1(大鼠胰岛瘤细胞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INS-1细胞经历48 h持续高糖(33.3 mmol/L)刺激后,纠正高糖状态,以11.1 mmol/L糖浓度继续培养,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mRNA水平和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INS-1细胞处理组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7 d);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2 d);3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mmol/L葡萄糖×3 d);5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 mmol/L葡萄糖×5 d)。Real-Time PCR检测bax,cas-pase-3的mRNA水平,Dihydroethidium(DHE探针)检测ROS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高糖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而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3 d记忆组及5 d记忆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存在记忆效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的持续降低,促凋亡基因的持续高表达。ROS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记忆效应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逆转高糖毒性对α细胞胰高糖素分泌和合成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在小鼠转基因胰高糖素瘤细胞株(TCl-6)细胞(α细胞株)分别给予5.5 mmol/L(低糖组)和2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10 d,25 mmol/L葡萄糖培养5 d/5.5mmol/L葡萄糖培养5d(高糖/低糖组)以及5.5 mmol/L葡萄糖培养5 d/25 mmol/L葡萄糖培养5 d(低糖/高糖组),检测各组细胞胰高糖素分泌及其mRNA的表达别;Western印迹检测持续高糖以及恢复血糖正常后TCl-6细胞突触融合蛋白1A蛋白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25(SNAP-25)的表达水平.结果 (1)高糖/低糖组TCl-6细胞胰高糖素比高糖组分泌下降29%[(2.68 ±0.21)ng/mg比(3.74.2.99)ng/mg,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常规培养大鼠系膜细胞,传代后分组:对照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5.6 mmol/L) 、高糖A 、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5,30 mmol/L)、脂联素A、B、C、D组 (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脂联素,使培养液脂联素浓度分别为2.5,5,10,20 mg/L),分别作用24 h后,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PED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PEDF蛋白的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2)脂联素干预各组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PEDF mRNA及PEDF蛋白表达恢复(P<0.01).结论:高糖可抑制大鼠肾系膜细胞PEDF的表达,脂联素干预可逆转这一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对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功能和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胰岛原代分离培养,分为6组,培养1d:NC1组(5.6mmol/L葡萄糖)、FFA1组(0.25mmol/L)、FFA2组(0.5mmol/L);培养3d:NC2组(5.6mmol/L葡萄糖)、FFA3组(0.25mmol/L)、FFA4组(0.5mmol/L);每组6个样本,每个样本20个胰岛。采用RT—PCR扩增胰岛素、PDX-1、Bax、Caspase-3基因mRNA表达,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率,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结果:①FFA1、FFA2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1组明显下降,FFA1、FFA2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FFA3、FFA4组Insulin、PDX-1基因表达量、胰岛素分泌较NC2组明显下降,FFA3、FFA4组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量及胰岛细胞凋亡率较NC2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体外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可能机制是FFA抑制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的合成,刺激胰岛细胞凋亡基因Bax、Caspase-3表达,并导致胰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胰岛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脂联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讨脂联素在糖尿病肾病中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高糖A组、高糖B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6 mmol/L、15 mmol/L、30 mmol/L);脂联素A、B、C、D组(各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均为30 mmol/L+脂联素,脂联素浓度依次为2.5 μg/ml、5 μg/ml、10 μg/ml、20 μg/ml),作用24 h,RT-PCR法测定各组细胞VEGF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A组、高糖B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VEGF mRNA及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脂联素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VEGF mRNA及VEGF蛋白表达低于高糖B组(P<0.05).结论 高糖可刺激大鼠肾系膜细胞VEGF表达增高,脂联素可抑制高糖环境下系膜细胞对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培养基中诱导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双硫腙(DTZ)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存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诱导后BMSCs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试验的反应;免疫细胞化学分析鉴定细胞内胰岛素分泌以及Real-timePCR鉴定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电镜观察可见诱导后的细胞具备典型分泌细胞特点,DTZ染色显示各诱导组细胞团为棕红色,细胞浆中富含锌离子,而对照组则无染色,表明胰岛素分泌样细胞的存在.经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后其吸光度值A值:低糖5.5mmol/L诱导组(4.75±1.87),中糖11.1mmol/L诱导组(10.96±2.06),高糖25mmol/L诱导组(12.53±2.04),且各诱导组吸光度值A值随着培养基葡萄糖浓度的不断增加,A值也在不断增高.Real-timePC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GK,PDX-1,ngn3,GLP-1mRNA的表达水平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分泌量高糖25mmol/L诱导组(6.64±0.46)IU/L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显著性(P〈0.01).结论:培养基葡萄糖浓度对大鼠BMSCs诱导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一定影响,以高糖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在体外培养时,高血糖对胎鼠胰岛胰和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和胰岛素基因的影响。方法:胶原酶法分离胎鼠胰岛,分别在葡萄糖浓度为5.5mmol/L,11.1mmol/L,33.3mmol/L的条件下培养24h。采用胰岛素含量测定、胰岛素释放实验评价胰岛功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dx-1在细胞内的表达;逆转录PCR(RT-PCR)检测Pdx-1和胰岛素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血糖组1(11.1mmol/L)胎鼠单位重量胰岛细胞内胰岛素水平和刺激指数高于低糖组(5.5mmol/L)和高血糖组2(33.3mmol/L)。而且,高血糖组胎鼠胰岛Pdx-1蛋白的核移位率和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低糖组,但是高糖组2胰岛素mRNA表达低于高血糖组1,与低糖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刺激可以促进胎鼠Pdx-1表达和转录活性,可能是影响胰岛功能和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敏感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倩  章文俊  杨国军  潘晔  陈乃君  朱巍  金华伟 《浙江医学》2020,42(5):418-421,429
目的探讨渥曼青霉素对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1(p-FoxO1)表达水平,确定高糖诱导细胞FoxO1磷酸化最佳时间。小鼠胰岛β细胞根据培养条件分为4组:(1)常规糖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2)高张浓度组:用含25mmol/L葡萄糖浓度和35mmol/L甘露醇的DMEM培养液培养;(3)高糖浓度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培养液培养;(4)高糖浓度+渥曼青霉素干预组:用含60mmol/L葡萄糖浓度和50nmol/L渥曼青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1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培养72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小鼠胰岛β细胞神经元素3(ngn3)、胰岛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高糖能刺激FoxO1蛋白磷酸化;高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后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渥曼青霉素同步干预后,FoxO1磷酸化减少,细胞ngn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减少,PDX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结论渥曼青霉素能抑制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去分化,渥曼青霉素可能通过抑制FoxO1的磷酸化而产生该抑制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铁超负荷对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婷  杨波  张祥迅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07,28(12):1341-1343
目的 建立胰岛细胞表面灌注系统,并检测次氮基三醋酸铁(FeNTA)溶液对正常大鼠离体胰岛细胞一相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将其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合50个胰岛,分别用不同的刺激液进行灌注,检测40min内胰岛素的分泌量。其中,A组为对照组,灌注液为16.7mmol/L葡萄糖液;B组为舍铁的高糖液灌注,包括B1组(高糖液舍有0.05mmol/LFeNTA)和B2组(高糖液舍有O.1mmol/LFeNTA);C组为经过FeNTA孵育5h后用高糖液灌注,包括C1组(孵育液中含FeNTA0.05mmol/L)和C2组(孵育液中舍FeNTA0.1mmol/L);实验过程重复3次。结果 ①正常大鼠的胰岛细胞在16.7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具有典型的早相分泌;②无论是在含一定浓度的(0.05mmol/L或0.1mmol/L)FeNTA的葡萄糖的刺激液灌注,还是经过合FeNTA(0.05mmol/L或0.1mmol/L)孵育液孵育5h后再用高糖刺激液灌注,大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均完全缺乏一相分泌,仅有不断出现的微小波动,分泌峰值仅仅较基础状态略有增加。结论 铁含量增加会损害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这对阐明铁与糖尿病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胰敏颗粒对体外培养的棕榈酸导致的脂毒性的大鼠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胰岛细胞,置于RPMI 1640培养液中,加入20 mmol/L棕榈酸盐,培养24 h后,更换培养液,将胰岛细胞分为棕榈酸组(A组)、胰敏颗粒含药血清组(B组)、罗格列酮含药血清组(C组)3组;另设空白对照组(D组),未经棕榈酸盐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各组分别加入含3.3或16.7 mmol/L葡萄糖的孵化液+非含药血清或含胰敏颗粒血清或含罗格列酮血清100μL/mL,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在低糖和高糖刺激条件下,A组胰岛素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于D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B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高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C组仅在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高于A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B组与C组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胰敏颗粒能够保护棕榈酸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细胞内硫化氢的生成及硫化氢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A组为正常糖浓度组(5.5 mmol/L),B组为高糖组(25 mmol/L),C组为高糖(25 mmol/L)+硫氢化钠(50μmol/L)组,D组为正常糖浓度(5.5 mmol/L)+硫氢化钠(50μmol/L)组,处理48 h后,测定细胞内硫化氢的含量,M TT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与A组相比,B组硫化氢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与B组相比,C组硫化氢生成量明显增多(P<0.05);②与A组相比,B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减少(P<0.05),而C组的细胞存活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③与A组相比,B组Bax表达显著升高(P<0.05),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P<0.05);与B组相比,C组Bax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水平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显著下降(P<0.05)。与A组相比,D组各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对内皮细胞硫化氢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外源性硫化氢可保护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 Cur)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线粒体自噬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姜黄素对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5.5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各组干预刺激48 h,收集细胞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以及beclin1的表达;JC-1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高糖组Pink1、Parkin、LC3B、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内ROS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活性下降(P<0.01);与高糖组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为模型,探讨不同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糖代谢情况,并揭示糖毒性对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伤害作用.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时H9C2心肌细胞3氚标记-葡萄糖(3H-G)摄取的变化,相差显微镜、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H9C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H9C2细胞凋亡率.结果 培养24 h,高糖组H9C2细胞形态学开始发生变化;与5.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 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3H-G摄取明显降低(P<0.01).培养48 h,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到H9C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5.5 mmol/L葡萄糖组比较,25.0 mmol/L葡萄糖组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高糖浓度下心肌细胞的糖摄取明显降低,表明心肌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随着高糖的作用时间延长,心肌细胞发生了凋亡.高糖对心肌细胞有直接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春兰  陆晓华  黎伟  杨桢华 《右江医学》2012,40(3):314-317,456
目的探讨高糖刺激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表达转化生子因子(TGF-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传代后分为正常组(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高糖A组(葡萄糖浓度为15mmol/L)、高糖B组(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分别培养12h、24h、48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和PDGF-BB蛋白的表达。结果①正常组细胞可表达TGF-β1及PDGF-BB;②与正常组相比,高糖各组细胞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③与高糖A组比较,高糖B组系膜细胞中TGF-β1和PDGF-B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高糖刺激可以上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和PDGF-BB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低密度脂蛋白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利民  刘静  高翠霞 《医学争鸣》2005,26(13):1171-1173
目的:研究低密度脂蛋白对体外培养的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并在低糖(2.8mmol/L)和高糖(16.7mmol/L)条件下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从8mg/L开始)培养48h,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葡萄糖刺激的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结果:①低糖刺激下,LDL对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无明显影响,但在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②LDL和抗氧化剂维生素E,C共同培养48h,与LDL组比较,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结论:胰岛细胞摄入LDL后发生氧化反应,损伤胰岛细胞功能,这一过程可被抗氧化剂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胰升糖素样肽-1(glucagons-1ike peptide l,GLP-1)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刺激作用,但其分子基础尚不清楚。文中研究不同浓度GLP-1对大鼠胰岛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异型盒基因-1(pancreatic-duodenal homeobox-1,PDX-1)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GLP-1对胰岛素基因转录的调节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不同刺激浓度GLP-1(0、1、10、100、1000 nmol/L)与葡萄糖浓度分别为2.2、5.5、11.1 mmol/L的RPMI1640营养液共培养24 h后,提取胰岛细胞总RNA。运用RT-PCR技术检测PDX-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葡萄糖浓度为2.2和5.5 mmol/L时,随GLP-1浓度升高,PDX-1基因表达量呈钟型方式升高;葡萄糖浓度为11.1 mmol/L时,随GLP-1浓度升高,PDX-1基因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升高。结论 GLP-1以葡萄糖依赖和浓度依赖方式促进PDX-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Mibefradil对高糖作用下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瘤β细胞株(INS-1),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药物组(11.1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高糖+药物组(33.3 mmol/L葡萄糖+1μmol/L Mibefradil、1μmol/L NNC 55-0396、10 μmol/L尼卡地平),先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孵育细胞48 h,再按分组加入药物继续孵育24 h.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胰岛素含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胰岛素分泌(P<0.05)和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而药物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药物组可不同程度降低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Mibefradil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分泌(P<0.05)和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结论 Mibefradil可能通过下调胰岛细胞T型钙通道cav3.1、cav3.2亚基表达抑制高糖作用下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糖记忆对人系膜细胞(HMCs)表达局部醛固酮系统、活性氧(ROS)及癌胚纤维连接蛋白(oncofetal FN) mRNA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局部醛固酮系统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细胞分组如下:正糖组(NG,5 mmol/L D-葡萄糖培养2 d)、高糖组(HG,25 mmol/L D-葡萄糖培养2d)、记忆组(M,25 mmol/L D-葡萄糖培养2 d→5 mmol/L D-葡萄糖培养4d)、记忆+依普利酮组(MY,25 mmol/L D-葡萄糖培养2 d→5 mmol/L D-葡萄糖+10 μmol/L依普利酮培养4d)、正糖+依普利酮组(NY,5 mmol/L D-葡萄糖培养2 d→5 mmol/L D-葡萄糖+10μmol/L依普利酮培养4d)、持续正糖组(SN,5mmol/L D-葡萄糖培养6d).荧光显微镜及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醛固酮合酶蛋白(CYP11B2)水平,RT-PCR检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Ⅱ、CYP11B2、oncofetal FN mRNA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表达及转位,放射免疫法测定上清液醛固酮水平.结果 (1)HG组和M组诱导人系膜细胞CYP11B2 mRNA及蛋白分别为NG组的3.45、2.09倍和3.14、2.06倍,HG组和M组细胞上清液醛固酮含量分别为NG组的2.01、1.81倍(P均<0.05),HG组和M组均可促进MR蛋白发生核转位,定量分析示HG组和M组胞质/胞核荧光强度较NG组分别降低30%、21%(P均<0.05).(2)HG组和M组oncofetal FN mRNA、ROS表达增加,分别为NG组的2.23、1.99倍和2.16、1.90倍(P均<0.05),MY组ROS、oncofetal FN mRNA表达分别较M组降低35%、51%(P均<0.05).结论 HMCs存在高糖记忆效应,局部醛固酮系统可能介导了高糖致系膜细胞损伤的记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叶绿  许伟红  薛静  张婷  朱亮  杜燕  吴华香 《浙江医学》2019,41(24):2580-2583,259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brainandmuscleArnt-likeprotein-1(Bmal1)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NC组)、高糖组(含33.3mmol/L葡萄糖)、正常糖浓度+无关RNA转染组(含5.5mmol/L葡萄糖,NC+siRNA组)、正常糖浓度+Bmal1基因沉默组(NC+Bmal1-/-组)、高糖+无关RNA转染组(含33.3mmol/L葡萄糖,高糖+siRNA组)、高糖+Bmal1基因沉默组(高糖+Bmal1-/-组)。NC组不加干预因素。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大鼠胰岛茁细胞瘤株(INS-1)Bmal1基因,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ATP检测试剂盒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al1、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siRNA组比较,NC+Bmal1-/-组ATP含量下降,ROS水平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与NC组比较,高糖组ATP下降,ROS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高糖+siRNA组比较,高糖+Bmal1-/-组ATP下降,ROS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均P<0.01),Sirt1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al1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影响胰岛茁细胞功能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