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花生酸奶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花生酸奶制作原辅料的配比,花生酸奶的酸度,加糖量、稳定剂用量、均质及发酵条件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诸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影响酸奶质量的主要因素及最佳水平。结果表明:花生酸奶制作时,以花生浆与脱脂奶粉8:2配比,添加8%的白砂糖,0.3%的稳定剂,混合后经均质、发酵4h,花生酸奶的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以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发酵混合液与鲜牛奶按不同比例混合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金针菇发酵上清液或15%发酵混合液到鲜牛奶中,再加入6%的蔗糖和0.2%黄原胶,采用普通酸奶的制作工艺可生产出具有菇味清香,酸甜适口、凝乳均匀、色泽淡黄的凝固型金针菇酸奶。  相似文献   

3.
高级杏仁酸奶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研究大豆酸奶的技术基础上,采用杏仁奶与牛奶混合乳酸菌发酵获得成功。杏仁在0.1%HCl溶液中浸泡10-12h后,热煮去皮并经胶体磨处理,靡浆比为1:10(W/W),然后添加牛奶,砂糖和稳定剂于杏仁奶中,并经均质、接种1%-3%已经驯化的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剂,发酵条件与酸牛奶相同,即可加工成营养丰富的保健杏仁酸奶。  相似文献   

4.
从球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复合型酸奶制作的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39℃。贮藏实验结果表明,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h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高质量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5.
多株乳酸菌协同发酵制备甜玉米酸奶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段善海  缪铭  李丽莎  费颖 《食品科学》2005,26(11):278-282
本文研究以甜玉米和牛奶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而制得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甜玉米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牛奶中加入18%的甜玉米,6%蔗糖,3%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1:2:1)进行培养,在42℃条件下发酵5h:最佳复合稳定剂为黄原胶:卡拉胶:单甘酯=0.2%:0.15%:0.01%。该产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牛奶为主料,与适当胡萝卡浆、山楂浆、苹果汁混合调配,经乳酸菌发酵,筛选出复合果味酸奶的工艺及配方。实验结果表明:以鹇优质牛奶为原料,加入5%的胡萝卜浆、8%的山楂浆、1%苹果汁、8%的白砂糖、0.05%的单甘酯及0.05%的卡拉胶,经搅拌混合后,在50℃下过胶体磨,90℃~95℃杀菌20min,冷却至42℃~45℃,按5%~6%的比例加入发酵剂。置于恒温培养箱,在42℃~45℃  相似文献   

7.
以甜玉米为原料与酸奶调配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甜玉米酸奶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制作出的产品风味口感和稳定性均较好.实验对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探讨.经多次实验和感官鉴评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酸奶30%,甜玉米汁15%,蔗糖8%,柠檬酸0.02%.单一的稳定剂稳定效果很差,选用复合稳定剂.最佳参数组合:果胶0.15%,CMC0.3%,单甘酯0.04%,黄原胶0.02%,甜玉米酸乳饮料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花生和鲜牛乳为原料,对花生酸奶的制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浆与鲜牛乳的比例1:2、发酵时间5h、接种量3.5%、蔗糖添加量8%、发酵温度42.5℃、0.20%的海藻酸钠及0.075%的CMC—Na作为稳定剂为最佳工艺条件。花生酸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酸甜适中。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果浆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及五味子酸奶的加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五味子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五味子果浆(质量浓度为0.1g/L)与牛奶按l:9的比例混合,加入质量分数为9%绵白糖及0.1%的酸奶发酵剂,接入质量分数为3%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为l:l的发酵刺,在42.5℃条件下发酵5h,可得品质优良的五味子酸奶。  相似文献   

10.
对酸奶制作中甾醇乙酸酯和蔗糖添加量、酸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5%蔗糖和质量浓度为0.65g/200mL甾醇乙酸酯、接种3%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种(两者比为1:1);在40℃温度下发酵3.5-4、0后,可以生产出一种风味与普通酸奶相同,具有降低血脂和抗肿瘤功能的酸奶。  相似文献   

11.
新型酸奶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唾液链球菌与乳酸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高营养复合型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复合型酸奶的pH值及酸度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研究表明复合型酸奶的适宜制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1:1、接种量1%、琼脂量0.2%、发酵温度39℃;10℃以下,贮藏24h后酸奶的pH值变化不大;蜂蜜、苹果、花生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高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12.
SOD双歧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中义  林原 《食品科学》1996,17(4):16-19
对双歧杆菌进行耐氧驯化、发酵制造双歧杆菌酸奶是可行的,双歧杆菌和酸奶菌种单独接种发酵,并按1:2比例混合发酵乳,产品可获得较高的双歧杆菌活菌数10^8/ml以上,和良好的酸奶风味,双歧杆菌单独发酵牛乳时,8h是较理想的发酵终点,发酵后在酸奶中添加SOD可保持酸奶中较高的SOD活性,SOD双歧杆菌酸奶在4 ̄6℃保存20天,pH4.1,SOD活性可保持7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无糖保健香椿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糖香椿酸奶是以香椿、鲜奶、木糖醇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营养保健酸奶。本文详细介绍了无糖香椿酸奶的制作工艺,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香椿汁添加量,稳定剂用量,发酵奶用量及木糖醇添加量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最终表明:香椿汁添加量为15%,稳定剂用量为2.5%o,发酵奶用量为50%,木糖醇用量为8%时酸奶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木瓜乳酸发酵饮料的工艺和保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瓜为原料提取的木瓜浆进行乳酸发酵,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木瓜浆浓度50%~60%,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最适比例为1:1,接种量4%,发酵温度42℃,前发酵时间6~8h,研制的木瓜乳酸发酵饮料组织均匀,口感细腻,甜酸适度。  相似文献   

15.
沙棘发酵酸牛乳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沙棘果汁引入酸奶中,制成沙棘酸奶,具有沙棘果汁的香味,并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沙棘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沙棘汁:牛奶=1:5,发酵剂接种量为3%,蔗糖加入量为8%,发酵时间5h。  相似文献   

16.
花生蛋白酸奶的制作及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晓冬  李颖 《粮油食品科技》2010,18(2):21-23,50
添加花生蛋白粉制作酸乳,用物性分析仪及感官评定对酸奶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探讨花生蛋白添加量、发酵时间、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条件为:发酵时间5h,花生蛋白添加量为15%或20%,发酵剂的接种量为3%或4%。生产的花生蛋白酸奶,口感温和、风味纯正、质地细腻。  相似文献   

17.
蜂蜜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辉  杨远帆 《食品科学》2002,23(9):71-74
从球杆菌比例、接种量、稳定剂的用量及发酵温度等方面研究蜂蜜酸奶的制作条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蜂蜜酸奶的pH及酸度的变化,对最终产品进行感官及理化分析。用正交法优选出的蜂蜜酸奶制作适宜条件为:球杆菌比例为1:1、接种量1%、加入的琼脂量0.2%、发酵温度为42℃;贮藏实验结果表明在1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贮藏24d后酸奶的pH值不会产生大的变化;产品的感官及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把蜂蜜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可生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18.
银杏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银杏果仁和脱脂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复合型发酵酸奶。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理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并对产品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银杏酸奶的主要原料的最佳配比为脱脂牛奶:银杏果浆:1:1,同时加入6%的蔗糖和0.2%的复合稳定剂(琼脂:羧甲基纤维素纳=1:1)(均为质量分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为41℃,发酵时间为6h,该产品具有感官品质佳、稳定性好和营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芡实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凝固型芡实酸奶。并对影响芡实酸奶感官品质的因素(芡实浆与奶液的比例、加糖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芡实酸奶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芡实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芡实浆与奶液体积比1∶5,发酵温度42℃,加糖量5.8%,接种量3.4%,发酵时间8.5 h,该条件下制作的芡实酸奶呈微黄色,具发酵乳特有的滋味、气味,组织细腻,凝块细小均匀,感官评分达90.1分。  相似文献   

20.
紫薯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薯制作酸奶,对紫薯酸奶配方和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正交实验确定紫薯酸奶的最佳配方为:6%的紫薯浆、7%的白砂糖、0.1%CMC和0.1%海藻酸钠的复合稳定剂,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4%、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5h。不仅丰富了酸奶的品种,且提高酸奶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