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乙醇和(或)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培养HFL-1,通过MTT法检测乙醇和(或)IL-13对HFL-1增殖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25、50、100、200 mmol·L^-1乙醇对HFL-1的增殖无影响(P〉0.05)。②10、20、50μg·L^-1的IL-13对乙醇有促增殖作用,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③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200 mmol·L^-1)和1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与1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50 mmol·L^-1外,其余浓度的乙醇(25、100和200 mmol·L^-1)和2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高于2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不同浓度的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和50μg·L^-1IL-13共同刺激HFL-1后增殖效果明显高于50μg·L^-1IL-13单独刺激的效果(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和200 mmol·L^-1)不会影响HFL-1的增殖,但与一定浓度IL-13共同作用下将对HFL-1的增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取对数期生长的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4组:rhBMP-2200、400、600ug·L。组和对照组。rhBMP-2200、400、600ug·L。组分别加入rhBMP-2200、400、600ug·L-1,对照组加入2mLRPMI1640培养基。分别于12、24、48h后,用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测定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结果rhBMP-2200、400、600ug·L-1组12、24、48hSMMC-7721细胞迁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rhBMP-2200、400、600ug·L-1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200、400、600ug·L-1组12、24、48hSMMC-7721细胞穿膜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BMP-2200、400、600ug·L-1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MP-2200、400、600ug·L-1组12、24hSMMC-7721细胞迁移率、细胞穿膜数与48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浓度与时间无交互作用。结论BMP-2可增加入肝癌SMMC-772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阻滞BMP-2的表达可能成为抑制肝癌转移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胞浆内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NR8383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时的动态变化,以初步探讨胞浆内 mtDNA在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用终浓度为1μg·mL-1的 LPS刺激0、3、6、12和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及细胞,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胞浆中的mtD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胞浆中mtDNA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L-1β蛋白水平。结果 LPS刺激后3、6、12和24 h IL-1β及胞浆中mtDN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0 h组(P<0.01)。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胞浆中mtDNA含量升高,推测其可能参与了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mtDNA 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致炎效应。方法取 SD大鼠肝脏组织用改良的碱变性法进行 mtDNA 的提取、纯化。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为mtDNA组(5μg·mL-1,A组),mtDNA组(10μg·mL-1,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在 A、B组中加入mtDNA 5μg·mL-1、10μg·mL-1,在0、3、6、12和24 h时相点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 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3、6、12和24 h 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3、6、12和24 h 时B组的表达量高于 A组(P<0.05)。结论 mtDNA 能够诱导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和 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mtDNA 具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Jak2的特异性抑制剂AG490对凝血酶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增殖作用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4-10代的VSMCs的单细胞悬液用于实验。实验分3组:对照组(DMSO)、凝血酶组(0.5 kU.L-1)和凝血酶(0.5 kU.L-1)+AG490(50 mmol.L-1)组。采用MTS法测定3组0、1、12、24、72 h VSMCs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测定Bcl-2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在各时间段均有明显促VSMCs增殖作用(P〈0.05),增殖曲线呈双峰样改变(1 h和24 h);与凝血酶组比较,AG 490+凝血酶组有效地降低了凝血酶诱导VSMCs 1 h及24 h峰值(均P〈0.05)。②凝血酶组Bcl-2蛋白表达在72 h明显增加,且1、12、24、48 h表达量也有增加;与凝血酶组比较,AG490+凝血酶组的Bcl-2蛋白表达量在72 h高峰明显被抑制(P〈0.01),并且6、12、244、8 h表达量也有所减少。结论①凝血酶促VSMCs的增殖在时间上呈双峰样改变;AG490能抑制凝血酶早期快速及后期促VSMCs增殖作用。②AG490使得VSMC中Bcl-2蛋白表达下调,增加VSM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1780-1782
目的:观察肾炎康复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诱导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1刺激组,TGF-β1加肾炎康复片低剂量组(100 mg·L-1)、中剂量组(200 mg·L-1)、高剂量组(500 mg·L-1)。分别利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法(metyl thiazolyl tetronzolium,MTT)观察肾炎康复片对TGF-β1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型胶原(Col I)、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结果:TGF-β1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活力,TGF-β1刺激组Col I、FN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TGF-β1加肾炎康复片各剂量组的Col I、FN均低于TGF-β1刺激组(P<0.05)。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活力及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提示抑制TGF-β1刺激GMC分泌细胞外基质是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抑制剂对人血清白蛋白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按是否加入干预剂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C组和D组.A组不加入任何干预剂.B组加入人血清白蛋白5 g·L-1.C组加入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PD98059 10 μmol·L-1.D组加入ERK1/2信号通路的特异抑制剂PD98059 10 μmol·L-1 预处理45 min.预处理后,再加入人血清白蛋白5 g·L-1.各组细胞均放置水套式CO2培养箱培养0、12、24和48 h.培养0、12、24和48 h后收取细胞,用于MMP-9、TIMP-1和col-ⅣmRNA及蛋白的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组0、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4组0、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组、D组12、24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1),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1);D组12、24和48 h时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1),MMP-9、TIMP-1和col-Ⅳ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0 h(均P<0.01).结论人血清白蛋白可能通过ERK通路作用于HK-2细胞,促进ECM的合成和抑制ECM的降解,诱导ECM积聚,从而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进行培养.传至5~6代,细胞生长状态稳定后,收集人乳腺癌 MDA-MB-231细胞用于MTT实验.采用MTT法检测 5 组(阴性对照组、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MDA-MB-231细胞增殖的情况.用10 μmol·L-1p38MAPK抑制剂SB203580、ERK抑制剂U0126、JNK抑制剂SP600125和NF-κB 抑制剂PDTC预处理人乳腺癌 MDA-MB-231 细胞后,用MTT法检测经100、200、300和400 U·mL-1的rh-EPO(PDTC+EPO 组、SB203580+EPO 组、SP600125+EPO组和U0126+EPO组)诱导后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 阴性对照组、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 72 h PI值分别为:1.000 0±1.000 0、1.231 8±0.133 0、1.323 9±0.136 0、1.351 7±0.146 0和1.423 1±0.084 0;96 h PI值分别为:1.000 0±1.000 0、1.352 5±0.036 0、1.359 7±0.112 0、1.387 2±0.063 0和1.410 8±0.060 0.rh-EPO A 组、rh-EPO B组、rh-EPO C 组和rh-EPO D 组 72、96 h PI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TC+EPO 组、SB203580+EPO 组72、96 h PI值均较EPO组明显降低(均P<0.05),SP600125+EPO组、U0126+EPO组72、96 h PI值与EP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h-EPO可能是通过NF-κB、MAPK传导通路发挥效应,促进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TLD)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糖蛋白(P-gp)的影响。方法收集22例AML患者[完全缓解(CR)患者15例(CR组)和未缓解患者7例(非CR组)]的骨髓液,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按实验设计分为a、d、f、h组:a组加BMMNC 800μL;d组加BMMNC 800μL+TLD 100μL(TLD终质量浓度300μg.mL-1);f组加BMMNC 800μL+As2O3100μL(As2O3终浓度25μmol.L-1);h组加BMMNC 800μL+TLD 100μL+As2O3100μL(TLD终质量浓度300μg.mL-1,As2O3终浓度25μmol.L-1)。均于37℃、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传代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各组均培养72 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膜上MDR1/P-gp的表达率。结果非CR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VEGF含量、细胞膜上P-g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R组(P〈0.01);非CR患者P-gp表达率与VEGF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r=0.646(a组),r=0.695(d组),r=0.645(f组),r=0.650(h组);均P〈0.05]。结论对于初治AML患者,化疗前后VEGF的含量与细胞膜表面P-gp表达的联合检测可作为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瑜  吕柳青  张莉  杨柳  陈钦开  吕金雷 《矿产勘查》2013,(12):11-15,F0003
目的 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TLR4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高糖高脂饮食4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构建SD大鼠DN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组,n=8),模型对照组(MC组,n=20),厄贝沙坦治疗组(ARB组,n=20).在成模后2、4、6、8周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于4、8周末取出肾脏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LR4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含量.结果 HE染色示NC组肾小球结构完整,无明显细胞增生,肾小管未见明显异常;MC组和ARB组可见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肾小球体积肥大,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肾组织TLR4表达MC组、ARB组均以肾小球、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浆表达为主,ARB组表达较MC组显著增强(P〈0.05),MC组表达比NC组显著增强(P〈0.05).ELISA检测示IL-1含量MC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ARB组介于NC组与MC组之间,但NC组与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可能通过上调TLR4的表达,进而上调炎性因子IL-1的表达而引起炎性反应,刺激肾脏基底膜增生引起肾小球、肾小管为主的肾脏病变,厄贝沙坦可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对糖尿病肾病起到延缓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对脂多糖(LPS)诱导乳鼠心肌损伤后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取SD新生大鼠(1~3 d)45只,分离心肌细胞培养,在培养的第4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培养)、LPS组(加入LPS 1 mg.L-1,处理6 h)、吲达帕胺+LPS组(吲达帕胺组;加入吲达帕胺0.01 mg-1、处理12 h,LPS 1 mg-1、处理6 h)),每组15只。分别采用MTT、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NF-αmRNA、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存活率: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mRNA的表达: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而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蛋白的表达:LPS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吲达帕胺组较LPS组明显减少(P〈0.01),而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可下调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后TNF-α的表达,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40例,年龄35~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n=20).术毕2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组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和36 h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及72 h(T1-T6)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活性数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T4时CD+3、CD+4及NK细胞百分比升高,T1-T5时CD+4/CD+8升高,T1-T6时IL-6水平降低(P&lt;0.05),CD+8水平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与T0比较,T1-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T1-T5时IL-6水平升高(P&lt;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减少IL-6的分泌,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价阳离子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细胞黏附、细胞侵袭和细胞转移的影响。方法将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按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待细胞长到80%~90%汇合时用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液消化、传代。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细胞按是否加入二价阳离子分为对照组(不加入二价阳离子)和实验组[加入二价阳离子:Ca2+(2.5、5.01、0.0 mmol·L-1)组和Zn2+(1.01、0.0 mmol·L-1)组]。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各组黏附细胞进行计数。在570 nm波长的酶标仪下测定各组侵袭和转移细胞的OD值,以OD值代表细胞侵袭率和细胞转移率。结果 Ca2+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Ca2+细胞黏附抑制率范围为10.2%~62.2%,各Ca2+浓度组人SKOV3卵巢癌细胞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2+浓度在1.0 mmol·L-1时,黏附细胞略有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 mmol·L-1时,黏附细胞数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2+、Zn2+对人SKOV3卵巢癌细胞侵袭和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呈剂量依赖性。细胞侵袭抑制率:Ca2+范围为24.9%~63.2%,Zn2+范围为66.1%~87.8%;细胞转移抑制率:Ca2+范围为22.5%~55.6%,Zn2+范围为73.1%~91.7%。各Ca2+、Zn2+浓度组人SKOV3卵巢癌细胞侵袭率和细胞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SKOV3卵巢癌细胞株细胞受到体外二价阳离子浓度的影响,提示配制适当的二价阳离子溶液进行术中冲洗可能会减少卵巢癌细胞的种植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TO)对耐伊马替尼K562(K562G)细胞增殖、凋亡和bcr/abl融合基因(bcr/ab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伊马替尼(STI571)(0.25、2.50、10.00μmol.L-1)、ATO(1.0、5.0、10.0μmol.L-1)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于K562G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对K562G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PI单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G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G细胞bcr/abl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STI571作用于K562G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和bcr/abl基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TO作用于K562G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bcr/ab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以中浓度5.0μmol.L-1时最明显。ATO+STI571联合用药作用于K562G细胞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以及单用AT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抑制率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率以中浓度ATO(5.0μmol.L-1)+STI571(2.50μmol.L-1)时最明显,bcr/abl基因水平降低比单用ATO组更明显(P〈0.05)。结论 K562G对≤10.0μmol.L-1浓度的STI571耐药;ATO能明显抑制K562G细胞生长和诱导K562G细胞凋亡,使K562G细胞bcr/abl基因表达水平降低;ATO与STI571联合用药作用于K562G细胞时,细胞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比单用ATO效果好,bcr/abl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更明显,两者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丹参素(Salviamiltiorriza Bunge,SB)或锌原卟啉(ZnPP)预处理的大鼠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研究丹参素对HO-1表达和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24只。A组灌注保存液为乳酸林格液(LR),B、C组为SB(300 mg·kg^-1)+LR,A、B组大鼠在制模前24 h用生理盐水5 mL行腹腔注射。C组在制模前24 h用ZnPP(1.5 mg·kg^-1)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脏低温灌注保存模型,在保存0、1、3、6 h后,RT-PCR检测各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的情况,光镜观察肝细胞形态改变。结果①B组大鼠肝脏HO-1 mRNA表达水平明显比其他2组高(均P〈0.01)。②B组肝脏病理评分明显优于其他2组(均P〈0.01)。病理评分和HO-1的表达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丹参素灌注保存液可以诱导大鼠肝脏中HO-1的过表达,对肝脏低温保存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β-胡萝卜素(β-C)对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血管内皮细胞长至80%以上融合时,将其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糖损伤组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每组6个复孔。正常对照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5mmol·L^-1,高糖损伤组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低、中和高剂量β-C组分别加入β-C 10、20、40μmol·L^-1+10%葡萄糖注射液33mmol·L^-1。各组放置5%CO2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或培养液进行实验。使用酶联免疫检测仪、采用MTT比色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乳酸→丙酮酸连续监测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定量法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丙二醛(MDA)的水平;先参照NO检测试剂盒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实验,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5组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损伤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高糖损伤组比较,中、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均明显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MDA水平及低、中和高剂量β-C组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血管内皮细胞中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β-胡萝卜素对高糖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水平和促进ROS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罗格列酮+缺血再灌注组(RIR组)、GW9662+缺血再灌注组(GIR组)、罗格列酮+GW9662+缺血再灌注组(RGIR组),每组8只.各实验组均于术后6、24、72ah抽取下腔静脉血,并于术后24 h采集肾脏组织.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测定血清肌酐(Cr)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表达.结果 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较S组明显升高,血清SOD活性较S组降低,肾组织ICAM-1表达较S组增加(均P<0.05).R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较IR组下降,血清SOD活性较IR组升高,肾组织ICAM-1表达较IR组下降(均P<0.05).GIR组与IR组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SO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GIR组与RIR组比较,肾小管评分及血清Cr、MDA含量显著上升,血清SOD活性下降,肾组织ICAM-1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罗格列酮预处理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脏,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