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抗人骨桥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抗人骨桥蛋白(hOPN)的单克隆抗体(mAb),用于其功能研究.方法:构建OPN的原核表达载体pTriEx-1-hONP载体,转化Tuner(DE3)placI感受态大肠杆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OPN蛋白,纯化蛋白经超滤浓缩洗涤后即为免疫原.以重组纯化的OP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O进行常规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分泌鼠抗人OP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正常月经周期子宫内膜OPN的表达.结果:pTriEx-1-hONP表达的OPN蛋白主要为可溶性形式,经镍柱纯化后,蛋白纯度可达85%以上.纯化的OPN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后经融合筛选,得到2株稳定分泌抗人OPN的mAb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E7和587,两株mAb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IgG1和IgG2a.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抗OPN的mAb能与OPN蛋白特异性结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时期的正常子宫内膜的OPN的检测表明,子宫内膜腺上皮在增生期、分泌早期,OPN呈弱阳性表达;分泌中、晚期OPN呈强阳性表达.结论:以纯化的重组hOPN为免疫原成功制备了鼠抗hOPN的mAb,并初步进行了应用,为研究hOPN的功能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并鉴定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D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纯化的原核表达3D蛋白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 有限稀释法克隆, 直至所克隆的细胞能够100%的分泌抗体, 用Western blot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mAbs的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免疫的BALB/c小鼠经过多次融合筛选, 共获得5株抗pET28a-3D的mAb, 其亚类鉴定3株为IgG1 , 2株为IgG2b, 初步判定所得5株mAb识别2个不同表位.Western blot显示这些mAbs与重组3D蛋白和FMDV O/China99感染的BHK-21细胞中的3D抗原均特异性结合,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这5株mAb能够特异结合FMDV感染细胞中的3D蛋白.结论:成功获得了能识别自然3D蛋白的特异性mAb , 为进一步研究3D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并鉴定小鼠肝炎病毒(MHV)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N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用Western blot和IFA方法对所获得的mAb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N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系,其亚类鉴定2株为IgG2a,1株为IgG2b,1株为IgG1,轻链均为k型.经鉴定4株mAb均能与重组N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MHV N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N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建立诊断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研制禽流感病毒(H5N1)非结构蛋白1(NS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异性,本研究在分别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基础上,用A/Viet-nam/1194/04(H5N1)-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结合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竞争抑制实验对单抗识别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19株能识别4个H5N1-NS1蛋白不同抗原位点的mAb,亚类测定显示,5株为IgG2a、1株为IgG2b,另外13株为IgG1。这些mAb均与A/Vietnam/1194/04(H5N1)-NS1和A/HongKong/486/97(H5N1)-NS1重组蛋白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检测均与A型流感病毒(H1N1和H3N2)有交叉反应,而与B型流感病毒无交叉现象。表明成功获得特异性针对H5N1-NS1蛋白的mAb,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抗人DcR3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纯化的His-DcR3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DcR3 mAb并进行纯化,纯化后的抗体经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鉴定其特异性、Ig亚型和效价.结果:获得5株稳定分泌抗DcR3 mAb的杂交瘤细胞,均属IgG1亚型,其腹水抗体效价为1×10-5 ~1×10-7,Western blot显示5株细胞分泌的mAb均可识别DcR3蛋白,其中1株(1B1)可与SW480细胞成分反应.结论:成功建立稳定分泌抗人DcR3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为研究DcR3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研制ELISA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核表达GRP78并制备抗GRP78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并初步鉴定相应mAb的特性。方法:从肺癌患者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获得grp78全长基因,并通过原核重组表达GRP78蛋白;以纯化的GRP78蛋白免疫BALB/c小鼠,成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筛选得到分泌特异性抗GRP78的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初步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grp78并由大肠杆菌表达获得GRP78蛋白,被该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GRP78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A1、4B8和4A12。采用其中1株4A12 mAb对3个肺癌患者组织样本进行Western blot检测以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均显示4A12 mAb能够特异识别肺癌组织表达的GRP78。结论:成功制备了抗GRP78的mAb,并能够特异识别肺癌组织表达的GRP78,为进一步研究GRP78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Ⅳ型登革病毒(DENV-4)非结构蛋白1(NS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Abs),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在表达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DENV4-NS1蛋白的基础上,用重组DENV4-NS1蛋白和灭活的DENV-4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结合免疫荧光测定法(IFA)和Western blot分析对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通过竞争抑制试验对mAb识别的抗原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5株特异性针对DENV4-NS1的mAbs,与其他3型DENV的NS1不产生交叉反应。mAb的Ig亚类测定均为IgG1。竞争抑制试验显示,15株mAbs存在2个不同识别抗原位点。结论:成功地获得特异性针对DENV4-NS1蛋白的mAbs,为进一步研究DENV4-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研制DENV-4的临床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lt-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为抗原,通过经典的杂交瘤制备和活性筛选方法建立能稳定分泌抗Flt-1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结果:经传统的小鼠腹水型抗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抗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的mAb。ELISA方法测定出该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型为IgG1,轻链为κ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FACS结果表明该抗体能结合到Flt-1阳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和K562/A02细胞表面,并呈现出抗体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建立了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的mAb细胞株XA12,为今后进一步开展Flt-1及其胞外Ⅲ区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及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高效价PC-1蛋白的鼠单克隆抗体(mAb),用于PC-1功能的实验,采用纯化的PC-1蛋白与GST的融合蛋白(GST-PC-1)为抗原,免疫小鼠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直接ELISA法进行克隆化筛选,mAb的染色体分析及亚类鉴定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细胞融合和ELISA筛选后,获得2株抗鼠PC.1蛋白mAb,两株PC-1 mAb效价分别为1:25600,1:13600,抗体亚型为IgG1,Western blot证实其特异性识别PC-1蛋白.该mAb可以用于测定PC-1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抗肝脏、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LSECtin)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特性鉴定。方法:采用原核表达的LSECtin免疫BALB/c小鼠,以间接ELISA法筛选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采用蛋白印迹、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共获得8株可稳定分泌mAb的杂交瘤细胞株。mAb的Ig亚类均为IgG,效价达1∶106~1∶107。这些mAb均可识别转染3T3细胞膜上的人LSECtin,6株mAb可特异识别肝脏窦内皮细胞。结论:成功地制备8株抗LSECtin的mAb,经免疫印迹、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这些mAb的特异性良好,为研究LSECtin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试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登革病毒1~4型NS1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为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登革病毒2型重组非结构蛋白NS1,以此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从登革病毒2型NS1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NS1)中获得了大量纯化的登革病毒重组NS1蛋白;经免疫小鼠、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最终获得2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7B6B4和2D10E2F6,间接ELISA显示抗体效价高达1∶8000~1∶16000;ELISA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所分泌的抗体与1~4型登革病毒及其重组NS1蛋白均有特异性免疫反应,为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亚类;初步建立了检测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论成功研制出两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初步建立了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重组人心肌肌钙蛋白I(rhcTnI)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利用纯化后的rhcTn I作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系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法获得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利用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对单克隆抗体的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稳定分泌抗rhcTnI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B3、7D5和3E6。 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l(4B3、7D5)和IgG2b(3E6)。3株单克隆抗体与rhcTnI发生特异性结合,而与大肠杆菌菌体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无特异性交叉反应,3株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常数分别为1.76×10^9L/mol、1.43×10^9L/mol和1.04×10^9L/mol。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rhcTnI的单克隆抗体,为cTnI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AsiaI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AsiaI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SDS-PAGE电泳、间接ELISA以及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Asia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88、5E1、5E2,其分泌的mAb为IgG1(188)和IgG2a(5E1、5E2)亚类,他们均能特异性的识别VP1重组蛋白和AsiaI型全病毒,其腹水效价在1:10^5~1:10^6。微量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mAb能很好地识别灭活的FMDV,中和效价达1:1024以上。交叉试验表明该mAb具有高度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反应,证明所获得的mAb均完全针对AsiaI FMDV抗原决定簇。结论:在口蹄疫病毒mAb的研究中,VP1重组蛋白有望代替活病毒来制备mAb。AsiaI口蹄疫病毒VP1 m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口蹄疫的检测方法和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制备抗CMV早晚期抗原单克隆抗体并在病毒培养物鉴定中初步应用.方法 CMV感染MRC-5细胞24h、48h和72h后甲醛灭活的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NS-1进行融合.酶免法筛查阳性杂交瘤并有限性稀释法进行克隆.免疫荧光及印迹对筛选后的克隆进行鉴定,最终获得的杂交瘤制备腹水并使用Protein G进行纯化.纯化后单抗应用于CAP室间质评标本以及临床标本CMV培养物的鉴定.结果 3只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初步筛查出约110株阳性克隆.剔除与其它抗原有交叉反应、抗体效价低、非全覆盖早晚期抗原的克隆最终获得抗CMV单抗杂交瘤1株,即23B5-1.免疫荧光显示23B5-1株单抗与CMV感染后3h-120h的MRC-5细胞均反应,即覆盖即刻、早期和晚期抗原.免疫印迹试验显示23B5-1株单抗与CMV抗原25KD-50KD之间的5个蛋白条带结合.23B5-1株单抗免疫球蛋白亚型为IgG1.Protein G纯化腹水后的单抗效价≥1∶12800.纯化单抗染色鉴定6份室间质评及10份临床标本CMV培养物全部符合.结论 初步应用显示制备的抗CMV早晚期抗原单克隆抗体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备抗人流感病毒H5N1株M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流感的快速诊断和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方法 应用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的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Anhui/1/2005)株M1蛋白,以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系作细胞融合后,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并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禽流感病毒M1抗原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交叉反应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三株McAb具有型特异性.结论 用H5N1禽流感病毒M1蛋白免疫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性,可用于多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AsiaI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AsiaI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SDS-PAGE电泳、间接ELISA以及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Asia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8、5E1、5E2,其分泌的mAb为IgG1(1B8)和IgG2a(5E1、5E2)亚类,他们均能特异性的识别VP1重组蛋白和AsiaI型全病毒,其腹水效价在1:105~1:106。微量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mAb能很好地识别灭活的FMDV,中和效价达1:1024以上。交叉试验表明该mAb具有高度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反应,证明所获得的mAb均完全针对AsiaI FMDV抗原决定簇。结论:在口蹄疫病毒mAb的研究中,VP1重组蛋白有望代替活病毒来制备mAb。AsiaI口蹄疫病毒VP1m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口蹄疫的检测方法和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并鉴定鼠抗博尔纳病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方法重组核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常规融合,用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并进行有限稀释法克隆和亚克隆,建立分泌抗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纯化单克隆抗体并进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建立了1株能稳定分泌抗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F6E8,重链为IgG2a,轻链为κ。ELISA法测得腹水的效价高达1∶32 000以上。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该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重组核蛋白及天然核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核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建立博尔纳病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In lupus-prone (NZBxNZW)F1 (B/W) mice, elevated levels of polyreactive autoantibodies bearing the D23 idiotype (Id),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pathological anti-DNA antibodies. While these D23 Id+ antibodies were able to regulate anti-DNA antibodies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we found that during disease evolution they had lost their normal ability to regulate anti-DNA antibodies and furthermore could participate in the lupus-like syndrome. To explore further the role of the D23 Id+ antibodies, we injected young B/W mice with a peptide corresponding to the VH CDR3 region of the D23 monoclonal natural antibody (mNAb). High levels of monospecific antipeptide, as well as polyreactive antibodies, were induced. Among them, the most markedly enhanced antibody population was DNA-reactive immunoglobulin G1 (IgG1). Compared with controls, these immunized mice had a delayed 50% survival rate and proteinuria developed later. Furthermore, IgG1 able to react with IgG2a anti-DNA monoclonal antibodies derived from B/W mice were also produced after peptide immunization. Thus, a peptide corresponding to the CDR3 of the D23 mNAb antibody might play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murine lupu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并鉴定NSE(Neuron-specific enolase)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NSE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方法:用本实验室已表达纯化的NSE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WB、IP、IF、IHC等方法对获得的NSE单抗进行鉴定及亚型检测。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纯化后的NSE单抗,建立一个可检测NSE蛋白的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通过分析和鉴定,选定2株可稳定分泌抗NSE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效价达4.2×107~6.5×107,亚型为IgG2b。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该抗体不仅能识别细胞内源NSE蛋白,还能识别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NSE蛋白,此外还可用于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文中所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最低检测极限为8.85 ng/ml。结论:成功获得了效价高、灵敏度好及特异性强的NSE单抗,建立了一个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