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肺鳞状细胞癌83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EGR-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EGR-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果: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4.12±0.35) vs (6.90±4.58), P<0.01\];EGR-1蛋白低表达与患者年龄(P=0.912)、性别(P=0.429)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P=0.289)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吸烟史(P=0.025)、肿瘤大小(P=0.013)、淋巴结转移(P=0.003)及TNM分期(P=0028)显著相关。EGR-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其术后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GR-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2.6% vs 15.9%,P=0.04);TNM分期(P=0.020)、EGR-1蛋白低表达(P=0.035)是判定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EGR-1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低表达,且与肿瘤进展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mad4(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4)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与Smad4蛋白、TGF-β1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8例ESCC组织标本采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8年的手术病例,每例患者均取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对照。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Smad4基因CpG岛的甲基化情况、Smad4 mRNA和Smad4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ESCC组织中Smad4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为5.5%(7/128),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甲基化率为305%(39/128);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均未检测到这两个位点的甲基化(P<0.05);ESCC组织中Smad4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SCC组织中Smad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且与Smad4甲基化相关。TGF-β1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率(66.4%)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21.9%,P<0.01),且随ESCC分期的增高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P<0.05)。Smad4和TGF-β1蛋白在ESCC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结论: Smad4基因CpG岛甲基化及TGF-β1的过表达可能是ESCC发生机制之一,其中Smad4基因第一外显子5′非翻译区CpG岛比启动子区CpG岛更易发生甲基化,从而导致Smad4基因沉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 c-Myc和 Bin1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肿瘤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各54例,使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Myc和 Bin1 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的 c-Myc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0.34±0.29) vs (0.17±0.16), P <0.001;55.56% vs 33.33%, P =0.033\], Bin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0.25±0.19) vs (0.33±0.20), P <0.001;57.41% vs 84.48%, P =0.007\]。ESCC组织中 c-Myc mRNA的表达与 Bin1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r =0.790, P <0.001),c-Myc蛋白表达与Bin1蛋白表达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19)。c-Myc和 Bin1蛋白表达均与患者TNM分期、肿瘤侵犯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结论: 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c-Myc呈高表达,而Bin1呈低表达,两者表达呈负相关,均与ESCC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45, Gadd45 )家族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8年间食管鳞癌患者128例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RT-PCR检测 Gadd45家族Gadd45A、Gadd45B和Gadd45G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dd45A、Gadd45B和Gadd45G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Gadd45A、Gadd45B和Gadd45G 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 Gadd4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8924±0.3457) vs (0.6123±0.2132),P<0.05\]; Gadd45B m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0.8256±0.3110) vs (0.8173±0.3069),P>0.05\]; Gadd45G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3855±0.1210) vs (0.8214±0.3069),P<0.05\],癌组织中 Gadd45G mRNA表达与TNM 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Gadd45A在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以细胞核着色为主,而在部分肿瘤组织中表现为细胞质表达模式。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Gadd45A的表达显著升高(χ2=55.603,P=0.000);Gadd45B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456,P=0500);Gadd45G的表达显著降低(χ2= 70.134,P=0.000)。Ⅲ期和Ⅳ期食管鳞癌患者Gadd45G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χ2=5.768,P=0.016),低分化组的Gadd45G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χ2=4.483,P=0.034)。Gadd45G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4% vs 21%,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Gadd45G蛋白的表达是食管鳞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Gadd45A和Gadd45G 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3, IGFBP3)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E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至2011年间的82例ESCC手术患者的ESCC原发灶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RT-PCR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PCR, MSP)的方法分别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itydine, 5-Aza-dC)处理前后的ESCC细胞系(TE1、TE13、YES-2、T.TN、Eca109)及82例ES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 IGFBP3 基因mRNA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BP3在E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 IGFBP3 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ESCC细胞株TE1、TE13、YES-2、T.TN、Eca109中, IGFBP3 基因mRNA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用5-Aza-dC培养处理后,其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MSP检测结果显示,在ESCC细胞株TE1、TE13、T.Tn、Yes-2中 IGFBP3基因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在ESCC组织中 IGFBP3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15±0.07)vs(0.88±0.32),P<0.01\],且IGFBP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29.3%(24/82)vs 84.1%(69/82),P<0.01\],并与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IGFBP3基因在ESCC组织中的甲基率为68.3%(56/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5.9%(13/82)(P<0.01);IGFBP3基因在Ⅲ和Ⅳ期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和Ⅱ期肿瘤组织(P<0.05),而该基因的甲基化率与肿瘤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 0.05)。IGFBP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表达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ESCC组织及细胞株中IGFBP3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该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导致其表达下调,并有可能是ESCC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斯钙素-1(STC-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5 例ESCC患者的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STC-1 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 83.5%(71/85)的癌组织中STC-1蛋白表达评分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癌组织中STC-1蛋白的高、中表达率为65.9%(56/85),而癌旁组织中仅为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C-1 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P=0.015) 及淋巴结转移(P=0.022) 相关。STC-1蛋白高、中表达组平均PFS为17.5个月(95%CI: 15.669~19.259个月),低于STC-1 蛋白低、未表达组的21.1个月(95%CI: 19.128~23.07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Cox 风险比例模型显示,STC-1蛋白表达是影响P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TC-1 蛋白表达在ES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ESCC 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齿E3泛素蛋白连接酶同源物(DTL)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TIMER2数据库资料,分析DTL在食管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95例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TL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DTL表达情况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IMER2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组织中DTL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CC组织中DTL阳性表达率为56.8%(54/9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5.8%(3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灶数目及组织学分级ESCC患者的ESCC组织中DTL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TL阳性表达的ESCC患者总生存期明显短于DTL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TL阳性表达是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DTL在ESCC中高表达,且与E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ESCC潜在的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ts1和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Ets1和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1)Ets1和VEGF蛋白在乳腺IDC组织中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癌组织中Ets1蛋白表达高于VEGF,且两者呈正相关(r为0.8827,P<005); Ets1和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2)Ets1 mRNA、VEGF mRNA在乳腺ID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1);Ets1mRNA水平明显高于VEGF mRNA (P<0.01),且两者正相关(r=0.984,P<001); Ets1 mRNA、VEGF mRNA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ts1和VEGF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表达,两者表达间均呈正相关;两者表达均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hsa_circ_0087378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ESCC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筛选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qPCR法在10例ES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进行验证。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0例ESC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通过FISH法检测hsa_circ_0087378 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 ESCC 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GEO数据库及qPCR分析结果显示,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表达最明显。FISH结果显示,90例癌旁组织中21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23.3%;90例ESCC组织中有65例hsa_circ_0087378呈高表达,高表达率为72.2%,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hsa_circ_0087378 在 ESCC 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hsa_circ_0087378高表达组E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 结论: hsa_circ_0087378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不良有关,其可能是ESCC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细胞易位基因2(BT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BTG2 mRNA在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TG2 mRNA表达量在预测ESCC患者疾病状态和放疗敏感性中的诊断价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我院184例ESCC患者癌组织标本BTG2蛋白表达,其中包括55例行根治性放疗术的ESCC患者,50例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BTG2蛋白表达情况与ESCC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TG2 mRNA在ESCC组织中表达下降(5.08±1.06 vs 5.91±1.29,t=2.387,P=0.019),与放疗敏感组患者比较,BTG2 mRNA在放疗抵抗的ESC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降(3.82±0.97 vs 5.44±0.73,t=4.935,P<0.001),ROC结果显示BTG2 mRNA在鉴别放疗敏感与放疗抵抗患者时特异性为95.65%,敏感性为75%(AUC=0.902,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BTG2阳性表达(103/184)低于正常黏膜组织(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P<0.001);BTG2表达在放疗敏感和放疗抵抗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22/38)和23.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5,P=0.018);ESCC患者BTG2蛋白表达差异在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及M分期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N分期(χ2=4.134,P=0.042)及临床分期(χ2=5.303,P=0.021)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500,95%CI:0.317~0.790,P=0.003)、N分期(HR=0.275,95%CI:0.157~0.479,P=0.000)、M分期(HR=0.317,95%CI:0.151~0.665,P=0.002)、临床分期(HR=0.269,95%CI:0.167~0.434,P=0.000)及BTG2表达(HR=1.956,95%CI:1.242~3.079,P=0.003)与ESCC患者总生存(OS)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HR=0.613,95%CI:0.381~0.987,P=0.044)、N分期(HR=0.507,95%CI:0.259~0.991,P=0.047)、临床分期(HR=0.504,95%CI:0.278~0.916,P=0.025)及BTG2表达(HR=1.608,95%CI:1.011~2.558,P=0.045)影响ESCC患者的OS。结论:BTG2具有作为预测ESCC进展及放疗敏感性生物标记物的潜在价值,并且是影响ES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乔滨  刘孝民  肖中岳  孙佳春 《癌症进展》2023,(7):743-745+757
目的 探讨活化激酶C受体1(RACK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22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取其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RACK1、FHL1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疗效ESCC患者ESCC组织中RACK1、FHL1表达情况。局部晚期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SCC组织中RACK1、FHL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有效87例,无效35例,有效ESCC患者ESCC组织中RACK1、FHL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RACK1阴性表达、FHL1阴性表达均是局部晚期ESCC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RACK1、FHL1在局部晚期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可作为评估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疗效、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trogin-1基因在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中的异常甲基化及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2008年间的贲门腺癌患者手术标本共139例,分别应用亚硫酸氢盐转换-甲基化特异性PCR(bisulfite conversion-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BS-MSP)、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贲门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距癌灶边缘3~5 cm)组织中atrogin-1基因的甲基化、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应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 贲门腺癌组织中atrogin-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44.6%(62/139)\]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6%(5/139)\](χ2=63.891,P=0.001),且atrogin-1基因的甲基化与TNM分期及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χ2=6.144, P<0.05)。贲门腺癌组织中atrogin-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482 5±0.175 4) vs (0.896 9±0.290 1),t=10.62, P=0.01;34.5% vs 82.0%, χ2=4.441,P=0.001\],且与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256,P=0.001)。贲门腺癌组织中Smad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6.0% vs 95.7%; χ2=2.945,P=0.001),且与atrogin-1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 Atrogin-1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的基因沉默可能是贲门癌组织中此基因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ES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两者关系,并研究两者表达对ESC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ESCC切除术的患者52例,每例患者均取原发灶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同时在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5 ml,再取5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5 ml为血清对照。应用ELISA法测定ESCC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SC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为(116.71±25.98)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43±9.36)pg/ml\](P<0.05),血清中IL-6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31% vs 32.69%,P<0.01),且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IL-6 mRNA的表达与VEGF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7.113,P<0.05)。结论:ES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6和VEGF均呈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两者可能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表达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real-time 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应用ADx-ARMS和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标本中EGFR基因18、19、20、21外显子突变,分析EGFR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10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仅3例(2.9%,3/105)呈EGFR蛋白弱阳性表达,与癌旁组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92.4%(97/105)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GFR mRNA表达水平上调,与癌旁组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且肿瘤组织EGFR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淋巴结转移(P=0.001)、神经浸润(P=0.039)及TNM分期(P=0.003)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GFR mRNA表达水平上调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6.7个月)显著短于EGFR mRNA表达正常/下调患者(19.1个月),其中8个EGFR mRNA正常表达病例生存情况均良好。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EGFR mRNA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其相对危险度为1.368(P<0.001)。[结论] EGFR mRNA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标志物,其表达上调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TEN与食管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2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检测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Kaplan—Meier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63.7%(65/102),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达到96.7%(29/30)(P〈0.01)。PTEN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MVD呈负相关(P〈0.01),而与ESCC预后呈正相关。[结论]PTE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ESCC发生及肿瘤血管生成,有望成为评价ESCC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探讨NLRP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GEO数据库中567例胃癌患者,分析 NLRP3 mRNA的表达水平。入组昆山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的112例临床胃癌病例组织及82例癌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NLRP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GEO数据库567例胃癌患者中,NLRP3 mRNA低表达104例(18.34%),高表达463例(81.6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年龄、脉管侵犯及NLRP3 mRNA水平与胃癌预后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表达NLRP3 mRNA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39,95%CI:1.04~1.87,P=0.028)。112例临床胃癌患者癌组织中NLPR3免疫组化评分均值(3.49±3.16)低于癌旁组织(5.54±3.51)(P<0.001),NLPR3蛋白阴性表达18例,阳性表达94例。NLRP3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TNM分期相关(P均<0.05)。NLRP3蛋白阴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差于阳性表达者(HR=2.34,95%CI:1.04~5.30,P=0.041)。[结论] NLRP3低表达是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NLPR3蛋白阴性表达可能是胃癌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rotein tyrosin phosphatase 1,SHP-1)基因异常低表达的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用组织标本均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2011 年行食管癌根治术并且病理诊断为ESCC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2 cm以上),共71 例。ESCC细胞株(Eca109、Kyse170、Yes-2)培养完成后,进行甲基化抑制剂5-Aza-dC 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qPCR和Western blotting 实验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系中SH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bisulfite genome sequencing,BGS)法检测ESCC 细胞系中SHP-1 基因启动子区CpG 位点的甲基化频率,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ESCC组织和细胞中SHP-1 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HP-1 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对其转录活性影响。分析ESCC组织中SHP-1 甲基化状态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和SHP-1 mRNA表达的关系,对组织SHP-1甲基化水平与ESCC患者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 生存分析和Log-Rank 检验。结果:5-Aza-dC 处理后,SHP-1 mRNA蛋白在3种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均P<0.05),同时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均明显降低(均P<0.05);应用TSA处理细胞株后,SHP-1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甲基化状态无明显改变(P>0.05);甲基转移酶处理细胞荧光素报告载体活性显著低于未处理细胞荧光素报告载体活性(P<0.05),表明SHP-1 的甲基化可抑制自身的转录。ESCC组织中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与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有关(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SHP-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并与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P<0.05);Kaplan-Meier 分析显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ESC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结论:ESCC组织和细胞株中SHP-1 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状态可抑制其自身的转录活性,进而导致该基因表达沉默;SHP-1的高甲基化与ESCC患者预后不良有关,SHP-1 的甲基化状态可能成为ESCC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 Northern blot和 Western blot 检测具有不同侵袭、转移潜能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收集行手术切除并随访满5年的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癌组织石蜡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非癌组织、转移性淋巴结癌组织石蜡标本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120例标本中 RhoGDI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W620、SW480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 RhoGDI2 mRNA 及蛋白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前者表达均高于后者。结直肠癌相关组织中 RhoGDI2蛋白存在差异性表达(转移淋巴结癌组织>原发灶癌组织>癌旁非癌组织,P <0.01)。RhoGDI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周围淋巴管浸润、周围神经浸润、TNM 分期显著相关(P <0.05)。RhoGDI2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P <0.01)。高 RhoGDI2表达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 <0.05)。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是一个有效的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DiGeorge 综合征临界区基因5(digeorge syndrome critical region gene 5,DGCR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TCGA数据库中ESCC数据集的DGCR5 表达进行分析。收集2016 年8 月至2017 年3 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手术切除60 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用qPCR检测ESCC组织中DGCR5 的表达水平,分析DGCR5 表达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DGCR5 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P<0.01)。ESCC组织中DGCR5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DGCR5 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表达DGCR5 的ESCC 患者2 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DGCR5 患者(P<0.05)。结论:DGCR5 在ESCC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共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ESCC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Id-1 PTEN表达与食管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d—1、PTE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及二者在食管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ESCC手术切除标本131例,癌旁正常组织40例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化检测Id-1、FFEN表达,通过CD-34计算食管鳞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Id—1、PTEN与MVD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寿命表法及COX回归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d-1在E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3.2%(109/131),切缘正常组织中阳性率5%(2/4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细胞分化、MVD呈正相关(P〈0.01).与ESCC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TEN在切缘正常组织中达到97.5%(39/40),而在ES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2.6%(82/13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MVD呈负相关(P〈0.05),而与ESCC预后呈正相关。在对血管新生的影响方面,可能Id-1起更重要作用,二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提示Id-1、PTEN表达及侵袭深度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Id—1高表达或PTEN表达下调可能促进了ESCC发生、血管新生,并降低了ESCC患者的预后生存期。ESCC中Id-1、PTEN表达在血管生成方面呈桔抗关系,以Id—1作用为主,Id—1、PTEN可能是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