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小莉  焦华 《工业催化》2013,21(12):68-71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方块和纳米微球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α-Fe2O3,研究超强酸的制备条件,并以此为催化剂,考察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条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450 ℃制备的纳米微球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α-Fe2O3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条件为:n(酸)∶n(醇)=2.5∶1,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95 ℃,酯化率为91.5%。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研究反应温度、(NH42TiF6溶液浓度对微球形貌、晶型以及壳层厚度的影响,并测试其光散射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的表面包覆程度、壳层TiO2结晶程度逐渐提高;改变(NH42TiF6溶液浓度,可制备出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微球;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和SiO2微球相比,其光散射能力显著增强,且光散射能力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反应器与间歇反应器串联策略,实现了反应物料的快速混合及陈化时间的灵活调变,基于St?ber法可控合成了SiO2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微球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取决于TEOS水解反应及硅酸盐单体缩聚反应间的竞争,同时还受反应前期物料的混合速率的显著影响。当陈化温度从25℃增高至75℃,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472 nm减小至200 nm,单分散性变化不大。当氨水浓度从0.8 mol/L增加至5.6 mol/L时,SiO2微球平均粒径从34 nm增大至261 nm,单分散性变好。当水浓度增加至35.6 mol/L或TEOS浓度增加至1.0 mol/L时,溶液中发生多次成核或持续成核现象,使得SiO2微球的单分散性急剧变差。提高雷诺数或缩小通道内径有利于获得单分散SiO2微球。  相似文献   

4.
潘虹  任立国  高文艺 《工业催化》2012,20(12):58-62
以NaOH、正硅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经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Na/SiO2),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研究催化剂焙烧温度、n(NaOH)∶n(SiO2)、n(甲醇)∶n(大豆油)、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在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焙烧温度600 ℃、n(NaOH)∶n(SiO2)=2∶1、n(甲醇)∶n(大豆油)=15∶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7%和反应时间3 h的条件下,脂肪酸甲酯产率可达97.42%,催化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呈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余嵘  张弛  张佳翔  雷欢  段妍文  许杨 《应用化工》2023,(6):1739-1744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微纳米SiO2颗粒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的微纳米SiO2颗粒添加到环氧树脂涂层,得到微纳米SiO2/环氧复合涂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A)对改性前后的微纳米SiO2颗粒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成功接枝在SiO2颗粒表面。考察不同微纳米SiO2配比下复合涂层的硬度、附着力、耐酸耐碱、接触角等性能参数,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中微纳米SiO2颗粒添加量为5%时,涂层的硬度最佳,耐酸碱侵蚀性能最好;接触角最大,有着最佳的疏水性能。通过旋转挂片实验观察复合涂层在模拟地热水中随时间增长的腐蚀形貌,SEM结果表明,不锈钢片附着的微纳米SiO2/环氧复合涂层没有开裂、涨泡、脱落等破损现象,结垢物质基本不附着。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分析复合涂层的耐蚀阻垢性能,结果表明,附着复合涂层的不锈钢片在模拟地热水中浸泡30 d后,腐蚀电流密度比原片减小了2个数量级,表现出较好的...  相似文献   

6.
以Stöber法制备出的二氧化硅(SiO2)微球和三聚氰胺为原料,两者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得到前驱体,通过煅烧该前驱体可成功获得SiO2/g-C3N4复合粉体。利用XRD、SEM、UV-Vis和BET等表征手段对获得的复合粉体进行物相组成、形貌、可见光吸收性能以及比表面积大小等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Stöber法制备出的球形SiO2平均粒径约为200 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SiO2/g-C3N4复合粉体中SiO2含量约为75%(质量分数)时,其比表面积最大,约为23.7 m2/g。同时,以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探究了不同g-C3N4负载量SiO2/g-C3N4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粉体中g-C3N4含量的降低,复合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反而逐渐升高,g-C3N4含量约为25%(质量分数)时复合粉体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效果最好。原因可归结为,复合粉体的强吸附增强了可见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拟薄水铝石、SiO2微球颗粒和纳米CuO为原料,经有机溶剂分散粘结、相转化和焙烧成型制备了CuO/γ-Al2O3/SiO2负载型催化剂。采用SEM,XRD,BET和ICP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和组成分析。在不同浓度、pH、温度和盐浓度下,测试了负载型催化剂对废水中难降解酚类物质的催化氧化效果。经60℃下2 h催化氧化处理后,100 mg/L COD的苯酚降解率可达81.79%,出水COD低至19.00 mg/L,因而可应用难降解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微球,选择正硅酸乙酯为实验原料,氨水为催化剂,在SiO2微球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制得气体响应性聚合物。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SiO2微球及其接枝聚合物的结构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SiO2微球及其接枝聚合物的形貌特征、热失重分析(TG)表征SiO2微球接枝聚合物的接枝率、动态光散射仪(DLS)测量SiO2微球和气体响应性聚合物的粒径及分布;通过Zeta电位变化验证接枝聚合物的气体响应性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向聚合物中通入CO2气体可以使Zeta电位值发生突变,再通入N2则Zeta电位得到恢复,证明了制得的接枝聚合物具有气体响应性和循环稳定性。实验结果为设计和制备SiO2微球气体响应性聚合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荣辉  高凤雨  唐晓宁  郭洋洋  李阳 《化工进展》2019,38(12):5402-5409
甲醛因其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性被视为室内有害物质的头号“杀手”。本文采用自组装法于SiO2表面原位生长MnOx(MnOx/SiO2催化剂)并用于低温催化氧化甲醛的研究,XRD、SEM-EDS、TEM和BET表征显示,MnOx以无定形态均匀地分布在SiO2载体表面,同时考察了MnOx的负载量以及煅烧温度对甲醛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的质量分数13% MnOx/SiO2无定形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高达164.85m2/g)和丰富的活性位点(Mn3+,75.6%),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更多的甲醛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并进行活化反应。对甲醛进行连续性动态检测,结果显示催化剂在连续催化6h后仍保持80%以上的去除效率,表明无定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甲醛过程中间产物(甲酸根)被进一步分解,有利于催化剂的再生使用,当温度达到90℃时,甲醛的去除效果可达90%。  相似文献   

10.
秦磊  刘少文  程娟  陈文 《工业催化》2014,22(4):316-322
对钒铌氧化物催化氧化乙二醛制乙醛酸进行研究,考察V2O5、Nb2O5及其混合物和工艺条件如乙二醛浓度、催化剂加入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HNO3+NaNO2+Nb2O5体系中,在乙二醛质量分数20%、催化剂用量1 g、反应温度318 K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2%,乙醛酸选择性为79%。以SiO2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SiO2催化剂,采用N2等温吸附-脱附和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Nb2O5负载量和催化剂用量对催化氧化乙二醛合成乙醛酸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b2O5能提高硝酸催化氧化乙二醛体系中乙二醛转化率和乙醛酸选择性,Nb2O5/SiO2比纯Nb2O5的催化效果更好。HNO3+NaNO2+Nb2O5/SiO2体系中,在催化剂用量5 g、活性组分Nb2O5负载质量分数18%和反应时间2 h条件下,乙二醛转化率为85%,乙醛酸选择性为87%,Nb2O5/SiO2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效果均良好。  相似文献   

11.
吴文兵  田高明 《广州化工》2012,40(9):126-128
采用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及核壳型Fe3O4@SiO2复合微球,利用红外光谱(FTIR)技术测定了微球表面基团,证明了SiO2确实在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成了包覆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的微球粒径为指标,考察TEOS与磁性微球的体积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乙醇浓度四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TEOS与磁性微球的体积比为2、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4 h,乙醇浓度为80%是制备大粒径Fe3O4@SiO2磁性复合微球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SiO2低负载量的铑催化剂Rh/SiO2。研究以三苯基膦为配体的Rh/SiO2催化剂对双环戊二烯氢甲酰化合成三环癸烷不饱和单醛的催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Rh/SiO2催化剂对双环戊二烯氢甲酰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双环戊二烯合成三环癸烷不饱和单醛选择性超过99%。双环戊二烯氢甲酰化过程与催化剂用量、三苯基膦浓度、反应压力和反应温度有关。反应过程中存在一定诱导期,随着压力增加,诱导期逐渐缩短;增加催化剂用量和三苯基膦浓度有利于提高双环戊二烯转化率和三环癸烷不饱和单醛收率;升高温度虽然有利于双环戊二烯转化,却降低了三环癸烷不饱和单醛选择性。当催化剂与双环戊二烯质量比为1∶25、三苯基膦浓度10.0 g·L-1、负载铑质量分数1‰、反应温度110 ℃、反应压力3.0 MPa和反应时间240 min时,双环戊二烯转化率超过99%,三环癸烷不饱和单醛选择性超过99%。  相似文献   

13.
纪友鹏  刘建禹  菅盘铭 《工业催化》2014,22(11):869-873
采用沉淀法制备不同TiO2含量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并用XRD、FT-IR、UV-VIS及TE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O2-SiO2复合氧化物为非晶态结构。以过氧化氢-乙酸作为氧化体系,TiO2-SiO2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考察TiO2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和催化剂用量对汽油催化氧化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质量分数为40%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催化汽油氧化脱硫效果最好,在汽油用量10 g、冰醋酸用量0.5 mL、30%过氧化氢用量0.6 mL、催化剂用量为汽油质量的4%、反应时间60 min和反应温度40 ℃最佳条件下,汽油脱硫率为7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乙丙橡胶/ SiO2纳米复合材料。分别以乙丙橡胶(EPDM)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接枝改性的乙丙橡胶 (EPDM-g-KH570)在前驱体四乙氧基硅烷 (TEOS)中溶胀,再浸入含有正丁胺的催化剂溶液中催化前驱体的原位溶胶-凝胶反应。考察了不同溶剂以及催化剂含量对TEOS转化率和原位生成的SiO2粒径的影响。采用FT-IR、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KH570后,TEOS转化率明显提高,SiO2粒径明显减小,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很好。  相似文献   

15.
微滴乳液聚合制备PDMS/SiO2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磊  许湧深  邱守季  张娅 《化工学报》2013,64(4):1473-1477
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以少量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对硅溶胶粒子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然后在改性硅溶胶存在下,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兼催化剂进行D4的微滴乳液聚合,得到聚硅氧烷(PDMS)/二氧化硅(SiO2)纳米复合乳液。采用FTIR、TGA、纳米粒度仪、TEM和拉力机分别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硅溶胶粒子的表面改性。通过微滴乳液聚合得到的复合乳胶粒是聚合物包覆二氧化硅粒子的核壳结构形态。SiO2的引入提高了有机硅复合膜力学性能,增强了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张定军  李文杰  张梅菊  冷啸  宋伟 《应用化工》2023,(3):708-712+717
为提升聚丙烯酰胺基水凝胶的综合性能,增加其可用性,用KH-570改性纳米SiO2,制得毫米级的改性纳米SiO2复合聚丙烯酰胺基凝胶颗粒。并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发生共聚反应,形成共聚物,探究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对复合凝胶的吸水倍率、强度、溶解时间以及残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2添加量在15%~17%时,复合凝胶颗粒的吸水倍率和强度在各温度段有较大提升;凝胶完全溶解后,残留物为纳米SiO2,对环境无害,有望应用在石油开采领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张鑫  许蕊  路馨语  牛永安 《化工学报》1951,73(8):3636-3646
调整禁带宽度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是提高Bi2O3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重要途径。首先采用溶液合成和热处理法成功制备了SiO2@Bi2O3核壳微球,研究了投料比、热处理温度等因素来调控核壳组成和包覆效果。为提高光催化活性,采用Cl掺杂改变SiO2@Bi2O3核壳微球壳层的结构、形貌与组成,通过XRD、SEM、TEM等方法确定了微球壳层为BiOCl-Bi24O31Cl10复合物。调整摩尔比、氨水和NaCl用量等参数,优化SiO2@BiOCl-Bi24O31Cl10核壳微球的均匀包覆效果,大幅提高了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SiO2@Bi2O3核壳微球的形成机理和SiO2@BiOCl-Bi24O31Cl10核壳微球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8.
张鑫  许蕊  路馨语  牛永安 《化工学报》2022,73(8):3636-3646
调整禁带宽度和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是提高Bi2O3半导体光催化性能的重要途径。首先采用溶液合成和热处理法成功制备了SiO2@Bi2O3核壳微球,研究了投料比、热处理温度等因素来调控核壳组成和包覆效果。为提高光催化活性,采用Cl掺杂改变SiO2@Bi2O3核壳微球壳层的结构、形貌与组成,通过XRD、SEM、TEM等方法确定了微球壳层为BiOCl-Bi24O31Cl10复合物。调整摩尔比、氨水和NaCl用量等参数,优化SiO2@BiOCl-Bi24O31Cl10核壳微球的均匀包覆效果,大幅提高了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在此基础上,阐述了SiO2@Bi2O3核壳微球的形成机理和SiO2@BiOCl-Bi24O31Cl10核壳微球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藻酸钠(SA)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并利用醇解TEOS提供二氧化硅(SiO2)源与SA分子结构上的羟基(-OH)进行反应,制备一系列不同组分的杂化微球。采用旋转流变仪(DH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谱(XRD)、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方法(BET)对杂化溶液的流变性能以及杂化微球的化学结构、结晶能力、热分解能力、微球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MB)和重金属铜(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SA/SiO2杂化溶液体系黏度下降,在初始剪切速率25s-1时杂化溶液黏度比SA黏度低了2.2Pa·s;FTIR图说明SA中羟基与TEOS中的硅氧键反应生成硅氧碳键,TEOS与SA发生化学反应;杂化微球结晶曲线中CA结晶特征峰强度降低,同时出现SiO2的结晶特征峰;杂化微球分解温度由250℃提升到310℃,热分解温度提高;BET测试得到海藻酸钙(CA)比表面积为7.254m2/g,孔径为19.65nm,CA/SiO2杂化微球的比表面积为49.151m2/g,孔径为21.75nm,杂化微球比表面积提高,孔径类型为介孔;当MB初始浓度为100mg/L时,SA/SiO2杂化微球去除率达到87.09%;当Cu2+初始浓度为2.5g/L时,SA/SiO2杂化微球去除率达到86.8%。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iO2负载的钴催化剂Co/SiO2-t,并对催化剂进行SEM、XRD、XPS、H2-TPR、BET等表征,以1-辛醇与氨的胺化为模型反应,研究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Co/SiO2-t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平均孔径逐渐增大,Co结晶度逐渐升高,粒径尺寸逐渐增大,Co分散度与还原度逐渐降低。焙烧温度为550℃的催化剂比表面积最大、催化性能最佳。催化剂Co/SiO2-550的Co平均粒径为13.22 nm,比表面积为288 m2/g,平均孔径为7.83 nm,还原度为83.75%,分散度为7.42%。催化剂Co/SiO2-550的转化率为93.12%,对1-辛胺的选择性为7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