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基于科研点评与信息化管控分析美罗培南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天津市北辰医院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住院病历,并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诊断及疗程情况、微生物培养后细菌分布情况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美罗培南用药剂量,并进一步按照特殊抗菌药物相关指南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美罗培南用药总量增长60.17%、用药疗程增长3.28%、消耗数量增长60.17%、住院天数增长173.78%、用药天数增长101.76%.所有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病例中,诊断包含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腹腔感染、脓毒血症、血流感染、尿路感染、胰腺炎、皮肤感染等.2018年美罗培南平均疗程为(6.31±5.01)d,2019年美罗培南平均疗程为(5.97±3.02)d,2019年减少了5.39%.2018年132例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中,115例行微生物送检,送检率87.12%,共培养出33株细菌.2019年237例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中,236例行微生物送检,送检率99.58%,共培养出45例菌株.在2018年,132例应用美罗培南患者均进行肾功能检查,结果显示,58例患者血肌酐(Scr)<62μmol/L,54例患者Scr 62~115μmol/L,20例患者Scr>115μmol/L.其中6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3例未实施给药剂量及给药频次调整.按照药物说明书相关适应证及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在2018年132例应用美罗培南患者病历中,不合理应用药物的患者占12.88%(17/132),2019年237例应用美罗培南患者病历中,不合理应用药物的患者占3.80%(9/237).结论 通过科研点评与信息化管控可发现医院美罗培南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对患者美罗培南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及点评,有利于规范美罗培南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美罗培南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美罗培南的应用现况,促进美罗培南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降低细菌耐药率。方法:抽查2012年1—6月我院使用美罗培南的住院患者病历,每月以随机抽样法抽取50份,共300份病历,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抽查的病例中,使用美罗培南的住院患者数排序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肿瘤中心、神经外科与感染科;抽查的300例住院患者中有234例进行了细菌培养,送检率为78%;使用美罗培南治疗的患者有效率为82.7%(248/300)。我院美罗培南合理用药率为77%(231/300)。结论: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多数患者用药较为合理,同时也存在着多种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无指征用药、用法与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美罗培南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住院患者中使用美罗培南病例142份,填写调查表,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2例中合理与基本合理用药占88.73%,不合理用药占11.27%。结论该院临床上对美罗培南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患者费用负担较大等问题,应从严掌握该类药物的使用相关规定,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减少经验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我院美罗培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美罗培南应用情况,促进美罗培南的 合理使用。方法:组建 DUE 协作小组,建立 DUE 标准,抽取 120 例使用美罗培南病例并依据标准对美罗培南的使用情 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20 例使用美罗培南病例涉及 8 个临床科室,其中呼吸内科 38 例、结核科 25 例、消化内科 20 例;首次使用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 79.17% ;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81.67% ;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指征把握 不严、起点高、用法用量不当、使用疗程不规范及联合用药等。结论:临床药师应加强对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 的监测与点评,及时反馈有关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科美罗培南使用评价体系,为儿科美罗培南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儿科美罗培南药物利用评价(DUE)标准,采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我院儿科使用美罗培南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30例合格病例,根据其与最佳解的相对接近程度Ci值进行划分,Ci≥0.8的合理病例38例(29.23%),0.6≤Ci<0.8的基本合理病例60例(46.15%),Ci<0.6的不合理病例32例(24.62%)。结论:采用加权TOPSIS法评估儿科美罗培南的合理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我院美罗培南的应用仍存在问题,应加强管理,促进美罗培南在儿科患者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院2015年1—6月血液肿瘤科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6月份血液肿瘤科155例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的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品种使用方法,使用疗程,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较广泛,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使用率最高;美罗培南、两性霉素B脂质体、替考拉宁的药物利用指数偏高;替考拉宁的平均用药时间最长,达9.56 d;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但阳性率较低。结论 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在使用日剂量及用药疗程方面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抗感染药学》2018,(8):1355-1359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前后美罗培南的临床用药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规范美罗培南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采取药学干预前后美罗培南使用的资料,将2016年1—12月期间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依其出院时间顺序和随机等间距原则抽取163例资料设为干预前组,另将2017年1—10月期间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依其出院时间顺序和随机等间距原则抽取165例设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合理用药情况、治疗后的显效率和平均用药天数及其美罗培南用药费用的构成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来自临床科室的居首位的均为呼吸科,神经内科次之;但干预前组患者来自消化内科比例高于干预后组(P<0.05);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脑膜炎、腹腔感染和败血症等;干预前组患者用药主要为经验性用药,其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后组(P<0.05);干预后组患者用药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的比例高于干预前组(P<0.05),但仍有手术预防性用药存在;根据医院制定的"美罗培南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药学干预后组患者不合理使用美罗培南百分比均低于干预前组(P<0.05),而使用美罗培南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给药疗程不适宜、首次使用前未微生物送检和无用药会诊记录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5);干预后组患者治疗后的显效率为75.15%明显高于干预前组为63.19%(P<0.01),美罗培南平均用药天数和用药费用占比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组(P<0.05)。结论:药学干预对美罗培南的临床合理使用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其处方用药的合理率、治疗后的显效率明显提高,用药费用占比明显下降;提示医院临床药师制定的"临床使用美罗培南合理性评价标准"和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措施,对促进美罗培南的临床合理使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江苏省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2019年住院患者美罗培南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12月使用美罗培南的出院患者275例,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临床应用情况、病原学检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 275例患者中,老年患者(>60岁)占87.27%,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  相似文献   

9.
美罗培南的临床应用与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玉蓓 《中国药师》2009,12(1):110-111
评价美罗培南治疗多重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使用美罗培南治疗多重细菌性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合理性及其安全性。结果:34例患者中关罗培南治疗有效率为5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结论:关罗培南对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多重细菌性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碳青霉烯类的药物使用限制措施,减少经验用药,可提高疗效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合理性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平台辅助下回顾性研究呼吸内科住院部2012~2016年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513份病例资料,汇总分析销售金额、总消耗量、限定日剂量数(defined daily doses,DDDs)、销售金额排序(B)/DDDs排序(A)比值、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与用药合理性.结果 美罗培南的销售金额、总消耗量与DDDs值最高,而厄他培南的销售金额、总消耗量与DDDs值最低,提示临床对美罗培南的选择倾向性最大,药物应用最为广泛;而临床对厄他培南的选择倾向性最小,药物应用频度最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法罗培南与厄他培南均等于1.00,提示各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销售金额与DDDs值同步性较佳,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法罗培南的DDDc值最低,而比阿培南的DDDc值最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用法不合理是主要的用药不合理现象,分别出现7、5、4例.结论 呼吸内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期间对美罗培南的选择倾向性最大,药物应用最为广泛,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目前尚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开展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物监管工作有助于为用药合理性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方孕二烯酮片剂和贴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征。方法 12名健康女性受试者按照开放、平行、两周期对照研究的试验设计,分别先后给予单剂量复方孕二烯酮片剂和复方孕二烯酮贴片,血样采集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中孕二烯酮(GSD)和炔雌醇(EE)浓度,并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复方孕二烯酮片剂中GSD和EE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模型,而在贴片剂型中,建模结果显示GSD应采用零级吸收、一级消除的一室模型拟合,EE则使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室模型拟合更为适宜。研究中未发现对片剂和贴片中GSD和EE药代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的协变量。结论本模型稳定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复方孕二烯酮片剂和贴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Olaratumab是一种重组人源免疫球蛋白G1(IgG1)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并阻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抑制PDGFRα促进肿瘤和基质细胞(包括肉瘤)增殖、转移并维持肿瘤微环境的作用。2016-10-19,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olaratumab联合多柔比星用于不适合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手术、但适合蒽环类治疗的成人晚期软组织肉瘤(STS)组织学亚型,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STS的单克隆抗体。本文对olaratumab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和安全性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适合重症监护患者的万古霉素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用以指导其给药方案调整。方法收集54例重症监护患者的112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用NONMEM软件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群体分析,建立单房室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优度评价及自举验证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收集35例重症监护患者的95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通过拟合优度参数法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以评价最终模型的拟合性能。结果模型内部验证及外部验证的结果表明,模型结构稳定,能较好地预测万古霉素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论万古霉素静脉注射给药后的体内过程符合单房室药代动力学的特征,美罗培南对万古霉素的清除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给药方案的制订与用药监护中的工作要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通过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案,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讨论基因多态性以及抗结核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结果和结论分析每个药物的作用特点,恰当地管理药物相互作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团队工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中的一种常见药物不良反应。CAR-T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来修饰癌症患者的T细胞,使其表达针对特异肿瘤细胞抗原的受体——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再将CAR-T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发挥抗癌作用的新型免疫疗法。但CRS发生率高且能危及患者生命,体内白细胞介素(IL-6)等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是导致CRS的主要原因。目前已上市用于控制CRS的IL-6靶向药较少。为此,本文就近年来以IL-6等靶点为主的、控制CRS的生物药物及其在CRS中的使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光学比浊法(LTA)、血栓弹力图法(TEG)和Verify Now检测系统对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7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且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LTA法、TEG法和Verify Now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 LTA组、TEG组和Verify Now组的高血小板反应性(HPR)检出率分别为56.64%(64例/113例),60.38%(32例/52例)和17.24%(15例/87例),LTA法和TEG法的HPR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rify Now法的HPR检出率与LTA和TEG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Verify Now法相比于LTA法和TEG法可能存在高估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的问题,3种方法对于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有待随访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索了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中华医学会相关指南的更新版本,结合国外Micromedex给出的Thomson分级,对儿肾超说明书用药进行了循证评价,旨在总结儿科肾病相关超说明书用药指南,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应用,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在中国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mCIM和eCIM筛查中国271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中产酶阳性菌株,并以碳青霉烯酶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结果为标准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71株非重复CRKP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菌有209株,未检测出耐药基因的菌株有62株。mCIM检测到209株基因阳性菌株中208株为阳性菌株,62株基因阴性菌均为阴性; eCIM检测出的阳性菌株有58株,阴性菌株有150株。mCIM检测敏感度为99. 5%,特异度为100. 0%; eCIM检测敏感度为100. 0%,特异度为99. 3%。其中有1株产IMP-4型碳青霉烯酶菌株的mCIM结果为阴性,1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株的mCIM和eCIM都为阳性。结论 mCIM和eCIM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碳青霉烯酶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恶唑烷酮作为一类有效的抗菌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被用于治疗由耐药菌,尤其是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本文综述了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耐药产生机制,以及临床用药安全问题。对于此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也将在文中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食用高脂餐的情况,总结高脂餐食谱制订的考虑因素。方法对完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Ⅰ期临床试验研究室(以下简称"本中心")两周期、双交叉、餐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33例健康受试者的高脂餐食谱、就餐时间、进食量进行分析,对食用西式高脂餐的21例受试者进行就餐感受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食用高脂餐的感受、餐后饱腹感、餐后有无不适、对于中西式高脂餐的选择和对西式高脂餐中接受度不高的成分。结果本中心选择的中式、西式高脂餐对于受试者的进食量均无影响;57. 14%的受试者倾向于食用西式高脂餐,42. 86%的受试者倾向于食用中式高脂餐;西式高脂餐中接受度不高的成分主要有黄油(33. 33%)、纯牛奶(14. 29%)、沙拉酱(14. 29%)、美式培根(9. 52%)。结论本中心选择的中西式高脂餐基本满足试验需要。综合考虑指导原则要求、受试者就餐感受、避免接受度不高的食物成分等因素,制订更为合理的高脂餐食谱,从而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