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增殖的影响.优化EPCs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选、富集EPCs,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富集细胞进行CD34,CD133,VEGFR-2表型鉴定.将EPCs在含有10~300 pg/ml的不同浓度TGF-β1的M199培养基中传代培养扩增,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代次细胞,进行CD34,CD133和VEGFR-2表达检测.结果 快速黏附于fibronectin的细胞群中,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分选细胞(P<0.05).细胞培养至P4,在TGF-β1浓度为10 pg/ml的实验组,细胞总体扩增数量以及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TGF-β1的实验组(P<0.05).结论 培养基中低浓度的TGF-β1能提高大鼠骨髓EPCs体外扩增数量,而且减慢了EPCs的分化速度.从而使EPCs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并且检测每位患者hs—CRP水平。于住院后次日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统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EPCs分别为(30.95±5.50)、(58.66±4.45)个/10万.而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40.25±9.80)、(3.45±1.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内EPCs数量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增加亦随之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93,P〈0.01),而hs—CRP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而hs—CRP则明显增加,但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hs—CRP则没有明显改变,EPCs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而hs—CRP反映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30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以CD34、CD133/AC133、VEGFR2/KDR荧光抗体标记E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循环EPCs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表达情况.结果 抑郁症组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循环EPCs CD34^+、CD34^+/CD133^+/KDR^+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与CD34^+/KDR^+、CD133^+/KDR^+细胞数无相关关系(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循环EPCs数量减少,且EPCs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探讨EPC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健康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或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的EPCs数。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为(0.10±0.09)%,健康对照组为(0.49±0.09)%,P〈0.0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较健康者减少。实验组外周血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别为(13.01±4.33)%、(7.20±3.67)个/视野和(15.20±4.40)个/视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28±4.34)%、(14.15±2.98)个/视野和(24.80±3.58)个/视野,两组比较,P值均〈0.01,实验组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抵抗等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对确诊的218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以及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研究,测量其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FFA),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进行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以及体重指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空腹时FFA以及(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MA-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FA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5),与(HOMA-IS)呈显著负相关(r=-0.47,P<0.05)。结论: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与机体内胰岛素抵抗水平以及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综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细胞(CECs)、内皮祖细胞(EPCs)和循环祖细胞(CPCs)改变,探讨内皮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老年患者30例和老年正常对照10例,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ECs、EPCs和CPCs含量。根据有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组(DM)、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NPDR)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组(PDR),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与内皮功能紊乱相关性分析。结果(1)DM患者外周血中CECs、EPCs和CPCs的含量分别为0.145%±0.006%、0.059%±0.004%、0.12%±0.03%。DM+DR患者外周血中CECs、EPCs和CPCs的含量分别为0.185%±0.013%、0.043%±0.004%、0.05%±0.02%。1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CECs、EPCs和CPCs的含量分别为0.067%±0.013%、0.062%±0.004%、0.156%±0.02%,DM患者外周血中的ECs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PCs和CPCs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PDR与NPDR组rBDR与DM组=0.221,P〈0.05;rBDR与DM组=0.354,P〈0.05;EPCs与微血管病变程度相关系数rBDR与DM组=-0.121,P〈0.05;rPDR与NPDR组=-0.175,P〈0.05。CPCs与微血管病变程度相关系数rBDR与DM组=-0.373,P〈0.05;rPDR与NPDR组=-0.361,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2型糖尿病组中,EPCs数值与BMI、腰臀比、腹围、FPG,TG,UAER,肌酐,尿酸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8,-0.223,-0.208,-0.145,-0.126,-0.271,-0.224,-0.198,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ECs、EPCs、CPCs)与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早期变化预测指标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SP和FF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糖化血清蛋白(GSP)和空腹及餐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SP和FF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87例,对照组46例,采用葡萄糖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和餐的2小时血糖,酮胺氧化酶法测定空腹GSP,酶比色法色空腹FFA和餐后2小时FFA水平。结果:(2)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GSP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FFA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2型糖尿病组的餐后2小时FFA与空腹FFA 所下降。(2)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与FFA及GSP浓度均呈正相关(r=0.8442和r=0.8329,P<0.001;r=0.5944和r=0.5593P<0.001)。结论:GSP和FFA的测定对糖尿病的病情监控及并发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将兔全骨髓直接体外培养诱导分化的方法获取内皮祖细胞(EPCs),同时观察EPCs的扩增能力。方法新西兰兔10只,对每只兔穿刺并抽取骨髓3 ml,用EGM-2培养基对全骨髓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评估其扩增能力。对培养12 d后的贴壁细胞行CD133、CD34、VEGFR-2三抗原免疫组化鉴定及吞噬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和结合荆豆凝集素(UEA-1 lectin)的内皮细胞功能鉴定;同时对其行CD133免疫磁珠分选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分选前后的CD34+/VEGFR-2+和CD133+/CD34+/VEGFR-2+细胞比例的差异。结果全骨髓直接培养48 h后可见细胞呈丛状或集落样生长,细胞呈梭形、三角形、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经过12 d的培养,每3 ml骨髓可以获得(1.51±0.29)×106个贴壁生长的EPCs,细胞呈铺路石样外观;检测发现CD133、CD34、VEGFR-2三抗原阳性表达,并具有吞噬ac-LDL和结合荆豆凝集素(UEA-1 lectin)的内皮细胞功能。经CD133免疫磁珠分选后CD34+/VEGFR-2+和CD133+/CD34+/VEGFR-2+的细胞比例数分别为分选前的3.38倍和6.14倍。结论通过全骨髓直接培养诱导分化获取兔EPCs的方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FA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口服759葡萄糖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变化,探讨体内胰岛素调节FFA的能力是否减弱以及FFA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采用比色法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女31例,男29例,平均年龄55.30±12.27岁)空腹及OGTT2小时血清FFA水平,并同步测定血糖(PG)、胰岛素(INS)。同法测30例正常人作对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1/(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2小时血清FFA、PG、INS均显著增高,ISI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小时FFA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明显负相关(P=0.0304)。以上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着空腹FFA异常,而且存在着INS抑制FFA代谢的异常,餐后FFA的异常升高也与INS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游离脂肪酸(FFA)的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9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2例、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健康人群4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的FFA、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ISI、TC、TG和LDL-C分别为(697.58±45.12)μmol/L,-4.99±0.12,(6.72±1.26)、(3.14±0.98)、(3.56±0.99)mmol/L;FFA、TC、TG、LDL-C等各项指标均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ISI则以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低于其余各组(均P〈0.05);将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FFA与ISI、血脂3项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FA与ISI呈负相关(r=-0.773,P〈0.05),与TC、TG、LDL-C呈正相关(分别为r=-0.791,0.816,0.873,均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中,FFA升高与IR是并存的,并且存在明显相关关系,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2.
以8-氯茶碱作为内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咖啡及其3种去甲基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可可碱和茶碱的方法。这4种物质可以在一个固定相柱子上被同时分离;流动相为甲;0.1mol/L磷酸二氢钠(30:70)(V/V);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74nm。实验表明这4种物质的最小检出量均在75ng/ml,并具有较好的线性、重复性及较高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对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胃癌亲本细胞系SGC-7901和MDR细胞系SGC-7901/VCR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上述5种生物碱的细胞毒活性及对MDR的逆转效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R逆转效果最好的贝母素乙对肿瘤细胞内阿霉素(ADR)蓄积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糖蛋白(P-gp)的表达;Hoechst荧光染色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贝母素乙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骆驼蓬碱、去氢骆驼蓬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氧化苦参碱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SGC-7901和SGC-7901/VCR细胞的增殖,在非毒剂量下贝母素乙能够显著提高SGC-7901/VCR细胞对ADR的敏感性及细胞内ADR的浓度,降低P-gp表达。贝母素乙联合5-氟尿嘧啶(5-FU)给药可诱导SGC-7901/VCR细胞凋亡,凋亡细胞cleaved caspase-3呈高表达。结论 贝母素乙具有作为胃癌MDR逆转剂的潜力,其逆转耐药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gp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5.
HepG2 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力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具有较高GSH含量和GST活力的肝细胞系。方法:将HepG2细胞在0.1,0.3,0.5mg/L浓度的CDDP间歇作用下传代12个月后得到三种稳定的CDDP耐药细胞系HepG2/CDDP0.1,HepG2/CDDP0.3,HepG2/CDDP0.5细胞的GSH含量和GST活力,结果用显著性t检验方法作统计学处理。结果:诱导刺激后的子代HepG2/CDDP0.1,HepG2/CDDP0  相似文献   

16.
对“癘”“”“痱”“”“脪”“瘘”等6个疾病词及其相关词汇进行考证。主要利用佛经音义相关材料,结合历代辞书、文献材料,与《汉语大字典》相关条目进行比对,补充了某些疾病词的书证,增补或订补了某些词的义项,纠正了某些词的注音及释义,明确了某些词之间的字际关系,并据此对《汉语大字典》中这些疾病词及其相关条目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漏进行了补正。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68例依赖输血的透析患者(醋酸盐血透32例,碳酸氢盐血透24例,血液滤过12例)。治疗前 Hb 52.7±8.0g/L,Ht19.4±2.2%,血清铁蛋白>100μg/L。rHuEPO 治疗剂量150~300 u·kg~(-1)/周,静脉推注。当 Hb>100~120g/L,Ht>30%~35%时将 rHuEPO 减至维持量。疗程6.2±4.3个月。所有患者经 rHuEPO 治疗后不再输血,Hb 和 Ht 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9例 Hb 净增大于60g/L,Ht 增加大于10%,分别占治疗病例的57.4%。结果表明,rHuEPO 剂量为150~300 u·kg~(-1)/周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远较国外报道为低。  相似文献   

18.
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性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磁分离酶联免疫测定(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的方法学性能作临床和实验室评价。方法:将本法与放射免疫测定(RIA)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MAIA法测定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和催乳素(PRL)的线性分别为0-150IU/L、0-200IU/L、0.5-55ng/L、0-250ng/L;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3mIU/ml、0.25mIU/ml、4μIU/ml、4μIU/ml;批内CV<4%,批间CV<8%,平均回收率偏差<5%,互感率<3%;与RIA法比较,两法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6、0.8550、0.8512、0.9831。临床质控观察60d,质控稳定;成年健康男性(n=95)血清FSH、LH、T、PRL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25-10.18IU/L、0.33-8.95IU/L、0.54-11.11ng/L和8.77-33.43ng/L。结论:用MAIA法测定男性生殖激素,方法灵敏,结果可靠,先例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通过检测雄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T 和雌性大白鼠体内 FSH、LH 及 E_2的水平变化,研究了磁场对大白鼠生殖功能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表面静磁场为2000GS 的旋磁作用下,这些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作者认为这一结果提示,磁场对大白鼠的生殖功能无不良影响,因而对磁疗技术在临床推广使用上的安全性问题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PCR技术同时做淋病、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三种病原体体外基因扩增,对确诊淋菌性尿道炎及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双重感染,可在5h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