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兹海默症以形体失养、神志失常为特点,主要病机为形虚而神失和形阻而神滞,治疗以方药调形治神、以疏导调神复形及以针灸形神同调为法。治形与养神并举,体现了形神一体观,为阿尔兹海默症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王剑发  王建敏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313-2314
形神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形神合一”就是中医学辩证唯物观和整体观的反映。神生于形,神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决于形的存亡盛衰,通过神之变,可诊及形伤之情。治神关键在治气,治形重在治气、血、精。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内经》“五神脏”理论,阐明“五神脏”是中医形神一体观的高度体现,通过对“五神脏”理论初步阐释,论述五神(魂、神、意、魄、志)损伤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认为从五神角度论治抑郁症突破了传统从肝郁论治的束缚,有利于从五神层面评定抑郁症并确定治疗靶点。临症当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出发,辨虚实以精神内守,调情志以神气辅弼,施针灸以形气神调,法温阳以阴霾自散,从而以促进机体达到“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的中和状态,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倪金霞认为形质失调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脑神失用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在"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抑郁症可采取治神以调形,调形以安神的治疗原则。治神包括医患治"神"、以"神"治"神",神治则形全;调形应注重调畅气机,并且应依据疾病的虚实偏颇辨证施治,形调则神安。  相似文献   

6.
“杂合而治”是中医的特点之一。由于目前学科越分越细,医生越来越专,给“杂合而治”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中医特色的“移精变气”临床应用更少。倘能在中医“形神一体”观指导下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治神以动其形”,则临床疗效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应注意腰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应注意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养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8.
推拿,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之一,本法属于物理性外治范畴,但有别于当今一般意义上的理疗方法。推拿长于治疗形体疾病,又兼调机体内在平衡,是一种融治形和调神于一体的独特疗法。它充分体现着祖国医学形神兼治的治疗观,而且亦合乎现代医学关于调整生理与调整心理相结合的治疗要求。一、推拿形神兼治的意义及其作用基础形神兼治,是祖国医学整体统一思想在治疗方面的表现,它指导和影响各种具体疗法的实施。形与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二大系统,各有所用又相互依存。形,泛指构成机体的一切有形结构,属物质基础,包括各种组织  相似文献   

9.
从形神合一浅谈养生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永红  郭遂  张登本 《陕西中医》2004,25(12):1147-1148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形神共养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法则。养形侧重于动,要顺应自然利其形,调摄饮食养其形,运动锻炼强其形,节欲保精固其形;养神侧重于静,要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益性以畅神,勤于用脑以健神。炼形不忘调神,调神不忘炼形。动静结合,形神共养,方能“真气从之”,“形与神俱”,“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0.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心理疾病已成为当前我国疾病分类中较为严重的一类疾病,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遵循中医形神一体观,养形调神,守神全形,使形体健壮,精神充沛,身体与精神和谐统一,有效防治心理疾病,维护身心健康,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疼痛是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表现,兼具身心合一的特质。“形神一体观”是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基石,为指导推拿治疗疼痛类疾病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基于“形神一体观”,分别从调形和调神的角度出发,着眼于五脏生理功能与神志活动的相互影响,展开对推拿五脏背俞穴干预疼痛的痛感觉、痛情绪和痛认知三个不同维度的阐述。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在证实推拿提高痛阈的同时,关注疼痛相关负性情绪和认知的研究,不断挖掘推拿在镇痛方面的优势,为其临床推广和深入研究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不容忽视。“双心疾病”是心身疾病的一种,作为形神失调的典型代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深究意义。中医学认为人之形神为一体,心主血脉主神明,这为阐明“双心疾病”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的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双心疾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形气神三方面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形的异常改变影响神的状态、血气运化失常影响神的功能、神之活动异常影响形的功能结构。结合“双心疾病”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深入挖掘,既可以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又可以丰富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13.
崩漏是妇科常见的疑难杂症,患者“身心俱病”,会影响家庭和谐,为崩漏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文章以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理论为基础,浅析崩漏之形神、脏腑之形神与崩漏以及崩漏与冲任二脉之间的关系。崩漏的症状为形病,患者焦虑、急躁等消极情绪为神病,主要从心、肝、脾、肾的形神论述崩漏的成因。冲任二脉与女子月经息息相关,崩漏的治疗必须要考虑到冲任二脉。在治疗上崩漏之形神应同治,止崩漏以调形,畅情志以调神,“形神同治”方可有稳定的远期疗效。临床上以气虚证、血热证和血瘀证常见。气虚证选用固本止崩汤,恢复脾胃之功,化生水谷精微养神;血热证选用荆芩四物汤或清热固经汤,以清热凉血、滋阴敛血,热去则神安;血瘀证选用生化汤,祛瘀血,生新血,使肝魂得养,祛除抑郁之感以安神。文章重视脏腑所化生的精神情志与崩漏的关系,有别于传统脏腑理论,从病因病机分析到治疗都以“形神一体观”为基础,为治疗崩漏提供稳定的远期佳效。  相似文献   

14.
解析:“形神一体观”即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形和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的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高晖  段行武 《中国针灸》2023,(4):409-413
基于“心身医学”理论探讨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思路。慢性荨麻疹同时存在气血功能失调和精神情志异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即“心身同病”,临床诊治应重视心身同治,以协同增效。针灸“调神治形”治疗慢性荨麻疹,通过调脑神、心神、脏神、气机以“调神”,调气和营、祛风止痒为则以“调形”,采用针刺配合艾灸、刺络拔罐、耳穴疗法等综合治疗,将“治神”贯穿辨治全程,医患配合,共奏气血冲和、心身安宁之效。  相似文献   

16.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模式之一,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无则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随着现代社会心理应激源的不断增多,情志致病越发显著,由此引发的情志相关性脾胃病应予以重视。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被广泛接受。其核心强调"针以治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故本研究基于"形神一体观"与针灸"调神守形"理论,结合古代文献对针灸治疗情志相关性脾胃病进行分析阐述,归纳总结临床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形神一体观理论为指导,探讨疾病疗效评价指标的研究思路,认为研究思路为,首先从中医理论上阐明形神内涵,筛选符合形神内涵的预疗效指标体系,进行指标规范化及量化处理,然后进行初步临床验证,指标融合,最后进行全面临床验证,建立准确反映中医“形”、“神”特征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关键指标和关键指标群,或理论抽象关键指标和指标群,形成全面反映中医形神一体的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指标体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指感染新冠病毒后新出现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上升或波动,或原控制较好的高血压转变为难治性高血压的一类“长新冠综合征”,患者常自觉心慌心悸、眩晕失眠、乏力气短,且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江苏省名中医顾宁教授基于“形神一体观”,认为阴虚阳亢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的“形病”病机特征,而“神病”可致血压控制困难,“形神失调”是新冠病毒感染后高血压的重要病理环节,治疗应紧抓“形神同治”的法则,治神为先,治形为要。临床治疗时顾师以百合知母地黄汤治“神”为基础,随证合用降压经验方,积极改善患者情志问题,稳定血压,多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