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并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效率为79.07%,有效率为16.28%,无效率为4.6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12%,显效率为30.24%,有效率为34.88%,无效率为34.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腹胀,恶心呕吐1例,口苦干1例;对照组4例腹胀,恶心呕吐3例,3例口苦干,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少于对照组(23.26%),两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性肝炎肝胆湿热症状需要通过龙胆泻肝汤加减来进行治疗,而且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挖掘整理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论述,探讨其理论基础、诊疗方案及临床价值。关于头痛的论述,多散在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医籍,涵盖了病因、辨证、四诊、治疗、预后、禁忌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风、寒、湿、热、伏发发病、阴阳失调的关键病因,经脉、脏腑辨证角度,四诊诊疗手段,针刺手法取穴的治疗方案,预后、禁忌是判别、指导疾病康复的关键环节。文章为头痛的认识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进行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痊愈26例,占68.4%;显效7例,占18.4%;好转4例,占10.5%;无效1例,占2.6%,总有效率达97.4%。结论:针灸结合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值得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收集整理了古代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论述,分析其理论价值、诊疗方案及意义。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内容,主要散在于《黄帝内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涉及病因、辨证、四诊、治疗、禁忌等方面。风寒湿热是头痛的外因,运气、阴阳失调是重要病因;经脉辨证和脏腑辨证是辨证角度;望闻问切是诊断依据;针刺是常见治疗方法;取穴、选经以及针刺手法是治疗关键;治疗与针刺的禁忌内容,保障了诊疗的安全性。针灸医籍中关于头痛的各种论述,为后世医家对于头痛的认识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并为临床诊治头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的临床特点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来诊断和评估,再给予针刺治疗1个月。结果:痊愈18例,占20.93%;显效32例,占37.21%;有效28例,占32.56%;无效8例,占9.30%;临床治愈率(痊愈+显效)为58.14%。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采针刺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并能够提高患者脑卒中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上脘、中脘、下脘穴是任脉上位置临近的3个腧穴,皆位于腹部前正中线上。上脘穴居上,中脘穴居中,下脘穴居下,三穴都可以治疗脾胃疾病,如胃痛、腹痛、腹胀等,此为三者治疗之普遍性,但在临床应用中,因其腧穴定位及穴性的不同,上脘穴主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中脘穴主升清降浊、补益气血;下脘穴主通畅肠腑、消积化浊,三者的临床应用有所区别。现通过查阅古典医籍、近现代文献汇总比较三者腧穴定位、刺灸方法及功能主治的异同,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及诊断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