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春宇  董汉玉  纪瑞锋  刘昌孝  何新 《中草药》2020,51(11):3051-3061
芳香类中药自古被用于瘟疫的预防,中医药防治疫病有独特的优势。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指南推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中医治疗方案中,医学观察期、确诊患者的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均选用含较多芳香类中药的中成药或方剂进行防治,部分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或中医药管理局还推荐多种其他使用芳香类中药的方式(外熏、艾灸、佩戴香囊等)防治COVID-19。芳香类中药"芳香辟秽、扶助正气"的功效在COVID-19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使用芳香类中药干预COVID-19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共识。芳香类中药独特的药性、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值得开展广泛深入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可为后续COVID-19治疗及相应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药理论探讨芳香类中药在防治COVID-19中的作用,并推测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为芳香类中药防治COVID-19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很多文献分析报道了中医药防治COVID-19的方证规律,研究总结了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方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单味中药和预防方。此基础上,阐述其安全合理用药警戒,为临床工作者及居家个人安全防治COVID-19提供参考,降低用药风险,保障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份以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急剧增加,引起全世界极大关注。面对严重的疫情,目前尚未发现特效药物,但一些中药复方在临床上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从这些中药复方中寻找和开发用于治疗COVID-19的天然药物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使用的中药复方,对各复方中药材的使用频数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中高频数药材的抗病毒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从中药中筛选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其感染呈多样性,肾脏也是主要靶器官之一。蛋白尿、血尿、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急性肾损伤是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和最新的研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所列出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基于中西医对COVID-19的认识和中西医对COVID-19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的对比,从方案给出处方的经典方剂溯源分析、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三维角度对中药复方在COVID-19全周期治疗中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案(第七版)》中药复方在COVID-19每一病程阶段中的用药都有其合理依据,临床应用应特别注意早期介入和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6.
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此次抗击疫情中,我国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其中清热解毒类中药"清热解毒"的功效针对新冠肺炎患者病证治疗发挥出重要积极作用。总结具有潜在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种类,梳理清热解毒类中药抗新冠肺炎作用机制研究,整理了清热解毒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组方应用,以期更好发挥清热解毒类中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作用及对于后续相关药物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蒙  孙勤国 《中草药》2020,51(6):1450-145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临床上减少COVID-19患者的病亡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所有COVID-19入院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合并症、核酸检测结果、入院时间、出院情况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OVID-19疫情期间,本院COVID-19患者的在院人数逐渐增多,最高峰期曾同时收治904名COVID-19患者。在2020年1月17日—2月25日期间本院共收治1305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性632例,女性673例,男女比例1∶1.06。年龄分布在7~101岁,中位数为63(51,70)岁。不同性别之间,患者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治疗期间是否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是否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及尿毒症)以及核酸检测结果均可影响患者的病亡率。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服用中药制剂、临床分型以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COVID-19患者病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患者死亡与多种因素有关,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控制基础疾病,稳定血压血糖,积极改善心脑血管条件及稳定肾功能等是提高COVID-19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并且早期应用中药治疗对减少COVID-19病亡率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自爆发以来,迅速肆虐全国并波及海外多个地区。由于目前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按照习近平主席"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中西并重"的指示精神,各地救治医院积极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出台相关诊疗方案,努力实现提高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目标。通过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相关诊疗方案、院士学者等通过公开渠道发表的见解及医疗研究机构等通过官方媒体报道的临床疗法,总结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针对COVID-19的防治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在改善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在疫情防治全程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心肌损伤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的一种临床征象,伴随着罹患COVID-19后出现,或见于急性发病期的普通型与重症,或于COVID-19临床痊愈后发病,概由疫毒邪气由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肺脏受邪,累及于心,气血不畅而发为心肌损伤。通过治疗100余例确诊COVID-19与出院康复患者,发现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出现心悸、气短、胸痛、胸憋闷、乏力等症状,检查所见心电图心肌缺血损伤、心肌酶升高等,表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于心的病理变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心肌损伤,一方面COVID-19患者痊愈出院后,仍有体弱乏力、病情缠绵难愈,另一方面重症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极易加重病情,甚则危及生命。临床根据发病不同阶段、病情轻重程度及康复期与患者体质采用不同的证治方法。急性重型COVID-19病患心肌损伤,可用生脉饮、急救回阳汤等加减,毒热扰乱心神可酌情使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等;对普通型COVID-19出现心肌损伤,可用竹叶石膏汤与升陷汤加减;对COVID-19临床痊愈后以心肌损伤为主的病理变化用升陷汤、养心汤和柴陷汤等化裁,运用解毒益气养阴、益气升陷、活血化痰等方法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使心肌酶与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疗效满意,体现中医药治疗COVID-19心肌损伤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尚无特效药,国家医疗救治主管部门陆续发布多个针对COVID-19的诊疗方案。莪术油及其制剂在抗病毒、治疗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疗效已被多项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所证实,推测在COVID-19的临床治疗中可试用莪术油注射液,特别是治疗肺间质改变造成的肺纤维化、促进止泻、减少患者发热时间等。此外,与抗病毒、抗生素等临床配伍使用的经验提示,莪术油注射液可用于减少COVID-19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引发性肝损伤,提高治疗效果。为莪术油及其制剂在协同治疗COVID-19中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免疫病理损伤的关键机制。免疫细胞的活化程度决定细胞因子风暴的严重程度,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过度激活和降低炎性细胞因子能有效控制细胞因子风暴。从COVID-19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的损伤机制出发,讨论中医药在防治细胞因子风暴中的作用,为明晰COVID-19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所致的肺炎(COVID-19)疫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20年1月22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首次提出了中医治疗的方案,并逐步更新至第七版。确诊的COVID-19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岀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和循环支持,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补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改善肺炎相关疾病低氧血症,因此总结归纳了现有补气活血中药治疗肺炎相关疾病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COVID-19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中医运气学说对疫情的影响以及中医防治疫病的方药特点,探讨古代中医抗疫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工作的临床指导价值。认为结合运气学说可推知COVID-19起因与2019年己亥岁末水火相克有关,推算COVID-19的大规模扩散将于2020年3月得控,6~8月消灭;防治疫病的高频中药,以芳香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祛风补虚药并举,组方思路因疫病分期不同而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12月武汉爆发以来,迅速播散至全国,对我国的人民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产生了重大的社会负担。截至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无特效药物,而中医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扶正祛邪,临床疗效较好。故本文依据中医经典、患者临床表现及地域环境差异等,根据国家、部门和地方各省市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防治方案相关文献,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论述其辨证论治及防治措施,为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老年患者的验案,为疫病的防治提供中医治疗思路。方法 以真实世界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验案基础为切入点,分别对上海市奥密克戎病毒株的新冠病毒感染特征、中医学对奥密克戎COVID-19病因病机的认识、奥密克戎COVID-19与《伤寒论》六经辨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及历史渊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奥密克戎COVID-19老年患者的中医基础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奥密克戎COVID-19老年患者的现代依据进行详细论述。结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现代药理也佐证了治疗靶点和依据,柴胡桂枝干姜汤可提高临床治疗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疗效。结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老年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在多个国家广泛传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关于抗击COVID-19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积极发挥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本文从功效主治、各药物在国家及各省COVID-19诊疗方案中的使用情况、现代药理研究等方面,归纳总结中成药在抗COVID-19中的应用,以期为一线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  崔瑛  白明学  张红伟  金云隆  吕鹏 《中草药》2020,51(4):860-865
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WHO宣布将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重大疫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预防治疗COVID-19用药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诊疗方向及抗病毒中药、经典名方、中成药用药要点,以期能为医疗机构COVID-19诊疗以及药物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连解毒汤(HLJDD)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SymMap v2、中药百科全书(ETCM)、高通量中医药实验和参考指导数据库(HERB)、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中检索HLJD...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指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传染性较强,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同时也存在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目前COVID-19疫情已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但是临床上对于COVID-19的治疗并无确切的特效药。在疫情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推出了一系列诊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开始纳入了中医治疗方案。从《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开始加入了中药注射剂的应用。该文就《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及醒脑静注射液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这些中药注射剂在治疗COVID-19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在COVID-19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12月底首发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传播方式在全国迅速传播。中医药在防治和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认为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本文意在指出COVID-19发展阶段,从"肺脾同治"理论出发,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