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细胞抗体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3+ CD8+、CD4+/CD8+、CD3-CD19+、CD3-CD16+ CD56+)及血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红细胞抗体及抗粒细胞抗体)。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CD4+ T 淋巴細胞百分比、CD4/CD8比值,CD56+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红细胞抗体、粒细胞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同时血细胞膜上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体液免疫也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以APAAP法对两组T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进行检测,分析CD3﹑CD4﹑CD8﹑HLA-DR水平.结果观察组CD4水平(25.24±7.83)%﹑CD8(35.22±6.33)%﹑CD4/CD8(0.73±0.42)﹑HLA-DR(24.62±11.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4水平(38.38±8.12)%﹑CD4/CD8(1.65±0.34)%﹑CD8水平(24.15±5.24)﹑HLA-DR水平(10.28±4.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病和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具有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的情况,因此,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检测T细胞亚群意义重大,对临床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七方胃痛颗粒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血清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PU伴Hp阳性患者共80例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1组,各40例,并取20例健康成人做对比。治疗组、对照1组共80例均以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3联疗法根除Hp,治疗组加用七方胃痛颗粒,疗程6周。治疗前后行电子胃镜检查,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血清TNF-α水平。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对照1组两组总有效率相似,治疗组Hp根除率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1组的CD4^+、CD8^+。、CD4^+/CD8^+及TNF-α水平均明显异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CD4^+及CD4^+/CD8’比值水平明显提高,CD8^+与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方胃痛颗粒能有效的调节PU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以及TNF-α的表达,其防治PU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贺临  陆敏  刘岚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857-1858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慢性咳嗽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其引起慢性咳嗽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确诊为慢性咳嗽患儿正规治疗前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用t检测方法与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咳嗽患者治疗前CD8+较对照组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CD4/CD8较对照组结果有所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治疗后CD4/CD8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1)。慢性咳嗽患儿治疗前IL-2,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治疗后(P〈0.01),而治疗后IL-2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TNF-α在治疗后较对照组仍增高(P〈0.05),结论:MP,CP可以诱导慢性咳嗽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并且引起TNF-α,IL-2等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23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包括CD 3+、CD 3+CD 4+、CD 3+CD 8+、CD 19+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CD 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 3+CD 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3+CD4+/CD 3+CD 8+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减低(P〈0.05),CD 3+CD 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 19+B淋巴细胞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及ITP治疗后组升高(P〈0.05),正常对照组与治疗后ITP组四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B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参与了ITP的发病,对其检测可能对ITP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59-62
目的 探讨对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伴严重感染患者实施造血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8年1月~2019年7月我院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严重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和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水平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8+较对照组更低,CD4+、CD4+/CD8+值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成人再生障碍性贫血伴严重感染患者实施造血生长因子治疗有助于增加T淋巴细胞免疫力,对病情恢复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CD4和CD8单抗试剂盒,采集35例患者静脉血或末梢血涂片,测定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并将对照组和治疗组(ITP组)及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ITP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测定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CD3+、CD4+、CD8+、CD4/CD8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细胞亚群改变在ITP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个了解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前炎性因子及细胞亚群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前炎性因子及CD4+T淋巴细胞凋亡在结核病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肺结核患者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TNF-α及IL-10水平,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外周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涂阳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涂阴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治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初治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TNF-α及IL-10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与TNF-α及IL-10水平呈正相关,均参与了对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免疫抑制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 T 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因子水平的临床影响,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两组患者免疫 T 细胞亚群和血清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经统计发现,观察组显效35例,显效率为70.0%,无效4例,无效率为8.0%,总有效率达到92.0%,明显优于对照组26.0%的显效率,34.0%的无效率以及66.0%的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CD4+、CD3+检测值以及 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 IL -2、TNF -α以及 INF -γ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但 sFas 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免疫抑制治疗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免疫 T 细胞亚群以及血清因子水平趋于正常水平,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2 2例再障患者 (再障组 )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并与 18例门诊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 再障组CD+ 4 、CD+ 4 /CD+ 8、IgG、IgA、IgM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 (P均 <0 .0 1) ,但CD+ 8明显升高 (P <0 .0 1) ;大部分患者CD+ 3 正常。再障组治疗后 15例有效 ,其IgG、IgA、IgM、CD+ 4 、CD+ 4 /CD+ 8比值升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CD+ 8明显降低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再障患者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不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也存在着体液免疫功能的异常。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者 ,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穿龙薯蓣皂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的疗效及骨髓CD3+、CD4+、CD8+的表达。[方法]建立再障小鼠模型,各组分别喂饲生理盐水、穿龙薯蓣皂苷、环孢菌素A、雷公藤多苷,连续给药14 d,取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24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D3+和CD4+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CD8+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穿龙薯蓣皂苷中、高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两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值:模型组低于正常组(P<0.05),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薯蓣皂苷能调节提高再障小鼠骨髓CD3+、CD4+的表达,抑制小鼠骨髓CD8+的表达,促进CD4+/CD8+比值的恢复,从而抑制骨髓T细胞的异常激活,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王昕红  王天宝  禹萌  张光文 《医学综述》2010,16(15):2382-2383
目的观察干扰素α治疗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0例),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ALT、AST、HBV DNA水平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HBV DNA水平均明显下降,外周血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可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CD4+T细胞、CD8+T细胞数目增多,且CD4+/CD8+升高,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明显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研究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基础治疗外,还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14 d的临床指标,并留取7 d、14 d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8、TNF-α、MMP-9的含量,采用清淀粉样蛋白P(serum amyloid P,SAP)酶标法检测外周血CD3+、CD4+、CD8+的水平以及CD4+/CD8+的比值。 结果 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发生率、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死亡患者存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浆中IL-8、TNF-α、MMP-9含量和CD8+显著降低,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提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且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其与同期外周血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我院42例AA患儿和27例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CD3~+CD45RA~+,CD3~+CD45RO~+,CD(16+56)~+,CD19~+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常规。结果再障组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平均值分别为(26.94±11.93)%,(33.33±10.3)%,0.918±0.53,对照组分别为(33.53±9.97)%,(27.08±9.23)%,1.44±0.80,差异有显著性(P〈0.05);CD3~+CD8~+与HB,WBC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CD3~+CD4~+/CD3~+CD8~+比值与HB,WBC,N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再障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其中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对造血功能的抑制在再障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再障患儿Th格局向Th1偏移。  相似文献   

16.
以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检测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其中10例同时检测抑制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再障患者CD_4~+细胞百分率降低,CD_8~+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CD_4~+/CD_8~+比值明显下降。7/10例STs,显示抑制率低于正常范围,CD_8~+细胞增高,STs示功能下降,两者呈直线负相关系。提示再障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B型和C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75例CHB患者,另选取4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和CD3+CD8+)及激活亚群(CD3+HLA-DR+、CD4+HLA-DR+和CD8+HLA-DR+)的表达,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HBeAg含量。结果 B基因型HBeAg(+)组与C基因型组间CD8细胞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C基因型患者CD8细胞高于B基因型。各组间CD3、CD4淋巴细胞及激活亚群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B患者不同基因分型与机体细胞免疫尤其是CD8细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为估计病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20)和健康查体儿(n=13)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含量。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CD4^ ,CD8^ 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恢复期CD4^ ,CD8^ ,CD4^ /CD8^ 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太比例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对严重创伤患者行参附注射液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变化,从而观察其对ICU治疗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参附治疗组(30例),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诊治,参附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和7 d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CD3+、CD4+、CD8+和NK细胞的数量。并观察2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 结果 两治疗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3 d,参附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7 d,两治疗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参附组CD3+、CD4+、CD8+和NK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障碍,从而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