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0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习惯性流产 (HA)的发病因素。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10例HA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A) ,用TYXN - 91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狼疮抗凝抗体 (LA)。同时选择 5 0例来自本院门诊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 ,观察两者阳性率并进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ACA阳性率占 4 9.1%,LA占 2 1.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A与自然流产和死胎有关 ,因此对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常规筛查ACA ,LA ,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心肌炎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改变、细胞免疫状况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心肌炎患儿 2 0例 ,采用光镜技术及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 ,同时检测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另外以 13例正常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出率为 10 0 % ,凋亡率为 5 .5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下降 ,与治疗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有明显变化 (P <0 .0 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与细胞凋亡过度导致T淋巴细胞免疫功下降有关 ,其相关性呈动态变化 ,可作为病情变化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不同阶段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为估计病情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n=20)和健康查体儿(n=13)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CD4^ /CD8^ )含量。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CD4^ ,CD8^ 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 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恢复期CD4^ ,CD8^ ,CD4^ /CD8^ 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性(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太比例失调,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凋亡状况 ,探讨CAA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 -免疫磁珠分离系统 (MACS)分离纯化 39例CAA患者的骨髓CD3 4+ 细胞 ,用DNA末端原位标 (TUNEL)技术分析骨髓CD3 4+ 细胞原位凋亡状况。结果 CAA患者骨髓细胞的凋亡率为 (39.2 4± 12 .70 ) % ,健康对照组为 (8.5 0± 2 .30 ) %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凋亡细胞可见核染色质皱缩、凝聚 ,但未见到核碎裂现象及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CAA患者骨髓CD3 4+ 细胞的过度凋亡是其质或 /和量缺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全血制备白细胞冻溶上清液,进行其促血小板聚集和促凝血时间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临床甲襞微循环检查具有白色微小血栓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增高及凝血时间缩短明显(P<0.001),证实白细胞确有促凝物质的存在并参予了白色微小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应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rIL-2)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对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乙肝病毒5项标志进行了检测,结果治疗后CD4+T细胞明显增加,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1),CD4+/CD8+倒置情况有明显改善。有2例CAH血HBeAg转阴,但未见抗-HBs阳转。本文还就rIL-2对CAH肝功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时患者的骨髓象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rHuEPO对肾性贫血患者骨髓和铁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肾性贫血患者给予1万IU rHuEPO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行骨髓显微成像分析和铁染色;分别检测血象中RBC, Hb,Hct,Ret%;检测血清铁,SF和骨髓像中E%,G/E,外铁、铁粒幼细胞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35例中显效10 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48.57%.22例治疗后红系骨髓象增生活跃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强(P<0.01),且增幅高于红系血象各项指标,而血清铁、SF、外铁、铁粒幼细胞均显著降低。结论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骨髓红系增生显著,随着骨髓造血增强,大量机体储存铁被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酶标法检测骨髓小巨核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6例,分别应用巨核细胞酶标染色法(APAAP)和瑞特染色法,计数患者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总数(包括小巨核细胞),并对小巨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APAAP法较瑞特染色法检测的巨核细胞的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PAAP法较瑞特染色法检测小巨核细胞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AP法检测骨髓小巨核细胞,其结果明显优于瑞特染色法,阳性率高且特异性强,在MDS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流中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3例血栓性疾病(脑血栓19例,肺栓塞17例,下肢静脉血栓7例)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P<0.01,单纯红细胞聚集组P<0.05),尤以白色微小血栓形成组最为显著。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浆sICAM-1水平与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检测血浆sICAM-1水平,对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疾病预防和药物疗效观察有意义,是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