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体外循环、不同手术方式等多因素影响围术期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浓度变化的研究,阐明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4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术前,体外循环20min,术后2h、24h、72h血浆AVP浓度,以不同术式(心脏停跳、心脏不停跳)、不同体外循环时间分组,然后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体外循环20min时血浆AVP浓度达高峰,术后72h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2h心脏停跳组显著高于心脏不停跳组;体外循环>40min组高于体外循环≤40min组。结论体外循环(CPB)是刺激机体应激反应产生AVP最强有力的诱因。术后早期血浆AVP浓度的升高程度与体外循环时间呈正相关。心脏停跳手术方式更能刺激机体在术后早期产生高水平的血浆AVP。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式能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过敏反应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过去5年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过敏反应的症状、体征及治疗措施。结果: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平均动脉压下降(93.3%),氧合器液面迅速下降(80%),红细胞压积上升(80%),皮肤潮红或皮疹(66.7%)。经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抗组胺药、钙剂等抗过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过敏反应来势很急,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观察硝苯地平和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含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手术病人进行对比,发现在再灌注过程中,对照组血浆LPO含量升高,红细胞SOD含量降低,硝苯地平组和维生素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表明硝苯地平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效果与维生素C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以了解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按12ku/kg体重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心肺转流开始时按6k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30min,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抽取桡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同时测定诱导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后1h,3h,6h等时间点的肺死腔率和血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体表面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心肺功能,病种,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类别和手术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10min至循环后6h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均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均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达高峰。循环后1h至6h至两组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肺死腔率在体外循环后1h达高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在体外循环后3h达高峰。乌司他丁组体外循环30min至体外循环后6h时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循环后1h至6h肺死腔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过度释放,减轻术后早期肺死腔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对改善肺氧合保护肺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术室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护理干预及有效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对219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进行压疮护理干预及有效防护。结果 219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压疮。结论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和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保证围术期压疮的预防,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体外循环下甲状腺素T3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7.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矫治婴幼儿先心病3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矫治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4月~ 3岁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35例 ,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中进行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结果 :全组无 1例早期死亡 , °房室传导阻滞 2例 ,无低心排、肺动脉高压危象、呼吸衰竭需气管切开病例 ,痊愈出院 35例。结论 :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修补手术中采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方法将4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壮族组、汉族组各20例。于注射肝素前、注射鱼精蛋白后10min、关胸骨时、手术后4-5 h采血,观察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各时间点PLT、PT、APTT、TT、FIB、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壮族组24 h浓缩红细胞用量、血浆用量比汉族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患者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过程中凝血指标变化无差异,但壮族患者24 h浓缩红细胞及血浆用量比汉族患者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颅内血浆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病人18例,在CPB结束后30 min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液检测S100蛋白水平。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体外循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病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停机后颅内血浆乳酸浓度。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和颅内血浆乳酸水平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不同方法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直视闭合术手术经验.包括深低温低流量心脏停跳下动脉导管未闭(PDA)直视闭合术8例(1组);深低温低流量心脏颤动下PDA直视闭合术11例(2组);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Foley尿管PDA直视闭合术14例(3组).结果三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主要并发症有术后气胸1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监护时间、术后出血量,1组与3组、2组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应用Foley尿管PDA直视闭合术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对机体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及停跳手术对肝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各50例手术前,转机30min,术后2h,1d,3d和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AST/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ALP、GGT均升高,不停搏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肝功能有影响,不停搏手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4例心脏直视手术的血浆甲状腺激素浓度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的变化。结果T3和游离T3在体外循环最低温度时下降至最低,术后第5天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T4和游离T4在术中出现短暂下降,在术后2小时已恢复正常;TSH在术后第1、3天比术前下降。2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第5天T3和游离T3仍明显低于同组均值  相似文献   

13.
8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于术前,术后第1、2、7天检查肝功能指标。结果:手术后肝功能异常者占28.5%(24/84);手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无显著变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APP)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预计体外循环时间<2h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APP组在麻醉诱导后采集自体血进行血液分离,分离后的红细胞和贫血小板血浆按需回输,富血小板血浆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闭式房室交接处(NHJ)冷冻切除术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SVTA)的经验,术中毋须体外循环和切开心房。病例:对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频繁,引起循环功能不全且药物治疗无效的136例患者,应用各种手术方法破坏 NHJ。(1)心内直视冷冻治疗组(OC 组):男47例,女30例,年龄12~66岁。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术的83例中,77例用冷冻法破坏 NHJ。(2)闭式冷冻治疗组(CC 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8~71岁。未作体外循环和心房切开的53例中,34例用冷冻法破坏 NHJ,为本文分析的对象。CC 组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硬化症9例,心肌炎、心肌营养不良症3例,风湿性瓣膜  相似文献   

16.
自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应用以来 ,越来越受到心外科同道们的重视 ,国内学者对该术式亦有较大争论。我院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施行心脏手术10 5例 ,同期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3 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左心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时也给手术操作带来一些困难,甚至产生某些并发症和意外。我院自1985年8月至1986年2月,选择性地对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采用了不进行左房或左室插管引流的方法,术中经过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先心病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附55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方法 :5 5 5例先心病患者采用该手术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左右 ,心脏跳动下施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手术。结果 :死亡 11例 (死亡率 2 .0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13个月 ,恢复良好。结论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19.
陈忠堂 《山东医药》1996,36(9):20-21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期间的大血管损伤及处理(附28例报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陈忠堂1985~1995年,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432例,体外循环建立期间损伤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共28例(1.9%),3例死亡(10.7%...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16例报告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杨长征,李前仁,张志平,焦齐,郭玲,王岩1995年6月至1997年8月,我院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60例。其中16例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