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教育体系改革是促进其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第三代医学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当下的医学教育现状,系借鉴国内外先进医学教育理念而实施的重大实践改革。基于此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启动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提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各大医学院校进行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改革和模式探索,用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重人文"的卓越医生。文章旨在分析"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背景、内涵及模式探索,为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满足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方医学院校作为医学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主动作为。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为例,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内涵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推进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在医教协同背景下,构建我国新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原有7年制医学教育与“5+3”临床医学教育体系的有效衔接,构建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创新体系显得至关重要。考虑社会和广大医学生的需求,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在医学教育领域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使得医学教育系统机制更加高效,加快合格医学人才的成材率并迅速提升紧缺人才的培养速度,奋力推动建设健康中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文章通过讨论与积极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对该培养体系进行初步思考、展望并不断优化,以期提高医学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发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化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日益重要。为完善基于HOPE 理念、I-CARE 模式的高水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医科大学将创建一个与培养目标要求高度契合,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的信化评价与监控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手段和反馈机制,力求持续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医学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建立器官系统整合理念指导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分析了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趋势,解读了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模式进行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工作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医科院校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探讨,以点带面,促进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精准医疗,影像先行。在新医科医学体系下,影像技师的工作将涉及医疗、教育、研究和管理的多个领域,因此,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的内涵式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双万计划”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工程,为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一流本科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地方院校应在正视学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将“双万计划”相关要求和元素融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实践中,结合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进行专业建设,开拓创新,以评促建,以改革促发展。在“双万计划”的背景下,应深入剖析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的内涵,并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块入手,分析当前人文课程信息化存在的教学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不高、实践活动效用较低等若干问题,针对这些存在问题探寻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多元化内容组织教学、开展多种实践活动配合教学的特点,找到三导向模式下人文课程信息化课堂建设的优势所在,从而推进实践的不断发展,结合已开展的实践成果总结经验,为健全完善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该模式下本校从师资队伍、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和课程特色项目等方面构建了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由课程评估专家、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学生参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对医学人才质量要求逐步提高。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将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同时,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发生变革。本文以桂林医学院临床医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实践为例,通过对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建设经验进行探索,以专业特色发展需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内需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培养卓越医生而实施的新模式。该模式有机融合了本科医学教育、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多重要求,实现了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无缝对接,符合临床医学人才的成长规律,有利于提升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文章从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优势及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医学院校制定“5+3”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5+3”医学人才培养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贯制的培养机制。但多年来,口腔医学教育界对这种本身属于本研贯通培养的课程建设重视不够。回顾口腔医学进行本研贯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介绍口腔医学人文学、口腔专业课程、临床模拟训练和循证医学课程4个板块课程建设,分析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基本设计和课程内涵。并通过分析目前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厘清思路,加强口腔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实现口腔医学教育从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以博士教育为主体的课程设计与建设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临床医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通过明确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理念、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注重科研训练、强化医学教育国际化、建设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等方法,构建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顺应医教协同,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大举措。如何提升医学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重要课题。从医学院校实际出发,通过详细分析医学研究生党员的特点,剖析当前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适用于医学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管理与实践模式,包括充分利用思政平台、创新组织活动载体、支部建在年级、小组建在科室、学院与导师齐抓共管等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教育各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对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新医科”背景下课程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创新。在基础课程融合和创新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形成以“医科+X”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同时建立新型整合医学课程,并探索新型理工课程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修的整合医学课程和辅修的“理、工、文、商”科课程的教学时程要相辅相成,同时完成医学院内部和校内不同院系间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最终完成“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被批准为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省级重点"护理特色专业(社区护理方向)"建设项目,经过三年建设现已顺利验收,从院校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丰富的建设成果。本文就我院护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示范进行论述,进一步促进高职护理教育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三阶段一体化"培养方案是将较为独立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培养阶段进行有机的整合。随着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三阶段一体化"新型妇产科学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成型,并且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逐步显示出其优势。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对于医学改革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在新的培养模式下,网络新媒体学习平台在妇产科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渐强化,其个体化的学习模式及丰富的知识量使其具有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文章就"三阶段一体化"妇产科学人才新型培养模式下,网络新媒体学习平台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促使社会各界以更为前瞻性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审视并思考我国医学教育的未来改革之路。我国现行医学教育的学制学位体系存在多学制学位并存、培养年限长、培养内涵急需优化等问题。通过比较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医学教育模式,建议我国借鉴和遵循医学教育统一学制和独立设置医学学位的一般规律和经验,在现行“5+3”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重构医学教育的学位体系,以“5+3”一体化项目为载体推进新医科的改革,对8 年整体教育进程中医学教育的内涵、目标和教学方式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优化和完善,“5+3”一体化和医学8 年制统一授予独立设立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增强医学教育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并为培养具有多学科素质和全球竞争力的专科医学人才建立体系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了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规范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探索符合我国实际需求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40所高等医学院校进行调查,并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86.96%的高校对统一规范为“5+3”一体化为主体,同时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毕业合格者授予医学博士(MD)学位表示赞成。②76.80%的高校对将“5+3”一体化作为培养全科医生主要渠道的医学博士培养体系表示赞成。③90.40%的高校对通过“5+3+X”一贯制培养授予MD+PhD项目,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临床医学人才表示赞成。④84.80%的高校对医学学位授予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脱离,后者应纳入职业培训范畴表示赞成。结论  全面推进落实“5+3”为主体的高素质临床医学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全科医生为主体,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卓越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改革是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积极围绕其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体制机制、教学团队建设等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内涵建设,不断改革探索,使教学工作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5+3"一体化培养模式是对原有七年制临床专业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超声医学科作为在临床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与临床各专业关系密切,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对超声医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超声医师诊疗水平的培养不容忽视。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逐渐完善,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于超声科专业医师的培养需求,"5+3"一体化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研究生培养与规范化培训"双轨并行",联合了多种培养模式,既是对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又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综合性超声专业医师奠定了基础。本文旨在表述七年制研究生对于"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