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个阶段,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分阶段教授学生。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妇产科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着一些弊端。新时代国家医疗卫生的发展和走向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模式改革是关键。以"三阶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整合为基础,将信息化全面应用到妇产科学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中,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客观的"信息化+妇产科学"的新型一体化培养模式。可为实现妇产科学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体系由分阶段式培养向"三阶段一体化"转变,为我国深化医学人才培养,系统提高妇产科学人才临床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设计进行深度整合、发挥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将在线学习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通过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基于"蓝墨云班课"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该模式,针对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反馈与总结阶段及教学环境的设计,旨尝试进行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调整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的学习情境,提高师生的互动效率和教学效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学习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住院医生规范化培是我国临床医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广大医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前再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提高临床各学科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技能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探讨妇产科学住培医生的临床带教方法,以期更好地培养住陪医生的临床技能。通过传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方式、C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以及新媒体平台教学模式,进行住培医生的临床技能培养。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在住培医生的临床思维与技能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引进CBL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以及新媒体平台教学模式后,能够明显提高住陪医生临床技能教学效果。各种教学方法相得益彰、取长补短,培养住培医生具有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调动住培医生在临床培训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住培医生的创新性。一个优秀的住院医生的培养是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传统教学法、翻转课堂及在线教学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基于手机应用的混合教学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新型教学法。对该新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可行性进行介绍,探讨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及教学意义,从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满足骨科学现代医学教育需求的临床教学新模式,为医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提高住院医师临床工作能力和提升医患沟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方法 (1)有效利用《核医学》网络教学平台,住院医师在课余时间随时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复习试题,最主要的是住院医师可通过互动平台随时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2)创建核医学微信公众号,住院医师利用手机的微信资源,在核医学微信平台上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求解难题,也可以通过关注微信平台,了解核医学发展前沿、核医学辐射防护知识及典型病例分享等;(3)杏仁医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用,杏仁医生是一个医患沟通及患者随访的软件,让住院医师进入科室版块,可以随时浏览和观看老师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随时随地看到真枪实战的医学沟通过程。结果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利用了"核医学网络教学平台"和"核医学微信公众号"这两大互联网资源,又不偏离核医学理论和实践教学这二大主线,从而培养住院医师自主学习兴趣,多管齐下,提高住院医师培训效果;将杏仁医生这一医患沟通软件应用于教学中,使住院医师时刻观看处在医患沟通的实战中,既见识了疾病的诊断过程,又学习了医患沟通方法,从而提高住院医师核医学认知的宽度和深度,同时也培养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结论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应用,提高了住院医师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6.
混合学习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问题、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优化与学习目标对应的学业成就。近年来,我国也正逐渐推广这一教学模式,运用电子慕课、钉钉、翻转课堂多种线上平台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辅助和补充。由于移动平台的普及,混合学习模式进一步成为了热点。内科学是本科阶段的高级课程,综合性较强,目前国内仍以传统课堂教学联合医院见习为主。然而,目前混合学习模式在内科学教育中应用仍较为局限,例如网络课程质量不均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参差不齐。由此,文章拟对混合学习模式在我国高等医学内科学教育中应用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网络教学结合翻转课堂,借助各类APP构建妇产科学教学网络平台,与本科生(包括外国留学生)进行课程指导、互动,将授课分为课前自学、课中答疑、课后测试与评估三阶段。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网络平台填写"教学反馈评价表"及"线上教学调查表",对教师的网络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即时反馈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结果学生可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医学知识,通过各种音频、视频将抽象的重点、难点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增加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论网络混合式教学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影响着我国经济、军事、民生等方方面面,其中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满足了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下,医学教育也面临着全方位的改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都发生着变化。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因其学科的特殊性,妇产科的临床教学存在较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妇产科疾病的认识、加强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本文拟从"互联网+"时代的角度,将互联网基础下的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引入妇产科的临床教学,为妇产科临床教学的新模式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作为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满足了培养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外科手术学教学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文章从目前信息化教育的应用现状出发,分析智慧课堂的基本特征,同时探讨了智慧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模式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采用智慧课堂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协同优势。  相似文献   

10.
明确"互联网+"背景下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根据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构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文章以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为改革对象进行初步尝试,探讨"互联网+"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育的新模式,并阐述应用"互联网+"对医学影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技能中心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临床技能中心能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立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结合临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和规范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使其熟练地掌握基本诊疗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综合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妇产科实习质量,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的实用型优秀医学生。本文将从临床技能中心在妇产科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窘境进行探讨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妇产科实习质量给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妇产科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在妇产科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临床实践和观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产科的教学效果。PBL、PLTL和网络化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几种教学模式,将它们应用在妇产科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创新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妇产科的临床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考虑将这三种方式融合应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PBL、PLTL和网络化教学联合模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通过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实践教学组织、学习评价等进行分析,评价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果这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发挥教师在中医儿科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灵活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结论网络平台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教学中应用具有可行性,取得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5+3"模式实施中发现的诸多值得探讨和摸索的问题,探讨微课在"5+3"培养模式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分析"5+3"培养模式下临床型研究生培养中的难点及微课运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课程的可行性。结果微课具有碎片化、结构化、可视化、非线性等特征,其运用是"5+3"培养模式课程设计的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现阶段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具有高度可行性。结论医学微课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及选择具有重要辅助作用,微课的实施必然给"5+3"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医学高校康复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2016级康复医学专业中用随机数字表方法抽取本科生2个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每班32人。实验前统计《康复功能评定学》相关基础学科成绩并通过"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评判性思维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调查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实验班采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康复功能评定学》进行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期末统计2班学生的《康复功能评定学》成绩,并再次应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CTDI-CV量表"调查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结果实验班期末的《康复功能评定学》学科成绩、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CTDICV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班(P 0.05),且实验班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CTDI-CV量表得分均较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前显著提高(P 0.05),对照班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CTDI-CV量表得分较教学前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媒介的翻转课堂模式对康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并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以及师生角色。翻转课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数字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供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课堂上师生及学生间互动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内化,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医学统计学课程因其学科自身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授课效果,学生医学统计学课程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医学统计学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先学后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热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高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儿科PBL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儿科PBL网络教学。结果基于网络的P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论网络环境下PBL教学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实习的学生38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19名。对比两组学生实习前后的考核成绩与满意度情况。结果实习前,两组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实习后,研究组学生的各项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翻转课堂"新型的教学模式纳入妇产科临床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学生的学习质量,改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诊断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诊断方法,培养优秀的超声诊断人才也就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探寻新的适应现代超声诊断学教学要求的方法和手段至关重要。云计算是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产物,构建出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适合超声诊断学教学的云平台架构并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实现实时、动态、全程教学,丰富了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云计算将在超声诊断学的辅助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医科”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学教育各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创新,对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型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新医科”背景下课程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创新。在基础课程融合和创新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形成以“医科+X”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同时建立新型整合医学课程,并探索新型理工课程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主修的整合医学课程和辅修的“理、工、文、商”科课程的教学时程要相辅相成,同时完成医学院内部和校内不同院系间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最终完成“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