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B12(VitB12)的水平与急性白血病不同类型、不同疾病阶段的关联。方法:收集140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95例、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HAL)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43例,分成3组:初治组63例、第1次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组(CR1组)57例以及复发组2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VitB12的水平。结果:初治组中,血清VitB12水平的升高主要见于AML患者,尤其是M3患者。AML初治患者中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显著多于CR1的AML患者(P〈0.01);AML复发患者中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也显著多于CR1组的AML患者(P〈0.01)。ALL初治患者与CRI患者相比,血清VitB12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LL复发患者的血清VitB12水平升高者显著多于CR1的ALL患者(P〈0.01)。结论:VitB12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指标之一,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血清VitB12水平的动态变化,血清VitB12水平的升高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研究深圳市急性白血病(AL)发病及可能致白血病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2年至2007年收治的1056例AL患者的资料。结果 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男∶女= 1.78∶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者多见(AML∶ALL=1.87∶1),AML以青壮年为主(65 %),ALL老年少见(1.33 %);AL病例数呈逐年增高趋势;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比例明显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且主要原因是肿瘤放、化疗和银屑病口服乙双吗啉所致。结论 进一步肯定了有关我国急性白血病发病情况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变化有待于下一次全国性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VEGF)的水平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4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sVEGF水平,并对治疗前及缓解后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前 46例AML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经化疗后处于完全缓解期的33例AML患者sVEGF含量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存在血管新生,VEGF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sVEGF水平对AML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后复发的新方法。方法 报道1例auto-PBSCT联合抗CD33单抗(Mylotarg)治疗的AML患者,并通过长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该患者无瘤生存3年。结论 auto-PBSCT联合Mylotarg可能为auto-PBSCT后减少白血病复发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为Mylotarg的临床应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有效方法之一。allo-HSCT的治疗作用来自于预处理中的放疗和(或)化疗,以及供者免疫系统的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近十年来,随着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细胞遗传学和分子标志对AML进行危险程度分级,使我们能够挑选出哪些AML患者可以从allo-HSCT中获益。allo-HSCT治疗AML的临床疗效已有明显提高,并且适用范围也较前扩大,但在AML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差异。现对allo-HSCT治疗AML的机制、时机、疗效、供者选择及预处理方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中高剂量阿糖胞苷方案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3月至2020年1月行中高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的8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8; 21) (q22; 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克隆转化机制.方法 报道1例初诊为t(8; 21)AML,后转化为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期间对其进行持续细胞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监测.结果 患者人院时诊断为t(8;21)AML,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半年后转化为ALL,诱导化疗后再次缓解.结论 t(8;21)(q22;q22)AML转化的ALL可能起源于具有髓/淋分化潜能的多能造血干细胞,早期化疗抑制了占优势地位的髓系白血病克隆,从而使具有不同表型的淋系亚克隆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滑膜肉瘤X断裂点基因2(SSX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2例急性白血病(AL)中SSX2的表达,包括2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结果:在72例AL患者中有38例SSX2表达阳性(52.78%),在ALL中SSX2表达阳性率为56.52%,而在AML中SSX2表达阳性率为51.0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在非M3型AML患者中SSX2表达阳性的完全缓解率(CR)为60.87%,而在SSX2表达阴性的完全缓解率为89.47%。在随访的16例SSX2表达阳性患者观察治疗后的SSX2表达阳性率,完全缓解后SSX2表达可以转为阴性,SSX2表达持续阳性的患者会较早复发。如果患者没有完全缓解,则SSX2表达不会转为阴性。结论:在AML及ALL患者中SSX2表达没有差别(P〉0.05),SSX2阳性表达非M3型AML患者中CR率较低,SSX2可以作为AML患者较差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每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第53届ASH会议共有887篇有关AML的论文,其中不少涉及AML的临床研究方面,就AML治疗方案的优化、老年AML的治疗及AML的靶向治疗等方面的亮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吕晓  王欣 《癌症进展》2009,7(6):617-621
急性白血病(AL)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化疗方案的不断改进以及新的化疗靶向药物的发现,AL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改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50%~8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R率达60%~85%。但是,由于传统的化疗难以清除微小残余病变,导致急性白血病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米托蒽醌联合用药治疗成人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米托蒽醌(MTZ)治疗初治、复发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探索以MTZ为主要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诱导治疗采用MTZ和阿糖胞苷(Ara-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治疗采用长春新碱(VCR)、MTZ、异环磷酰胺(IFO)和强的松(Pred),条件允许时加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结果:37例患者中29例取得完全缓解(CR),CR率78.4%。对20例AML患者进行了随访,治疗多于6疗程以上的10例患者,有8例持续CR(CCR),中位缓解期为15.5月。结论:米托蒽醌联合用药治疗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该方案可以作为一线方案用于AL的诱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魏辉 《白血病.淋巴瘤》2014,23(12):705-706
第56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在急性白血病领域主要对以下6个问题给予了关注:一系列临床研究对白血病前体细胞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剂量柔红霉素的应用;AML的靶向治疗主要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研究集中于砷剂的应用;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抑制剂AG221和MDM2抑制剂RG7388是目前非常有上市前景的靶向治疗新药;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的免疫治疗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急性髓细胞型白血病(AML)对生物学家、药学家及临床医生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棘手问题”。AML是一种发展迅速的造血组织恶性疾病。从疾病的开始,恶性细胞即可通过血流传播而侵入多种组织,如果不接受治疗,几乎没有AML患者可存活六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与MICM分型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60例AML患者的融合基因联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 60例AML中有37例(61.67 %)具有5种融合基因:MLL-AF9、TLS-ERG、CBFβ-MYH1、AML1-ETO、PML-RARα。13例患者有HOX11原癌基因活化,10例为单纯表达HOX11原癌基因活化,3例同时伴有其他融合基因表达。伴AML1-ETO、PML-RARα的31例患者中接受化疗的23例全部达完全缓解(CR),且无复发。结论 基因分型是AML最精确的分型方法,可为临床化疗提供指导。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测急性白血病29种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CD33、CD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4有助于AML-M4、AML-M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2、CD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19、CD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 %,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 %。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 %和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34 AML和CD-34 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 %和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 %和79.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leukaemia,HAL)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高危型白血病,起病急,易出现早期并发症,若不予干预,早期死亡率可达20%~40%,需紧急治疗。目前认为白细胞增多是HA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因此HAL患者的早期治疗的关键是降低白细胞。在急性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HAL发生率较高,且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yperleukocytic acute myeloid leukaemia,HAML)的早期死亡率较高白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随着羟基脲、低剂量化疗和白细胞分离等治疗方案的发展,早期HAML患者的白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目前认为对症支持治疗似乎并没有改善HAM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研究白细胞增多的机制或许可为临床医师早期降低HAML患者白细胞的治疗带来更多思路。因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tu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APL)患者治疗方案与AML其他类型治疗方案不同,本文主要对非APL的HAML患者白细胞增多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治疗7~10 d骨髓白血病细胞下降指数(MBD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AML(非APL)患者,比较持续缓解组、复发组、未缓解组初次诱导治疗7~10 d的MBDI的差异;进行该指数与持续缓解率、复发率的相关分析。结果 MBDI均值持续缓解组为0.8856,显著高于复发组(0.4445)和未缓解组(0.3903)(P<0.0001);该指数与持续缓解率呈正相关(P<0.01),与复发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初次诱导治疗7~10 d时MBDI对AML(非APL)具有早期判断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诸多预后不良因素中,年龄≥60岁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原因除了与老年患者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与青年患者显著不同。现就老年AML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在此基础上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最常见的白血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延长其生存期,但对新型治疗方法的需求仍十分紧迫。当前的癌症免疫学和免疫疗法概念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从免疫治疗的角度上治疗AML,但在设计针对这种白血病的合理免疫疗法时,还应考虑AML免疫失调的独特方面。本文主要从改善免疫系统和白血病靶标之间的平衡,直接针对白血病的抗体,T细胞和NK细胞进行干预,使用呈递白血病抗原的增强抗原呈递细胞重新设计并重新激活患者T细胞的疫苗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了解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L FAB分型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因素的影响。方法 129例AL患者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标本,采用短期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吉姆萨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进行染色体检查的129例AL患者中,21例无分裂象,在108例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65例(60.2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和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3种类型的白血病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分别为54.2 %(13/24)、63.2 %(48/76)和50.0 %(4/8);在染色体核型异常的65例患者中,超二倍体9例(13.8 %),亚二倍体12例(18.5 %),假二倍体2例(3.1 %),正常二倍体42例(64.6 %)。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35例(AML 26例、ALL 8例、AMLL 1例),占53.8 %,而在AML、ALL和AMLL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与FAB分型相关的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分别为54.2 %(26/48)、61.5 %(8/13)和25.0 %(1/4)。结论 60 %的AL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一些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改变是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AL的FAB分型有明显相关性,不仅是诊断AL的重要依据,也是AL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疗效观察、微小残留病(MRD)监测及判断预后和早期预测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