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总结62例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及处理结果发现,产后出血性休克随胎次而增加(P<0.01);低体重儿高于正常儿;手术产高于顺产。出血原因主要是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粘连、残留);软产道损伤及其他。认为:加强孕期保健,加强三个产程观察,及时处理和严格掌握各种产科手术规程,可减少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妊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吕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要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不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年产科出血性休克1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出血性休克发生率为0.47%,宫缩乏力仍是出血性休克的首要原因;主要危险因素是好高征、剖宫产。结论:加强产程观察,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各种手术质量,可有效地预防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还表明,剖宫产术中肌瘤剔除术不是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但肌瘤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而导致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收治产后出血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方式、人流史以及妊娠合并症。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所致,加强孕前宣传教育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加强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及时有效的处理,对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发生原因,并找出针对性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设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原因以及治疗对策。结果导致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阴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结论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阴道裂伤、产后宫缩乏力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因素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分析我院产科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57例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出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预防措施是关键,应从妊娠期开始做好预防工作,正确处理三个产程,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产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从而减少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比较阴道产和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出现休克和子宫全切的例数.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阴道分娩孕妇在PPH发病率、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子宫全切发生率上优于剖宫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PH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接生技术,加强产程的观察和管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73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产后出血中,63例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63%),其次为胎盘因素(23%)。结论:加强孕前、孕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落实外来孕妇管理,杜绝非法接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间155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4、51%,80%发生在产后2h内,分娩次数多,有产科合并症,产程延长均可增加产后出血率。结论:积极预防及治疗产科合并症,加强产后2h的观察,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治疗,是减少产后出血和其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韩燕  赵崇伟 《当代医学》2012,18(24):31-33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救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月的106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障碍4个方面.相关影响因素有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及妊娠合并症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多原因、多危险因素所致,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及时机,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及加强产时、产程及产后的监护,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对降低产后出血率及孕产妇病死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277例产后出血病例。结果:同期产后出血的发病率为3.44%,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51.26%,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6.51%,85.56%的产后出血发生于产后2h内,其危险因素有多孕,多产,剖宫产,急产,产程延长,胎盘因素及妊娠合并症。结论:减少宫缩乏力的发生和降低剖宫率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1992~1997年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病历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6年来阴道分娩306人次中,产后出血14人次,占分娩人数的4.5%。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几内,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方法是在胎儿及胎盘娩出后,常规以弯盘收集。产后出血的原因可有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妊娠合并症宫颈及产道裂伤。2产后出血原因2·1产程延长。慢性疾病、体质衰弱、高龄初产对分娩惧怕,甚至难以胜任分娩。本文阴道分娩3O6人次中产钳吸产8例,由于产程延长,最易导致第三产程出血,14例产后出血中,原发性宫缩无力和第二产程延长12例占86%,滞产4例占2.9%。2…  相似文献   

13.
徐仙凤 《河北医学》2000,6(3):243-244
产后出血性休克是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有效循环量骤减而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可改善产妇预后。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7年10月共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125例,现对其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1.1发生率:本院 1986年1月至 1997年 10月分娩数为16646例,产后出血220例,发生率1.32%,其中出血性休克61例,发生率27.73%(61:220)。年龄最小18岁、最大的47岁。1.2诊断标准:①各种产科原因的出血;②既往血压正常,收缩压<12kPa、…  相似文献   

14.
冯德珍 《大家健康》2013,(4):102-103
目的:研究分析产科出血性休克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有效的防治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20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并给出其有效的预防和治治疗措施。结果:妊娠期的流产、破裂、过期流产、胎盘早剥、血凝机制障碍,分娩期的外阴、阴道静脉曲张破裂、子宫损伤、阔韧带血肿,分娩后的子宫收缩不良、胎盘滞留等是导致产科出血性休克的因素;加强对孕产妇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早诊治早治疗是其主要的防治措施。结论:导致产科患者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很多,针对患者的发病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之分必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刘鸣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115-1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高发因素,加深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减少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61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0%,常发生在产后2h内,占91.80%。产后出血的前三位病因依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高危因素有:多次孕产史、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巨大儿、羊水过多、双胎妊娠、产程延长等。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危重症,常与多种原因和高危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逐步做好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性休克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和疗效。结果:(1)产后出血性休克的原因分析:造成出血性休克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2)临床救治结果:40例患者中36例通过及时抢救症状缓解,救治成功率为90.0%;2例行子宫全切除术治疗,1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子宫切除率为7.5%;1例因羊水栓塞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产后出血性休克的致病因素较多,及时诊断和抢救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276例产后出血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 对1990年1月~2007年1月住院产妇8197例中的产后出血2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3.4%,发生在2h内的病例占84.2%;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危险性因素包括未进行孕期保健、有妊娠并发症及孕产史、剖宫产、产程延长、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无早接触及早吸吮等。结论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加强产后观察等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性休克的病理转归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9例产后出血死亡的临床经过,回顾分析死亡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产后短时间大量出血,处于严重休克,并发DIC及MSOF时,休克难以纠正。产后或手术后短时间内应用肝素治疗DIC可加剧出血。结论:失血性休克、DIC、MSOF三者的病理生理过程互为因果。快速、准确的监测方法是指导治疗的关键;及时补充血容量是治疗的基本条件;当发生DIC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适时切除子宫以及加强监护,预防和及早治疗MSOF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原因与发生率。结果 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按作用大小分别为:宫缩乏力、多胎、滞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次、新生儿体重、胎盘因素、产妇年龄、妊娠合并症、产程时间、阴道撕伤及会阴切开等。结论 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引起宫缩乏力的因素有妊娠合并症等,预防产后出血须加强产前系统检查及时发现急性疾病;产时要及时处理产程各期,严密观察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正确估计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我院2008年分娩的产妇73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采用容积法+面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738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发生率为2.8%,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7%,胎盘因素占28.6%,软产道损伤占4.7%。结论: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恰当处理产程,产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子宫收缩情况对于降低产后出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