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兆宏  孙静  刘芳 《食品科学》1995,16(7):59-63
以里脊肉为对象,选择了油温.油炸时间,料油比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并结合营养素分析,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其中营养素分析包括蛋白质、水、脂肪等随油温、加热时间及料油比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里脊入锅温度为180℃,加热时间为3min,料油比为1:3。  相似文献   

2.
土豆油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以土豆为对象,用正交实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比较研究了油温下降,物料失水率、物料体积减小等因素与油温、加热时间、料油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最佳工艺条件为:土豆入锅油温为170℃,加热时间为5-6min,料油比为1:3;(2)油炸后,Vc含量迅速下降,转换成脱氢Vc。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料液比和微波加热温度对苹果籽油得率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加热时间3min、料液比1:24、微波加热温度50℃。在此条件下,苹果籽油得率为25.51%。  相似文献   

4.
以‘南煎丸子’一菜为研究对象,运用油温,加热时间和油料比等不同因素在不同水平的9种组合,对制成的半成品进行感官评定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油煎最佳工艺条件是,油温110℃时下锅油煎,中小火煎制3min,油料比是3:4。此条件下煎制的丸子蛋白质损失最小。氨态氮含量最多,水分含量较大,感官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5.
周晓燕  陈剑  唐建华  刘小勇 《食品科学》2009,30(14):110-113
目的:探讨烹饪机器人自动划油工具在划油过程中实现最佳感官指标所需要的工艺参数。方法:选择入锅温度、料油比、划散频率、划油时间四个关键因素,利用两两对比法,确定感官评价的权重,运用模糊数学对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实现最佳感官指标,四个因素的重要性次序是入锅温度>划油时间>料油比= 划散频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原料最佳入锅温度为122.2℃,最佳划油时间为15.02s,料油比为1:5(m/m),划散频率为50r/s。通过水分分析得出,入锅温度为125℃、加热时间为14s 时水分损失最少。  相似文献   

6.
在特色菜肴新疆椒麻鸡拌料油配方的基础上,加入药食同源的小茴香,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新疆椒麻鸡拌料油进行感官评分,结合响应面法对新疆椒麻鸡拌料油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椒麻鸡拌料油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青花椒添加量>炒制时间>入油温度,最佳工艺为青花椒添加量3.25%、炒制时间30 min、入油温度160℃。按照此条件制作的拌料油感官评分为93分,与模型预测值(93.79分)接近。  相似文献   

7.
以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对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大蒜精油得率的因素条件:复合溶剂质量配比、料液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单因素试验确定较好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质量配比7:3,料液质量比1:6,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6h。  相似文献   

8.
对柚皮中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脱色时间60min、H2O2质量分数6%、pH7.0条件下脱色有最佳效果,加热加压时间20min、水料质量比30:1、加热加压时间30min、水料质量比40:1条件下提取,可以将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9.
研究有机溶剂萃取八角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了不同溶剂、pH值、粒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的颗粒度、乙醇浓度对八角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还对工艺条件料液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直径、乙醇浓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剂比(g/mL)15:100,八角果直径0.105mm(即目数100目),用95%乙醇回流3h,提取率可迭质量百分数40.14g/100g。  相似文献   

10.
混合溶剂浸提茶叶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甲醇-石油醚-水混合溶剂体系浸提茶叶籽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得出茶叶籽油浸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16min,水料比0.9:1,甲醇溶料比5:1,石油醚溶料比5:1,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茶叶籽油的浸提率为92.26%。所得茶叶籽油澄清透明,色泽呈淡黄色,且静置24h无沉淀,同时得到纯度较高的皂素副产品,为茶叶籽的综合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刘雷  陈丽娜  陈星 《粮油加工》2009,(11):40-42
以油莎豆为原料,研究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油莎豆油脂工艺的最佳条件是超声温度60℃、料液比1∶18、超声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高达92.57%。各因素对油莎豆油脂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超声温度、料液比和超声时间。  相似文献   

12.
微波法萃取橘皮中果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橘皮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提取果胶进行了研究,探讨盐析pH值、微波加热时间、硫酸铝用量、液料比、盐析温度、盐析时间等因素对果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析pH5.0,微波力加热时间5min,硫酸铝用量2.5g,液料比16mL/g,盐析温度60%,盐析时间60min,果胶平均得率25%。  相似文献   

13.
微波辅助提取酸枣仁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微波辅助提取酸枣仁油,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5min,料液比为1:6.与直接加热提取法比较,微波辅助提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提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15℃,所用溶剂量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李玉山 《食品科学》2009,30(20):85-88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五味子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20:1(V/m),在70℃条件下提取2.0h,收率超过16%。对粗油进行精制,精制工艺为:粗油加热到70℃时加入70℃的8%的酸水,50℃保温6h,上层油在70℃条件下加入3%(m/m)活性炭脱色1h,制得精油,精油得率达11.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对玫瑰茄籽进行干燥处理;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回流法提取玫瑰茄籽油。利用正交实验探讨微波处理温度、微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玫瑰茄籽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玫瑰茄籽油提取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微波处理温度〉提取温度〉微波处理时间〉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9、微波处理温度为90℃、提取温度为50℃、微波处理时间为150s、提取时间为3h,得率为14.08%,提取率为85.5%。  相似文献   

16.
以鲜繁缕为材料,采用酸化和加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提取繁缕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考虑料液比、滤布层数、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单因素对叶蛋白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最终确定叶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5 层滤布过滤、加热到75℃并在此温度下持续11min,繁缕叶蛋白的提取率为52.08%,得率为27.17%。  相似文献   

17.
以枇杷仁为原料,对两种提取枇杷仁油的工艺和效果进行比较。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溶剂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8(g:m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 ℃,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0.3%;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枇杷仁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选用石油醚,料液比1:5(g:mL),超声温度60 ℃,超声时间25 min,超声功率180 W,枇杷仁油提取率为12.9%。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的枇杷仁油得率比溶剂法高,并且超声波辅助法比溶剂法提取的时间短、温度要低,是一种短时高效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溶剂浸提法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通过单因素试验重点探讨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黄秋葵籽出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石油醚(沸程60~90℃)作为浸提溶剂提取黄秋葵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g/mL)1∶1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黄秋葵籽出油率为16.22%;黄秋葵籽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油酸(41.13%)、棕榈酸(37.27%)和油酸(17.19%)。  相似文献   

19.
火棘籽油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火棘籽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火棘籽油,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通过L9(33)正交试验,并以出油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影响火棘籽油出油率的主要因素次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h、料液比1:6(W:V).在此工艺条件下火棘籽的出油率为7.45%.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不同溶剂、pH值、料剂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的颗粒度、乙醇浓度对八角油树脂提取率的影响,并时工艺条件料剂比、提取时间、八角果直径、乙醇浓度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料剂比(g/mL)15:100,八角果直径0.105mm(即100目),用95%乙醇回流3h,提取率可达4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