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吴日圣 《临床医学》2008,28(2):54-56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心房纤颤致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46例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偏瘫、各种失语症和意识障碍为主.65.22%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82.61%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率34.78%.无一例在发病前服用过华法令抗凝治疗.结论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是老年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未进行抗凝预防治疗可能是这类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心房纤颤及强化抗凝治疗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相当一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都是心源性的,当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心源性栓子进入脑动脉阻塞血流,造成局部供血区域出现缺血和坏死的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引发心源性脑栓塞[1]。导致该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心房纤颤,属于老年人常见的心率失常。本院对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治疗方法、效果、临床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房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重要因素.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约为21.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1].心房纤颤所致脑栓塞常为大面积梗死,病情严重,预后不良,致死率、致残率高.脑栓塞急性期(28 d)病死率为18%~30%,1年内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再发率为23%[2].本文将我科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心房纤颤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几九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重要因素。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约为21.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心房纤颤所致脑栓塞常为大面积梗死,病情严重,预后不良,致死率、致残率高。脑栓塞急性期(28d)病死率为18%~30%,1年内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再发率为23%。本文将我科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心房纤颤致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也称为栓塞性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5%。其中以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慢性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直接原因。本科在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期间应用烟酸占替诺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26例,与常规治疗22例的临床疗效做比较,并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治疗心源性脑栓塞后心房纤颤2例内蒙古敖汉旗四家子地区医院(024326)张曙光最近,我们收治了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脑栓塞后心房纤颤的患者,均以炙甘草汤为主,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例1,女,42岁,患风心病3年余,曾两次住院治疗。此次在劳动...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与脑栓塞(附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房纤颤(atrialibrillation)常由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以及甲亢性心脏病等引起,是导致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之一。我院自1987年3月~1995年2月收治的165例心房纤颤中,发生脑栓塞31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心房纤颤均经心电图检查证实,脑栓塞经MRI和CT检查确诊。其中风心病21例(男5例,女16例),占脑栓塞发病率的677%,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597岁。其他非瓣膜性心脏病10例(男7例,女3例),占脑栓塞…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快速房颤时临床常用西地兰静脉注射。但当房颤时的心室率≥180次常提示房颤伴预激综合征,这时应用西地兰、异搏定等药物治疗常可造成心源性休克致严重后果。笔者将西地兰误治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颤致心源性休克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心房纤颤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最主要原因。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脑卒中的2.7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的17倍。随着年龄增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患病率几乎达到10%。心房纤颤的治疗近几年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而重要的心律失常之一。为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本文对48例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例的发病因素、心电图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37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在中青年与老年人群中不同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37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脑栓塞中风湿性心脏病22例,冠心病8例,高心病4例,急性心内膜炎1例,先天性室缺1例,先天性房缺1例.心房纤颤共27例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16例,其中60岁以下15例;非瓣膜病变性房颤11例,60或60岁以上8例.结论 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中青年人多因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而发生脑栓塞,老年人则多因非瓣膜病变性房颤引起脑栓塞.对于房颤病人,为防止脑栓塞,应早期使用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华法林与氯吡格雷预防心房纤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93例心房纤颤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6例给予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控制在1.8~2.5之间;47例给予氯吡格雷治疗。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缺血性脑卒中总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30)。华法林组心源性脑栓塞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26)。结论华法林降低了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及周围血管栓塞危险性且优于氯吡格雷,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心源性脑栓塞危险性实现的,但可能同时伴随有出血危险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心房纤额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国外报道成人发病年为0.3%-0.4%,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房纤颤的发病率2%~4%。在临床上将心房纤颤分为三种类型:阵发性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纤颤、永久性心房纤颤。永久性心房纤颤多合并有心功能不全,临床上常规使用伴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但有部分病人效果不佳且易出现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联用或有时单独使用倍他乐克,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致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是明启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11):831-831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均突然起病;②症状多样化,神经系统损害较重;③CT检查7例为多发性脑梗死;④病死率为36.7%。结论 心房纤颤是椎基底动脉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难题之一。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本研究通过对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图的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心房纤颤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4.心房纤颤心房纤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以是发作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未经治疗的心房纤颤,心律绝对不整而且心脏跳动强弱不一,并且心率大于脉率,这种现象称为脉短拙。听诊检查第一心音的强弱变化不一,有时听不到第二心音。发作性心房纤颤于发作时,病人可突感心慌、胸部扑腾或发闷、气短、无力等;持续性心房纤颤的病人可  相似文献   

18.
龙志刚 《临床荟萃》1998,13(17):799-800
心房纤颤(AF)仍然是心源性脑栓塞的最主要的原因.几乎35%的AF患者在一生中将发生缺血性中风.这种危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大.最近研究表明,大部分AF患者可以通过抗凝治疗预防中风.因此,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医师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最近一致认为,大多数AF患者可以使用抗凝治疗预防中风.高龄(>80岁)AF患者是否用抗凝治疗预防中风仍有争议.心源性脑栓塞有中风复发的危险,且在中风后第1周危险性最大.一些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提示:抗凝治疗对预防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早期复发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增加.本研究对心房纤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综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确诊的心房纤颤患者115例,其中男88例,女27例,年龄32~72岁,平均年龄57.5岁.  相似文献   

20.
心源性脑梗死是临床脑梗死常见原因之一。以心房颤动多见,心房黏液瘤也是致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从2000年2月至2006年6月共发现4例左房黏液瘤致脑栓塞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