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应用细胞ELISA用间接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多种胸腺基质细胞(TSC)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不同的单抗与不同TSC呈不同的阳性反应,其中Pf18-3和Rs21-C6单抗与小鼠胸腺基质细胞1-7(MTSC1-7)等多种细胞均呈强阳性反应,但荧光染色显示Pf18-3和Rs21-C6染色特征不一。将Pf18-3或Rs21-C6单抗加入TSC与胸腺细胞共培养,发现两种单克隆抗体对胸腺基质细胞和胸腺细胞结合有明显抑制作用:Pf18-3、Rs21-C6对MTSC1与胸腺细胞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64.3%、41.3%;对MTSC4与胸腺细胞结合的抑制率分别为60.4%和38.8%。试验表明Pf18-3、Rs21-C6两种单抗分别识别胸腺基质细胞表面抗原分子,且其识别的抗原分子参与了胸腺基质细胞与胸腺细胞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胸腺基质细胞单抗Pf18-3,发现其识别分子表达于胸腺基质细胞以及胎肝和骨髓等不同来源的基质细胞系和腹腔巨噬细胞表面。新平仄发离的胸腺细胞Pf18-3表达阴性,但ConA活性可上调Pf18-3的表达,即于活化后72h约28%胸腺细胞Pf18-3表达阳性。分析用ConA活化后再经甲醇处理的胸腺细胞,支持以上结果,鉴于固相Pf18-3单抗明显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进一步分析固相Pf1  相似文献   

3.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s,TSC)的大-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1、BerH2、LCA、L26和UCHL1对43例何杰金病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的R-S细胞对LeuM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26和UCHL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LeuM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呈阳性(6.7%),LCA、L26和UCH  相似文献   

5.
应用标记R-S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5种单克隆抗体LeuM_1、BerH_2、LCA、L_(26)和UCHL_1对43例何杰金病(HD)的石蜡标本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T、B细胞淋巴瘤各15例作对照研究。结果:非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nonLPHD)的R-S细胞对LeuM_1的阳性率为64.3%,对LCA、L_(26)和UCHL_1呈阴性反应;而非何杰金淋巴瘤(NHL),LeuM_1仅偶在T细胞淋巴瘤中呈阳性(6.7%),LCA、L_(26)和UCHL_1标记NHL、B-NHL和T-NHL阳性率分别是83.3%、73.3%和66.7%。因此,在石蜡切片上联合应用LeuM1、LCA、L_(26)和UCHL_1对鉴别HD与NHL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LPHD)的R-S细胞对LCA和L_(26)的阳性率为53.3%和60%,nonLPHD中R-S细胞对BerH_2的阳性率为21.4%。提示LPHD的R-S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nonLPHD的R-S细胞可能与活化的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6.
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大一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EB病毒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其中结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  相似文献   

8.
人胚胸腺组织培养及其移植恒河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培养,发现人胚胸腺组织贴块法培养呈典型的3个过程,培养1周后胸腺基质细胞(TSC)大量生长,其胞浆cytokeratin呈弱阳性表达,电镜观察了TSC细胞胞浆含有典型的张力微丝束,TSC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增殖和表型转化。胸腺共悬浮培养能使胸腺上皮成分集中,HLA-DR阳性细胞比例下降,用12号针头对恒河猴三角肌行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移植是安全的,且胸腺上皮组  相似文献   

9.
应用组织培养,发现人胚胸腺组织贴块法培养呈典型的3个过程。培养1周后胸腺基质细胞(TSC)大量生长,其胞浆cytokeratin呈弱阳性表达,电镜观察TSC细胞胞浆含有典型的张力微丝束,TSC细胞培养上清液能促进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体外增殖和表型转化。胸腺块悬浮培养能使胸腺上皮成分集中,HLA-DR阳性细胞比例下降。用12号针头对恒河猴三角肌行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移植是安全的,且胸腺上皮组织能在肌组织中生长,但仅维持1周,2周后呈条索样萎缩。  相似文献   

10.
用5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RAE、AC4、AE3、AC1、AC3)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胎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同亚类和分化。在胸腺皮质和髓质的上皮细胞两种角蛋白抗体RAE、AC4均显示阳性反应,RAE阳性反应较AC4强。AC1AE3阳性反应仅显示在髓质的上皮细胞,在髓质内一些胞体较大的上皮细胞显示AE3阳性反应并较AC1反应强,而在胸腺小体中央分别显示阳性或阴性反应。在人胎发育不同阶段(3、4、5、6及足月)AC3反应阳性的胸腺上皮细胞其反应程度逐渐增强。结果表明,胸腺上皮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分化。  相似文献   

11.
人胎胸腺上皮细胞角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RAE、AC4、AE3、AC1、AC3)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胎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同亚类和分化。在胸腺皮质和髓质的上皮细胞两种角蛋白抗体RAE、AC4均显示阳性反应,RAE阳性反应较AC4强。AC1、AE3阳性反应仅显示在髓质的上皮细胞,在髓质内一些胞体较大的上皮细胞显示AE3阳性反应并较AC1反应强,而在胸腺小体中央分别显示阳性或阴性反应。在人胎发育不同阶段(3、4、5、6及  相似文献   

12.
免疫毒素杀伤试验分8组进行。主要采用改进的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抗CD3-PAPs、抗CD7-PAPs1抗CD3-PAPs+抗CD7-PAPs、爽抗AHTG-PAPs杀伤T细胞的效率,同时以B细胞作非靶细胞对照。结果证实,两种抗人T细胞单抗和多抗IT均具有特异性杀伤T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株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从1例健康成人及3名肾病患儿唾液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的南京地方株(YY)。并根据其在植物血凝素(PHA)预激活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上生长与细胞病变效应的特点,采用电镜观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KR-4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对SUPT1、HSB-2、JJHAN3个T淋巴细胞株的不同亲嗜性及特异性套式PCR基因扩增结果等作了初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抗肝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抗肝癌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用异型化学交联剂N-琥珀酰亚氨基-3-,将具有高亲和性的抗肝癌单抗HAb18F2与抗单核-巨噬细胞的单抗MAb7F2联结双特异性单抗HAb18F2-Mab7F2,经FPLC Sephacry1 S-200纯化。  相似文献   

15.
ATG和抗CD3McAb对再障患者CFU—GM生长的体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CFU-GM半固体琼脂培养技术研究了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CD3单克隆抗体对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FU-GM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16.7μg/mlATG或1:50抗CD3McAb,体外均可增加AA患者骨髓CFU-GM的集落数,再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粘附分子(Adhesionmolecules)在T细胞激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者采用TCR-CD3复合物、LFA-1、LFA-2、CD44和CD45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刺激,FcγRII阳性或阴性肿瘤细胞刺激,以及刺激阻断的方法,以IFN-γ定量检测作为T细胞激活的标志,研究了TCR-CD3复合物交联(Cross-linking),交联的不同形式,LFA-1、LFA-2、CD44和CD45分子对T细胞激活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提示:TCR-CD3复合物的持久性交联是T细胞体外激活的必要条件,上述4种粘附分子是T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分子,其作用机制不仅是细胞间的粘附,而且还作为各自独立的刺激分子影响T细胞的信号传递。  相似文献   

17.
抗人凋亡相关蛋白TFAR19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制鼠抗人凋亡相关蛋白TFAR19的单克隆抗体,以进一步探讨TFAR19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以纯化的重组人TFAR19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将TFAR19蛋白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经克隆筛选获得鼠抗人TFAR19蛋白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以间接ELISA、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等方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鉴定。结果: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人TFAR19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C1,C10,2C12),其分泌的单抗效价高,特异性好,亲和力不一,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证明TFAR19蛋白在调亡细胞中高表达。结论:所获单抗能特异识别原核及真核细胞表达的TFAR19蛋白,为进一步探讨TFAR19蛋白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系统地鉴定。方法以活的RSVLong株滴鼻(TCID50为1×10-6,取100TCID500125ml进行)加RSV感染Hep2细胞(CPE达~)腹腔注射免疫Balb/c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抗RSV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细胞融合一次成功,融合率为96%,抗RSV抗体阳性孔率为65%。鉴定1株杂交瘤细胞F3株,染色体数为98条,抗体亚类属IgG1,对RSV抗原特异;在无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其腹水抗体中和效价为1∶128,且具融合抑制活性,腹水融合抑制效价为1∶64。结论F3株单克隆抗体为抗RSVF蛋白的McAb。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抗肝癌作用。方法采用化学交联法,用异型化学交联剂N-琥珀酰亚氨基-3-(2-二硫吡啶)丙酸酯(SPDP),将具有高亲和性的抗肝癌单抗HAb18F(ab′)2与抗单核-巨噬细胞的单抗MAb7F(ab′)2联结成双特性单抗HAb18F(ab′)2-MAb7F(ab′)2,经FPLCSephacry1S-200纯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特性。结果HAb18F(ab′)2及HAb18F(ab′)2-MAb7F(ab′)2对肝癌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阳性,MAb7F(ab′)2及HAb18F(ab′)2-MAb7F(ab′)2对单个核细胞染色为阳性。而这些抗体对肺腺癌细胞均呈阴性;单纯HAb18F(ab′)2无导向单核-巨噬细胞杀伤肝癌细胞作用,HAb18F(ab′)2-MAb7F(ab′)2及MAb7F(ab′)2均可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对肝癌细胞起杀伤作用,并且前者强于后者。结论HAb18F(ab′)2-MAb7F(ab′)是一种具有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提高人单核-巨噬细胞杀伤肝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3G)对TNF-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 购于ATCC,体外培养后以C3G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后观察TNF-α的促细胞增殖作用;Dihydroethidium (DHE)荧光染色检测VSMC在TNF-α作用下的活性氧(ROS)生成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化蛋白1(NoxA1)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oxA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磷酸化STAT3及β-actin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3G预处理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性。联合应用50 μmol/L C3G及100 μmol/L apocynin显著减少TNF-α诱导ROS的生成。C3G联合apocynin较C3G或apocynin单独孵育更能显著抑制TNF-α处理下VSMC内NoxA1基因的表达及STAT3蛋白的磷酸化。应用ROS清除剂触媒(catalase 2 000 U/mL)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VSMC增殖及STAT3蛋白活化。【结论】 C3G对抗TNF-α诱导VSMC增殖的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削弱NoxA1导致的ROS生成,从而抑制STAT3蛋白的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