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聚偏氟乙烯膜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聚偏氟乙烯为膜材料,聚乙二醇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讨论了制了制膜液悌主溶剂蒸发时间对膜孔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用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讨论了制膜液组成,凝胶浴及溶剂蒸发时间对膜孔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合成性能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共聚物的性能及应用。首先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以膨润土为催化剂,醋酐为分子量调节剂合成分子量为端羟基聚硅氧烷齐聚物,再使之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聚乙醇于丙酮中反应制得端异氰酸酯基的有机硅-聚氨酯预聚体,将此预聚体用3-(N-甲基二乙醇氯化铵)-1,2-环氧丙烷扩链,加水乳化即得阳离子型的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水乳液,此种水乳液是一种优良的织物整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N,N-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单体和硝酸的浓度以及铈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在接枝改性炭黑表面存在着聚(N,N-二甲胺基乙基)丙烯酸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合成合聚二甲基硅氧烷接枝聚酰亚胺的二胺类单体的新合成方法。即在己烷溶液中加入了基锂,四甲基乙二胺及甲基二苯胺,0℃反应,进行锂化,将此锂化物与各种硅氧烷化合物进行反应,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N—乙基—3—氰基吡啶酮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和乙胺为原料经缩合闭环制备N-乙基-3-氰基-4-甲基-6-羟基吡啶-2-酮,3-氰基吡啶酮低温酸性水解获得N-乙基-3-氨甲酰基-4-甲基-6-羟基吡啶-2-酮,高温酸性水解制成N-乙基-4-甲基-6-羟基吡啶-2-酮,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常压下延长缩合闭环反应时间,N-乙基-3-氰基-4-甲基-6-羟基吡啶-2-酮收率高达91.5%,较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步法合成α,w-二羟甲基二苯基硅氧烷与聚氨基甲酸酯的线形嵌段共聚物。将该嵌段共聚物分离后制成均质膜,勿需加热和交联即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透氧性能(P(o2))及良好的透气选择性(αo2/N2,αco2/o2)。实验数据表明;由该共聚物制成的膜具有良好的气体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8.
季铵盐型手性胶束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从(±)α甲基苄胺通过拆分得(-)α甲基苄胺,再经甲基化、十六烷基化,经过对不同条件的选择,合成出手性胶束LNα甲基苄基N,N二甲基溴代十六烷基季胺盐.产物经IR、UV、1H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十二烷基溴代烷分别与乙醇胺,N,N-二甲基乙醇胺,N,N-二丁基乙醇胺进行烷基化反应,再经五氧化二磷酯化,合成了4种磷酸酯两种表面活性剂,其中3种未见文献报道。对4种磷酸酯两性表面剂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对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其中磷酸酯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N,N-二丁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羟乙基铵磷酸酯的表面活性和润湿性能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含硅氧烷的二元氨化合物(双(4-氨基苯氧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设计,确定了合成过程的最佳反应条件,诸如: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等.此外,通过红外光谱、DSC、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确认.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C18脂肪酸(油酸)为原料合成脂肪酰氯,再与亮氨酸进行缩合反应制取N-酰基亮氨酸,对各步反应的具体条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以十六烷基叔胺、环氧氯丙烷、正丁醇和五氧化二磷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新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较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阳离子中间体与五氧化二磷的摩尔比为1.7︰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5 h,磷酸单酯含量达70%以上。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定了产物结构。  相似文献   

13.
1,1,1,3,5,5,5一七甲基三硅氧烷(HMTS)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在铂催化下经硅氢加成反应制得环氧基三硅氧烷(ETS),再将其和四甲基乙二胺(TMDEA)进行开环反应制得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三硅氧烷季铵盐表面活性剂(TQAs).用IR对TQAs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TQAS的界面性能和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QA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7g·L^-1,临界胶柬浓度时的表面张力(γCMC)为26.4mN·m^-1.质量分数为0.1%的TQAS水溶液的发泡力为2.20,5min的稳泡性为0.167,TQAS产生泡沫后泡沫易消失.  相似文献   

1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pillared clay materi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bon pillared clay material was prepared from montmorillonite modified by C19H42BrN and C10H16ClN. SEM, FT-IR, XRD,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thermal-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pore structure and test the effect of surfact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organic modifier combines with montmorillonite particles by covalent bond and ion embedded. The microstructure of carbon pillared material looks like needle slice. The most probabl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about 1.7 nm. The clay material slice mainly consists of two-dimensional aperture supported by a carbonization pillar. The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carbon pillared clay is im- prov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在相转移催化条件下合成聚氧乙烯脂肪醇缩水甘油醚,以此为原料和三甲胺盐酸盐反应得到N-〔3-单(双)氧乙烯长链烷氧-2-羟〕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3 —单( 双) 氧乙烯长链烷氧—2 —羟〕丙基—N,N,N—三甲基氯化铵的表面活性,并测定了它们的卡拉夫点,探讨了NaCl 对上述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醚类合成聚氧乙烯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经过探索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聚氧乙烯醚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影响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反应温度,溶剂量,加碱量.并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失重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极化曲线法和扫描电镜法等观察缓蚀剂在HCl介质中,FCI-3及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CTAB,SDS,TX-100)复配体系对Q235钢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FCI-3对碳钢表面有较好的缓蚀性能,三种方法测试的结果均达到90%以上;三种普通碳氢表面活性剂分别与FCI-3复配后,发现三个体系仍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达到90%以上,缓蚀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CTAB> TX-100> SDS.  相似文献   

19.
以TH-1为表面活性剂、煤油作为有机溶剂、N235为促进迁移载体组成液膜的有机相、NaOH溶液作为内水相构成乳状液膜体系,讨论了表面活性剂TH-1和N235用量、油内比R01以及处理时间对废水COD的去除率的影响。在适当的条件下,用乳状液膜处理CLT酸生产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2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是由水,甲苯,正已醇和聚氧乙烯苯醚所构成,用加溶作用法求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以及温度对它的影响.从而可得出该过程的熵和焓的变化.这些热力学性质与表面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数n呈以下关系:△G_(s-i)~0=31300+396n-T·exp(4.85+0.0076n)(J·mol~(-1))△H_(s-i)~0=31300+396n(J·mol~(-1))ln(△S_(s-)~0=4.85+0.0076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