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分离自西藏灵菇的益生性植物乳杆菌YW11菌株制备发酵乳,通过体外模拟人体消化和发酵,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RNA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进行分析。植物乳杆菌发酵乳与粪便共培养4 h能增加肠道微生态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共培养时间延长至12 h,丰富度和多样性有所下降(P0.05)。植物乳杆菌发酵乳能改变肠道生态菌群的结构:在门水平,降低了厚壁菌群的丰度,增加了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植物乳杆菌发酵乳可减少产丁酸的毛螺旋菌、罗斯氏菌、瘤胃球菌属菌群的丰度,增加产乳酸的双歧杆菌、乳酸菌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丹毒丝菌属有害菌的丰度。考拉杆菌属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布劳特氏菌属、拟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的丰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低温奶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招募27名志愿者,随机分到低温杀菌乳组(FP)和高温杀菌乳(UHT)组,每日统一膳食,第4~10天增加不同乳品干预,第1、4、7、10天采集唾液后进行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统一膳食3天后,两组口腔菌差异缩小;乳品干预后,两组之间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β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统一饮食并干预7 d后,FP组和UHT组间差异菌数量增加,FP组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普氏菌属(Prevotella)、糖杆菌TM7x、口腔杆菌属(Stomatobaculum)、贫养菌属(Abiotrophia)、Clostridia-UCG-014、链杆菌属(Streptobacillus)等丰度显著高于UHT组,UHT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高于FP组。肠道菌功能预测表明,UHT组第10天的氨基酸代谢和信号转导功能丰度高于FP组。乳品干预显著改善了口腔菌,低温杀菌乳有助于提高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Clostridia-UCG-014的丰度,高温杀菌乳有助于益生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骆驼乳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的影响。将雄性C57BL/6N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n=6)、模型组(Et,n=6)、骆驼乳剂量组(EtCM,n=6)和牛乳剂量组(EtNM,n=6);实验期为8周,前4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含对照),后4周在饲喂Lieber-DeCarli液体饲料的基础上,灌胃相应的乳或生理盐水。灌胃结束后,按照5 g/kg剂量一次性灌胃31.5%酒精溶液,建立NIAAA模型。检测血清LPS含量,并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结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结构。血清指标结果显示,EtCM组和EtNM组小鼠血清LPS显著降低(P<0.01)。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骆驼乳和牛乳能显著提高ALD小鼠结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均匀度,更好地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其中骆驼乳较牛乳显示出更好的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的丰度。在属水平上,骆驼乳和牛乳显著提高副拟杆菌属、拟杆菌属、阿克曼菌属的丰度,降低瘤胃菌科下的未知属RuminococcaceaeUCG-013丰度。其中,骆驼乳的有益菌丰度较牛乳高出9%。结论:骆驼乳通过改变ALD小鼠肠道菌群环境,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可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功能性乳制品,可预防慢性ALD引起的肠道屏障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刺激以构建SD大鼠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对大鼠结肠粪便肠道菌群α-多样性、物种差异性分布、KEGG信号通路相关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F有助于缓解DSS刺激所引起的α-多样性降低和优势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失调;与DSS组相比,高剂量LF提高了患IBD大鼠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12% vs. 40%)、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17% vs. 27%)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科(Bacteroides)(28% vs. 8%)、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13% vs. 6%)等菌群的相对丰度。KEGG信号通路OTU丰度分析表明,LF的摄入降低了患IBD大鼠菌群中与癌症、感染性疾病等人类疾病、免疫系统和细胞及遗传相关信号通路的OTU丰度,并降低了这些疾病的发生风险。综上,LF的摄入对患IBD大鼠结肠微生态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可使其肠道菌群的组成更接近于健康大鼠,且有降低其他伴随性疾病风险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巴氏杀菌乳在常见贮藏温度0、4、10 ℃条件下分别贮藏0、3、6、9、12、15 d内细菌16S rRNA的V3-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贮藏条件下巴氏杀菌乳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动态变化。结果共获得1 887 个可操作分类单元,共检测到支原菌属(Mycoplasma)、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acea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细菌属(Actinetobacter)、链球菌(Streptococcus)等34 类细菌菌属。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巴氏杀菌乳中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在门、属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在0 ℃贮藏15 d内的巴氏杀菌乳微生物多样性保持最完整,并且0 ℃其营养品质也保持较好;而在4、10 ℃贮藏期间巴氏杀菌乳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品质都有较大影响,菌群构成及优势菌群都发生了变化,主要菌群也随贮藏温度的升高变为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等。研究表明,在4 ℃贮藏3 d和9 d、10 ℃贮藏6 d作为巴氏杀菌乳品质腐败的关键时间点,都出现了之前未被检测出的类芽孢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新Serratia),初步推测此两种菌属是导致巴氏杀菌乳品质腐败的关键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探究了以植物乳杆菌N3117为活菌成分的益生菌发酵乳对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二甲双胍治疗组(Met)以及发酵乳和二甲双胍联合干预组(MLf);正常饮食的大鼠为对照组(Con)。每周记录大鼠体重及血糖水平。收集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与DM组大鼠相比,Met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DM和Met组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而且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但与DM组相比,Met组寡源杆菌、棒状杆菌等肠道有害菌的丰度增加。与DM组相比,MLf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simpson指数显著升高(P<0.05),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显著升高(P<0.05),乳酸杆菌、毛螺菌等有益菌的丰度增加,肠道菌群向Con组的组成靠近。结果表明联合干预能够在发挥降糖作...  相似文献   

7.
在发酵乳中添加白玉菇水提多糖(WHN)和酶提多糖(WHE),研究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对小鼠肠道的保护作用,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白玉菇多糖发酵乳增加了小鼠粪便含水量,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结肠指数为1.62,结肠长度为9.59 cm,相比于空白组显著增加,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为26.45mmol/L,是空白组的1.38倍,其中还原糖和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白玉菇水提多糖高剂量发酵乳组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度最高,从门水平和属水平分析,增加了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以及乳酸菌属丰度。白玉菇酶提多糖高剂量组小鼠的抗高血脂和抗氧化效果最好,提高了小鼠T-AOC、S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白玉菇多糖发酵乳通过改善小鼠肠道生理状况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抗氧化能力,其中WHE发酵乳组效果优于WHN发酵乳组,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LC01对肠道的益生功能,本实验探讨了不同剂量干酪乳杆菌LC01小鼠肠道菌群及转运的影响。基于MiSeq高通量平台进行扩增子测序,比较LC01菌对正常小鼠、青霉素诱导的菌群失调小鼠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并利用墨汁推进率评价LC01菌对便秘小鼠肠道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LC01菌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肠道中Lactobacillus属和Bacteroides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条件性致病菌Prevotella属、Helicobacter属的相对丰度,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相对于模型组,菌群失调小鼠灌胃LC01菌两周后,能够显著增加拟杆菌属、梭菌属和乳杆菌属的丰度,并可改善肠道转运速率,且600亿活菌效果均优于300亿活菌。综上表明,干酪乳杆菌LC01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对肠道转运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说明LC01菌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饮用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人群肠道健康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选择具有消化功能问题的受试者,每天饮用200 mL Y6活菌型发酵乳,持续4周。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分,同时利用Illumina PE300测序平台,对受试者粪便微生物的16S rDNA PCR产物片段进行高通量测序,使用气相色谱测定了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结果表明,饮用Y6活菌型发酵乳对消化功能障碍导致的临床症状有极显著的改善作用(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影响显著,但对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没有明显改变,其中有益菌Akkermansia、Collinsella和Erysipelotrichacee_UCG_003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有害菌Lachnoclostridium属的相对丰富度减少;肠道内SCFAs(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乳双歧杆菌Y6活菌型发酵乳的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消化功能障碍人群的肠道健康,为Y6菌株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便秘作为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常伴有肠道动力及肠道菌群的异常。本研究通过测定45 株乳杆菌的体外生理特性,并筛选出3 株进行体内功能性评价,探讨乳杆菌对肠道动力以及肠道菌群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9、发酵乳杆菌LF37和鼠李糖乳杆菌LR45的耐酸耐胆盐存活率高于10%,均能利用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且短链脂肪酸产量高于1.2 mmol/L。此外,3 株乳杆菌均能促进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缩短首粒排黑便时间,增加粪便水分质量分数,加快肠道运动,同时能提高小鼠粪便菌群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菌群结构。综上,这3 株菌对小鼠肠道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人乳N-链寡糖组(human milk N-glycome,HMN)与牛乳N-链寡糖组(bovine milk N-glycome,BMN)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C57BL/6J雄性小鼠为对象,首先在体外测定粪便菌群中与N-链寡糖相关的糖苷酶活性,并模拟粪便菌群对HMN与BMN的利用;然后将小鼠随机分...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将ICR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饲料)和乌米组(喂食乌米饲料),分析小鼠喂食高粱乌米后的体重、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乌米可以抑制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对照组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显著升高。乌米还可以使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乌米组小鼠肠道菌群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减少;在属水平上,乌米可以使小鼠肠道菌群中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梭菌属(Clostridium)、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XlVa)、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等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属丰度增加,巴氏杆菌属(Barnesiella)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降低;在种水平上,Muribaculum intestinale丰度显著降低,Kineothrix alysoides丰度显著增加。所以,高粱乌米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鼠体重的增加以及降低血清中的血脂水平,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多样性,增加有益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13.
红肉的大量摄入会导致其未消化成分经肠道菌群发酵形成有害代谢产物,从而破坏肠稳态,增加患结肠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探究添加菊粉和大豆膳食纤维对牛肉饮食小鼠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本实验将雄性C57BL/6Cn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牛肉组、牛肉与菊粉组和牛肉与大豆膳食纤维组,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三氯蔗糖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代糖产品,但其安全性评估仍停留在毒理学评估阶段,无法确定该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实验以BALB/c小鼠为对象,探究其摄入三氯蔗糖后可能造成的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对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物种构成等的影响,继而推断由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免疫屏障受损而引发慢性疾病的可能。本实验将4 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4 组,分别包括空白对照以及低、中、高剂量三氯蔗糖(0、15、25、50 mg/(kg mb·d))饲喂组,饲养6 周后眼球取血处死,对小鼠肠道菌群组成(16S rDNA高通量测序)变化、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质量浓度和肠道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摄入三氯蔗糖后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门水平上,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科水平上,梭菌科、理研科丰度显著减少(P<0.05);属水平上,拟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P<0.05);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上皮组织出现病变。综上,三氯蔗糖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多样性降低、肠稳态失衡,从而使机体局部免疫反应和全身免疫应答均受抑制,引发各种疾病的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5.
建立高盐饮食小鼠模型,给予小鼠焦谷氨酸干预,通过对小鼠小肠病理学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检测炎性细胞因子、粪便中白蛋白渗漏量等相关物质,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盲肠内容物中菌群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及基于门、属水平的物种组成,探究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开发其新应用方向。结果表明,焦谷氨酸可以显著缓解由高盐饮食引起的小鼠肠道结构损伤、降低小肠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同时,焦谷氨酸可减少部分由高盐饮食导致显著增加的菌群丰度,例如拟杆菌属(Bacteroides)、另枝菌属(Alistipes)等;另使部分在高盐饮食过程中减少的菌群丰度得到恢复和部分益生菌丰度增加,包括分节丝状菌(Candidatus Arthromit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多种益生菌。综上,焦谷氨酸对高盐饮食小鼠机体显著的有益作用,可以稳定肠道结构、降低肠道炎症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  相似文献   

16.
周一鸣  赵燊  冯飞  刘倩  周小理  肖瀛 《食品科学》2019,40(13):123-129
通过动物实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气相色谱-质谱、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鼠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以及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的含量进行分析,探究凝固型苦荞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凝固型苦荞酸奶使肠道中3 种有益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柔嫩梭菌)的数量分别增加了523.81、911.01、12.18 倍,3 种有害菌(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的数量分别减少了99.89%、97.31%、99.02%。同时,凝固型苦荞酸奶组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的含量分别增加了36.87%、75.59%、56.26%、92.36%,且效果优于普通酸奶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凝固型苦荞酸奶较普通酸奶可以显著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显著降低厚壁菌门和疣微菌门的丰度,显著提高拟杆菌门的丰度(P<0.05);且在属水平上显著提高norank_f__Bacteroidales_S24-7_group、Faecalibaculum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Ruminococcaceae_UCG-014、unclassified_f__Lachnospiraceae、Lachnospiraceae_UCG-006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提高肠道菌群优势菌属的地位。综上所述,凝固型苦荞酸奶相较于普通酸奶,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鼠肠道内有益菌的增殖并抑制有害菌的增殖,促进短链脂肪酸的生成,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优化菌群结构。  相似文献   

17.
以传统发酵泡菜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BC299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耐酸、耐胆盐、耐抗生素能力,并以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研究菌株BC299对小鼠粪便中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C29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pH2.0和0.3%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常见抗生素敏感;能改善CTX诱导小鼠的小肠绒毛和组织形态的破坏,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能正向调节与免疫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使小鼠肠道内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8.
楚福英  王淼  李元敬  诸琳  雷虹  冯磊 《食品科学》2023,44(5):128-135
目的:探究黑木耳黑色素对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小鼠生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24日龄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只)始终饲喂正常饲料,饮用去离子水;模型组(30只)饲喂低铁饲料、饮用超纯水2周进行造模,随后将模型组随机平均分为2组(IDA组和IDA-M组),继续饲喂低铁饲料,饮用超纯水3周;IDA-M组在造模2周后灌胃200 mg/(kg mb·d)黑木耳黑色素,灌胃体积0.2 mL,干预3周,干预期间IDA组灌胃等体积超纯水。每周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小鼠血常规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粪便菌群组成。结果:造模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黑木耳黑色素干预3周后,与IDA组相比,IDA-M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等贫血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黑木耳黑色素具有改善IDA的效果;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IDA会导致小鼠肠道菌群紊乱,极显著改变肠道菌群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发酵冬瓜微生物和小鼠肠道菌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缓解作用。方法:将ICR小鼠按性别随机分为对照组(CT)、发酵冬瓜组(SW)、金黄色葡萄球菌组(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酵冬瓜组(SA+SW),随后对小鼠进行连续4周灌胃处理。并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的优势菌群,菌群差异,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的相关性。结果:无论雄性还是雌性小鼠,发酵冬瓜均能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使其接近CT组。与CT组比较,雄雌小鼠SW组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从32.51%和44.34%下降到7.56%和6.86%,SA组乳酸杆菌属也下降至15.68%和11.02%,而SA+SW组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回升至25.30%和39.16%。拟杆菌属同乳酸杆菌属的变化趋势相同。雄雌小鼠的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在SW组中相对丰度升高,而SA+SW组中相对丰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金黄色葡球菌感染后的雄性小鼠肠道内益生菌产生菌丰度分别由51.37%下降至13.56%,SA+SW组回升至43.61%;发酵冬瓜作用于金葡菌感染的小鼠后增加SCFAs的合成,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结论:发酵冬瓜能够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有效缓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肠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