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的关键是快速恢复脑内血流,挽救半暗带,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之前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从而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脑功能的缺损。目前认为在时间窗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这一点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医疗费用的特点,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目前,大动脉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最常用的方法是支架机械取栓和血栓抽吸治疗.脑动脉内血栓抽吸是一种应用专门的抽吸导管置于血栓近端,然后通过负压抽吸取出...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学创新》2019,(18):164-168
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恢复血流的首选方案,但很大一部分患者在静脉溶栓后仍处于残疾状态,早期血管内治疗、抗血栓等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血循环,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改善脑血循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48例.B组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进行治疗,静脉滴注,持续7d.A组采用全脑血管DSA造影,然后运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药物为尿激酶.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患者总有效44例,总有效率为91.67%;B组患者中,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62.50%.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x2=11.557 7,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相比静脉溶栓更加有效,安全性高,因此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超急性期时间窗(<6 h)内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溶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复流,不但不能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和继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小血管病(CSVD)对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90 d内神经功能恢复及1 a内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2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脑卒中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6例)...  相似文献   

8.
苏金玲 《中外医疗》2011,30(14):163-16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及护理配合。方法分析2007年至2009年间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治疗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术方法和护理过程。结果除3例患者因术中不配合终止介入溶栓行保守治疗外,其余均采用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获得满意疗效。讨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治疗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黄启锐  黎源  程巍  陈颜兴  何勇 《广东医学》2004,25(6):676-677
目的 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 12例采用局部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 5例在溶栓后即刻出现神经功能的明显改善 ,出院时治愈 4例 (33% ) ,临床有效率为 75 %。死亡 2例 (17% )。 4例患者出现脑出血 ,其中 1例为症状性。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热白 《新疆医学》2012,42(10):92-93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国内脑卒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WHO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250/10万,居世界第2位。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过溶栓、抗凝、扩血管、脱水、神经保护等治疗,加之高压氧其独特的治疗方法,掌握好高压氧治疗时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有效的。它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  相似文献   

11.
田灿辉 《重庆医学》2016,(16):2276-2279
脑卒中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第二死亡疾病[1]和第三致残疾病[2],给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极大负担。在我国,脑卒中已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3]。急性脑卒中构成中,大约80%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目前,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狭窄的时间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子及患者的病变类型特点。方法:经CT诊断,比较老年2型糖尿搞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非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特点;同时选取2型糖尿病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样化验临床资料,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硬化与脑血管炎症发病率为45%与40%,相对较高;空腹血糖水平、载脂蛋白B100、甘油三酯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显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硬化与脑血管炎症发病较高,加强危险因素控制对于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随机分为rt-PA溶栓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和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组给予rt-PA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B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与BI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溶栓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NIHSS评分和BI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时间窗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8.4%和8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7%和62.1%(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一种致残率、病死率很高的临床急症。发病后使闭塞的脑动脉早期再通是最合理的治疗措施。缺血性半暗区理论是溶栓治疗的理论根据。应用尿激酶脑动脉局部溶栓治疗文献较少。我们对 36例超急性期 (<6h)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发病<6h ,肌力 0~ 3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尿激酶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本组共 36例 ,男 2 7例 ,女 9例。年龄 30~74岁 ,平均 5 9.3岁。肌力 0级 2 9例 ,…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梗塞在神经内科是最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致残率均很高。传统治疗主要是改善脑循环、血液稀释疗法、抗血小板法、肝素抗凝、降纤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积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减少致残病死率 ,成为近几年来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研究课题。我们近几年来采用颈动脉穿刺溶栓治疗时间窗内缺血性脑血管病 ,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病例入选标准 :①年龄 40~ 5 0岁 ;②临床表现为脑卒中综合症并符合 1995年全国脑防办专家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③溶栓前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④时…  相似文献   

17.
Wu J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9):1297-1299
脑卒中是欧美国家成人死亡率居第三位和致残率居首位的疾病,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脑卒中[1].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也是最常见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60%~80%[2].1995年,在<新英格兰杂志>报道的静脉内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注射溶栓方法成为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公认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3].此后,静脉注射重组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迅速在欧美及中国获得推广[2,4].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stroke)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为止,溶栓治疗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是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溶栓药物。然而t PA的时间窗只有4.5 h,很少一部分人会在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并且当t PA的治疗时间窗超过4.5 h,会显著增加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发生率,从而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率显著增加。在临床上通常使用联合用药的治疗策略来延长t PA的治疗时间窗,从而减少溶栓带来的不利影响。HT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极大地限制了t PA的临床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在动物试验中与t PA联合使用能扩大t PA的治疗时间窗并且不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的药物,旨在为提高t PA的整体疗效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最佳治疗方式是静脉溶栓,但是我国的溶栓率偏低,可能与脑卒中患者诊治延迟相关。本文主要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院前及院内延迟影响因素最新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便提高我国急性脑卒中早期诊治率。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与心血管病、肿瘤共同构成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患者的80%,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国内外临床实践显示,在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措施中,使梗塞脑血管再通是最关键而且是最有效的。其中又以溶栓治疗效果最好、最肯定,明显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降纤维蛋白原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