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记录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治疗老年CHD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榆林市第四(星元)医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78例(年龄≥80岁),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39例。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桡动脉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股动脉组(P0.05)。股动脉组患者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71.8%,桡动脉组分别为7.7%、43.6%。两组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8%,低于股动脉组的30.7%(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能有效缩短高龄冠心病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PCI路径分为股动脉组(n=44)和桡动脉组(n=56)。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术后随访15~2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CI前后心功能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P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CI后桡动脉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相比,经桡动脉途径择期PCI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晋辉 《山东医药》2011,51(35):67-68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的疗效。方法将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0例,分别桡动脉及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均〈0.05)。结论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PCI术其临床疗效相当,桡动脉入径以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势,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吉林油田总医院行PCI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4例,根据意向性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股动脉途径PCI,研究组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造影剂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6、12、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治疗高龄冠心病的近、远期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经桡动脉途径PCI可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入路行急诊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连续607例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STEMI)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桡动脉入路(273例)或经股动脉入路(334例)途径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07%对95.81%,P>0.05)。经桡动脉入路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入路组。结论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经桡动脉入路途径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泼选择709例老年(年龄≥75岁)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接受PCI的入路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227例)和股动脉组(4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PCI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桡动脉组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7.8%,股动脉组患者全部成功接受PCI。两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3例(1.3%)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27例(5.6%)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 vs 7.3%,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PCI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确诊的因STEMI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225例,其中经桡动脉治疗组123例,经股动脉治疗组10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部位、血管病变的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5.7%,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商洛市商南县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血管穿刺时间、造影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PTCA)使用率、双钢丝使用率、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成功率、手术前后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血管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造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钢丝使用率、支架植入成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特殊指引导管使用率、PTCA使用率高于对照组,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利于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选择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以及近期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经桡动脉造影显示明确的冠状动脉病变后即刻采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17例(桡动脉组),与同期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后即刻PCI者(股动脉组,共409例)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靶血管病变特征、疗效和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月内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4.0%,与股动脉组(97.6%)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管腔狭窄程度≥70%)的血管数量累计为210支,其中182支作为靶血管进行了成功的PCI,病变血管的血运重建率为86.7%,低于股动脉组(93.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成功PCI者中慢性闭塞病变的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术后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股动脉组。随访PCI术后1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具有可行性。但对于复杂病变选择经股动脉途径PC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19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经股动脉途径组105例、经桡动脉途径组90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两组血管穿刺成功率、鞘管置人时间、穿刺至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成功率、6个月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生存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手术操作时间长、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P均〈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行急诊PCI的效果相同,但前者具有穿刺点血管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置入动脉鞘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置入支架数、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效果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当,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行全脑DSA的患者138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9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而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股动脉组,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入径行直接冠脉介入治疗(TRA-pPCI)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02例[男性7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8.5±11.6)岁]发病在12 h内需接受pPCI治疗的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经桡动脉人径(TBA-pPCI)组52例,经股动脉入径(TFA-pPCI)组50例,观察两组的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评估术侧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处理病变血管支数、病变程度,以及在操作时间、疗效和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FA-pPCI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明显高于TRA-pPCI组(P<0.05). TRA-pPCI组术中有5.8%的患者出现上肢动脉轻度痉挛,但经解痉治疗有效且不需中断PCI操作.术后3个月随访,TRA-pPCI组仅1例患者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老年AMI患者,两种入径的p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TRA-pPCI组出血等血管并发症少,可作为老年AMI患者PCI治疗时选择的血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入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连续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19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依据血管入路途径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82例和行血管闭合装置股动脉组110例,观察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两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PCI操作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PCI操作时间和Needle-to-Balloon时间较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延长(P值均<0.05);桡动脉组非主要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组(P=-0.016).结论 行急诊PCI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行血管闭合装置的股动脉入路途径相比,具有相同的MACE和住院期间病死率,因此可将其作为急诊PCI血管入路途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股动脉与桡动脉入路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80例患者均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90例,桡动脉组选择左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股动脉组选择右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两组穿刺和冠脉介入诊疗术实施情况、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冠脉介入诊疗术成功率均较高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操作总时间、术毕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8.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桡动脉和经鼻烟窝处桡动脉入径方案对行PCI术患者手术操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沭阳仁慈医院就诊且需要冠脉造影或支架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为右侧桡动脉途径失败或不适合右侧桡动脉入路者,采用左手解剖学鼻烟壶区远端入径,对照组选择常规右侧入径;比较两组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桡动脉入径,行PCI术患者采用经鼻烟窝处桡动脉入径有助于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且穿刺手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安全性两种入径接近。  相似文献   

20.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