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河南稠油油田井楼高浅三区、七区热采井机采系统测试资料,重点对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电机、抽油泵、抽油机平衡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楼油田高浅三区、七区配套的变频技术、机械减速技术、永磁电机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指出在电机、抽油机平衡、抽油泵等影响稠油热采井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中,抽油泵的泵效对机采系统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提出通过提高泵效,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稠油井的机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2.
井下复合式气锚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设计了井下复合式气锚。实践应用证明:通过重力-螺旋-重力三次分离,可有效地使油流中的自由气在进入抽油泵前分离出来,减少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特别对高含气井起到了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油气比油藏有杆泵抽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油藏埋藏深度大,原油具有密度低、油气比高的特点,针对常规有杆泵抽油存在气锁、泵效低、有效冲程短等问题,研究出由新型防气杆式抽油泵、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套管放气阅、张力油管锚、不压井作业井下开关等组成采油技术。现场107口井应用表明:新型防气杆式抽油泵泵效高,不仅能用于普通直井,而且还适应于定向井;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与地面定压套管放气阀配合能将原油中的大部分气体在进泵前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张力油管锚可以降低油管伸缩,提高了抽油泵泵效;不压井作业井下开关配合杆式抽油泵实现不压井检泵作业,减少了油层污染。  相似文献   

4.
于斌  崔卫冠等 《石油机械》2002,30(C00):63-64
针对文南油田机采井低产能低泵效问题,采用液压充油泵与φ44mm以下管式抽油泵配套使用,收到了显著的增液效果。该液压充油泵充分利用抽油泵上油管静液柱压力得以储能,提高了泵进油口压力;与普通泵相比,进、排油阀阻力减小,从而提高泵效并达到增液之目的。结合文南油田的特点采用改进后的液压充油泵先后施工7井次,均正常生产,已累计增液1517t,增油631t,平均兴面下降347m,平均单井泵效提高7%以上,平均检泵周期190d。  相似文献   

5.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6.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气体对泵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设计了井下复合式气锚。实践应用证明:通过重力-螺旋-重力三次分离,可有效地使油流中的自由气在进入抽油泵前分离出来,减少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特别对高含气井起到了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高机采井抽油泵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低泵效对抽油机、三抽设备均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同时因气体影响较大对油井产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机采井抽汲理论分析,结合现场运行,找到了影响采油三厂机采井抽油泵效的主要因素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提高抽油泵效的最优途径。结合油田现状,有的放矢的从技术装备、油井参数及管理水平三个方面对机采井抽油泵效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提高抽油泵效措施的有效实施,全厂机采抽油井在产液量和含水均保持平稳的同时,抽油泵效从2009年1月的36.2%上升到12月的40.5%,累计全年产生经济效益291.85万元,也为本厂抽油泵效提供了一套成熟的工艺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辉 《新疆石油天然气》2012,(Z1):121-123,12
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泵的实际排量常小于其理论排量,二者的比值称为泵的容积效率,油田通称为泵效,影响泵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的影响,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及漏失的影响,旨在探讨抽油泵泵阀设计过程,即如何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相似文献   

10.
《石油机械》2016,(7):100-102
针对低渗透深抽井常规抽油泵存在供采不平衡、泵效低及泵漏失量大等问题,研制了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该泵采用环形柱塞及出油阀外置结构,解决了泵阀结构对柱塞尺寸的限制问题,使泵径可以减小到满足排量要求。采用双泵筒配合环形柱塞结构可以减少抽油泵的漏失量,泵工作时环形液流在泵内产生漩流,可以有效防止泥砂在进油阀处的沉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环形柱塞泵密封效果好,漏失量小,对于日产液不大于2m~3的低产井,环形柱塞泵的平均泵效是常规抽油泵的3倍。小排量环形柱塞杆式抽油泵满足低渗透含砂油井高效长久的开采需要。  相似文献   

11.
《石油机械》2016,(6):88-91
河南油田非常规油气井储层埋藏深,地层供液能力差,油气比高,导致抽油泵泵效降低。为此,研制了深抽防气杆式抽油泵。深抽防气杆式抽油泵游动阀球设计为强启闭结构,固定阀球设计为高密度重球结构,能够克服井下混合液中的气体对抽油泵工作的影响。底部固定、密封的杆式抽油泵,其软、硬双密封的密封效果好。深抽防气抽油泵与井下油气分离器配合使用,可收到较好的防气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满足油气比大于300 m~3/t的井的有效举升。该抽油泵的研制成功为高油气比深抽井的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抽油泵泵简开孔制成中排气防气泵和长柱塞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打破传统的技术思路,在普通抽油泵泵筒上开孔,根据用途的不同,开孔的位置也不同,由此产生了中排气防气泵和长柱塞泄油泵。前者是在泵筒中部开孔,利用排气孔排气以提高泵效;后者则是在泵筒上部开孔,配以长柱塞,可用于泄油、防盐卡和正洗井。泵筒开孔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抽油泵的防砂卡、防盐卡和柱塞密封等技术难题。中排气防气泵在工作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泵效达47.6%,系统效率提高13.5%;长柱塞泄油泵用于结盐严重的间歇采油井,停井后下放抽油杆柱至碰泵,使油管内泄油,结果结盐几率减小,油井连续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3.
长庆油田所开发的长6、长2、长3油层属于高饱和压力(6~10MPa)、高气油比(大于70m^3/t)油藏,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比较严重,致使许多井泵效很低(20%左右)。因为气体的影响导致许多情况变得比较复杂,提高泵效的难度很大,通过对各种影响泵效的因素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工艺方案,为高气油比油井提高抽油泵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宝浪油田油藏埋藏深度大,原油具有密度低、油气比高的特点,针对常规有杆泵抽油存在气锁、泵效低、有效冲程短等问题,研究出由新型防气杆式抽油泵、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套管放气阀、张力油管锚、不压井作业井下开关等组成采油技术。现场107口井应用表明:新型防气杆式抽油泵泵效高,不仅能用于普通直井,而且还适应于定向井;螺旋式井下油气分离器与地面定压套管放气阀配合能将原油中的大部分气体在进泵前分离出来,从而降低气体对抽油泵的影响;张力油管锚可以降低油管伸缩,提高了抽油泵泵效;不压井作业井下开关配合杆式抽油泵实现不压井检泵作业,减少了油层污染。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6.
抽油泵采用螺旋式固定阀罩可提高泵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普通阀罩相比,新研制的螺旋式固定阀罩增强了通液能力,改变了液流方向。抽油泵吸液时井液通过固定阀罩内腔的螺旋槽的作用而产生螺旋运动,降低井液通过阀罩的流动阻力,同时井液旋转进入泵筒形成锥状液流减少气蚀,减小对泵筒内壁的冲刷力;抽油泵排液时固定阀球螺旋下降迅速关闭,降低漏失,完成抽油泵的工作过程。螺旋式固定阀罩在10口井上推广应用均提高了泵效,平均每口井提高泵效17.34%,泵效增加最大达67.8%。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抽油泵的气体影响问题目前针对该问题所采取的几种措施的不足之处,提出了防气锁锥阀式抽油泵,并介绍了该抽油泵的设计及现场试验情况。试验表明,防气锁锥阀式抽油泵可完全防止抽油泵气锁,提高抽油泵泵效。如能与井下游离气体分离器及井口套管定压气阀配合使用,将会取得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常规抽油泵在油气比大的油井中使用,油液充满程度差,泵效低,当气体溢出较多时,会造成泵腔内气体反复压缩和膨胀,而固定阀和游动阀却打不开,形成气锁。发生气锁后,无油液排出,抽油机和泵将作无用功。更为有害的是在这种含气井中工作,抽油泵还会发生液击现象,加速了抽油杆柱、游动阀罩、固定阀罩、油管等井下设备的损坏。为此,开发设计了抽油泵—防气泵,有长柱塞中排防气泵、环形阀防气泵、标枪阀防气泵等,其设计思路一是排气,设法使泵筒内气体排出;二是使游动阀球强制开启,避免气锁现象的发生,为此,开发设计了一种新型防气泵———气液混…  相似文献   

19.
陶学军 《青海石油》2004,22(4):47-51
机采井中深井泵工作泵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油井的产液量。在生产中深井泵的实际泵的实际泉效普遍较低,一般在30%~50%。影响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生产中如何将影响它的因素消除或减少,就可提高抽油井的产液量。  相似文献   

20.
抽油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面电动机功率损耗及井下泵效较低是引起机采井系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利用抽油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技术改造常规有杆泵抽油机,改变其原有工作制度,无级调节抽油机冲次及上、下冲程的速度比,优化抽汲参数,是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试验证明,抽油机智能控制技术从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上均可提高机采井抽油系统效率。利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结合地面设备再优化井下抽油杆柱和抽油泵配置,优化泵的抽汲参数,确定最佳的举升工艺,同时提高抽油机井现场管理水平,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