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学军 《青海石油》2005,23(2):46-48
机采井在国内外占80%以上,机采井中常用的井下采油泵为管式采油泵。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油井的采油效率,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原因:a、气体影响;b、冲程损失;c、漏失。由于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井下抽油泵泵筒不能及时充满致使抽油泵实际泵效很低,一般泵效在30%~50%,开采效益低。本文介绍的助抽泵可对井下抽油泵起到强制供液的作用,同时可减少泵漏失、减少气体的影响,提高抽油泵泵效。  相似文献   

2.
依据河南稠油油田井楼高浅三区、七区热采井机采系统测试资料,重点对影响机采系统效率的电机、抽油泵、抽油机平衡等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楼油田高浅三区、七区配套的变频技术、机械减速技术、永磁电机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指出在电机、抽油机平衡、抽油泵等影响稠油热采井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中,抽油泵的泵效对机采系统效率的影响程度较大.提出通过提高泵效,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稠油井的机采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间抽制度对于提高低效油井整体经济效益十分重要,而抽油泵环隙漏失对间抽制度的影响不可忽视。通过分析抽油泵环隙漏失对间抽井不同生产阶段的影响发现,根据漏失情况延长抽油时间有助于提高间抽井产量,适当放大冲次有利于减小漏失的影响,提高间抽井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对间抽井间抽制度进行了优化,经现场验证效果良好。该研究对优化油井间抽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抽油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面电动机功率损耗及井下泵效较低是引起机采井系统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利用抽油机变频调速智能控制技术改造常规有杆泵抽油机,改变其原有工作制度,无级调节抽油机冲次及上、下冲程的速度比,优化抽汲参数,是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试验证明,抽油机智能控制技术从地面效率和井下效率上均可提高机采井抽油系统效率。利用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结合地面设备再优化井下抽油杆柱和抽油泵配置,优化泵的抽汲参数,确定最佳的举升工艺,同时提高抽油机井现场管理水平,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累计实施6.4万井次油井间抽作业,抽油泵效、系统效率等关键机采指标保持了低渗透油田较好水平。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趋势,克服油井传统人工间抽方式的局限性,在已有完备的物联网配套基础上,探索形成适用于长庆油田的智能间抽技术模式,以较低成本对间抽井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研发油井间抽软件平台,实现油井生产制度确定、优化调整、启停控制、指标监控4个方面的智能化。间抽技术智能化促使间抽制度的制定依据更加合理,技术效果更加明显,同时降低了间抽作业对人工的依赖,降低了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6.
将动液面自动监测装置与数字化网络平台相结合,实现了动液面远程在线连续监测。通过对低产井动液面的连续监测,可动态监测油井产液情况,并根据动液面变化曲线,确定了低产油井的合理间抽时间。将摸索出的油井间抽制度在现场应用,应用后间抽井产量变化不大,抽油泵效明显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有杆抽油泵泵功率与实际泵效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有杆抽油井中抽油泵腔内气体的压缩效应是造成有杆抽油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举例计算,说明泵腔内气体的压缩效应对泵效损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产油井常规抽油泵供采不平衡、泵效低及能耗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泵径为25mm的气液置换式实心柱塞小直径抽油泵。该泵采用实心柱塞结构,能够防止阀罩断裂造成的柱塞断脱事故;在泵筒上增设了气液置换装置,降低了泵腔内的气液比,消弱了气体影响,提高了泵效,更加适应低产井和沉没度低等供液能力差的工况。同时,利用CFD软件对抽油泵气液置换腔和分流器进行了流体仿真分析,对出油阀罩进行了强度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合理性。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后的平均泵效相对试验前提高了约7. 3%,合理调节抽汲参数后泵效能够超过70%。气液置换式实心柱塞小直径抽油泵能够满足低产油井的生产需求,为小直径抽油泵采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苏油田90%以上的井为定向井。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井筒流体日益复杂,目前抽油泵的平均泵效为51.8%,其中泵效低于30%的井有310口,占总井数的22.6%。针对江苏油田抽油泵泵效现状,通过对泵充满程度、冲程损失以及漏失三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油井生产状况,分析造成油井抽油泵泵效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对890口井现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理论计算模型,计算了泵充满系数、冲程损失以及漏失量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对泵充满系数的影响最大,柱塞与衬套间隙以及固定阀尔漏失次之,再次为抽油杆弹性伸缩引起的冲程损失。  相似文献   

10.
有杆抽油泵气体压缩效应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杆抽油泵泵功率与实际泵效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有杆抽油井中抽油泵腔内气体的压缩效应是造成有杆抽油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推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举例计算,说明泵腔内气体的压缩效应对泵效损失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中原油田泵效偏低,尤其是深抽井的低泵效情况提出了以提高泵的充满程度为目的的液压补偿泵课题研究。详细分析了影响泵效的因素,展开了方案设计,经反复论证后选定一种结构方案进行了设计、加工、整改、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完成了液压补偿泵的研制及其锚定技术研究,研制出主要由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锚定器组成的液压补偿泵采油配套技术。抽油泵液压补偿泵采油技术利用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的自然伸长和缩短,增加补偿泵腔内瞬间压力,强行打开抽油泵固定阀,增加抽油泵充满程度,提高泵效。现场37井次试验数据表明,设计原理新颖,结构合理,与抽油泵同步工作,不需要专门作业,能有效增大普通抽油泵的充满系数,提高泵效。  相似文献   

12.
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壮坤 《断块油气田》2007,14(2):74-75,85
在有杆泵深抽井中,经常发现检泵生产正常后的泵效比刚检泵后有明显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是影响泵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机抽井油管、抽油杆的受力分析,论述由于作业交井时与生产正常时的油管和抽油杆受力发生了改变,深抽井正常生产时防冲距比交井时防冲距要大许多,导致泵的充满系数降低,从而影响了泵效。矿场应用表明,机抽井检泵交井后重校防冲距有效地提高了泵效。  相似文献   

13.
大排量螺杆泵在大庆聚合物驱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抽油机和电潜泵两种机采方式对聚合物驱井采出液的不适应问题 ,开展了大排量螺杆泵采油系统推广应用试验。在确定了总体试验方案的基础上 ,采取了合理选择大排量螺杆泵基本结构参数 ,如加大转子直径、减小转子偏心距和加大衬套导程 ;完善抽油杆柱防断脱技术 ;提高系统效率等一系列具体方案。大庆油田 17口井特别是 5口典型井的推广应用表明 ,大排量螺杆泵可以满足聚合物驱采油井的生产要求 ,螺杆泵井的平均运转时间超过 1年 ,平均泵效达79 7% ,比抽油机井泵效高 32 % ,单井平均每天节电 2 4 8 4kW·h。大排量螺杆泵采油系统存在的问题是配套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超深油井抽油泵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超深油井的生产需要,研制了超深油井抽油泵。该泵对泵筒、柱塞、固定阀做了设计,改善了泵筒受力状况,提高了螺纹的密封性能和抗拉强度。采用双闭式阀罩结构,减小了开口阀罩损坏的概率,新型双固定阀(或单固定阀)结构设计,不仅增加了可靠性,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现场应用表明,该泵最长使用寿命达到7个月以上,泵效平均达到35%以上,且性能可靠,未发生由于抽油泵失效造成检泵作业的情况,满足深井、加深泵挂油井生产和工艺设计的要求,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油田生产对于大排量、高扬程采油设备的需求,文章提出了双头大排量单螺杆泵与圆截面钢质连续抽油杆配套使用的方案。与单头单螺杆泵相比,双头单螺杆泵具有大排量、高扬程、高泵效和长寿命等特点;圆截面钢质连续抽油杆具有减少与油管间磨损、降低失效率、提高油井产量等特点。文章介绍了该工艺在油田现场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该工艺实现了大排量、高扬程采油生产的需求,具有适应井液范围广、减少能耗、降低作业费用等优越性,拓宽了螺杆泵和连续抽油杆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方式在低渗透油藏部分区块定向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油井免修期短、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在6口低渗透油藏定向油井应用了螺杆泵采油工艺,现场运行效果表明,螺杆泵采油工艺可有效的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及提高泵效,为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定向井采油提供一种新的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17.
秦飞  金燕林  李永寿  邱华标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4):145-148,158
通过系统效率测试可以准确获得效率参数以及各种工作参数,是塔河稠油电泵井维护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塔河油田2010年的系统测试资料,对比分析了电泵井与常规机抽井的系统效率与泵效,解释了"高泵效、低系统效率"的原因,进而初步确定了最优系统效率下相关参数的合理范围,为油井提高提液效率、优化掺稀工艺和工作制度提供了合理的决策指标和评价手段,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相比,螺杆泵采油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系统效率较高,对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根据螺杆泵井各个部分运动特点及能量损失情况,建立了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分析模型。该模型在二连油田的应用表明,影响二连螺杆泵井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为抽汲参数偏小、供排不协调以及电动机配置过大等。针对该情况对不同的螺杆泵井提出了具体提高系统效率的措施,使得二连油田螺杆泵井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对提高其他油田螺杆泵井系统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空心抽油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及其电缆可以穿越的空心环流抽油泵的制造、应用技术,实现了对井筒内的调油从泵下、泵体、泵上直至井口,进行全程电加热。在近百口稠油井的应用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通过检测和试用,证明该空心环流抽油泵的设计制造技术,能成功地将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用于稠油开采工艺中,并推上了行之有效的应用阶段。为当前国内稠油藏开采,推出了一项最为适用的配套新工艺。  相似文献   

20.
周广厚 《石油机械》1997,25(10):30-32,44
根据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工作原理和增产原理的分析,指出补偿装置有三个优点:抽汲高粘度原油或在低压低产油井中抽油有利;可以减少气体影响而提高泵效;兼有“井下振荡器”的作用。针对某些文献的不正确观点,提出四点看法:(1)只要有沉没度,动液面就参与作功,“动液面不作功”的观点不正确;(2)“节省油层能量”的观点既违背油井流入动态关系又无能量来源;(3)补偿装置只能减小气体影响而不能避免气体影响提高泵效;(4)“试验数据有误”的论述也欠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