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成人肝移植术后肝脏弹性值(LSM)与肝肾功能指标相关关系,研究其对受者术后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为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移植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10日—2014年3月19日期间43例次肝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及术后LSM,统计分析其相关关系;以LSM 16 kPa为界将受者分为LSM较高组和LSM较低组,比较两组间术后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 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无关联,但术后第7天LSM与冷缺血时间有统计学关联(r=0.335,P=0.028)。受者术后第1天LSM与术后ICU时间正相关(r=0.488,P=0.001),但第7天LSM与ICU时间无关联。在纳入分析的12项肝肾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胆汁酸及肌酐均与术后第1天和第7天LSM呈正相关。② 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的ICU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7 d与9 d,P=0.01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LSM较低组(34 d与23 d,P=0.023)。术后第1天LSM较高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LSM较低组(78.57%与27.59%,P=0.002)。结论: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值与肝移植受者术后肝肾功能有一定关联,对肝移植受者近期预后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活体肾移植术对供受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活体肾移植术对供受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6组活体肾移植术供受者进行随访,动态观察供受者术后并发症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6名供者,肾切除术后无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正常。6名受者,其中1名PRAl00%,但患者和家属坚决要求手术,尸体肾移植术失败后再行活体肾移植术后发生超排,维持性透析状态。5名均予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术后无其他不良并发症,肾功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其中1名术后发生急性排异,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另1名发生临界排异,予MP冲击5天缓解。结论 活体肾移植术效果肯定,可延长受者及移植物存活时间,对供者健康影响较小,可以在有一定条件的单位开展,并应重视对供受双方的术前健康评价和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施行的109例DCD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供者因素对受者胆道并发症的影响。结果:109例DCD肝移植受者术后共24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2.0%。单因素分析显示胆道并发症组与对照组间的热缺血时间(P<0.001)及ICU住院天数(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O血型是否相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升压药及患者脂肪肝有增加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热缺血时间(P=0.001,OR=1.328,95%可信区间为1.124~1.526)和ICU住院天数(P=0.012,OR=0.840,95%可信区间为0.732~0.963)是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并发症仍然是DCD肝移植术后的主要难题,热缺血时间和ICU治疗是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供肝紧缺的情况下,使用ABO血型不相容的供肝不失为拯救生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亲属活体肾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亲属肾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总结其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亲属肾移植供受者的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供受者的心理压力.结果 16例供者存在犹豫矛盾、担心紧张的心理,受者存在负疚、焦虑紧张、敏感恐惧等心理.通过护士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减轻了供受者的心理压力,供受者的手术过程均顺利,所有供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恢复正常,康复出院,所有受者术后随访至今,人/肾存活率为100%.结论 心理护理对亲属肾移植供受者减轻心理压力、配合治疗、预防并发症及促进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患者术后中远期的生存情况和导致中远期生存率下降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手术,且术后存活超过1年的221个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的资料,选取包括受者术前变量、供者变量、术中变量和受者术后变量共27个可能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肝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221个受体中有28人在术后1年后死亡,主要死亡原因和相关死亡率为:感染、胆道并发症、HBV复发/再感染。保留在Cox回归方程内的协变量为:高龄、ABO血型、冷缺血时间、术后感染部位和胆道并发症。 结论: 良性终末期肝病的移植患者的中远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感染、胆道并发症和HBV复发/再感染。影响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y),ABO血型(血型不符),冷缺血时间(>12h),术后感染部位(肺部感染)和胆道并发症(移植肝胆管弥漫性狭窄)。术前严格筛选高龄患者,选择ABO血型相同或相符的供者,缩短冷缺血时间,积极防治术后感染和胆道并发症,将有助于提高受者术后中远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方法  4 5 3例肾移植受者按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分成国产环孢素A(CyclosporineA ,CsA)组和他克莫司 (Tarclolimus,FK5 0 6 )组 ,并将两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FK5 0 6组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多于CsA组 (P <0 0 0 1) ;两组病例在年龄、男女比例、体重、住院时间、术后第 10天血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CsA组治疗费用低于FK5 0 6组 (P <0 0 0 1)。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国产CsA疗效好、费用低 ;肝炎携带受者及高危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FK5 0 6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细胞病毒(CMV)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可能导致的直接影响如CMV肺炎、肠炎及肝炎等为人熟知;而对肾移植受者的间接影响多被低估,包括移植肾排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和二次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移植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淋巴细胞增生病(PTLD)以及人、肾存活率下降等.肾移植受者术前透析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CMV感染途径及感染风险,使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对于CMV感染的防治策略,目前倾向采用早期优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我院14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供受者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供者的心理护理、肾动脉造影后护理、供肾后护理,14例供者术后10天安全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通过受者的一般护理、肾功能监测、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所有患者无外科并发症.12例术后3天肾功能正常,其中1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抗淋巴球蛋白冲击治疗逆转.2例肾功能延迟恢复,分别于术后1周及3周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对供受者手术后的护理,能有效确保供受者的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器官保存、供受者的选择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肾移植手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得以明显地延长和提高。但是,肝脏疾病仍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HBV(Hepatitis B virus)和HCV(Hepatitis Cvirus)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HCV感染正日益成为引起受者肝脏损害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HCV的生物学特性、HCV的检测、透析人群HCV感染、HCV感染与肾移植手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HCV感染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HCV…  相似文献   

10.
巨细胞病毒(CMV)是肾移植术后最重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CMV感染对肾移植受者可能导致的直接影响如CMV肺炎、肠炎及肝炎等为人熟知;而对肾移植受者的间接影响多被低估,包括移植肾排斥、继发感染(细菌、真菌和二次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移植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淋巴细胞增生病(PTLD)以及人、肾存活率下降等.肾移植受者术前透析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会显著增加CMV感染途径及感染风险,使原发感染和潜伏感染被重新激活的可能性增加,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对于肾移植受者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至关重要.对于CMV感染的防治策略,目前倾向采用早期优先治疗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器官保存、供受者的选择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肾移植手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尿毒症患者肾移植术后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得以明显地延长和提高。但是,肝脏疾病仍是肾移植术后受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HBV(Hepatitis B virus)和HCV(Hepatitis C virus)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由于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HCV感染正日益成为引起受者肝脏损害的最主要原因。本文就HCV的生物学特性、HCV的检测、透析人群HCV感染、HCV感染与肾移植手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HCV感染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10例心脏移植术监测护理的体会。方法通过对10例心脏移植术后受者进行监护治疗,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治疗.使受者度过心脏术后右心功能不全、感染、急性排斥等并发症。结果9例受者痊愈出院,1例受者出现急性供心衰竭死亡。结论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加强术后监测和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心脏移植成功率,提高心脏移植术后受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单纯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亲属活体供肾切取术60例,其中31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9例行后腹腔镜手术。术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后腹腔镜组明显缩短(P<0.05),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供、受者术后均规律随访1年以上,供者无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机器人辅助组和后腹腔镜组受者移植肾的存活分别为29例(93.6%)和28例(96.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供肾切取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较,手术效果相同,而术中出血量少,患者下地时间早,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可明显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儿童供肾移植在儿童受者与成人受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2015年35例儿童供体和63例受体的临床资料,将受体分为儿童受者组(<18岁)与成人受者组(≥18岁),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人/肾存活率。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儿童组和受者组的1 a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2%/97.2%和1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儿童受者相比,成人受者接受儿童供肾同样是安全可行的,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供肝的切除方法,供者男性,40岁,系受者父亲,体重55kg,身高173cm,切取肝左外叶(肝脏Ⅰ、Ⅱ段)。术中用B型超声波确认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分支及走向,确定切肝界线行肝左外侧叶切除术,以超声刀和双极电凝器断肝,切肝过程不阻断肝脏血流,术中出血410ml,补充自体血800ml,肝脏热缺血时间为零。供体无任何并发症,受体早期并发症得以控制,至今已健康存活14月余。结果提示成功的活体肝脏切取技术为肝移植提供优质的供肝。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精准肝切除与常规肝切除对肝脏占位病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0月间分别采用精准肝切除及常规肝切除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术后24h和5d肝脏转氨酶、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肝切除组比较,精准肝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均P0.05);精准肝切除组术后24h和5d肝脏转氨酶指标的变化优于常规肝切除组(均P0.05)。结论:精准肝切除在术后康复方面优于常规肝切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妙婵  蔡葵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80-218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肝脏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位肝脏移植术受者的临床资料与检验结果。结果:16例肝脏移植术受者术中输血量RBC平均为20.25U,PLC平均用量为9.38U,FFP平均用量为2781ml,冷沉淀平均用量为9.22U。结论:尽管肝脏移植术中血液制品的用量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仍属于大量或超大量用血。应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检验监测,有针对性地补充和输入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血浆AT测定对于预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98例各类终末期肝病患者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间血浆AT的动态变化。无血管并发症组的患者176例。血管并发症组中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6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例;均于术前、术后10 d每天抽取静脉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活性,并给予分析。结果肝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间血浆AT活性降低,恢复期AT活性持续降低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结论肝脏移植恢复期AT活性的恢复是衡量肝脏移植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并且对于预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夫妻供肾活体肾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共实施11例夫妻供肾活体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低剂量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供、受者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1例供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出现,术后8~10 d出院.10例受者术后3 d内血清肌酐降至正常,其中1例术后第8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冲击治疗后血清肌酐恢复正常.1例受者术后两周血清肌酐逐渐下降至正常.随访时间2~20月,中位时间8.2月,供、受者肾功能显示良好.结论 夫妻供肾活体肾移植安全可行,是解决供肾来源不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肺移植受体的选择及术后内科常见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如何合理选择肺移植受者并及时治疗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该组32例单、双肺、心肺联合移植受者选择的合理性和分析术后内科并发症。结果32例肺移植受者成活21例,死亡11例。结论合理选择单、双肺移植受者,及时治疗术后内科并发症,是单、双肺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