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白鲢鱼排酶解蛋白的制备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鲢鱼排为实验材料,选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蛋白水解液。考察起始pH值、酶解温度、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7.59、酶解温度44.9℃、料液比30:100(g/mL)、加酶量4.02%、酶解时间5h,...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鲵多肽,本研究以大鲵肌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法,以水解度和多肽得率为指标,对不同蛋白酶及其不同组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温度、料液比和初始p H对大鲵肌肉酶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为最佳酶解组合;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风味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均为6000 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料液比(w/w)1∶8,初始p H=6.86。优化条件下多肽得率为90.28%。  相似文献   

3.
以海蜇加工下脚料为原料提取胶原蛋白,以还原力(RP)和水解度(DH)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料液比、酶添加量对还原力和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最佳酶解胶原蛋白的工艺条件;并进一步与复合酶水解工艺进行比较,确定海蜇胶原蛋白肽的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胰蛋白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温度44℃、pH8.5、料液比0.50 g/mL、酶添加量3.0%和酶解时间4 h;风味蛋白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温度44℃、pH7.5、料液比0.56 g/mL、酶添加量4.0%和酶解时间4 h;进一步进行复合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风味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别在其最适条件下进行先后酶解获得的酶解液的DH和RP最高,分别为(71.56%±0.0076%)和(0.341±0.0101)。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不同的水解酶水解虾加工副产物的效率,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水解虾加工副产物用酶。考察了料液比、时间、温度、起始pH值、酶添加量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优的酶解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为虾粉质量的0.8%、温度60℃、料液比4g:100mL、起始pH9.0、时间2.0h、蛋白提取率为65.3%。  相似文献   

5.
酶法制备鮰鱼排水解蛋白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斑点叉尾鮰鱼排为实验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复合酶解.实验分析了六个单因素(温度、初始pH值、料液比、加酶量、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的复合比、水解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温度50℃,初始pH值7.0,料液比1:2,酶的复合比1:1,酶解时间5h,加酶量2000U/g原料.此时,鲴鱼排水解度(DH)可达28.87%.  相似文献   

6.
以四角蛤蜊肉为原料,利用酶解技术获得四角蛤蜊调味料风味前体物质。以水解度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酶的种类与比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中性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双酶酶解四角蛤蜊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当中性蛋白酶和复合风味蛋白酶质量比为2∶1时,其酶解液的水解度和鲜度都最佳;双酶酶解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2.4‰、时间5.5 h、温度52 ℃、料液比1∶4(g/g)、自然pH值,此时酶解液的水解度较大(44.32%),风味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三氯乙酸可溶性氮(SN-TCA)的含量与水解度(DH)为测定指标,研究了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复配后与风味蛋白酶分步酶解猪骨粉的工艺,优化了复合酶的最佳配比和酶解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步酶解三种酶的最佳配比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5000 U/g、胰蛋白酶添加量4420 U/g和木瓜蛋白酶添加量3000 U/g,此时所得SN-TCA的最大含量为52.6%;复合酶最优的酶解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43.4℃、酶解时间6 h、pH 7.6、加酶量0.31%、料液比1:5.4,此时SN-TCA含量最高为55.42%;第一步酶解液灭酶后进行第二步酶解,保持体系料液比和pH不变,加入风味酶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4 h、加酶量为0.4%,此时酶解效果最好,水解度可达到13.71%。  相似文献   

8.
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绿豆为原料,对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蛋白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酶法提取绿豆淀粉工艺最佳参数为: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4.5 h、蛋白酶添加量700 U/g、料液比1∶3;在此条件下,绿豆淀粉提取率为96.97%。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天麻为原料、中性蛋白酶为酶解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pH、酶添加量和酶解温度对天麻淀粉中蛋白质残留率和天麻淀粉得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天麻淀粉提取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7(g/mL)、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8 mg/g、酶解pH 7.0,在此条件下天麻淀粉得率为12.49%,蛋白质残留率为0.006 8%。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利用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复合风味蛋白酶对悲翠贻贝进行水解,对水解效果进行比较,选择使用中性蛋白酶作为作用酶,确定水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000U/g,固液比1:2.5,温度50℃,pH为7.5,酶解时间4h。同时进行中性蛋白酶与复合风味蛋白酶复合水解的实验,对两种方法的酶解结果进行比较,认为中性蛋白酶与复合风味蛋白酶复合水解可以改善酶解液的风味,同时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水解率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市售新鲜小海虾为原料,经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低盐虾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以游离氨基态氮(FAN)值为考察指标,对酶法加工低盐虾酱的酶解条件即中性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食盐添加量进行优化,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为:Y=-1.92416+1.09113X1+0.10297X2+0.36844X3-0.08440X4-0.05065X1X2+0.14153X1X4-0.00091X22-0.07095X32.以上4个因素影响游离氨基态氮(FAN)值的优先次序为食盐添加量>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确定酶法制备低盐虾酱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33%、食盐添加量为15.12%、酶解温度为50.18℃、酶解时间为2.05h,在此条件下,低盐虾酱的游离氨基态氮(FAN)值为0.587g/100g.本产品为紫红色,有光泽,香气浓郁,具有虾酱特有的风味、咸味适宜,口感细腻,质地均匀,无异味.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一种火锅虾滑肠的制作过程及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影响火锅虾滑肠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最佳水平范围.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配比:新鲜虾肉添加量为40%、金线鱼鱼糜添加量为14%、木薯变性淀粉添加量为2%、斩拌时间为6min,在此添加量及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经火锅水煮,结构及风味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3.
虾头酶解及反应型虾味香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中国对虾虾头为原料,通过确定及优化酶解条件,制备了虾头酶解液,再将酶解液浓缩到一定浓度,添加某些单体氨基酸及还原糖,发生美拉德反应,得到虾味浓郁、高仿真度的虾味香料。  相似文献   

14.
以营养价值较高且具地域性特色的红岛蛤蜊为研究对象,以水解度为指标,比较了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蛤蜊肉的酶解效果。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的酶解效果优于其他蛋白酶。选用复合蛋白酶,通过酶解温度、pH、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的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试验确定蛤蜊肉酶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8 ℃、酶解时间6 h、初始pH7.0、料液比1:2(g:g)、加酶量1000 U/g,在此条件下的水解度达71.03% ± 0.69%。通过高效液相测定蛤蜊肽的分子量分布,得出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 Da的占比为94.29%。对蛤蜊肽进行降血压活性研究,结果显现了良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其IC50=0.67 mg/mL。本研究结果为红岛蛤蜊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南美白对虾加工下脚料(虾头虾壳)为原料,采用内源酶、中性蛋白酶,通过控制pH、水料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酶用量等条件进行酶解,从而制取抗氧化酶解液,以还原能力、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为指标选择最优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内源酶最佳酶解条件为:pH为6,水料比为2∶1,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6h,此时还原力为0.668,·OH清除率为67.24%;中性蛋白酶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用量为60U/g原料,pH为6,水料比为2∶1,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为5h,此时还原力为0.672,·OH清除率为68.43%。在最佳酶解条件下,两种酶解液的还原力与·OH清除率大小排列为:中性蛋白酶>内源酶,但两者相差不大,从经济能源的综合因素考虑,选用内源酶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虾加工下脚料的利用价值,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复合风味蛋白酶同步水解虾粉,分析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起始pH值、酶用量(E/S)和底物浓度等对水解度的影响,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为9.0%、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Flavourzyme风味蛋白酶的添加量均为1.0%、水解温度为55℃、起始pH值为6.5和酶水解时间为8h,水解度为22.1%。  相似文献   

17.
以鲐鱼头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比较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鲐鱼头的酶解效果,并进一步对风味蛋白酶的酶解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的酶解效果最好,其加酶量、酶解温度和时间对水解度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响应面法优化得到鲐鱼头酶解的最适条件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1311U/g、酶解温度46℃、反应时间7h,鲐鱼头的水解度达到31.18%。  相似文献   

18.
以羊肝为原料,分别测定5种蛋白酶酶切羊肝所得的酶解液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肽得率。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羟自由基清除率(84.50%)和肽得率(22.49%)最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羊肝抗氧化肽制备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3(g∶mL)、加酶量2 400 U/g、酶解温度50 ℃、pH7.50、酶解时间2.8 h。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实际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3.70%,与模型理论值相接近。羊肝酶解产物中总氨基酸含量为57.23 g/100 g,其中疏水性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6.47%和41.63%,表明以风味蛋白酶酶解羊肝产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鸡枞菌为原料,以DPPH·、ABTS^+·、O2^-·清除率及水解度为指标,采用蛋白酶对鸡枞菌进行水解,制备酶解液。以碱性蛋白酶为水解酶,以DPPH·清除率和水解度为参考值,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法研究料液比、加酶量、pH、温度、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碱性蛋白酶制备的鸡枞菌酶解液抗氧化效果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25(g/mL),加酶量3500 U/g,pH 7,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5 h。此条件下所得酶解液的DPPH·清除率为73.23%,水解度为44.6%,酶解液对DPPH·、ABTS^+·和O2^-·3种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IC50分别为0.25,0.39,1.09 mg/mL,但清除能力明显低于同浓度Vc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侗族酸肉、苗族酸肉两种酸肉为原料,采用木瓜、碱性、风味及中性蛋白酶四种蛋白酶进行酶解,测定酶解液短肽得率、羟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短肽得率(侗族86.01%,苗族82.52%)、羟自由基(侗族87.48%,苗族79.88%)及DPPH自由基(侗族74.63%,苗族87.87%)清除率最高。通过比较分析苗族酸肉较侗族酸肉短肽得率更高,因此选择以蛋白酶种类、加酶量、酶解时间及料液比为自变量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苗族酸肉短肽得率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优化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酸肉抗氧化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2600 U/g、酶解时间1 h、料液比1:1.09(m:V)。在此最优条件下酶解获得的抗氧化肽得率为83.35%,是预测值的98.99%,DPPH自由基清除率力为84.01%,是预测值的97.33%,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以碱性蛋白酶酶解的酸肉肽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及营养价值,同时为酸肉抗氧化肽的开发及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