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防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n=30),2%利多卡因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组(n=30),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后,立即注射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液;对照组(n=30),生理盐水2 mL与1%异丙酚18 mL混合,30 s后注射。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氟比洛芬酯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P<0.01),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预注1 mg/kg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2.
预注小剂量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爱俊 《淮海医药》2008,26(5):422-42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4 ml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组(n=50),静注异丙酚前注入1%利多卡因4ml,然后给予1%异丙酚5 ml注射。用VAS法对疼痛进行评分记录。结果对照组34例发生疼痛(68%);利多卡因组8例发生疼痛(16%),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利多卡因能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3.
苏芬太尼对异丙酚静脉注射疼痛的预防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与利多卡因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苏芬太尼对异丙酚注射引起的疼痛缓解程度。方法 选择 1 60例ASAI-II级的病人行胃癌根治术、肝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结肠切除术等随机分为 4组 ,组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2ml) ;组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II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苏芬太尼 50mg+利多卡因 40mg(2ml) ;组IV对照组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 60s给与生理盐水 (2ml)。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与组IV相比 ,组I、组II和组III静脉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降低 (P <0 .0 5) ,组III较组I、组II疼痛的发生率更低 (P <0 .0 5) ,而组I、组II间疼痛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 5)。结论 苏芬太尼作为麻醉的辅助用药与利多卡因一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 ,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明显差异 ,而苏芬太尼与利多卡因和用有协同作用 ,静注异丙酚的疼痛发生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减轻小儿异丙酚麻醉诱导时所引起的注射痛及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法98例ASAⅠ级需要全身麻醉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与利多卡因混合液(RL组)。观察预注不同药物对静脉给予异丙酚后所致的小儿疼痛反应,即Ambesh评分。结果RL和R组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RL组混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降低异丙酚引起的注射痛(P<0.05)。结论静脉预先给予0.5μg/kg瑞芬太尼可以明显减轻小儿由异丙酚诱导引起的注射痛,混合应用利多卡因可以进一步降低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和比较单独使用氯胺酮预注射、利多卡因与异丙酚混合注射、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3种方法减轻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3~10岁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儿为实验对象,共分成3组,每组50例。L组接受盐水3 mL,15 s后给予混合有2%利多卡因的异丙酚(容积比1∶19);K组给予0.4 mg/kg的氯胺酮3 mL,15 s后给予1%异丙酚;KL组给予利多卡因+氯胺酮。实验由一名不知分组情况的麻醉师依据4分法给注射痛评分。结果 KL组注射痛发生率(8%)显著低于K组(28%,P〈0.05)、L组(32%,P〈0.05)。三组之间异丙酚诱导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呕吐、喉痉挛、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和注射部位水肿皮疹)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可显著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完全消除重度疼痛,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诱导平稳。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配伍小剂量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无痛人工流产时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0Ⅰ-Ⅱ级无痛人流患120例(每组30例),随即分为4组,A组:单纯异丙酚18nl 盐水2ml;B组:异丙酚18ml 盐水1ml 利多卡因1ml;C组:异丙酚18ml 盐水0.5ml 利多卡因1.5ml;D组:异丙酚18ml 利多卡因2ml;用药后记录疼痛例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异丙酚配伍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无痛人流时异丙酚注射痛,且用利多卡因40mg效果最佳。结论:建议无痛人流时加用40mg利多卡因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1μg/kg等容)+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各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的无痛率显著高于B组(P<0.01),轻度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发生高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异丙酚注射痛的有效性。方法将16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0.9%生理盐水(S组),氯胺酮100μg/kg(K100组)、200μg/kg(K200组)、300μg/kg(K300组),各试验用药均为2 mL,注射上述药液后,即刻给予2 mg/kg的异丙酚。由另一位麻醉医生每隔2 s评定注射痛的有无及程度。结果 K300组疼痛的强度及发生率最低。结论 300μg/kg的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利多卡因和氟比洛芬酯联用治疗异丙酚注射痛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00例年龄22 ~69 a的患者(男55例,女45例)随机分成4组: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利多卡因40 mg组;氟比洛芬酯50 mg组: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联用组(n=25),静脉阻塞2min,然后手背静脉注射0.5 mg/kg的异丙酚.结果 异丙酚注射痛在安慰剂组、利多卡因组、氟比洛芬酯组、联用组分别为88%、32% 、40%和8%.结论 利多卡因40 mg和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联合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对依托咪酯引起肌阵挛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计划在全麻下手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低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25mg,L组n=30)和对照组(生理盐水,S组n=30),3min后给予依托咪酯(0.3mg/kg)。观察患者的肌阵挛和疼痛情况,采用1~4分的评分记录。结果肌阵挛的发生率在L组(40%)低于S组(80%);疼痛的发生率在M组(10%)低于S组(20%)。结论依托咪酯诱导前使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预处理,可以降低肌阵挛和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