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源性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rhPDGF-BB)与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FAK mRNA 基因水平的表达变化。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根据检测时间点不同分为5个小组(n=16),分别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实验组从加力第1天开始在正畸牙颊侧黏膜下隔日注射rhP-DGF-BB 10 ng与rhTGF-β15 ng,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和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一小组大鼠。收集标本,用TRAP染色观察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FAK 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rhP-DGF-BB及rhTGF-β1联合注射明显促进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的增加(P<0.05);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量的表达7 d前增加(P<0.05),7 d后逐渐降低,14 d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PDGF-BB和TGF-β1联合应用促进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增殖,增加了破骨细胞内FAK mRN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和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后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学改变,探讨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建立上颌磨牙近中移动正畸模型,施以0.49 N正畸力.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rhPDGF-BB组、rhTGF-β1组、rhPDGF-BB+ rhTGF-β1组(简称联合应用组),每组8只动物.4组隔日于上颌左侧第一磨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分别注射1%磷酸盐缓冲液、rhPDGF-BB 10 ng、rhTGF-β1 5 ng、rhPDGF-BB 10 ng+ rhTGF-β1 5 ng叠加剂量,注射体积均为0.1 ml.加力10 d后处死动物,取上颌左侧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破骨细胞计数.术前、术后灌制正畸牙齿的精确模型,体视显微镜测量并比较各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对各组破骨细胞计数及正畸牙移动距离进行方差分析及q检验.结果 联合应用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为(12.0±0.5)个,显著多于其余3组(P<0.01).联合应用组正畸牙移动距离为(0.524 ±0.018) mm,显著大于其余3组(P<0.01).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外源性PDGF-BB和TGF-β1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促进作用较单一因子强,PDGF-BB与TGF-β1联合应用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与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加力1d、3d、7d、14d、21d组及对照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PDGF—BB半定量、定位分析。结果PDGF-BB主要定位于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施力后表达显著增强,压力侧加力第7天达峰值,张力侧加力第14天达峰值,此后表达下降。结论PDGF-BB作为局部调控因子参与了正畸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因子-β1与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内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组注射含rhTGF-β1与rhPDGF-BB的混合液 0.1 mL,B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1小组大鼠。测量牙移动距离变化,TRAP染色行破骨细胞计数,Pyk2蛋白和基因水平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牙移动距离在第4、7、10、14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除第14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比B组高,2组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除第1天外,其余时间点Pyk2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7天,2组Pyk2基因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可从蛋白和分子水平上调正畸牙牙周组织压力侧Pyk2的表达,这可能是加速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中,压力侧牙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在破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对压力侧牙周组织中RANKL蛋白的表达及破骨细胞的生成进行检测。结果:TRAP( )破骨细胞在牙移动第3、5和7天时数量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显示牙周成骨细胞、骨衬里细胞、牙周纤维细胞和位于骨陷窝内的破骨细胞,是表达RANKL的主要细胞。与对照组RANKL持续弱阳性表达比较,实验组RANKL在正畸牙移动第3、5和7天时出现强阳性表达,其表达变化与破骨细胞的数量变化较为一致。结论: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RANKL可能在压力侧牙周组织破骨细胞的形成和骨改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在正畸牙移动压力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在破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压力侧RANKL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观察了RANKL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组化结果显示,RANKL阳性表达位于牙周膜细胞和位于骨陷窝内的破骨细胞中,在正畸牙移动第3、5和7天时呈强阳性表达。体外破骨细胞诱导实验结果显示,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lone stimulating factor,M-CSF)协同作用下,RANKL呈剂量依赖型诱导TRAP阳性细胞生成。结论:大鼠正畸牙移动中,RANKL在压力侧的表达上调有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并导致牙槽骨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及其受体PDGFRβ的表达变化。方法 32只6周龄雄性SD大鼠,在左侧上颌骨构建正畸牙移动(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OTM)模型,右侧上颌骨不加力,设为对照。其中,随机选取16只大鼠,于OTM手术后7天、14天进行序列荧光标记,术后28天处死取材;另外16只大鼠,分别于术后7天(n=8)、14天(n=8)处死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α-SMA、PDGF-BB、PDGFRβ蛋白的改变。结果 序列荧光标记结果显示实验组张力侧相比压力侧有大量新骨沉积,且张应力侧骨矿化沉积显著快于压应力侧(P<0.01)。免疫组化显示,张应力侧牙周膜中α-SMA、PDGF-BB、PDGFRβ表达显著高于压应力侧(P<0.01)。免疫荧光双染显示,在OTM期间张力侧的PDGF-BB水平与牙周膜中上调的PDGFRβ+/α-SMA+成纤维细胞呈同步的显著增强。结论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张应力侧牙周膜中PDGF-BB/PDG...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外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TH)对下颌升支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c-fos mRNA表达变化,探讨PTH加速截骨术后正畸牙移动的调控机制。方法:48只兔建立下颌升支截骨和下颌第一磨牙正畸移动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间断性注射PTH 40 μg/k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测量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速度。HE染色观察正畸牙压力侧组织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目;Real-time PCR检测下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TRAF6和c-fos mRN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速度快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多。实验组正畸牙压力侧牙周组织TRAF6和c-fos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PTH可通过促进正畸牙压力侧牙周组织中TRAF6和c-fos mRNA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从而加速下颌升支截骨术后正畸牙的移动。  相似文献   

9.
大鼠正畸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RANKL和OPG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及其伪受体骨保护因子(osteoprotegerin,OPG)的mRNA在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槽骨改建中的表达变化及时问分布特点。方法选用80只6周龄SD雄性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在加力后2d、5d、7d、10d和14d各处死16只大鼠。HE染色观察大鼠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RANKL和OPGmRNA的表达变化及时问分布特点。结果骨改建的最活跃期为正畸加力后的第7d,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的RANKL和OPGmRNA表达水平均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d达到高峰,而后均逐渐降低。结论RANKL和OPG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不仅与骨改建过程一致,而且也与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RANKL和OPG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PDLCs)中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隔日于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单独或联合注射10 ng PDGF-BB及200 ng IGF-Ⅰ,加力10 d后处死大鼠,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的表达。结果 PDGF-BB、IGF-Ⅰ单独或联合应用均能增强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P<0.01);与PDGF-BB、IGF-Ⅰ单独应用比较,IGF-Ⅰ加PDGF-BB组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明显增强(P<0.05和P<0.01)。结论外源性PDGF-BB和IGF-Ⅰ在大鼠正畸牙的局部注射能上调压力侧牙周膜细胞中整合素β3表达,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牙齿移动距离的差异、牙周组织中破牙骨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及牙根吸收面积的差异,研究伊班膦酸钠对大鼠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作用。方法: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设置自身对照,对照侧为对侧未注药侧。在大鼠上颌双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安置一0.012英寸镍钛拉簧,施力60 g左右,所有大鼠均于安装矫治器前3 d在实验侧(大鼠上颌左侧)移动牙齿近中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50μL伊班膦酸钠,对照侧(大鼠上颌右侧)注射50μL 0.9%氯化钠液。每3 d注射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实验第3、7、14 d随机选择8只大鼠处死。分离大鼠头颅骨,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测量上颌双侧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并制备大鼠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两侧牙周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两侧的牙根吸收指数进行分析。结果:①牙齿移动距离随实验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实验第3 d,实验侧和对照侧的牙齿移动距离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第7 d和14 d,实验侧的牙齿移动距离均小于对照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侧第3 d、7 d和14 d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数量均小于对照侧,且第7 d和14 d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侧第3 d、7 d和14 d大鼠牙根吸收指数均小于对照侧,牙根吸收程度均比对照侧轻,且第7 d和14 d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可以减缓正畸牙齿移动的速度,减少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减少正畸源性牙根吸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联合应用对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周膜细胞(PDLCs)中整合素β<,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隔日于正畸牙颊侧牙龈黏膜下单独或联合注射10ng PDGF-BB及200ng IGF-Ⅰ,加力10d后处死大鼠,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在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各25只。全麻下行大鼠去势术或假手术,术后饲养3个月。构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并分别于牙移动0d、1d、3d、7d与15d处死去势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各5只,取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去势大鼠与假手术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基本相似,即张力区以成骨为主,压力区以破骨为主。去势组大鼠牙移动15d张力区成骨细胞及压力区破骨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大鼠(尸〈0.05)。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Runx2表达先升后降。牙移动1d、3d、7d张力区与压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0d(P〈0.05),15d与0d则无显著差异。去势组大鼠牙移动牙周组织Runx2表达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基本一致,但是去势组1d压力区和7d张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结论: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符合正畸牙移动的基本规律,但其牙周组织的改建更为活跃。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内Runx2的表达增强,这可能与活跃的牙周组织改建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老年鼠与青少年鼠牙对正畸力的反应。为中老年人正畸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12月龄SD大鼠20只(A组),7周龄SD大鼠20只(B组),以上颌中切牙做支抗,牵引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分别于加力后3 d、1周、2周、3周随机处死其中的5只大鼠,测量左右侧牙齿移动距离;拍摄X线片;组织学观察,测量压力侧牙周膜的宽度变化;统计压力侧和张力侧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比较中老年鼠(A组)与青少年鼠(B组)之间的差别。结果:①牙齿移动距离:加力3 d、1周、2周、3周后,A组牙齿移动距离较B组小(P〈0.05)。②牙周韧带宽度:A组在每个时间段均窄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数:两组大鼠均呈现明显的压力区和张力区。加力1周时,A组压力侧破骨细胞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周时,A组压力侧及张力侧成骨细胞均少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畸力均可使中老年鼠和青少年鼠牙产生移动,但无论是移动速度还是牙周韧带、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反应,中老年鼠均低于青少年鼠;提示在临床上对中老年病例的正畸过程中要注意力的控制,并关注牙周组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并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比,初步探讨其在改建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45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三组:阴性对照组(A组)局部注射无菌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实验组(B组)局部注射40 mg/ml DL-炔丙基甘氨酸(DL-propargylglycine,PPG);阳性对照组(C组)注射相同浓度NG-硝基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于加力第7,14,21天分批处死大鼠,制作切片.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计数破骨细胞数,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染色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eystathionine γ-lyase,CSE)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加力第7天,B组破骨细胞数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1),CSE表达量在C组中最高.加力14,21天B组破骨细胞数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A、C两组则呈递减趋势;CSE和iNOS表达量均逐渐减少,但21天时CSE基本呈阴性表达,而iNOS表达量仍较高(P<0.01).结论 应用40 mg/ml PPG可减少正畸牙早期H2S的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募集;在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NO/iNOS与H2 S/CSE体系间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对大鼠正畸牙牙齿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丹参和骨碎补在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对其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选取72只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丹参组、骨碎补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丹参组每日灌服6 g/kg丹参水煎剂,骨碎补组每日灌服6 g/kg骨碎补水煎剂,对照组每日灌服3 ml生理盐水,每隔7 d加力1次。三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 d分批次处死,每次6只;剥离头颅骨,测量牙齿移动的距离及牙槽骨的密度,同时制作上颌第一磨牙区牙周组织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丹参组、骨碎补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三组的破骨细胞数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变平缓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牙槽骨密度都呈现降低趋势,丹参组和骨碎补组较对照组降低缓慢(P〈0.05),丹参组和骨碎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丹参和骨碎补水煎液可促进大鼠牙周膜内破骨细胞生成并维持牙槽骨密度,有利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油包水型(W/O)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及其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用蓖麻油和无水乙醇分别作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作为油相,M-CSF水溶液为水相,制备成M—CSF油包水型微乳。加力ld开始,每2d将该微乳局部注射于大鼠左上第一磨牙,分别于1d,3d,7d,14d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移动距离,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情况。结果加力1d,4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加力3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大于其它组,但与M—CSF水溶液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7d和14d,M-CSF微乳组正畸牙移动距离同样大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压力侧牙槽骨骨吸收陷窝增多,呈“锯齿”状。结论大鼠正畸牙齿局部注射M.CSF油包水型微乳可以促进其移动及压力侧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牙齿正畸形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受力下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牙齿移动1、3、6和10d组。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观察并比较各组中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MMP-2基因在受力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的破骨细胞和张力侧牙周组织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随受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本实验证明MMP-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