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低与脑梗死体积大小的关系。方法 225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高低分为3组,脑梗死但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设为血糖正常组,所有患者查脑CT,测定HbA1c,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A1c越高,则脑梗死的体积越大,病情越重。结论老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大小及病情轻重与HbA1c高低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的水平。观察各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变化,及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与HbA1c、脑梗死面积,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急性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随着HbA1c水平、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结论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病情,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晖  李兴 《中医药研究》2011,(4):432-434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采取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1例)及正常对照者(30名)空腹血清脂联素浓度,并测定各组的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水平,分析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APN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血清APN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HbA1c呈独立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独立正相关。结论血清AP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脑梗死患者降低更明显,提示血清APN水平降低可能是发生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12例,分为生存组88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网膜素-1、脂联素水平及代谢参数,并对各变量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生存组血浆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均0. 05)。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HbA1c、hs-CRP、HOMA-IR呈负相关(P均0. 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 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HbA1c、脂联素是血清网膜素-1的独立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APACHEⅡ评分、网膜素-1、hs-CRP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网膜素-1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网膜素-1的表达可能受到糖脂代谢和疾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LPA、hs-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2例作为DACI组,2型糖尿病且无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患者41例作为T2DM组,门诊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入院后空腹取血检测血浆LPA、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TG、LDL-C、HDL-C水平。结果 DACI组LPA、hs-CRP水平高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T2DM组LPA、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DACI组各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PA与HbA1c(r=0.352,P<0.01)、hs-CRP(r=0.239,P<0.05)、TG(r=0.319,P<0.01)呈正相关,与FBG、TC、LDL-C及HDL-C无相关关系(P均>0.05);hs-CRP与TG(r=0.387,P<0.01)成正相关,与FBG、HbA1c、TC、LDL-C及HDL-C均无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LPA、hs-CRP测定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LPA与HbA1c水平有关,并与体内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型糖尿病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比较糖尿病组(DM)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N-DM)合并脑梗死的症状、类型、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是否存在加重关系。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出现失语与偏瘫的发生率、脑梗死部位及病灶大小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肺部感染、心肌缺血、肾功能损害、梗塞后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式防治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探讨 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对合并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取肇 庆市中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月 10 日收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102 例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 60 例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的 HbA1c 水平,观察组患者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情况,并分析观察组 HbA1c 水平与患者血压、心功 能、高血压、冠心病合并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bA1c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患者,无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的 HbA1c 水平、 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依次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依次升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 HbA1c 水平为其合并高血压和冠心病、合并冠心病、 合并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 HbA1c 水平与 NT–proBNP 水平及 MAP 均呈正相关 (r = 0.885,0.829,P < 0.05),与 LVEF 则呈负相关(r = –0.843,P < 0.05)。结论:2 型糖尿病患者的 HbA1c 水平较高, 且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评估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分析及其病情,为其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在糖尿病并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病变组,5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单糖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血中hs-CRP、HbA1c水平的差异及与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糖组及病变组患者HbA1c、hs-CRP水平明显升高,病变组升高更显著,HbA1c及血清hs-CRP升高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bA1c、hs-CRP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密切相关,检测糖尿病患者hs-CRP、HbA1c水平有利于监测其病情、评价疗效及预防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参照WHO糖尿病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选取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26例作为DM组,选取同期368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128例作为ND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疗效及影像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M组和非DM组患者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患病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DM组与非NDM组再发性梗死、多灶性梗死、腔隙性梗死的发生率,早期临床疗效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DM患者合并脑梗死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边善堂 《中医药研究》2010,(10):1272-127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s-CRP、FBG、HBA1c、MA水平,并行头颅CT检查,分析非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FBG、HBA1c、MA水平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hs-CRP联合FBG、HBA1c、MA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病人,特别合并FBG、HBA1c、MA增高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糖尿病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比较糖尿病组(DM)合并脑梗死与非糖尿病组(N-DM)合并脑梗死的症状、类型、治疗效果,分析糖尿病与急性脑梗死是否存在加重关系。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出现失语与偏瘫的发生率、脑梗死部位及病灶大小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肺部感染、心肌缺血、肾功能损害、梗塞后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后病情较重,预后不良,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式防治脑梗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2 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生存质量、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将255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 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HbA1c≤6.5%)、血糖控制一般(6.5%<HbA1c<7.5)、血糖控制差(HbA1c≥7.5%)3组.比较3组生存质量,并分别比较不同证型HbA1c水平.结果 糖尿病不同HbA1c水平生存质量各个维度得分,除躯体角色功能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型中,脾胃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之间HbA1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bA1c水平与生存质量、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家医疗机构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填写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分析对比2组的疾病相关因素及理化指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患病人数为138人,患病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并发症、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HbA1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缺乏运动锻炼、高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高、存在多种并发症及缺乏运动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积极锻炼,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抑郁症筛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凝血4项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T2DM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对照组60例,无微血管病变。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HbA1c水平与凝血4项指标。结果:观察组FBG、HbA1c与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凝血酶时间(T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PT、APTT、FIB及TT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为临床及时掌握病情进展、制定防治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对合并2型糖尿病(T2DM)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广州新海医院收治的合并T2DM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使用二甲双胍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二甲双胍联合DPP–4抑制剂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服糖2 h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服糖2 h后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胰高血糖素和服糖2 h后胰高血糖素水平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和服糖2 h后胰岛素水平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G和HbA1c水平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二甲双胍及DPP–4抑制剂针对合并T2DM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成效较佳,可以使得患者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波仪器分别测量 38例无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 ,5 0例合并脑梗死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结果 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平均IMT和最大IMT比无脑梗死组明显增厚 (P <0 .0 1) ,颈动脉斑块率明显增高 ,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厚 ,脑梗死发生危险性增大。结论  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 ,可以作为预知脑梗死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Hcy、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cy、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血清Hcy、Hs-CRP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5),与SO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72,P〈0.05)。结论: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着早期预测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CT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20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CT结果例如: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结果: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多属轻、中型;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重者多,TC、TG、LDL—C、VLDL—C、FBG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项程度严重,恶化和死亡率高。讨论:脑梗死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若血糖≥16.7mmol·L^-1提示病情严重,而且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CT特点、及预后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的12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20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CT结果例如: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结果: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多属轻、中型;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重者多,TC、TG、LDL-C、VLDL-C、FBG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项程度严重,恶化和死亡率高.讨论:脑梗死中临床症状的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的高低有关,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若血糖≥16.7 mmol·L-1提示病情严重,而且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普通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临床血糖指标之间的差异;同时通过比较新发坏疽与治疗后坏疽血糖指标之间差异,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在防治本病发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检测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A组)、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未痊愈患者(B组)及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C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的水平,然后对A组及C组、A组及B组之间就上述指标的平均值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与新发糖尿病足湿热毒蕴型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发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与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比较GSP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bA1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P、HbA1c可以作为监控糖尿病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2~3周高血糖水平即可能增加湿热毒蕴型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性,说明稳定控制血糖对防治本病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