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水泥企业管理信息化步伐,是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水泥企业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去年水泥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展望了2003年乃至以后我国水泥行业IT应用的市场前景,分析并提出了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塑料制造》2009,(3):68-69
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的价值点?如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价值最大化?本文从基础知识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举例,对企业信息化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企业无论在规划还是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疑虑和困惑。而一些IT企业出于纯商业目的,自觉、不自觉地误导企业,又进一步模糊甚至扭曲了企业对信息化技术、应用及其效果的认识,使他们对究竟如何规划和建设本企业的信息化更加茫然,不得要领。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以解决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为目标,而不是看使用的设备、软件等技术是否先进,投资是否足够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让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信息化不是赶潮流,更不是一个门面,而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的工具。要提高职工的素质,加强基础培训,尽可能让全员都参与信息化建设。以确保其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建立在硬件网络和系统软件平台、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数据库和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等基础上,将建筑企业业务管理、办公管理和决策支持融为一体,必须认识到目前建筑企业实行信息化的可行性和紧迫性。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信息化的条件基本具备,如:计算机基本在企业内普及,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局部业务的信息化,比如办公自动化,单个软件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卫民 《西部煤化工》2005,(2):50-54,57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集管理和技术于一体的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建设过程应该基于“因企制宣、重在内功、突出重点、谨慎选型、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按照合理的工作程序并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运作,才能使建成的信息系统发挥良好的效益。“因企制宣”就是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规划信息化建设:“重在内功”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应该首先治理、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环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整理和建立必要的管理参数,优化和设立合理的业务流程,建立和健全适应科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突出重点”就是企业信息化要为核心价值服务,要以核心业务信息化为导向目标。这就需要正确判断业务重心,确定信息化重点,使信息化构成企业核心价值的支柱;"谨慎选型"就是从众多IT公司中为企业信息系统选择适宜的ERP软件、硬件平台和项目服务商(信息化咨询公司、ERP软件商和软件实施商等);“持续改进”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在发展,企业也在发展、在变化,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决定了信息化的长期性、艰巨性、持久性。信息系统建成后也要持续改进以适应新的变化。通过持续改进,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成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天津化工》2001,1(2):36-36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客户和竞争来看,企业需要信息化。当今的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将在时间,空间上缩短各个环节之间的距离,将节省各个层次上的成本费用,随WTO的发展,中国加入WTO的日期迫近,以及整个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朝着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的总趋势,如果别的国家、别的企业使用信息化,而你没有使用信息化,必然在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企业要发展、要生存必须实现企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已建局域网企业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局域网集成的方法。根据渭化集团公司信息化实际状况,对将来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否集成已有局域应用系统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各行业龙头企业对信息化的充分利用引起了新的经济互动模式,进而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剧。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为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本文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占据了核心的地位,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从提高企业办公效率,再到管理效率,使企业整体运行维持在高速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再围绕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具体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企业领导在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实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现状。重点介绍了企业信息化ERP实施的特例——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基础应用。论述了INTERNET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并结合国内知名企业,华能淮阴ERP系统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成功安全,对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贯穿“以生产力为中心,技术管理为先导,信息化网络管理为重点,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对于企业来说,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企业技术管理和经济效益水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阳泉 《大氮肥》2006,29(2):98-98
在北京举行的“2005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大会”上,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入选企业名单。泸天化集团公司从全国1500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名列榜上。这是继2004年泸天化首次人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再次跻身其中。“十五”期间,泸天化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泸天化已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建设了100M的光纤网,使企业内部的计算机通过企业局域网,接入国际互联网,架起了内外沟通的桥梁,做到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并且论述啊国有企业搞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达到数据真实、流畅,决策依据可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将先进的管理思想运用到了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上,使企业的管理更加标准化,更加规范化,对于企业的管理以及其他的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ERP的推行是一种对企业经营观念的巨大改变。本文将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对目前国内企业实施ERP的困难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徐井军 《水泥》2003,(4):62-63
0引言我公司是一家30万t/a规模的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2002年初开始在企业内部管理和过程控制方面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其目的是通过企业信息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信息成本和增加企业综合效益。企业信息化是将多年总结出来的成本管理方法和生产质量经验,与计算机信息化手段有机的融合起来。经过考察,决定采用杭州云天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水泥厂专业MIS系统网络1.0版”。通过实施信息化后的半年来看,做到了软件实施周期短、使用稳定和服务快速,初步估计1年可节约成本和间接…  相似文献   

15.
冯铁  杨柳 《江西化工》2009,(3):59-60
本文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竞争力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控制、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六方面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和现状,指出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因素,最后得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信息化的道路,对信息化的规划也有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企业性质或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规模和不同的企业远景目标,对信息化的范围、步骤及投资额差别是很大的,以下仅以几种常见的企业形态来作分析,供现在已经有做部分信息化或准备做信息化的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并以国外的Sun公司和国内的联想公司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例,说明它是提高企业整体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分析了模具企业生产管理的现状,指出了模具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是随当今制造业界管理信息化的大势,它在提高模具企业生产率、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品质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模具生产特殊性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采用生产环节条码化来解决模具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纯宝 《轮胎工业》2004,24(2):106-106
由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与《互联网周刊》联合发起的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历时9个月,终于落下帷幕。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位列第289位。为有效地总结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成就,研究分析信息化对中国企业发展和带动工业化进程的作用,继2002年发布中国企业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