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腺炎相关蛋白Ⅰ(pancreatitis assoc iated prote inⅠ,PAPⅠ)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动物模型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大鼠轻型胰腺炎(m 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型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由逆行胰胆管注射1.5%及3.0%牛磺胆酸钠制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APⅠ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质量比率、腹水量以评价炎症程度。结果PAPⅠmRNA在正常对照组无表达,AP造模后6 h即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48 h迅速下降。SAP组PAPⅠmRNA表达水平在6、24、48、72 h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同时PAPⅠ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病理、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率和腹水量相关。结论PAPⅠmRNA的表达变化与AP时胰腺组织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急性胰腺炎肺损害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胰腺炎(AP)相关的急性肺损害(ALl)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雨蛙肽和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轻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雨蛙肽组、生理盐水组、牛磺胆酸钠组和手术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肺组织中MCP-1蛋白和MCP-1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雨蛙肽组各时间点MCP-1蛋白和MCP-1mRNA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牛磺胆酸钠组术后6h肺组织MCP-1蛋白和MCP-1mRNA的表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强。且与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MCP-1可能在AP相关的ALl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胰腺炎相关蛋白Ⅰ(pancreatitis associated proteinⅠ,PAPⅠ)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动物模型胰腺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 大鼠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型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模型由逆行胰胆管注射1.5%及3.0%牛磺胆酸钠制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PAPⅠ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改变、湿/干质量比率、腹水量以评价炎症程度.结果 PAPⅠ mRNA在正常对照组无表达, AP造模后6 h即明显升高, 24 h达高峰,48 h迅速下降.SAP组PAPⅠ mRNA表达水平在6、24、48、72 h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MAP组(P<0.05).同时PAPⅠ 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病理、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率和腹水量相关.结论 PAPⅠ mRNA的表达变化与AP时胰腺组织损伤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AP组、SAP 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胰管内推注4%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动物模型,SAP 缬沙坦组在造模后用灌胃针灌注缬沙坦,对照组仅行假手术。各组术后2 h后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AMY)和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SAP 缬沙坦组的胰腺病理改变、血清淀粉酶、MPO与SAP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胰腺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复制轻重不同两种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AP)模型.方法:6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0.5%牛磺胆酸钠(ST)组和5% ST组,胆胰管逆行注射浓度分别为0.5%和5%的ST诱导AP,采用酶法检测血淀粉酶、血糖、肌酐,化学比色法检测血钙和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观察24 h病死率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O组相比,0.5% ST组血淀粉酶升高(P<0.01),血糖、血钙、肌酐及丙氨酸转氨酶数值无显著差异,病理检查胰腺轻度肿胀,间质水肿,属轻型急性胰腺炎(MAP);5% ST组血淀粉酶、血糖、肌酐及丙氨酸转氨酶均显著升高 (P<0.05或P<0.01),血钙降低(P<0.05或P<0.01),病理检查胰腺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符合重型急性胰腺炎(SAP). 0.5% ST组和5% ST组24 h病死率分别为0和35%(7/20).结论:采用浓度为0.5%和5%的ST逆行大鼠胆胰管注射,可复制出理想的MAP和SAP模型.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制作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的相关技术的改良。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应用细针经胆胰管近十二指肠开口端逆行刺入注射4%牛磺胆酸钠,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2组均在模型诱导后3、6、12h后检测腹水量及血淀粉酶,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变化,光镜下进行胰腺病变程度评分。结果:模型组在模型诱导后3、6、12h腹水量、血淀粉酶、胰腺组织学评分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该方法可成功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及模型诱导成功率高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SAP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CXCL11的表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组,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每组24只.牛黄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治疗组予以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分别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检测胰腺CXCL11表达情况.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较SAP组血清淀粉酶值明显降低;胰腺病理与积分损伤减轻;胰腺免疫组化、荧光定量PCR提示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组较SAP组CXCL11表达明显减弱.结论:CXCL11参与了SAP发生发展,雷公藤内酯醇能显著抑制CXCL11的表达,减轻SAP时胰腺组织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淋巴细胞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SAP组,每组10只。SAP组大鼠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建立SAP模型,SO组大鼠仅翻动胰腺后关腹。术后18h取材,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并进行评分,qPCR检测脾脏淋巴细胞PERK mRNA、Caspase-3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Caspase-3含量。结果与SO组比较,SAP组脾脏淋巴细胞PERK mRNA、Caspase-3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Caspase-3含量升高(P<0.05),脾淋巴细胞PERK mRNA水平与脾淋巴细胞Caspase-3 mRNA、血清Caspase-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ERK表达升高与SAP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可作为SAP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及凝血系统的变化,探讨枯否细胞(kupffer cells,KCs)通过组织因子对大鼠AP凝血系统的作用。方法:10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轻症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SO+氯化钆(Gd Cl3)组、MAP+Gd Cl3组、SAP+Gd Cl3组。Gd Cl3预处理组在诱发AP模型前24 h予尾静脉注射Gd Cl3(10 mg/kg,0.1 ml),分别用1.5%和5%的牛黄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MAP和SAP模型。建模后或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6、12、24 h处死大鼠,检测其血清中淀粉酶及凝血项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TF的含量;分离并培养K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TF的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TF蛋白的表达;HE染色检测胰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MAP和SAP组大鼠血清中淀粉酶含量明显高于SO组(P<0.01),与MAP+Gd Cl3组、SAP+Gd Cl3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同时间点MAP组和SAP组较SO组血清中TF含量明显升高,MAP+Gd Cl3组和SAP+Gd Cl3组较MAP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MAP和SAP组大鼠肝脏中TF蛋白表达较SO组表达明显增加。MAP+Gd Cl3和SAP+Gd Cl3组KCs中TF蛋白含量较MAP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SAP组较MAP和SO组大鼠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rinogen,FIB)明显升高,SAP+Gd Cl3组较SAP明显降低(P<0.05)。大鼠胰腺病理切片显示,MAP组胰腺间质水肿,SAP组胰腺呈凝固性坏死,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MAP+Gd Cl3和SAP+Gd Cl3组分别较MAP和SAP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AP时KCs中TF表达明显增加,并能导致凝血象的改变,抑制KCs功能可有效降低AP时TF的表达,减少凝血象的改变,从一定程度上可降低AP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TNF-α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肾损伤时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时TNF-α,RNA表达变化及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16)、胰腺炎组(n=16)。假手术组开腹仅翻动肠管;胰腺炎组经胆胰管逆行注射3%牛磺胆酸钠(0.05ml/kg)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制模后12、24h抽血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和肾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变化,观察胰腺及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胰腺炎组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及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胰腺及肾脏病理损害严重,腹水的生成和皂化斑的形成多;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SD大鼠SAP时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肾脏组织TNF-α在SAP合并ARI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氢化可的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个组,假手术(SO)组、SAP组、NAC处理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SAP模型;NAC处理组于模型制作前30min腹腔内注射NAC(200mg/kg)进行预处理;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于SAP模型制作成功后10min给予舌下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mg/kg);假手术(SO)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即关腹。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血浆淀粉酶、TNF-αI、L-6、肺湿/干比值、胰腺及肺组织病理以及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SAP组血浆淀粉酶、TNF-α、IL-6、肺湿/干比值、肺组织TNF-αmRNA的表达、胰腺及肺组织MPO均较SO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处理组及氢化可的松治疗组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处理组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氢化可的松治疗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较SAP组减轻。结论NAC及氢化可的松可通过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行为学改变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关系以及鱼油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造模成功的ANP组(A组)和ANP鱼油干预组(F组)以及对照组(C组),每组8只。A组、F组在术中经十二指肠穿刺向胰胆管逆行注入牛磺胆酸钠,C组仅穿刺十二指肠而不注药;F组术后皮下注射鱼油脂肪乳,A组、C组术后皮下注射普通脂肪乳。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及鼠尾悬挂试验(TST)静止时间,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第5天的血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淀粉酶浓度。结果A组、F组TST静止时间各时间点均显著长于C组(P〈0.01);自第2天起F组短于A组,其中第4、5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F组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低于A组(P〈001)。A组SOD、GSH—Px活力显著低于C组(P〈0.01),鱼油干预后,F组SOD、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1)。TST静止时间与病理学改变、SOD、GSH—Px活力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鱼油可显著改变ANP模型大鼠出现的行为异常,这可能是通过缓解ANP炎症后得到的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关系。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6h组(AEP6h组)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h组(ANP3h)、6h组(ANP6h)、12h组(ANP12h),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Amy)、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大鼠TNF-α、IL-6、胰腺组织NF-κB的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6及胰腺组织NF-κB表达较水肿性胰腺炎增高(P<0.05~P<0.01),6h达高峰,此后下降。结论: 胰腺组织NF-κB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并呈动态变化;胰腺组织NF-κB表达与TNF-α、IL-6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七总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SD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三七总苷治疗组,每组45只,通过十二指肠胆胰管逆行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每组造模后又按6、12和24h分为3个时间点。分别在3个组的不同时间点抽血,测定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淀粉酶。胰腺病理改变等指标的变化。结果SAP组各个时段血清淀粉酶和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与对照组各个时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七总苷治疗组在6、112和24h3个时间点与SAP组相比,血清淀粉酶和MDA的水平均降低(P〈0.01或P〈0.05),SOD水平升高(P〈0.01)。结论三七总苷通过降低损害因子MDA、升高保护因子SOD,对SA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AHNP模型。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牛磺胆酸钠组和手术对照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不同时间点胰腺组织和肺组织中MCP-1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牛磺胆酸钠组术后胰腺和肺组织MCP-1 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术后1、3h与手术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术后6、12h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且表达与胰腺组织的病理积分成正相关。结论MCP-1可能在AHNP发病过程及与AHNP相关的急性肺损伤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 (PACAP)受体拮抗剂 PACAP6 - 2 7和 (4 - Cl- D- Phe6 ,L eu17)VIP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 (AP)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将 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和 PACAP受体拮抗剂干预组等 ;使用蛙皮缩胆囊肽和牛磺胆酸钠诱发 AP,4 h后观察胰腺改变并测定血清淀粉酶、胰腺干湿比和PACAP含量等。结果 静脉输注 PACAP6 - 2 7(10 ,10 0 μg/ kg)可导致胰腺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 ,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 6 4 .33± 2 6 5 .6 ) IU/ L 和 (16 92 .17± 312 .18) IU/ L vs正常对照组 (5 2 0 .8± 16 3.2 7) IU/L,P<0 .0 5〕;PACAP6 - 2 7和 (4 - Cl- D- Phe6 ,L eu17) VIP促使蛙皮缩胆囊肽诱发 AP胰腺腺泡细胞空泡化加剧 ,胰腺组织有出血、脂肪和实质坏死 ,病变严重程度与牛磺胆酸钠诱发 AP相似 ;PACAP6 - 2 7加剧牛磺胆酸钠诱发 AP胰腺出血、腺泡细胞空泡化和实质坏死。EL ISA检测显示 ,蛙皮缩胆囊肽和牛磺胆酸钠诱发 AP胰腺和十二指肠组织的 PACAP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增高。结论  PACAP6 - 2 7和 (4 - Cl- D- Phe6 ,L eu17)可诱发轻型胰腺炎 ,加重实验性 AP;PACAP可能参与了实验性 A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肿瘤坏死因子α抗体对大鼠胰性脑病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在大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脑组织损害的保护作用,从而为胰性脑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诱导组和TNFα抗体处理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建立大鼠ANP模型,测定血的TNFα水平,12 h后处死动物,检查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检测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结果经TNFα抗体处理后,血清中TNFα水平、脑组织含水量、脑微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及附壁现象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减轻.结论TNFα抗体可以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脑损害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脾脏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对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方法: 大鼠胆胰管内注入3%牛磺胆酸钠(0.7ml/kg)及胰蛋白酶(3000u/kg)制成急性胰腺炎模型以引起SIRS。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脾切除组,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急性胰腺炎组。分别观察各组血清淀粉酶、TNF-α、IL-1β、IL-6及IL-10水平,取末段回肠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受损情况。结果: 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TNF-α、IL-1β及IL-10均低于急性胰腺炎组(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脾切除+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仅轻微水肿,肠黏膜屏障基本完整,而急性胰腺炎组肠黏膜上皮水肿明显,绒毛坏死,上皮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脾脏在急性炎症反应早期,可以明显促进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脾脏切除后可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和释放,肠黏膜屏障受损减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64只,5%牛磺胆酸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备SAP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 h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VEGF在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活性。另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SAP+VEGF重组体注射组,每组各10只,应用伊文思蓝漏出率法检测胰腺微循环血管通透性。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VEGF含量显著升高(P<0.05),并随SAP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SAP时胰腺血管通透性显著升高(P<0.05),应用VEGF重组体注射后伊文思蓝漏出率升高显著(P<0.05)。结论 VEGF参与了SAP的发病过程,可能是胰腺炎时水肿充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血清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胰腺病理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