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朝天椒中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朝天椒辣椒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了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防腐剂和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朝天椒辣椒红色素对热稳定;糖溶液、氧化剂、防腐剂和低浓度还原剂对其影响较小;对太阳光敏感;在pH<2条件下不稳定;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Ba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Fe3+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
洋葱醇溶性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洋葱醇溶性色素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75%的乙醇浸提洋葱,研究了pH、温度、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对洋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洋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稳定;洋葱色素可以耐受较高温度;洋葱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均不稳定;洋葱色素对氧化剂有较好的耐受力,还原剂中Na2SO3、抗坏血酸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FeSO4·7H2O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洋葱色素对金属离子K+、Ca2+、Mg2+、Al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Cu2+、Zn2+、Fe2+、Fe3+对该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洋葱色素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洋葱醇溶性色素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75%的乙醇浸提洋葱,研究了pH、温度、光照、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对洋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洋葱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稳定;洋葱色素可以耐受较高温度;洋葱色素对日光和紫外线均不稳定;洋葱色素对氧化剂有较好的耐受力,还原剂中Na2SO3、抗坏血酸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FeSO4·7H2O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洋葱色素对金属离子K+、Ca2+、Mg2+、Al3+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但Cu2+、Zn2+、Fe2+、Fe3+对该色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较大;洋葱色素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小檗的叶子为材料提取红色素,考察pH、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荆、碳水化合物、微波加热、光、温度等物理化学因素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碳水化合物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色素的稳定性、呈色有保持作用;色素对K+、Mg2+、Ca2+、Na+ 比较稳定,对Al3+ 不稳定;氧化剂、还原剂对色素稳定性均有影响,其中还原剂的影响较大;色素对光、热有较好的稳定性.该色素在化妆品、染料、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研究串珠镰刀菌RCEF4029菌株胞内红色素的稳定性及其部分生理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色素溶液的吸光度评价红色素的稳定性;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测定红色素溶液的抗氧化活性;中国仓鼠卵巢肿瘤细胞CHO Cytotoxicity Assay模型检测红色素溶液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串珠镰刀菌RCEF4029菌株胞内红色素的热稳定性及光稳定性较好;常用金属离子中Zn2+、Ca2+对红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Na+、Mg2+、Al3+具有增色效应,而Fe3+却破坏了色素的稳定性;氧化剂、还原剂、维生素、酸度调节剂、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胞内红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小,其中柠檬酸、氢氧化钠、VE、明胶和苯甲酸钠具有轻微增色作用。红色素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高粱红色素特征吸光值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在不同光照、温度、pH、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蔗糖等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试验结表明:糖溶液、光照对其影响较小;在不同的pH条件下稳定性不同;金属离子中Ca2+、Na+、K+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效果,Al3+和Zn2+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Cu2+对其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或破坏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红色素产生菌粘质沙雷氏菌D菌株经LB平皿培养后,采用乙醇时其红色素进行浸提.研究温度、光照、金属离子、pH、氧化剂及还原剂对该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红色素对温度、pH 5~10、H2O2和Na2SO3具有稳定性,但对紫外光照比较敏感.此外,Ca2+和Mg2+对该色素有保护作用,K+和CO2+对其消色作用明显.该红色素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实验研究海红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和其在不同环境及介质中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70 ℃条件下,以95%乙醇,在pH为4的条件下,浸提1.5 h的效果最佳,其产率为17.065%.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光和热具有一定的增色作用;淀粉、柠檬酸、苯甲酸钠、蔗糖、葡萄糖、几种金属离子对该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部分还有一定的增色作用.色素对氧化剂、还原剂、Fe3+,Sn2+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伯利亚白刺果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芸  刘金荣  成玉怀  杜华 《食品科学》2008,29(3):113-115
研究了新疆西伯利亚白刺果中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温度、氧化剂、还原剂、光照、金属离子、添加剂等对白刺果红色素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氧化剂、还原剂、Fe3 、Al3 、Ca2 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进行提取,研究了天竺桂果皮红色素在不同pH、温度及光照下的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和氧化剂、还原剂等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卫生指标的几项检测方法,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进行了安全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在酸性条件时较稳定.高温、日光直射、强氧化剂、还原荆以及高价金属离子(Fe3 和Al3 )对天竺桂果皮红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但食品添加剂、低价金属离子对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安全性检测实验表明细茵总数和大肠杆茵均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弘  房桂干  郑华  陈军  唐莉英  甘瑾 《食品科学》2009,30(23):65-69
研究紫胶红色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紫胶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室外阳光下28d 保存率高于95%;在4℃低温至100℃高温范围内均有较好的稳定性,8h 保存率均超过93%;紫胶红色素的抗氧化性较高,而在一定的还原剂条件下保存率略有降低;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紫胶红色素有增色及护色作用;Fe3+、Fe2+、Ca2+、Sn2+ 离子可破坏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而其他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紫胶红色素在酸性环境下保存率较高,当pH 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其显著失稳。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紫甘蓝加工过程中花色苷的降解,研究了p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及外源添加物对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紫甘蓝花色苷稳定性受pH、温度和光照影响较大,pH2.0左右的花色苷5 h保存率仍有92.92%±0.69%、40℃下避光5 h花色苷保存率有70.50%±0.52%,花色苷稳定性较强;添加不同浓度的金属离子(K+、Mg2+、Na+)低浓度Fe3+(0.01~0.02 g/mL)及抗坏血酸(0.03 g/mL)、蔗糖和乳糖均可提高花色苷稳定性;氧化剂H2O2及还原剂Na2SO3、高浓度Fe3+(0.03~0.04 g/mL)和抗坏血酸(0.09和0.12 g/mL)均加快花色苷降解,且降解速率随浓度增大而增加。花色苷热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半衰期随之减小,50℃ pH2.0的t1/2最大为67.28 h,活化能最大为39.16 kJ/mol,为吸热非自发反应。采用紫甘蓝花色苷加工产品时,应尽量使温度低于40℃或者控制pH在2.0左右、选择提升或者不影响花色苷稳定性的辅料,于避光环境下操作及储存。  相似文献   

13.
从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某农场种植田筛选出1株高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菌株,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以获得有良好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的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浸麻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cerans),命名为P.macerans TLLY7。酶学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的酶活性为1.35 U/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6.0,并且在40~45℃、pH 6.0~9.0稳定性良好。Ca2+、Mn2+和Zn2+对酶表现出促进作用,Fe2+、Cu2+和Co2+则对该酶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Ca2+对酶的促进作用最强,酶活性促进率为25%,Cu2+对酶的抑制作用最强,酶活性抑制率为33%。K+、Mg2+对酶活性的影响较小。菌株TLLY7所产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其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富平尖柿果皮色素的功能性及应用特性,本文采用溶剂提取纯化技术、光谱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抑菌、抑癌试验,研究了柿子皮色素的提取纯化、成分组成、理化特性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抑菌、对HepG2及MNK-45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富平尖柿果皮色素的提取率高达2.18%,色素中含有10种以上成分,其中β-胡萝卜素占52.31%,叶黄素占8.73%,玉米黄质占4.02%;光照、高温、氧化剂、Cu2+可导致柿子皮色素褪色,酸、Ca2+、Zn2+、Al3+可使柿子皮色素产生沉淀,还原剂和防腐剂对柿子皮色素有保护作用;柿子皮色素可清除DPPH·、·OH、ABTS+·,可螯合Fe2+,与VC、β-胡萝卜素、叶黄素相比,抗氧化性能强弱依次为VC>β-胡萝卜素>柿皮色素>叶黄素,柿子皮色素抗脂质过氧化能力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柿子皮色素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李斯特菌、阪崎乳杆菌无抑制作用;柿皮色素对HepG2及MNK-45癌细胞体外增殖有一定抑制效果。富平尖柿果皮色素具有良好抗氧化、抑菌、抗癌细胞体外增殖性能,可作为天然功能性色素使用。  相似文献   

15.
孙慧萍  吕文洲 《纺织学报》2019,40(3):118-124
为获得高效的臭氧催化剂,以膨润土作为载体,选择Fe3+、Cu2+、Mn2+、Ni2+、Co2+、Zn2+为活性组分,通过溶液混合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以酸性大红模拟印染废水探讨负载型催化剂在催化氧化体系中对酸性大红的降解速率及动力学特点,最终筛选得到最优活性组分;根据正交试验设计获得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双组分催化剂为膨润土负载Zn-Co催化剂;膨润土负载Zn-Co半峰宽小,晶型好;双组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煅烧温度400 ℃,煅烧时间3 h,组分浓度1.2 mol/L,锌钴的量比1∶1,淀粉质量1.5 g(对应60 g膨润土)。用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处理模拟染料废水时,通入臭氧反应10 min,即可去除 99.92%的酸性大红;且催化剂重复利用4次后,其去除率仍达81.44%。  相似文献   

16.
以红小豆种皮为试验原料,采用溶剂法、微波法、超声波法、酶法等组合工艺对红小豆种皮花色苷进行提取,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同时,研究了pH、光照、温度、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红小豆种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方法为微波辅助溶剂提取法,各因素对花色苷提取效果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料液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463 W、微波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得出的红小豆种皮花色苷含量为32.08 mg/100 g。红小豆种皮花色苷在pH<5的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光照时间大于2 d和温度高于80℃的条件下稳定性差,食品添加剂蔗糖、葡萄糖、氯化钠和苯甲酸钠对其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对其有增色作用,在Na+、Mg2+、K+离子溶液中稳定性好,在Fe3+、Cu2+离子溶液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影响色素收率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及提取料液比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试验,并研究无花果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15min、微波温度35℃、料液比1:20(g/mL),无花果皮红色素收率可达89.69%。无花果皮红色素耐热、耐光性强,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常用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及Na+、K+、Ca2+、Mg2+、Zn2+、Al3+ 等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影响,但Fe3+ 对色素有破坏作用。微波辅助能高效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该色素具有良好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假丝酵母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的分子克隆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甲酸乙酯是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一种潜在致癌物.生物酶法可有效降解氨基甲酸乙酯.该研究从假丝酵母CCTCC AY 2017001基因组中克隆了氨基甲酸乙酯水解酶基因cpUH,并实现了其在Escherichia coli中的高效表达.实验结果表明,cpUH基因大小为1656 bp,编码552个氨基酸;重组蛋白大小约为60...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木聚糖酶制备小麦麸皮中的阿魏酸糖酯。结果表明:添加金属离子会明显影响木聚糖酶的活性,K+、Ca2+、Mn2+、Ag+、Zn2+、Co2+ 对木聚糖酶有激活作用,其中Mn2+、Ag+、Zn2+、Co2+ 有较强的激活作用;而EDTA、Sn2+、Fe2+、Fe3+、Hg2+、Mg2+ 对木聚糖酶有抑制作用,而且高浓度的金属离子也会抑制木聚糖酶的活性。在制备阿魏酸糖酯时添加一定浓度对木聚糖酶有激活作用的金属离子,可以降低木聚糖酶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20.
草原樱桃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草原樱桃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对该色素的影响明显,宜在酸性食品中应用;金属离子(Na+、Al3+、Zn2+)对该色素有一定的增色作用;Cu2+(<0.1mol/L)、葡萄糖、VC(<0.1mol/L)对该色素影响作用很小;蔗糖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无明显的不良影响;而Fe3+、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则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低浓度的(<1%)防腐剂苯甲酸钠对该色素无影响,高浓度(>1%)的则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