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轮机是火电厂和核电厂普遍采用的发动机,汽轮机必须在可靠的安全保障下才能运行,普遍采用油动机对汽轮机的运行进行调节和安全保护。大容量汽轮机对油动机快关功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但目前在工程设计时缺乏合理的模型和设计方法,这成为研制大容量汽轮机系统中遇到的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油动机的快关功能决定于其缓冲特性。以油动机的整个快关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圆锥形柱塞缓冲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缓冲结构参数下的油动机缓冲特性仿真及对比分析,为油动机缓冲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某1750MW核电机组1号机调试阶段中发现,汽机高压阀门在快关过程中的缓冲时间(T3)过短,由于该型号阀门为首次商用,缺乏成功案例和经验数据。经核查对比发现,前期CPR1000MW核电机组也普遍存在快关无缓冲的问题。通过推动设计、供货澄清及高压阀门油动机的返厂改造,主要采取修改油动机缓冲环、卸荷阀节流孔尺寸等措施,在实现合格机械缓冲的同时,确保了汽机阀门快关总时间合格,并完成返场复装及再试验,可为减少快关过程中汽机阀门的冲击性损伤、提高汽机阀门的调试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挖掘机油缸前腔缓冲普遍采用导向套、缓冲套与节流孔组合的结构形式,通过调整导向套内置节流孔孔径确保缓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该结构形式相对复杂,节流孔孔径较小,油液污染易导致堵塞而影响缓冲性能。因此,该文针对某型挖掘机油缸无节流孔非调节形式的导向套、缓冲套组合前腔缓冲结构开展研究。将缓冲结构划分为圆锥段缓冲、斜面段缓冲与末端缓冲三个阶段,结合缓冲压力测试曲线分析了节流孔孔径在三个阶段产生的影响。采用缓冲结构等节流面积原则,将缓冲套斜面设计为等效截面,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其对缓冲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缓冲套斜面优化,可实现非调节形式的前腔缓冲,在简化缓冲结构的同时提高缓冲可靠性。仿真结果为该型油缸缓冲结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短笛型缓冲结构的高速液压缸缓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采用短笛型缓冲装置的高速液压缸缓冲过程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认为整个缓冲过程可分为流道断面收缩局部压力损失,锐缘节流与阻尼孔节流,缝隙节流与部分组尼孔节流3个阶段,并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短笛缓冲柱塞结构参数对缓冲速度及缓冲腔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活塞式缓冲机构的高速液压缸的缓冲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将整个缓冲过程分为孔口节流缓冲、锥形缝隙节流缓冲两个阶段,建立了该过程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缓冲速度及缓冲腔压力的影响。对两组不同结构参数的样机的缓冲过程进行了试验,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徐光成  朱双军 《机电工程》2016,(11):1376-1379
针对浙江东部某火电厂两台锅炉引风机(汽轮机)在相同阀位指令下引风机风压相差较大,导致两台锅炉引风机不能并列运行(通过实际观察发现是汽轮机的油动机运行过程中上、下行程偏差大)的问题,对油动机的反馈板,错油门套筒及滑阀,油动机的密封圈及油动机的相关连接部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检查和分析,并对油动机的反馈板,油动机的密封圈及油动机的相关连接部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改进方案。针对这些方案采用了静态实验方法,对汽轮机的油动机运行过程中上、下行程值进行了多次测量与比对,并对所测量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汽轮机油动机运行过程中上、下行程偏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使用了不合格的密封圈,造成微量泄油;装载运行后,证实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液压缸的节流缓冲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结构与工作原理图1是一种固定节流式缓冲液压缸,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缓冲柱塞和缓冲阀的相互作用达到可调节缓冲的目的。当缓冲柱塞7进入缓冲腔后,腔内油液被迫经节流口2流出,由于节流日液阻较大,从而在缓冲腔内形成较高缓冲压力而实现液压缸活塞减速缓冲。调节节流口2的大小,可改变活塞的缓冲速度。孔3为活塞向右运动时的单向进油口。图1固定节流式缓冲液压缸1缓冲阀2.节流日3单向进油口4液压缸盖5限压阀6.缓冲腔7缓冲柱塞8、活塞2.缓冲装置的性能分析图2是缓冲液压缸的原理简图,液压缸运动部件的全部机械能变化值dE。经缓冲后将…  相似文献   

8.
对节流孔类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气液联动驱动装置的快关功能进行了论述。基于气液联动驱动装置快关回路,建立仿真模型,计算不同节流孔孔径和长度对快关功能的影响,进而得到最优的节流孔孔径与长度。  相似文献   

9.
在低速重载情况下,液压缸通常设置缓冲装置来避免活塞在行程末端撞击缸壁。针对缓冲过程中各物理量对缓冲动态特性的影响,将该缓冲过程分为局部压力损失、锐缘节流和可变节流三个阶段。为了准确描述各阶段之间的切换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及其切换标准,同时在考虑流场与活塞之间流固耦合效应的条件下,运用Fluent软件动态分析了液压缸缓冲过程,将数值解与仿真解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解析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末端间隙和外载荷对缓冲过程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立体车库取车过放节流缓冲系统,给出了过放节流缓冲原理,基于AMESim搭建了过放系统节流缓冲模型并进行了取车过放节流缓冲性能仿真研究,分析了停车厢质量、停车厢速度、溢流阀开启压力、节流阀通径对停车厢过放节流缓冲位移及缓冲缸下腔压力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取车过放缓冲阶段,缓冲缸下腔基本没有压力冲击,前期具有一定的压力波动;停车厢质量和速度对停车厢位移、节流缓冲持续时间的影响是一致的;增大溢流阀开启压力,停车厢位移减小,节流缓冲时间明显缩短;增大节流阀通径,停车厢位移有一定程度减小,节流缓冲持续时间有较大幅度减小,缓冲缸下腔前期压力波动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