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野外驻训官兵480人随机分为团体心理训练组与对照组各240人,进行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与部队常规管理教育,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对两组野外驻训官兵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评对比,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训练前;自责、幻想、退避的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训练前;退避因子分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两项因子分高于对照组;自责、退避两项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训练前的求助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退避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训练组训练后解决问题、求助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自责、退避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训练后解决问题的因子分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改善野外驻训官兵应付方式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项疗养对野外驻训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由野外驻训军官48人组成专项疗养组,采用针对性的专项疗养活动安排;另取计划疗养军官60人组成对照组,按常规疗养方法安排疗养活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疗养前后的对比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养前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疗养前,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专项疗养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养后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多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专项疗养及计划疗养均能提高疗养军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专项疗养效果更为显著(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4.
某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检验多元团体心理服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某预备役部队199名军人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采用t检验方法对调查结果与中国成人常模、边防部队军人心理状况进行比较,了解预备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水平;采用多元团体心理干预方法,了解心理干预对官兵心理健康维护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外,预备役部队军人SCL-90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其它因子分均低于中国成人常模水平(P〈0.01)及某边防部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P〈0.01);预备役部队官兵对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心理辅导等心理服务模式更易认可。结论预备役部队军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较好,对多元小团体心理服务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部2010年度122名新任军官首次野外训练心理健康状况,以了解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新任军官的心理特点,分析、研究其原因,为新任军官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2名新任军官在首次野外训练时进行团体心理测试,将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进行比较;并在不同来源的新任军官间、不同岗位的新任军官间进行比较;还与任职时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2010年度新任军官首次野外训练时,总分及各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分和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任职1个月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国防生、高中军校生来源的新任军官首次野外训练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士兵军校生来源的新任军官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因子得分均低于国防生来源的新任军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其他因子分低于高中军校生来源的新任军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步兵组的新任军官首次野外训练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和其他因子得分高于步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任军官在野外训练时,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下降,应根据此阶段心理应激反应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某部野外驻训官兵与留守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S),对某部244名野外驻训官兵及231名留守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野外驻训官兵和留守官兵分别有57人(23.36%)和38人(16.45%)被评为异常;野外驻训官兵在SCL-90总分、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偏执、强迫、敌对、UCLA LS总分上的分值均高于留守官兵(P〈0.05或0.01)及中国军人常模(P〈0.05或0.01);留守官兵除抑郁因子分值较高外(P〈0.01),其余因子得分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皆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士兵的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分值,士官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分值,军官的人际关系及焦虑分值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其余因子分值比较无明显差异;野外驻训的士兵、士官及军官UCLA LS分值皆高于同等军衔的留守官兵(P〈0.05或0.01)。结论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低于留守官兵;且不同军衔的心理健康异常趋向亦有所不同,在心理辅导工作中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空勤人员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更好的开展心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DXC系列型多项群体心理测试系统(DXC-5),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2006/2011年疗养的4486名空勤人员实施群体测验,有效问卷4420份。结果空勤人员群体在SCL-90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上均低于军人常模(P〈0.001)。空勤人员群体在躯体化、敌意、精神病性因子分上高于全国常模(P〈0.001),其他因子分、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或P〈0.001),在阳性项目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总分和阳性项目数为筛查指标,2006年以来阳性检出率均呈现递减的趋势。阳性项目数≥43项,2006年度为21.61%,2011年为8.79%。SCL-90总分≥160分,2006年度为16.54%,2011年降至6.64%。2011年度SCL-90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低于2006年(P〈0.001)。结论空勤人员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军人常模及全国常模,近年来心理健康水平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中国第二、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维和的官兵心理状况及原因,为部队合理选拔维和队员及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60名维和官兵进行集中测试。结果 (1)第八批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初期SCL-90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军人常模,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第二批维和官兵人际关系、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也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第二批与第八批比较,躯体化和强迫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因子分显著高于第八批,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八批赴苏丹瓦乌地区初期,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进行针对性教育、训练及有维和经历的人员参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查武警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CL-90和SCSQ对武警某部315名官兵进行测查。结果:(1)SCL-90附加项目因子分为1.32±0.42,总分为115.84±31.52,总均分为1.29±0.35。除躯体化因子外,其它各因子和阳性项目数均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极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男军人躯体化因子分极显著高于女军人(P<0.01)。男、女军人分别与各自军队常模比较,各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极显著低于常模(P<0.01)。(2)该部队官兵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干部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士官和义务兵(P<0.05)。(3)消极应对方式与SCL-90各因子及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该武警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担负野外驻训任务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空军某地面部队担负野外驻训任务的342名官兵随机分为甲乙2组,对甲组178人采取全程心理干预措施,乙组164人仅按常规进行有关军政教育;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在执行任务前及执行任务2个月后评定2组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执行任务前甲乙2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2组除恐怖因子外的均值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在执行任务2个月后2组官兵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除抑郁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乙组得分高于甲组及中国军人常模,但乙组抑郁因子得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结论:心理干预对保障官兵执行特殊任务时的心理健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适应性团体心理训练对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118名学员,随机分为训练组(60人)和对照组(58人),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教材,对训练组学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心理训练。采用军人心理素质量表(AM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工具在训练前后对训练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心理测评。训练前后两组样本行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团体心理训练后,军校学员AMQ得分,训练组聪慧、忠诚、勇敢、自信、耐挫因子分和总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各因子分和总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②团体心理训练后,SCL-90得分,训练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和总均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仅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下降(P〈0.05)。③团体心理训练后,情绪评定得分,训练组特质焦虑(TAI)得分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情绪各因子得分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可提高军校学员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航空心理训练中对飞行人员实施生物反馈放松训练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渐进性肌肉放松、呼吸调整放松、意向放松和音乐放松等四种方法进行反馈训练,对训练中心率、压力指数和PNN50生理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前、中和后期各生理指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四种训练方法之间生理指标变化无差异(P〉0.05);低年龄组心率变化在训练前和训练中、训练后与中间和高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飞行人员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效果明显,不同放松方法的训练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训练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龄组训练效果好于中间和高年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